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现在电影票价这么贵
电影票是便宜了还是贵了?根据5月底出炉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报告》(以下简称《电影报告》)显示,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价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题为《数字时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场电影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作出分析,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气不足,被认为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的新解释。会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等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气才是影院的生命线,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
高票价由来
A 人气不足 去年平均每场7个观众
小赵在广州闹市区天河城附近的写字楼工作,下班以后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对数千元的工资来说,一场电影60、80元的票价偏高。尽管影院上午属于半价时段,他却抽不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票价没那么高的话,他也许会多些来看电影。
遗憾的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尽管小赵说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里的挂牌价,而不是全行业的平均价,但据《电影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超过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票价居高不下的新解释:北京新影联负责人高军认为,目前中国银幕数量不足,电影票没有降价理由;另外,好电影太少也成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卖座的电影,作为影院经理自然不会降价。”
赵军在论坛之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具体阐释了他“好影片少导致票价贵”的观点,他认为,虽然3月上映的《观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观音山》是不够的”:“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赵军认为,好影片太少,后果是人气不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气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业的一大难题,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9%,而2010年观影人次约为2.84亿,相比2009年增幅为33.3%。有业内人算过账,全国平均下来,一场电影才7个观众左右。
B 3D和Imax拉高价 影响观众消费欲望
在广州一间中学当老师的胡先生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来看《功夫熊猫2》,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观众来说,在全价时段看3D影片要花费300元。去年暑假他们就花了这个价格看了《冰川时代3》。胡先生还对记者回忆起去年初上映《阿凡达》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价不仅一度上调至160元,听说上海还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对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的上涨,与3D影片的热潮不无关系。《电影报告》指出,观影的新体验虽然能够刺激观众走进影院,但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长久来看,因此而带来的票价问题,必将影响观众的消费欲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国整体的电影票价其实是同比下降的,与当年全国物价上涨的总趋势逆势而动。” 赵军曾如此总结。赵军对本报表示,这也是去年总体票房增长速度超出人次增长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涨价 票价跟着涨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升值,地租纷纷涨价,地租涨价,电影票价就得跟着涨。房地产租金的急剧上涨,被认为是影院经营承受的最大压力,最近10年来,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从10%已经涨到17%~20%,以至于不少影院经营者表示,影院是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D 最低限价 票价没得降
来自制片方的最低限价,也为电影票价的下调设置了障碍。近年来国产影片制片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价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举将国内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价水平由一线城市30元、二线城市25元,提高到一线城市35元、二线城市30元,该片在各地的票价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也有业内意见认为,最低限价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是为了防止票价雪崩,因此并不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把最低票价定为35元起,我觉得观众承受得起。”
❷ 北京电影院 票价
一般是50左右,比如王府井新东安电影院是50,王府井东方广场电影院是60,也有再高的70
❸ 为什么电影票那么贵
近日,电影局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主要矛头直指所谓的会员票、团体票,对现行的周二半价日和工作日的上午阳光场并未限制。
如果《意见》的征求稿能获通过,并在各地得到确切的落实,那么对影院的团体包场会产生一定影响。以上海为例,目前许多影院的包场价格,尤其是非热门电影的团体票价格都在7折以下。至于有的影院推出的会员制所执行的价格体系,也通常在7折以下,但其中尚有变通的空间。不过,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团购网站这一块的业务,以目前上海平均团购电影票价30元左右的价格而言,它们都在受限之列。不过,该人士指出,由于绝大多数影院对团购行为都“既爱其客流,又怒其低价”,如果作为行业行为来迫使团购提价的话,欢迎度肯定无需担忧。
对于周二半价日和周一至周五上午票价半价,《意见》是采取了鼓励态度。另外,《意见》也鼓励影院、院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不过正价7折的底线却不容突破。从目前的低价票可达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对观众而言几乎是支出翻番。和本报接近的一些院线和影院人士表示,对其影响需要实际观察,目前还不能凭空作出判断。
❹ 春节档电影票为何越来越贵都贵在哪几个方面了
春节电影票价之所以有较大幅度上涨,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春节档是中国内地影市每年最火爆的电影档期,春节进影院看电影近些年来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新民俗”,很多平时不看电影的人都把自己每年的电影票钱留在春节消费。
除了院线和影院之外,疫情令各大电影公司和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日子都不好过,往年的各种票补和促销费用大幅下降,这些都导致了今年春节档电影票价水涨船高。
❺ 关于电影票太贵,我有话说:
电影票是便宜了还是贵了?根据5月底出炉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报告》(以下简称《电影报告》)显示,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价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题为《数字时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场电影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作出分析,银幕太少、规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气不足,被认为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的新解释。会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等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气才是影院的生命线,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
高票价由来
A 人气不足 去年平均每场7个观众
小赵在广州闹市区天河城附近的写字楼工作,下班以后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对数千元的工资来说,一场电影60、80元的票价偏高。尽管影院上午属于半价时段,他却抽不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票价没那么高的话,他也许会多些来看电影。
