A. 姜文几乎每个电影都被认为是神作,你能看懂姜文的电影吗
NO.1《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这也是一部别样的青春片,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这就是一种回忆。比较年轻的,我们图的就是一种好奇,一种新鲜。电影豆瓣评分8.7,这是姜文处女作,真正的出道即巅峰。
B. 邪不压正电影深度解析
《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一部电影,故事的主线是围绕李天然的复仇展开,其中又夹杂着蓝青峰布局了二十年的棋局,唐凤仪对所爱之人的追求以及关巧红坚定复仇心境的支线。
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可以付出一切。他们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根源于他们心中的理想,同时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折射出深刻的人性。
其实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很多地方都是姜文式的不依循传统,他总有自己的玩法。所以我们看到李天然在北京的屋顶上裸身飞檐走壁,放眼望去那一众砖瓦,大胆又浪漫。
但可惜的是浪漫动人与荒诞有趣都只是这部电影灵光乍现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它展现出来的还是平庸。总的来说,电影是一部有很多亮点,但总体比较平庸的电影。
C. 十一年前姜文神作,《让子弹飞》太过经典,这部影片究竟隐藏了多少细节
2010年,国内导演姜文拍摄了一部豆瓣评分高达8.9的经典电影《让子弹飞》,有人看完这部电影后认为姜文的时代已经来临。
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所囊括的元素太多、人性、哲学、社会现实乃至历史事件、感情,以至于很多人在观影后多年也没能彻底明白当年姜文想在电影里表达的所有含义。
让子弹飞有意思的点是,姜文在这部电影中主角儿名字都是假名,张麻子叫张牧之、汤师爷叫马邦德、黄四郎除了姓黄,真名也不叫这个,三位主角全都带着面具,以至于后来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都相信这是真名了。
D. 如何深度解析姜文的《让子弹飞》
这部影片不论在故事情节还是在细节刻画上都表现的非常生动。演员的无厘头表情,诙谐幽默的对话,两派之间的攻心计,就是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的真实写照。
《让子弹飞》姜文的“演而优则导”,玩的不是一般的活。姜文一直在不断的在进步,这是从《太阳照常升起》就开始的进步,这是努力的表现。但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姜文是一个天才。《让子弹飞》天马行空得不得了,马拉车,割肠等细节足够震撼。三个影帝互相照应,也体现了淋漓尽致的华语辉煌的时代来临。
“镇长”葛优的懦弱和恶霸周润发的简单衬托了张牧之的狡猾和奸诈。姜文将自己的角色放给了一个威武豪迈,“力盖山河气盖世”的麻匪老大张牧之。他的狠,他的爷们气,他的狡猾使得他成为全片最威武最有分量的人物。
可以说,作为导演的姜文将最好的角色给了自己,使得他对自己膜拜,使得我们对他也及其膜拜。而这正是姜文用华语影坛最好的另外两个男演员为自己护航保驾的缘由,他有着将导向引向自己的用心。
《让子弹飞》的土匪头子张麻子是那个混乱年代逼上梁山的典型,他落草为寇 ,却坚持心中的正义,劫富济贫。
八匹纯血高头白马四蹄翻飞,车轮与铁轨撞击隆隆作响,两节火车正以“马拉火车”的梦幻奇景奔腾在南部中国的崇山峻岭之间。火车车头的烟囱里蒸汽蒸腾而上,不过这蒸汽的来源其实是车厢内巨大的火锅。
火锅旁围坐着买官上任的老汤,以及他的夫人和师爷。志满意得的老汤不知道,一场危机正在等待着他,他们的命运也将从此改变。
就在老汤等人在火车内饮酒作乐之时,绿林侠匪张牧之率领众兄弟们埋伏在山谷两侧。几声枪响划破天际,随着张牧之“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话音落下,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劫案就此展开。
火车腾空而起跌落水中,老汤和夫人成了张牧之的阶下囚。为求保得性命,老汤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师爷,和张牧之踏上了进城当官的县长之路。张牧之从麻匪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而他和老汤之间的关系也从生死宿敌变搭档。
上任鹅城,张牧之踌躇满志。镇守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则虎视眈眈。号称南国一霸的黄四郎,靠走私军火和贩卖华工起家,在军阀割据的年代里权倾一方。
他门客云集、拥兵自重;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独孤求败的黄四郎对这个胆敢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充满兴趣,他以为此人不过又是一个只来掠夺钱财的草包,全然不知马邦德的真实身份竟是悍匪张牧之。心怀鬼胎的“师爷”老汤则周旋在张牧之和黄四郎之间。
原本只想捞些实利的张牧之,上任鹅城之后却雄心百倍。黄四郎及其乡党欺男霸女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张牧之从未泯灭的救国救民热情。他白天是福尔摩斯般的清官,审冤断案。
晚上是罗宾汉式的悍匪,劫富济贫。此番种种举动当然触犯了黄四郎的利益,两种势力在鹅城水火不容,刀锋相见,两边连番使出美人计、双簧计、空城计等种种计策,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一桩桩命案在鹅城接连发生,火拼械斗也不断升级。英雄的传说总是被人传颂,曲终人散之后,张牧之才明白了自己最终需要的是什么。
剧中重要角色:
1、张牧之
演员:姜文
绰号“张麻子”。曾是蔡锷军中猛将,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领一帮弟兄劫了老汤的火车,却因此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原本只想捞些实利的他,上任鹅城之后却雄心百倍,鹅城一霸黄四郎及其乡党欺男霸女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他从未泯灭的救国救民热情。
2、黄四郎
演员:周润发
