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学理论: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论写作三要素——
我们该怎样来观看(欣赏)别人的文学作品?是以一种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态度,还是以一种满腹狐疑、浅尝辄止、心神不宁的情绪?
“美”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向来有着不同的标准,而社会的一贯的责任也仅仅是划分美丑,而不是区别它们的程度。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可以区分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什么又是不好的文学作品,然而一说到它们的好坏程度则就因人而异了。一般而言,某个群体来衡量它们好坏程度的标准都是以这个群体中的某些佼佼者的审美观来作为评判标准的。然而,真正的“美”是运动的、上升的、充满了变化的。是的,如果“美”有了一个标准,那么它就一定不能称之为“美”了。
人类有着一个这样的劣性,那就是——思想一旦成形,便对任何他所不熟悉的事物充满敌意,接受的过程不仅漫长而且也是起伏不定。这就回到了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该怎样来观看别人的文学作品?这首先是个态度或者说情绪问题,其次才是个水平问题。如果拥有了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该怎样来观看别人的文学作品呢?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定包含了三个要素——文笔、创意和结构。
文笔是读者最先感受到的。文笔包含了三个要素——节奏、重复补充以及矛盾整合。文笔中的节奏分小节奏和大节奏。如果仅仅是文字的变化即为小节奏,而如果加上了文笔中重复补充和矛盾整合的变化则称为是大节奏。重复补充是对所叙述事物的进一步的描述,而矛盾整合是从所叙述事物相反的角度的更进一步的描述。
创意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创意包含了两个要素——情节创意和主旨创意。情节创意是一些相互独立完整又彼此关联的小情节组成,它们为主旨创意服务。情节创意的两个要素是——独立完整以及相互关联。主旨创意是作品的核心,分成三个高度(或说具有三个性质)——故事性、主题性、思想性。故事性强调故事完整有趣,处于最低的位置;主题性是指这个完整有趣的故事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处于中间位置;思想性则具有普遍性、指导性、总结性,位置最高。主旨创意的三个性质可同时兼具,也可只具其一。
结构是读者最不易感受到的东西。好的作品常常使我们在不知不觉就能看完,而且还常常是过目不忘,回味无穷,而不好的作品看起来则显得有些度日如年。这就是结构在作怪!结构就是整部作品的节奏,包含了三个要素——文笔的大节奏、情节创意的节奏、主旨创意的性质。它既是上述两项的一种有趣组合,又完全独立于上述两项,它是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叙事的能力,一种对写作、生活的认识,一种反思,也是一种深沉的、强大的、无私的、含蓄的力量。
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节奏,这么看来,写作的确有些像作曲,而欣赏作品也应该和聆听音乐一样。
欣赏文学作品和欣赏任何一件事物一样,如果不了解制作过程,也就无法更好的欣赏它们了。
如前所述,“美”是运动的、上升的、变化的,它从来也就没有一个标准,而人类恰恰因此而要苦苦追求。因而,上述的这些所谓的“文学要素”,其实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浅薄看法,而非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文学”的标准。
小说物的欣赏(1)
文学作品大致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这里要说的是小说的阅读。
小说有三要素,深动的物形象,完整的故事节,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这三要素中,生动的物形象就是不能少的。因为小说是以塑造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物进行多种描写来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所谓真实是不能超过现实去创作,比如要塑造一个物,而这只是一般老百姓而且没有文化,可你在进行语言描写时他却说出了很震惊的话那就失真。有些事你在描写时不能超过时代的局限,假如你现在写汽车能够在天飞,除非是科幻小说,不然也是失真,因为现在还没有那种科技平。
更没有必要将作品中物同作者强牵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题材丰富且多产的作家,你能说里面的物都是作者吗,他或她一能担当那么多角吗?除非演员。所以读小说的朋友不要问作者写的是真的吗?那真的又是谁呢?我觉得这样问很好笑,我们读小说就是看他揭露的社会现象存在不,物描写形象不,生动不。
《红楼梦》,《西游记》。《三演义》的功之一就在于他们对物的描写。《红楼梦》里那么多,他们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没有一个雷同,那连二N奶,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哪一个不是形象逼真。《西游记 》虽然许多幻想的分,但是每个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浒传》单那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就个个跃然纸,我们做栩栩如生,当读者读着这些物的时候就有如见其,如闻其声的感觉,好像这些物就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的描写,将这些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长河,但古时候物的言谈举止就在我们面前活生生的再现出来了。
小说物的欣赏(2)
一节谈到要放弃追求文学作品的真实,并非这小说就是空来风,那些事件就是作者的捏造或凭空去想出一件事来。
无论什么小说,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先有事实再有小说,《西游记》虽有很多幻想份,但唐僧到西天取经是真事儿,那些魔鬼怪,神仙就有很多是作者的想象了。所以一名功的作家,他除了要具有很高的文学底蕴外,还要有超乎常的想象能力,没有这两项能力写小说或要写出功的作品就了无稽之谈了。
在文学作品中,许多具有夸张的特点,比如神话,童话,没有夸张就没有这种体裁的诞生。通过现实中的一些小事经作者那么一想象,一夸张,原本三两句就讲完了的故事,结果有了一大部小说出世,这就是所谓文学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缘故。
