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关讯息 > 电影音乐的认识

电影音乐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5-05-21 23:58:59

『壹』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一:影视音乐的审美意蕴研究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二:浅论影视音乐的节奏艺术

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1342013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电影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电影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贰』 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女主角劳拉和男主角因为音乐认识,生了一位天才音乐少年

劳拉之死?

『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从2008年上映以来,好评不断,获奖无数,成为各类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该片就摘得了八项大奖,其中在音乐方面的奖项有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效合成奖、最佳原创歌曲奖三项大奖和最佳音效剪辑一项提名奖。本文从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出发来对电影进行赏析,试图寻找出电影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对电影深层次的认识。

一、电影情节表现与音乐的关系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由导演、编剧、演员、后期制作等所有参与工作人员合力完成的巨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对电影的完整性、质量和艺术性来说都是致命伤。因此,音乐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电影的情节要靠音乐来维系;有时,音乐对电影情节的发展起抛砖引玉或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一部电影中好的音乐则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渲染背景气氛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总而言之,好音乐使电影在表现力上锦上添花,不合适的电影音乐则是画蛇添足。

(一)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电影与音乐的关系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密不可分是指离开了音乐,电影毫无价值可言,音乐可谓是构成电影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世界电影的发展史可简略地概括为“默片时期”“诞生和发展初期”“成长期”“黄金时期”“低潮和复兴期”和“转型期”等几个阶段。从有声电影进入公众视野以来,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越来越加强了对音乐和声音要素的运用,同样,每部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都成为歌手的必争之地。一方面是因为歌手可以借电影之名给歌曲做宣传,附加歌曲以故事情节,使简单的音符充满人情味,更易于被大众熟知和传唱,提高歌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电影中的音乐具有抒发感情、创造节奏、体现环境和参与叙事等作用,是与电影中的其他要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

(二)两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干预

电影与音乐的矛盾统一体还体现在,电影独立于音乐则成了默片,虽然不是主流,但目前仍然有很多形式的电影,如动画片《猫和老鼠》等。同样,音乐通过借助于电影的故事情节使自身形象得以丰富,如拍摄MV等,但不借助电影形式,歌曲仍可以以MP3等各种形式表现。

(三)音乐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在我们对电影进行赏析时,讨论电影中场景与场景、镜头与镜头、故事与故事之间所产生的对比,对观众感官和视觉上、情感上所产生的震撼时,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在这些环节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影视作品中,电影画面与音乐的组合不同产生不同的音画关系,从而产生一部影片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一部影片要想有好的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需要影片中音乐、音效、音响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的交替互补。好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主题思想

任何电影作品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构成电影的各个要素,如导演、摄影、灯光、化妆、表演等都围绕这一主题思想而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电影音乐则以音乐为手段,用穿插于故事情节或以画外音、同期声等艺术形式达到深化影片中的主题思想。

2.为影片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

在一部影片中,有时候为了表达某种气氛,仅仅演职员的精湛演技和导演的高超构图和拍摄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音乐来为大局服务,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如有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人物有悲有喜,或轻松或紧张等。在这种要求下,音乐以听觉的角度介入电影形式,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放大,进一步地渲染了环境气氛,从而达到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深化视觉效果的目的。如本片中,在描述宗教问题时,激烈的插曲Riots响起。在影片高潮贾马尔赢得“百万富翁”场景时,Millionaire恰当地出现。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赏析——无歌舞不电影(一)电影情节总体概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贾马尔参加选秀节目被指作假,被警察严刑拷打为开篇,揭开了贾马尔的一生故事。它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充满贫穷、野蛮、暴力却还发展着的孟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开场,就充满了金钱、荣耀和欲望的诱惑,带有印度特色的动感曲调,一个来回切换的镜头,一只来回不停撒着钞票的手,所有元素定格在铺满钞票的浴缸中,在黑暗的笼罩下,白色的浴缸细腻而又洁白,如同一颗未被污染过的赤子之心,但被不停飘落的钞票埋葬时,便成了欲望和贪婪。故事情节和表现方式虽然野蛮,但是,同时也用一种特有的温暖力量鼓舞着所有影迷对算是完美结局的欢呼。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它或许给了大家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本片中的这种力量来源于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对丰富饱满、绚丽多姿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声音的运用, 所以本文也将从电影中声音的角度来分析影片。

(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音乐分析

1.电影中音乐使用的概况

影片大量地运用了印度的民族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一种民族文化所有的特色,营造出了异域风情十足的氛围。其主要背景音乐有:

01.O…Saya(入围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提名。配合一开场贫民窟的孩子们拼命奔跑躲避追捕时的背景音乐,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02.Riots

03.Mausam & Escape

04.Paper Planes(电影插曲。入围第51届格莱美音乐奖年度制作提名,听这首歌的过程中你会立刻想到响亮的枪声,然后战争的场景浮现脑海,整首歌所营造的氛围是“痛并快乐着”。)

05.Paper Planes (DFA Remix)

06.Ringa Ringa

07.Liquid Dance

08.Latikas Theme (这段背景音乐出现在男主人公贾马尔·马利克在寻找女主人公拉媞卡的时候,低吟的曲调配合唯美的电影叙事手法,让人看了之后难以忘怀,感慨万千。使得这部电影感人而温暖,这首插曲听了让人全身放松。) 09.Aaj Ki Raat (Don)

10.Millionaire

11.Gangsta Blues

12.Dreams On Fire (电影插曲。获2009年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声奖,这首低吟的女声曲子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歌曲名字还是演唱与电影的配合,都与电影情节相协调,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13.Jai Ho