南国鹅城一霸,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言。他对胆敢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充满兴趣,他以为此人不过又是一个只来掠夺钱财的草包,全然不知其真实身份竟是悍匪张牧之。
E. 《一步之遥》电影深度解析有哪些
如下:
上海法租界,为了帮助上海滩最具权势的武大帅(刘利年饰)的儿子武七(文章饰)洗钱,马走日(姜文饰)和华人警督项飞田(葛优饰)主办了第三届环球花国大选公开赛,邀请了73个国家的佳丽参加。
总决选上,三强佳丽各显身手,在大赛黑幕重重的情况下,最终完颜英(舒淇饰)获胜,也让马走日和项飞田成为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
正当整个上海为完颜英的当选而疯狂时,传来了完颜英被谋杀的消息,马走日成为头号怀疑对象。项飞田把捉拿马走日当作加官晋爵的筹码,马走日才发现从最初开始他就卷入到了武大帅的阴谋中。而武大帅女儿武六(周韵饰)的出现,更是让马走日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开始了一曲爱恨悲歌。
角色介绍:
1、马走日
演员:姜文
贵族出身、生逢乱世、英雄扼腕,马走日的命运和他所处的时代一样,充满着风云乱世的传奇色彩。大清覆亡后,身为满族遗老的马走日,与旧友项飞田、完颜英结伴南下闯荡上海。在这个“冒险家的乐园”,马走日有勇有谋,凭胆识打下一番天地,开启了一段属于他的冒险历程。
2、项飞田
演员:葛优
与马走日同为满清落魄贵族,同时南下闯荡上海,但项飞田的人生务实而“进取”。项飞田自小与马走日相识,到上海后联手混迹租界,他从一名底层华人警察逐步升迁至掌握最高司法权力的华人警督。他与马走日之间的关系可用“相爱相杀”来概括,历经世事变迁,从莫逆之交到生死宿敌。
F. 如何看待姜文所导演的电影以及他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
引入三个视角,规律就比较容易摸清楚了。姜文所有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都有极强的政治隐喻。然而一些电影人按自己的政治立场轻易对姜作评论,反而陷入他的诡计了。正因为姜文自己价值观是分裂的,所以在他每一部电影中也寄寓了分裂的两种价值观。不愿意直白地站队,使得姜文有意用暗喻的手段隐藏真实想法。而这使得姜文电影总是场面好看,人物丰满,但立意晦涩难懂。也让影评人有了见仁见智的机会,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G. 求最好的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电影解析看不懂
影片讲讲述了四段交错的故事,分别以疯、恋、枪、梦为主题。
1、疯
开篇是一双性感女人的脚,把我们带进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村里的房子顶上开花,动物色彩绚丽,路是白色的沙滩,周韵因为做了一个梦去买鞋,买了鞋之后看见了逃学的儿子房祖名,她干脆让儿子退学。
2、恋
一所大学里,姜文与陈冲有染,但陈冲暗恋着黄秋生,姜文又跟黄秋生是好朋友。晚上学校在操场上放电影,黄秋生因“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审查,在调查时发现有五个女人被摸了屁股,陈冲为“解救”黄秋生自愿报名查找流氓。
3、枪
姜文拿着黄秋生给他的枪与妻子孔镱珊一起下放到那个云雾缭绕的村子,他们到达村子的那天也是疯妈周韵消失的那天,而接他们的正是开拖拉机的房祖名。
4、梦
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新疆民歌。落日映红天空。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在走,姜文的老婆在讲述自己在南洋的时候他和姜文的爱情故事,与她同行的女人她用一块黑纱蒙着脸,一路上沉默的听。她就是正怀着房祖名的周韵。两人在一个叉路口分开。
影片评价
正面观点
《太阳照常升起》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粗犷的男人气,镜头指向激情岁月的记挂。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镜头的运用和表达都相当优秀(新快报评),抛弃传统模式,采用魔幻的表现形式,使得本片“故事”有多种解读的可能。
影片肆意、充满生机,在视觉、电影语言、叙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尤其是黄秋生、陈冲一段,叙事大胆,引起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同时讨论集中在影片本身,这显得更加可贵。
反面观点
影评处处展露姜文的才情,但太受“奇才”甚至“大师”的高帽所累,把本来简单的人物故事拍得怪诞暧昧,莫名其妙,并且很扮“风格”,越看越少真情实感(香港影评人石琪评)。影片虽然四个段落都是全知全能的视角,但是叙述风格却大相径庭。
倒并不是说风格的拼凑有问题,这个在特吕弗和戈达尔手里简直就是万能灵药,可是对于披着好莱坞式文艺大片的《太阳》却变成了致命伤。
H. 《让子弹飞》深度解析是怎么样的
《让子弹飞》深度解析包括这部影片不论在故事情节还是在细节刻画上都表现的非常生动。演员的无厘头表情,诙谐幽默的对话,两派之间的攻心计,就是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的真实写照。
《让子弹飞》姜文的“演而优则导”,玩的不是一般的活。姜文一直在不断的在进步,这是从《太阳照常升起》就开始的进步,这是努力的表现。但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姜文是一个天才。《让子弹飞》天马行空得不得了,马拉车,割肠等细节足够震撼。
让子弹飞影评
可是这部电影为什么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评论翻看呢,正是因为电影的名字让子弹飞飞到了2020年,很多当年没在意的细节和现在才回过味来的情景,使很多朋友又重新看了这部神剧。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马县长(葛大爷饰)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让麻匪张麻子(姜文饰)给劫了。
张麻子决定他当县长,让马县长当他的师爷,一行人去鹅城赴任。遇到了当地恶霸黄四郎(周润发饰),与黄四郎斗智斗勇,最后发动群众推翻了恶霸黄四郎的故事。我们先从开头说起,马县长坐着用10匹白马拉的火车去鹅城赴任。
这马拉火车你知道有何含义吗?这火车代表中国,十匹白马代表“10月革命”苏联送来的马列主义,火车怎么翻了?张麻子把斧子砍入铁轨,火车碰到了斧子翻车了,很显然这铁轨不是铁做的是木头做的,这路走不远就得翻车。斧头,你想到了什么。