其实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物描写是很功的。无论外小说还是中小说,在我们看完小说后并非那件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某个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些事都是做的,那就是小说为什要以塑造物形象为中心了。沙翁笔下的哈姆莱特,巴黎圣院中的伽西莫多,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莫泊桑《羊脂球》中那个女以及那一群逃难的贵们 ,中历史小说中的诸葛亮,刘备,关于,张飞, 宋江,李逵,孙二娘······正因为有作家对物的出描写才有那些正面物留给读者不可磨灭的印象。
可以说要不是作家对物的描写恐怕那些历史不会家喻户晓,比如商纣王,苏妲姬,杨贵妃,李世民。说到这里,有朋友恐怕就要问,你不是说小说里的物不要同现实的物挂钩吗?这些物都是真实的,可又怎么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谈到小说的分类,因为小说的分类有很多不同标准,有的按篇幅的长短分,有的按题材分,有的按内容分········面说的真实物是历史题材,所以这类小说要求具有真实,尤其物的份,地位历史事件,历史年代都不能有差错,要不然后就会抓住某个问题大做文章,乃至推翻原创。
不过当代小说中很少记叙历史,大多都是些有关故事或商场官场的一些争斗,或描摹的崇高,或描述生活的刺,或揭露官场的黑暗,或点拨商场的可怕········当然这些小说不能就说他写的就同某完全不沾边,因为文学作品还有纪实作品与纯文学作品之分,比如鲁迅小说中就很多是他自己的原型,如《社戏》里的迅哥儿就是他的童年时代。但是要生硬的去同作者挂钩,读者要去猜猜就是作者本,我觉得这样读小说太累。
有位作家在同我讨论这苦衷时就在我博客里贴“蒲松龄写了那么多鬼怪的故事,难道他是鬼,是怪?”的帖子。我觉得这问很切实际,是阿,作家嘛,总不能写什么就是什么吧?
小说故事节的欣赏(1)
前两节谈到小说物的欣赏,这节谈谈小说清节的欣赏。
一篇小说,一定要具备故事节的完整,这就是开端,发展,高*,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这完整的故事节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第二要素,因为小说以塑造物形象为中心,可是物不能够闲着,他得做事,因为要对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比如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等。通过这些描写来塑造物形象,这些描写就得有一个平台 ,既要进行动作描写,那物就得有所行动,在小说里,作者一般都不说谁好谁坏,作者的憎恶喜好都在他对物的描写。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有过说贾政是伪君子,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吗?有过说贾雨村是骗子,是政客是流氓吗?没有这样的褒义词或贬义词,这都是读者对物格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时用的形容词。所以物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的骨般不可分割。
前边说过一个两三句话就说完了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可能就是千字乃至万字的小说作品。因为这故事节让作者采用很多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要用很多语言,单就表达方式来讲,就有叙述,描写,说明,抒,议论等。假如一篇小说采用多种表达方式那你的小说可能就功了一半,然后对物进行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你小说中的物想象,来完故事节的发展,
一篇好的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还会给节设置悬念来引发读者兴趣,让读者产生一个又一的疑问,这样小说就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再是小说的故事节一般都不是平铺直叙,提倡故事节的跌宕起伏,这样你的小说就会引入胜。当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往往有明明是故事的结局了,谜底马就揭晓了,可是却有出意料的节出现了,尤其是一些匪片,好的片子在观众松了一后,马为物的命运或悲或喜时节又来了个大转弯,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作者手法的高超。
所以一篇作品是作者在简单故节基础的加工,一篇文学作品有很多是作者的虚构,作者的想象越丰富,小说就越精彩,阅读的就越多。好像一盘美味的佳肴,没有厨师的高超手艺,那生,生菜就无敢吃或无想吃,即使做好了,假如没有调料没有火候,那也没有吃客,厨师手艺越是高超吃客就越发的多。
小说故事节的欣赏(2)
小说该将读者引进自己的故事里,同小说物一起或喜或悲,这共鸣。判断一篇好作品的主要标准就是看看你的小说同读者的共鸣有多少,能同多少读者产生共鸣。原则作品产生共鸣的越多越好,说明你的小说映了大多数的心愿或者共识。当然有的作品因为不能让读者领悟,或者没有能同这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这类作品一般是超前的,那就只有少数能看懂,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是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看不到实质,就如同《西厢记 》曾经被列为书,因为那时的婚姻形式为父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是犯大忌的,可是青年们却地看了,因为那正应了青年一代的感需求与婚姻形式的需求。
那么这些小说为什么能同读者产生共鸣呢?因为那里面的描写出神入化,物栩栩如生,节跌宕起伏,应当说占着小说的主流, 这在前面已经谈过。这里我要谈的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分白描与浓墨重彩,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一篇小说中倘若没有细节描写就如同一个光有骨架而没有四肢,没有五官,没有细皮嫩,谁愿意看那骨架的呢?所以女要化妆,要将胭脂与粉底搽在们最看的脸,我虽然不搽粉,但我懂得女装扮的目的,自己欣赏给悦己者欣赏。一个打扮入时的女总是招徕很多羡慕的目光,这其中有女的,也有的,倘若打扮不得体,那就会有很多懒得看,这作回率。小说同女一样,有的小说让不释手,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比如《红楼梦》我就看了三遍,就连我们的领袖毛老家也看了三遍。当你的细节描写得体时你的小说是功的,倘若你的细节不得体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宣告失败 。
