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松田优作的演艺经历
松田加入文学座后,村野作为剧团中4期前辈的身份,当听说自己主演的电视剧《起飞吧!青春》的制作人,日本电视台的冈田晋吉在寻找新人演员的时候,就把松田推荐给了他。这件事与他后来被提拔到《向太阳怒吼》中也有关系。之后,松田又向为《我们的青春!》寻找主演的冈田推荐了自己的后辈[[中村雅俊]]。另外,根据冈田所著书中的说法,村野推荐松田的理由并非出于对他演技的肯定,而只是因为打麻将输给了松田。
1973年7月20日-开始在人气刑侦连续剧《向太阳怒吼》中饰演一名牛仔裤警察,他在此剧中的活跃一度成为话题。另外,他在《牛仔刑事篇》最终回的殉职场景中大呼:“这是什么啊!”(准确的说,应为“什么啊啊啊。。。”,之后继续其他台词),其演技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用魅力征服了众多人的同时,也借此机会一跃成为动作明星。直到现在,这句台词仍被认作是松田优作的代名词,并多次被模仿。此外,在正式出演《太阳》一剧前,松田在试演中也曾与通心粉警察([[萩原健一]])一起演出过。另外,根据冈田的书中所写,当初冈田并未准备让松田演《向太阳怒吼》一剧,而是准备启用他演出另外一部青春电视剧。然而,由于萩原申请退出《向太阳怒吼》,松田才被作为萩原的后备被启用。
同年在《野狼徽章》一片中崭露头角,其高挑身材、潇洒风度和冷峻气质引起了人们注意,同时并因在电视剧《向太阳怒吼》中饰演一名反叛不羁的下级警官而跻身受人欢迎的演员行列。
在《大小孩》中,松田优作首次出演主角,而从《龙马暗杀》等片起,他作为崭新的打斗片英雄人物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最危险的游戏》后系列打斗片的风靡,很快使这位二段空手道手确立了打斗明星的地位。
1977年拍摄佐藤纯弥导演的《人证》。在中国影迷心目中,松田优作由于扮演了《人证》中嫉恶如仇的警官栋居,其精湛的演技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81年《阳炎座》起,他却一改硬朗铁汉的形象,开始塑造更接近生活的平凡人物,这标志他从打斗派明星发展到了演技派明星。83年在森田芳光导演的《游戏家族》一片里,他饰演一个补习教师,清新温馨,获得电影界最真实表演的好评并夺得《电影旬报》男主角奖。从此,他一发不可收,一连获得好几个类似的表演奖。 1985年他首次同森田导演合作,主演在夏日漱石同名原作的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其后》,他的演技已炉火纯青。
1986年的《阿霍·曼西》一片,他不仅主演,而且第一次尝试到当导演的滋味。
1988年起,以卓越的演技与响亮的名声为后盾,他开始向电影巨作进军了,无论是吉田喜重的《呼啸山庄》(与田中裕子合演),还是深作欣二的《哗之乱》(与吉永小百合合演),均获得了成功。89年在《黑雨》中,他扮演作恶多端的日本恶势力头目佐藤,活灵活现地刻划了一个冷酷凶残的坏蛋,塑造得令人毛骨悚然,在日本和美国备受瞩目。被公认为很有希望成为国际超级明星的有望明星。遗憾的是当他攥着大把片约信时,已在病榻上辗转呻吟了。
2001年CAPCOM公司利用他的形象设计了《鬼武者2》中的柳生十兵卫,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日本人气漫画《海贼王》中的大将青雉的人物造型就是来自他
㈡ 请问什么电影是关于空手道的
空手道少女组
导演:
王毓雅
演员:
林依晨
陈坤
袁咏仪
安以轩
陈坤
黄湘怡
孙丽婷
唱片公司面临紧迫的业务压力,经纪人吴莎莉(袁咏仪饰)临危受命选出了四个20岁左右的少女,分别是杨桂菲(黄湘怡饰)、叶丽珠(林依晨饰)、郭紫怡(孙丽婷饰)和黄依依(安以轩饰),并决定将她们四人包装成会打功夫边唱歌的少女偶像团体。吴安排四人到大陆一个功夫学院展开合宿集训,原本吴只想要求师父教一些基本的动作就好,但师父却坚持要用比一般更严格的魔鬼训练来训练她们。而此时吴的昔日恋人堂正(陈坤饰)也恰巧出现,杨桂菲及吴莎莉展开一段三角恋情。特训结束后,五个人再回台时阴错阳差地陷进一件抢案危机中,五人以武力将歹徒绳之以法,也因为这次的事件,四人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正当吴庆幸四个女生的友情渐入佳境时,五人的演艺前途又再一次面临考验,究竟四个少女是否可以麻雀变凤凰呢?
