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电视剧是说网络游戏危害的啊
电视剧好象没有
推荐一部电影《网络少年》
题材与《紧急链接》相似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某中学初一(三)班的故事。这是个 特殊的班级,因为班里出了很多电脑网络“高手”:特立独行的耿小乐、娇生惯养的宋欢欢、内向倔强的向大伟、内心叛逆的蓝洋,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花朵一般被各自的父母捧着、爱着。虽然生长的环境不同,但他们对网络的热爱,对快乐的追求都是一样的。他们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渴望创造,渴望进入网络世界去一比高低。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与自律能力较差,于是出现了一连几天几夜泡在网吧里不出来的现象,让父母和老师着急。
在班主任索拉拉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这些学生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从设计专栏、制作网页、拍摄影像等一切都由他们自己来办。孩子们通过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通过网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大学日语系学生杨沫同学看完影片后说:“感觉很震撼,很有共鸣,有几次都激动地哭了。影片的编剧和导演确确实实深入到中学生当中,体察到当今中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把握住了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影片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不虚假,网络高科技手段也运用得很好。”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赵雨思认为,除了孩子以外,这部电影也非常适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看。许多家长对于电脑和网络的了解不如他们的孩子,可能对电脑仅仅停留在游戏机的层面上,当然由此引起误会、不理解,与孩子有很多摩擦。这部电影反映了网络各个方面的作用,可以使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网络,使他们不再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而是理性地看待网络。
影片导演石学海谈到创作经历时说,我们的孩子们还太小,要他们昂起脑袋去琢磨成年人复杂的想法,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一种摧残。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由孩子们要求我们做什么呢?《网络少年》是一部孩子拉着父母看的影片,影片以真实的情感、感人的故事,连通了孩子与父母心灵之间的桥梁。片中向大伟和父亲之间由敌对到了解再到感情的融合,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心路历程。我们要与孩子真正的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关爱我们的孩子,以这种感情基础发展,将找到人间亲情的源头。
《网络少年》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北京永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拍摄,凯丽、牛群、黄宏等担任主要角色。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
㈡ 欧美儿童科幻电影有哪些是男孩主演的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毕竟本人阅片量还不够,这一类的电影没有看过太多,印象中较深刻的只有两部:
《人工智能》,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单纯而又懵懂的机器人小男孩大卫渴望得到人类父母的关爱,从而为机器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故事。故事中出现过不少小男孩角色,其中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被人类父母领养的机器人大卫,另一个是这对父母的亲生儿子马丁。
《安德的游戏》,根据同名经典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在故事中,男孩安德被联合舰队选召,到近地轨道上的“战斗学校”空间站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接受训练,最终成为舰队司令,抗击威胁地球文明安全的外星生物“虫族”。电影中的角色尤其是儿童角色每一个的演技都十分精彩,并且场面制作宏大,完美复刻原作。
㈢ 如何评价电影《迷你世界之觉醒》
电影《迷你世界之觉醒》在人物设计上匠心独运,游戏角色的三维模型栩栩如生,对游戏情怀与角色特点的还原度极高,观感极为真实。影片在视听效果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满活力的色彩与音乐,构建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影片整体风格轻松愉快,带有一丝幽默感。卡卡这个角色充满童真与勇敢,同时也不失聪明机智的一面。妮妮则是一个稳重成熟的孩子,作为未来茜组组长的继承人,她的角色设定让人眼前一亮。影片中,妮妮与卡卡之间的互动充满了趣味性,他们的关系如同兄妹一般,充满温馨与关爱。当妮妮无意中得知卡卡拥有虚空神力后,她义无反顾地决定保护卡卡,两人的冒险旅程由此展开。
冒险过程中,两人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与危险,但同时也不乏惊喜与奇遇。在旅途中,他们还遇到了可爱的小矿人,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影片叙事流畅,节奏紧凑,没有冗长乏味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紧凑且引人入胜。
总体而言,电影《迷你世界之觉醒》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传递了友情、勇敢与智慧的价值观。它不仅适合儿童观看,也能让成人感受到游戏世界的魅力与乐趣。推荐给大小朋友一起观看,共同体验一场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旅程。
㈣ 电影《七彩梦》的观后感
学校组织师生观看了《七彩梦》这部电影,孩子们感受颇多,其实我觉得更应该让家长看看这部影片,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令人深思。
一、关爱留守儿童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七彩梦”。影片中城市网瘾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相遇,一定会产生"化学反应",因为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他们又有共鸣,因为他们缺少陪伴,都是孩子,又是同龄人,都有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班里的留守儿童有十多个,他们的突出特点就是:特别调皮或特别胆小内向。皓皓同学反应灵敏,爱发言,但也爱说一些怪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作业不认真完成,气得他奶奶把手机都给他摔了。小馨同学特别胆小,就算是表扬她,在她脸上也看不到一丝笑容。面对这些孩子,对他们唯有多一些关爱,用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家长一起让孩子认真起来、阳光起来。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提出:影片的最后贝贝不玩手机了,可他的爸爸妈妈却在玩手机。
孩子的眼睛就是录像机,耳朵就是录音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表率。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首先做到没有电话,没有事情要联系的时候不要去玩摆弄手机,更不要玩游戏。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想让孩子安静,或像贝贝的爸爸妈妈一样,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觉得亏欠,就想买个手机或平板来弥补。可等孩子迷上手机时,我们又开始抓狂、开始指责孩子。殊不知,作为家长的我们才是罪魁祸首。希望家长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多一些关爱,通过亲子共读等活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手机。
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孩子们提出:贝贝一开始那么喜欢玩游戏,最后为什么不玩游戏了?
经过大家的分析,才发现贝贝以前是在游戏中获胜时得到别人的点赞和鼓励,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后来他发现,在帮助同学的时候,自己的那种成就感更加的真实。他的这种行为,既温暖了同学,也改变了自己。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其实也很容易获得。比如:一次正确的回答,一次被表扬,一次作业被欣赏,解出了一道难题,会唱了一首歌,读好了一篇课文,画了一幅令自己满意的画……都会让他们的内心产生莫名的冲动,这冲动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喜悦带给他的是对下一次课的向往。兴趣和信心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成功和向往中累积起来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的鼓励和真诚的赞美。
四、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
影片中贝贝看到果果在山坡上吹口琴,因为自己没办法上网,就想拿果果的口琴来解解闷儿。但是因为这个口琴是果果的父亲留给她的的唯一念想,所以果果拒绝给贝贝吹。贝贝生气了,就把他的口琴一脚踢到山下去了,果果边哭边找,手指都划破了也没找到。后来贝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号召同学们一起帮果果找回了口琴,贝贝也因此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其实,在孩子们的身边有很多的不经意。班里的奇奇同学是一个活泼、积极开朗的孩子,平常爱说爱笑。但他唯一的不足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拍这个一下、挠那个一下,一时引起大家怨声四起。看完这部影片,在大家积极谈论自己感受的同时,我也趁机向大家提出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拍别人一下,是一种亲昵的表现,有时候是想跟别人打个招呼或开个玩笑,但是却没有想这样做别人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些同学可能对这些小动作不太在意,可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这种方式。那我们就需要改变一下了,我们要学会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打招呼。
《七彩梦》讲述了孩子的心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孩子对父母关爱和陪伴的深深渴望。同时,也呼吁广大家长,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都请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因为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陪伴。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仅仅是最长情的告白,还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