遗憾的是,电影票价一时还降不下来。尽管小赵说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里的挂牌价,而不是全行业的平均价,但据《电影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36.38元,2010年平均票价比2009年增长了18%,超过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票价居高不下的新解释:北京新影联负责人高军认为,目前中国银幕数量不足,电影票没有降价理由;另外,好电影太少也成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卖座的电影,作为影院经理自然不会降价。”
赵军在论坛之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具体阐释了他“好影片少导致票价贵”的观点,他认为,虽然3月上映的《观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观音山》是不够的”:“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低票价。”赵军认为,好影片太少,后果是人气不足。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气不足依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业的一大难题,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1.72亿元,同比增长63.9%,而2010年观影人次约为2.84亿,相比2009年增幅为33.3%。有业内人算过账,全国平均下来,一场电影才7个观众左右。
B 3D和Imax拉高价 影响观众消费欲望
在广州一间中学当老师的胡先生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来看《功夫熊猫2》,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观众来说,在全价时段看3D影片要花费300元。去年暑假他们就花了这个价格看了《冰川时代3》。胡先生还对记者回忆起去年初上映《阿凡达》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价不仅一度上调至160元,听说上海还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对平均票价的拉动不言而喻。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平均票价的上涨,与3D影片的热潮不无关系。《电影报告》指出,观影的新体验虽然能够刺激观众走进影院,但这只是短期的效果,长久来看,因此而带来的票价问题,必将影响观众的消费欲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国整体的电影票价其实是同比下降的,与当年全国物价上涨的总趋势逆势而动。” 赵军曾如此总结。赵军对本报表示,这也是去年总体票房增长速度超出人次增长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涨价 票价跟着涨
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升值,地租纷纷涨价,地租涨价,电影票价就得跟着涨。房地产租金的急剧上涨,被认为是影院经营承受的最大压力,最近10年来,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从10%已经涨到17%~20%,以至于不少影院经营者表示,影院是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D 最低限价 票价没得降
来自制片方的最低限价,也为电影票价的下调设置了障碍。近年来国产影片制片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价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举将国内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价水平由一线城市30元、二线城市25元,提高到一线城市35元、二线城市30元,该片在各地的票价随之水涨船高。
不过,也有业内意见认为,最低限价针对的是影院之间竞相减价的恶性竞争,是为了防止票价雪崩,因此并不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把最低票价定为35元起,我觉得观众承受得起。”
❻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消费那么贵
场地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设备维修和置旧费用,物价上涨,加上平时的观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时候就会随着电影的市场需求成倍上涨票价
打开购票APP,你或许会发现,一部电影的票价已经最低30元起步,而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约朋友看一次电影可能比聚一次餐还贵了。
而与我们相邻的印度,电影票价格普遍约合人民币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华的电影院看一次电影大概16元人民币,加上印度高分电影频出,难怪有网友惊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票价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价也曾经令外国影迷羡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票价翻了不止百倍,占人们收入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过去一张电影票价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经上升到2%)。
那么电影票为什么越来越贵?我们梳理了中国电影票价变化的历史,期望能找出票价变贵的原因。
二十世纪50年代~80年代:低票价政策
在民国时期,电影并不是一个亲民的娱乐活动。当时一流影院的票价大概分为4角、6角、1元等三个级别,普通影院的票价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时候一元钱就能买20斤面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电影。在这个时期,电影票还是相对昂贵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各项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苏联大哥学习,电影票价的制定机制当然也不例外。当时苏联为让尽可能多的群众走进影院,接受国家意识形态宣传,采用低票价政策。所以,当时中国电影也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甚至低至几分钱。在这个时期,电影迅速成为真正大众的娱乐艺术品。
所以,想不降价又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本身的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要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制定多层次的票价体系,才能让每个观众都能买得起电影票,才能让电影真正成为他/她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
公众号:狸猫电影惠,一只猫为你推荐最新电影资讯解读和电影票优惠资讯
❼ 关于北京一影院春节档电影定价680元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春节档期票房火爆。今年春节档期电影市场可谓是相当的火爆,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在大年初一全国当日电影总票房竟然达到了17.36亿元,同时也创下了全球单日票房的最高记录。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春节档期的总票房已经突破了60亿元大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着记录。
但是面临着680元如此天价的电影票价,实在确实让人看到会望而却步,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确实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毕竟电影院能够开出如此高的票价,肯定在院内的诸多硬件设备也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相对一般电影院的观感享受也更能显示出它的独特之处,毕竟市场经济也是取决于人民大众的自由选择,如果观众们觉得电影票价实在太贵,也可以选择不买票入院观看电影的意愿,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也是全有赖于国内如此巨大消费市场,所以相关人员不能纯粹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抬高电影票价,要让电影消费成为大众消费的属性,这才能促进电影事业持续发展。
❽ 北京一影院春节档电影定价680元,这定价是否合理
北京一影院的春节档电影定价680元,我认为定价如此之高有以下原因:
❾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56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56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不清楚大伙儿如何看待当今电影票价的规模性增涨,那么贵的电影票你能掏钱在春节期间去规模性的看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