译 名 黒帯
片 名 Black Belt
年 代 2007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动作/剧情
昭和初期,希望学习空手道的3个人义龙、大观、长英拜在空手大师英贤的门下。但是没有多久英贤便去世,留下了他的继承人的证明-“黑带”而并未制定继承者。就在同时,日本宪兵队本部也开始对空手道产生了兴趣,希望能将空手道运用到战争中。3个各自信守自己道路的继承人再次投入了斗争中……
日本10月要上映一部有关日本传统空手道的电影-黑带KURO-OBI,里面的演员由不同流派的空手道有段者主演如:日本空手协会师范八木明人(1977年冲绳县那霸市生。国际明武馆刚柔流空手道连盟 馆长?链士6段),师范中 达也(1964年生。日本空手协会总本部师范6段。船越义珍直系の松涛馆空手道代表师范.
而会有这部电影的产生的起因,2002年电影「少林足球」到日本宣传时周星驰说:「日本的空手道是非常普遍的武术,但是没有有关空手道的电影非常可惜!」2003年电影「拳霸」东尼.贾到日本宣传吐著气手作手刀的姿势也说,「我很想看到日本的空手道电影! fk6fd-T@.
原来如此,日本的格斗技空手道盛行(如极真会..),使得世界上的人对传统空手道印象不同。有鉴於此日本没有真正的「传统空手道电影」。所以在2004年春由现在比赛顶尖的选手,拍摄结集而成的传统空手道的动作及一击必杀的对打短片,经过半年后有20分钟的短篇电影雏型,而正式版95分钟「黑带」就此产生。
影片『KURO-OBI』黑带并不是由一般普通演员来演的,这一部电影的两位主角都是空手道真正的高手,一位是JKA的中达也,另外一位是冲绳空手名家八木家的年轻传人八木明人;中达今年43岁,是JKA日本空手协会总本部六段师范,他在片中展现出快速攻防、直来直往的松涛馆空手道特色,他出身空手道名门拓殖大学,目前是JKA的重要指导员;年轻的八木明人(30岁)则是刚柔流空手道名家八木明德的孙子,他们家传承了刚柔流空手道的技术,因此在片中也可以看到这位帅哥表演精彩的刚柔流技术。
[本片算是最新的空手道电影,在早期日本武道电影中空手道家总是扮演反派的角色,直到大山倍达的弟子千叶真一开始演出极真空手道的相关电影才开始空手道商业电影的新历史,后来千叶真一的弟子真田广之更是成为国际红星,同时好莱坞也在1980年代开始拍摄空手道电影,最有名的莫过於扮演冲绳刚柔流宫城家后裔的森田则之所演的『小子难缠』系列,当然美日电影对於空手道的拍摄手法与方式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美国电影是以学习东方谦虚精神与生活融合的模式来诠释空手道,这种好莱坞的禅意比较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而日本电影则是非常强调武道精神,而且场景常常喜欢设定在二次大战前或战后初期,或许他们喜欢藉由时代的困境,衬托武道的精神吧!
呵呵~~~~楼主看看怎样~~~~o(∩_∩)o...
㈢ 早年的恐怖片
默片时代 “无声的恐怖” 《恶魔城》《科西嘉兄弟》(1896)《幽灵马车》 《化身博士》(1908),《莫洛博士之岛》、《格雷的画像》《科学怪人》。《泄密的心》所创作的《The Avenging Conscience》(1914)成为首部卖座恐怖片。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惊悚片《房客》(1927) 《暗袭》 《蜡像馆》《猫与金丝雀》(1927), 《钟楼怪人》、《剧院魅影》 泥人哥连出世记Der Golem 德国 1920 诺斯费拉图Nosferatu 德国 1922 一部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幻想恐怖片,根据爱尔兰作家布瑞姆·施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改编, 女巫们Haxan 丹麦/瑞典 1922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美国 1925 30年代 美国怪兽引领环球热潮 。 《畸形人》(Freaks,1932)。《魔鬼玩偶》(The Devil Doll,1936)。 《隐形人》(1933),《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 《最危险的游戏》(1932),《失魂岛》(1932),《蜡像陈列馆的秘密》(1933),出演《黑猫》(The Black Cat,1934),并交由导演爱德卡·伍玛(Edgar G Ulmer)执导。1935年,公司转而投向狼人系列,《伦敦狼人》(The Werewolf Of London)就是那时期的作品。 《魔咒巴家》(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美国 1931 吸血鬼Vampyr 法国/德国 1931 畸型人Freaks 美国 1932 金刚 King Kong 美国 1933 40年代 《科学怪人大战狼人》(1943)和《德库拉之屋》(1945)。 《与僵尸同行》(1943),《第七个被害者》(1943)以及《猎尸者》(1945)。 