电影对音乐的运用,充满着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出一幅无歌舞不电影的印象。虽说音乐无国界,但是以印度贫民窟为背景的故事情节,加上导演的有意安排,一部影片终究会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印象中对影片音乐运用最深刻的有两次。一是在电影的开篇,一群贫民窟的孩子在躲避着警察的追逐,从而引出了事情发生的社会大背景。此时的`音乐略显得轻快而又活络,看似是对音乐的误用,其实也是一种乐趣,以轻松的音乐表达着这种常态和孩子们的乐趣。另外一处是贾马尔在寻找失散的爱人拉提卡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沉闷的音乐产生了压抑的情绪,一股神秘的力量似乎使我们感受到了贾马尔当时的心情。这部电影对音乐运用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清晰明确的主线,使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节奏急缓得当,条理清晰。轻快的现代音乐和婉转的印度歌曲贯穿故事始终,对于印度民族歌曲的表达在电影中的运用恰到好处,精彩纷呈。游离在“喧宾夺主”和“相差毫厘”之间,如果多一点就会使人产生“宝莱坞”音乐殿堂的感觉而忽略银幕的故事情节,而如果少一点也会让电影失色。正因为这部影片在很多嘈杂场景里的镜头画面都需要有音乐的配合才能不会让人感到影片中焦躁不安的情绪,所以电影一直都很不“安静”,音乐贯穿影片始末,无论是人声或画外音,每个都是量身定做,符合每一个镜头的转换,分秒不差。

2.声音在转场中的运用

本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其个人对影片作品的表现极具后现代视听风格,这些风格在影片的转场方式上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使得整个片中的转场设计独具匠心。

(1)以节奏感来转场

一记耳光叠加了鼓声,一股水声配合贾马尔的头被狠狠按进水里,等等。影片中有许多类似的情节通过对声音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主观夸张的表现,每一种节奏或声音配合影片的叙述经过在转场中的运用,都使情节在理解上合情合理,并且对观众视觉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2)声音在画面之前的前导转场

声音在画面之前的前导转场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简单介绍环节的同时,为影片某一场景特有的表现力或某种情绪做铺垫,二是起到溯源的作用,运用人的惯性思维,引起观众对于影片的兴趣。该影片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前导转场,如,叮叮铃声响起后,就已经给了观众一种学堂氛围的暗示,贾马尔和哥哥被拖进课堂。铃声的前导使画面镜头移动和拼接十分自热流畅。

(3)动态声音的转场

影片中多次用到了火车驶过这一动态的声音来转场。如在主持人问贾马尔宗教问题时,画面出现了行驶的火车,声音配合着火车开过的音效,然后画面闪回到了贫民窟。在影片中通过呼啸的火车声音营造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好铺垫。

3.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1)声画同步,体现完美细节

极具印度风格的男声独唱O…Saya出现在对贾马尔童年时期的描述。密集的鼓声有明快的节奏感,配合画面动感十足。同时,画面中出现的孩童、警察和居民等配合各种混乱声音,印度贫民窟的情景完全展现在眼前。

(2)强点音乐增强表现力

配乐往往以无声息的方式进入影片中,不易被人察觉但使电影情节更丰富,更具表现力。但如果影片中能恰当地运用到强点重音,也会起到很好的渲染效果。例如,本片中童年的贾马尔和哥哥及拉提卡逃离普奴斯时,配乐Mausam&Escape出现在舍利姆向看守泼硫酸,强烈的节奏感配合着激烈的画面,立刻把逃离的紧迫感带到观众的情绪中,使观众感同身受。

4.人物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对影片人物形象、性格和内心表现的诠释,它往往会贯穿于影片的始末。Latikas Theme是本片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主题音乐,它是拉提卡的专属音乐,出现在与拉提卡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表现有关的画面,对剧情的发展和拉提卡与贾马尔的情感线索起到重要的表现作用。Latikas Theme在影片中共出现五次。画面分别为第一次是拉提卡与贾马尔在车厢相遇避雨,第二次是拉提卡未能成功逃离,第三次是贾马尔看到歌剧想起来心中的拉提卡,第四次是贾马尔找到了拉提卡,两人深情拥抱,第五次是影片的结局,在相约的火车站,两人相拥在一起,完美的结局把观众的情绪推到高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离不开影片对音乐的完美运用,极富印度民族特色的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使画面的转场自然,情节表达流畅,线索自然串联,人物塑造形象生动。同时音乐的运用在对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等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

『肆』 如何评价《爱乐之城》中的几首音乐

这几首音乐非常的动听,它会使人们进入到这个音乐的氛围中。它的音调和音色都非常的特别,给别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同时,这几首音乐也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为主,也会使人们内心的感情得到释放。

阅读全文

与电影音乐的认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俗哥说电影 浏览:941
上海和平电影院现在放电影吗 浏览:739
南瓜电影怎么全屏铺满 浏览:957
整蛊类型电影有哪些 浏览:472
什么是文艺微电影 浏览:40
伊丽莎白镇电影票房 浏览:858
中毒电影完整版多长时间 浏览:908
加勒比海盗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689
电影剧本投哪里最好 浏览:365
刑侦罪案电影有哪些 浏览:455
苹果手机为什么看不成小电影 浏览:833
电影票在哪里抡 浏览:912
小米手机拍中国电影 浏览:416
哪里可以下载那种电影 浏览:198
电影天堂主页的搜索怎么用不了 浏览:741
画皮1电影完整百度云 浏览:768
唐人街探案3电影属于哪个公司 浏览:32
今日有哪些好看的电影 浏览:900
花花公子系列电影 浏览:701
儿童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必看电影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