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事件,在大作家笔下却是写得绘声绘。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几拳打得是何等的大快心:
“你是个卖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也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打得鲜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里只:“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提起拳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里只有出的,没了入的,动掸不得。”
作者在这里调动了所有的感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让读者如同临其境,对镇屠这个为患一方的恶霸被打真是大快心,对于鲁提辖的三拳的落脚点都是那么的恰到好,我们不得不为作者的写作技巧手。
当然这些描写还是前面谈到的需要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些想象与联想已不是凭空想象的,那要同生活贴近,有时就得体验生活,比如我在写《丢失在网络里的灵魂》这部小说前,是我在同朋友喝茶聊天时听说她的朋友在两年内就同近百发生了关系,而且全是在网认识的,还都是些比较高级的知识分子或生意,朋友们都称她为高级军。可是我想不通她为什么会同那么多认识,我在聊天时所接触的都是些层次很浅的物,所以我进了uc,在那里我找到了女主公生活的平台,就想象她做了节目主持,这样物赖以生的空间就有了安排,当然这儿要声明一点的是我并非什么大作家,只是我创作的一天粗浅的体会
小说的环境欣赏
坏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析小说一般都是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当然还要分析它的主题思想,遣词造句,所以环境的欣赏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环境是小说中物活动的场所,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一定的场所,可以说没有场景就没有故事,所以坏境在小说里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氛,可以从那里读出物的或喜或悲,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恨仇,还可以领悟当时社会的经济与百姓的生活状况。可是环境怎样选择呢?电视电影,导演要选择同剧本相吻合的外景,那么小说也要作者选择同物相吻合的场所,倘若同物的份地位不相符,那你的小说也算得是败笔了。
在电视电影里,有布景,那是给以视觉享受,在小说里就只能给你感觉的享受了,当然作者会通过所有感觉来写环境,比如鲁迅的《社戏》有那么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中扑面的吹来;月便朦胧在这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里。
嗅觉,发散出来的清香,触觉,吹来的,视觉,朦胧在里的月,还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听觉,婉转悠扬的横笛这些描写意在调动读者去想象去联想,让你感受少年们的喜悦心,让读者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B. 说说你对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的了解
相同点: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很高的文学价值。二者从源头上来讲都是剧本。
不同点:电影文学是区别于戏剧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戏剧文学是一种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
戏剧文学剧本的台词是一种特殊的,也是很难掌握运用的文学语言;这一点和电影文学不同。
电影文学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艺术形像,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编剧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以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电影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
戏剧文学,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构成了戏剧文学的四大审美特征。
C. 如何评论一部电影,如何写剧本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
」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它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
D.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电影是导演或编剧向世人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爱情观或者对某些现象的看法,好比文学是文字作品,电影就是影像作品,一部好的电影具备很多的必要条件。都说一部影片一百人看有一百种感受对我自己来说电影是感性之后再得到理性思考的东西首先要愉悦或者打动了某一部分人哪怕一个人。
其实,想要去欣赏一部电影,要结合电影主人公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相关的人物关系,用心去观看自然就会体会到导演以及演员想要传达的感情了。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看,用心看自然就会体会到当中的情感了。
E. 电影剧本到底有什么特点和戏剧剧本有哪些不同
影视剧本的特点
第一,“视觉造型性”,影视剧本中的一切表述,必须能够用荧幕或屏幕上可视的画面表现出来。
第二,镜头的转换、组接是影视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其中包括“蒙太奇”手法,影视剧本还必须体现出这一特点。
