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黑科技,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1、1994年电影《真实的谎言》
语音控制技术
假如看过早期科幻电影的观众都不难发现,这些电影里出现最多的一想高科技就是语音控制系统了。相对于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而言,语音控制这项技术的表现力更加直观,而且不要加特效。演员在影片中对着某个机器讲话就可以对机器实行控制,而且自带强烈的高科技神秘感。然而这项技术早在1920年就已经出现在美国电影里,到了上世纪90年代,IBM、苹果、AT&T和NTT等科技巨头开始着手研究语音控制技术。
当然国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同样在发展,出现在舞台上的就是小度机器人,从2014年面世起,小度机器人被人们知道的时候不多,直到登上《最强大脑》的舞台,让大众知道原来国内也有这么厉害的机器人,当然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不足以制造一个真正的变形机器人,但是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稀有金属铟镓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固液态的转换,起码从理论和技术的层面论证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可能性。
2. 孩子不喜欢动脑、只喜欢看别人怎做
天才都出现懒人身上: 创造的天才,是“懒人”——许文雷 标签: 杂谈 分类: 曹翔和吴玉晶组 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中的一集:懒人发明家。刚看到这的时候觉得很新奇:懒人怎么是发明家呢?可是现在想想,创造的天才都是“懒人”。 人们说发明家都是天资过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等等。凡...是能想到的赞美的词都用在发明家身上,而“懒”这个字似乎与他们遥不可及,一点也挨不上边。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瓦特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社会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谁又知道瓦特是因为当时笨拙的老蒸汽机效率不高,经常需要自己来整修,他为了减轻自己劳动,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而想要改良这老蒸汽机的?世界“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开创了先河,为人们交通提供了方便,但是这是因为他嫌马车和步行速度过慢或不舒适,脑中闪过“懒”的念头:懒得步行,懒得叫马车等一些琐事才决定要发明一种速度快且舒适的交通工具。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如此,他因为懒的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而编了一些程序。这种懒促使他编出了更优良的电脑程序,为他后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奠定了基础。由此来看,“懒”也是他们成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看来,人要有一点“懒惰”的心理。有了这种“懒”,才能去创造发明一些东西,来弥补在生活中的“懒”,使他人的生活过得更舒适和丰富多彩。但是这种懒,不是什么事都不肯做,不是什么事都不肯想;而是由懒生发出来的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这种懒其实是对精神方面和对物质方面的渴求,也可以说是一种“动力”。“懒人”创造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人懒的爬楼梯,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人懒的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人懒的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计算器;人懒的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等等。这些事例都足以证明“懒”的好处。 所以说“懒”是创造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