子弹把马缰绳打断了,马跑开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麻子还专门嘱咐手下,把马找回来,在电影的后面,张麻子和他的兄弟们就是骑着这几匹白马去发动了农民起义。
I. 姜文一共导了六部电影,为什么有人觉得他的电影很扯
姜文从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在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异彩,惊艳了国际影坛后,
他到目前为止导演的所有六部电影,无一不是每句台词都极具深意,包含隐喻,可以让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各类观众去做多重解读,更夹杂了各种别具匠心向影史大师经典作品致敬的桥段,足以让喜欢姜文作品的影迷得以反复回味,更自发为其去做宣传,四处推荐给亲朋好友。
正因如此,姜文也成为了一个明星气质极强、极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人。论其个人气场和“明星范”,更是极少数可以和香港黄金时代巨星相抗衡的内地巨星。其他几位同样蜚声国际的华语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贾樟柯,如果比死忠粉丝的数量,恐怕加起来也不到姜文的零头。
然而,姜文骨子里从来也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文艺中年,如他自己所说,“充满了怀疑主义,悲观主义和叛逆性”,“对那些人们确信的、笃定的、甚至群体性趋之若鹜的所有东西,都持怀疑态度”,因此,比起拍摄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才是他一向的心之所愿。
2010年那部口碑和票房双双大爆,创造当时华语票房记录的《让子弹飞》(豆瓣8.7分,票房6.6亿),其剧情的完整流畅程度,在姜文的所有作品甚至算得上是一个特例,当年因为《让子弹飞》而对姜文交口称誉的无数影评人,对姜文都有着美好的误会。
华语电影市场,观众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完全是以二、三、四线“小镇青年”为主体撑起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伴随着我国国力飞速发展,切实反应人民大众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才是最受各个年龄段观众喜爱和认可的影片类型。当下的华语票房前五名,《战狼2》(56.3亿)《红海行动》(36.2亿)《唐人街探案2》(34亿)《美人鱼》 (33.9亿)《我不是药神》(31亿),曾经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国热”“古装热”,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曾经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国热”“古装热”,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作为一部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导演姜文的个人风格过于浓郁,对一部投资额巨大,票房回本压力不小的商业作品来说,忽略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体验,便意味着很难取得预期票房,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最终,这种导演自娱自乐地“装逼”“玩梗”的作品,只得到小众文青影评人的追捧,(豆瓣评分7.2分)广大观众却不肯买账,票房和观众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票房5.8亿,猫眼评分7.4分)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J. 谁能解释下姜文的《鬼子来了》要表达什么意思我没看懂
《鬼子来了》讲述了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
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在这场灭顶之灾中,马大三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
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10)姜文电影全集深度解析扩展阅读:
姜文的《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立场有问题”。
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取材于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官方封杀。
但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 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在小说里,“我”是一点也不神秘的吴队长。这个“吴队长”,在电影里变成了六旺“出了村过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队长”。
正因为“吴队长”送来人又迟迟不履行承诺来取人,马大三才会让六旺去请示“五队长”如何处理那两个俘虏,并请求“五队长”尽快让村民脱离危险。然而“我们没往挂甲台搁过人啊!”这是编导从出发点上着手的颠覆性改编,于是原本略有荒诞但还算合理的小说情节被彻底荒诞化。
片尾字幕里,既没有“吴队长”,也没有“五队长”,然而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我”。“吴”先转为“五”,再转为“无”———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即便被保留,也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抵达了与小说情节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与小说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鬼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