第三,考虑声音因素。影视虽然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段,但也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影视剧本必须能够发挥声音的作用,才能使影片或电视剧取得圆满效果。
戏剧剧本特点
第一,利用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符合戏剧要求,有戏剧性;
第三,选材有限制、表现要集中。
影视文学剧本和戏剧剧本的相同点:影视文学剧本和戏剧剧本一样,不是一个纯粹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整部电影和电视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的“基础”和“第一道工序”。他们的不同点,影视剧本不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而是为了摄制成活动的影视画面,这样就导致了它本身的独特性。
F. 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急用...
“影”,即电影,“视”,即电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作出反映,把一个富有艺术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其他艺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
然后自己结合剧本就OK啦!
G.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正所谓,看电影,所以当然是从“看”,眼睛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
2
电影,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还需要我们听。倾听什么呢?配乐,人物说话的语气,还有出现在其中细微的声音。配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比如宫崎骏电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配乐,也让我们记住了久石让。)配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的,成功的电影中成功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电影,配合着人物说话的语气,混合出或者悲伤,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自己从前的梦想,也许是和其中某个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接着——会感情汹涌。那看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给我们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澜,一些感动,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记住一些事,忘记一些人,然后轻装信心满满的继续生活。
H. 什么是电影文学剧本.
一、电影文学是文学大家族里的一部分 何谓电影文学?从含义上说,它是专为拍摄电影所用,是紧紧服从于电影生产需要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的诞生要比电影晚25年左右。直到本世纪的20年代,德国才第一次出版电影剧本。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是1925年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由洪深编写的《申屠氏》。但
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的电影导演仍强调电影剧本的作用,强调既用电影的方式思维,又通过文学的手段来表述。强调剧本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基础。
二、电影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及其特征 电影文学兼有电影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它将文学的叙事特点与电影的视觉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文字记录形式就是电影文学剧本。从概念上说,电影文学的涵义应更宽广些,它不仅仅指电影文学剧本,而且指包括电影创作生产过程中用文学手段为拍摄的电影所描绘所记录的一切艺术创作劳动。因此文学、电影文学、电影是互有联系的三种不同的形式,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电影文学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它已冲破了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它是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按电影的特殊规律来写作来叙事的。银幕形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可见的,而且是逼真的,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实际的。这是电影的又一个特征,作为电影文学,在用文字具体描写和进行形象、造型的描述时,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特征。电影的另一个特性是蒙太奇技巧的运用。它是电影创作中最有特性也是最典型的手段之一。
三、电影思维 电影思维就是电影的形象思维。它是按电影的特殊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想象活动。它以在运动中的具体的可见可闻的画面和声音等各种表现元素为基础进行构思、设计和组合,也即用电影语言来思维。形象思维(电影思维)一定要具体性,要有特色,不能抽象,不能一般化。都一定是可闻可见的,都是从创作者的直接感觉感性印象中来。另外,时空结合的视觉性和听觉性以及时空转换运用的自由性,是银幕形象的一大特点,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并优于其他艺术的一个特长。电影思维要求真,真人、真情、真意,要求新,新生活、新思想,要求美,人物性格的美、意境的美、风格的美,要求深,意蕴深、思想深。
四、电影剧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剧本的美学特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剧本的视觉造型特性。第二是它的声音特性。电影美学的第三个特性是逼真性。第四是蒙太奇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