《被俘的女野人》(Captive Wild Woman,1943) 《螺旋楼梯》(The Spiral Staircase 1946),华纳公司也在《杯弓蛇影》(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 狼人 Wolf Man 美国 1941 豹人 Cat People 美国 1942 房客 The Lodger美国 1944 死亡之夜 Dead of Night 英国 1945 杯弓蛇影 The Beast with Five Fingers 美国 1947 50年代 打败怪兽、消灭异形、抵御赤潮 巨型怪物和双眼暴突的外星人,成为了50年代恐怖电影里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均是对外界威胁的隐喻,不论是核战引起的恐慌,抑或是麦卡锡主义的白色恐怖,都能在50年代的恐怖片里找到影子。另一方面,随着太空热的升温,科幻取代超自然力,成为恐怖的新主题。科学家们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恶魔)。整个世界将目光从阴暗的地下移向了广袤的天空。 雷·哈里豪森在《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中投放的核弹不仅唤醒了片中的远古怪兽“rhedosaurus”,同时也释放了在银幕上兴风作浪整整十年的各类巨兽。《原子怪兽》成为各类怪兽片的模版,被一再模仿,其中青出于蓝的仿效之作是电影《哥斯拉》。这部于1954年拍摄的电影将上述模式和广岛、长崎核惨剧的警示相结合,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形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怪兽系列。“哥斯拉”也成了怪兽的代名词。 另一个分支巨型虫怪电影与此类怪兽片也是咫尺之遥。和哥斯拉们一样,巨型虫怪也是核试验的产物。例如因核爆产生的《巨蚁!》(1954)中,以及因科学而误创的巨型蜘蛛——《狼蛛》(1955)中误入歧途的创造出了。而且,这种比例失调并不仅仅限于昆虫和爬行动物。在《奇怪的收缩人》(1957)里,一片放射性雾使得一个成年男子急剧缩小成微型人;在《50英尺高的女人》(Attack Of The 50 Foot Woman,1958)中,外星光束使一个小镇妇女突变成女巨人。导演乔·丹特在1993年制作的电影《马提尼》(Matinee)中,向这些B级片致以了个人崇高的敬意,并赞许说“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影片。” 老式的恐怖已经黯然退市,或者说,正等待以新的形式复兴。实际上,在刚才提到的庞然大物之外,真正称得上50年代标志性怪物的是环球公司的作品:《黑湖妖谭》(1954)中长腮的鱼鳞人。吉尔莫·德尔·托罗曾将本片作为其个人最钟爱的恐怖电影。这部电影有两个续篇,进一步深化了这个鱼形怪物的悲剧,它是那个时代不计一切代价追寻冰冷无情的科学知识的殉葬品。 文森特·普雷斯凭借《蜡像院魔王》(1953)为自己赢得“银幕恐怖大师”的称号,此片制作于好莱坞短暂的3D浪潮时期。而接下来的《变蝇人》(1958)更是巩固了这一地位。不久,他在《猛鬼屋》(1959)和《心惊肉跳》(1959)中又接连奉献了银幕新形象。这两部电影均由威廉·卡斯尔执导。他是无可争议的“噱头之王”。电影院里乱飞的头骨以及突然通电的座椅是他惊吓午夜场观众的常用招数。对此,卡斯尔解释说:“我既没演员阵容也没钱,所以我得做点什么来吸引观众。” 与此同时,初出茅庐的制作人罗杰·考曼携手美国国际电影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青少年露天电影的低成本影片。例如《血流成河》(A Bucket Of Blood,1959),讲述了一个“垮掉的一代”的艺术家使用人的尸体进行艺术创作。考曼的速度和技术把这部青少年素材的片子变成了一部小型艺术作品。1957年,美国国际电影公司甚至凭借《少年狼人》和《少年科学怪人》这两部另类的翻拍制作,给经典怪物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真正将恐怖电影彻底革新的却是一家来自英国的小公司:汉默电影公司(Hammer Films)。成功地将BBC电视系列片《夸特马斯实验》搬上大银幕后,1957年,汉默公司凭借特伦斯·费希尔制作的彩色电影《科学怪人的诅咒》大赚了一笔。这部影片由彼得·库欣(Peter Cushing)和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首度联袂演出,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没有任何一家英国影片公司能与其比肩。汉默公司随即重新召集这二人组合,并与同一位导演再度合作,斥巨资翻拍了全新的《吸血伯爵》(1958),《魔咒巴家》(1959)以及《永眠的诅咒》(The Mummy,1959)。汉默公司的经典食人片为恐怖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学家们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一时代的英雄(或是化身恶魔)。(第二页下面的红底白字) 腊像院魔王House of Wax 美国 1953 在一场纵火案中,蜡像家云逊派斯的艺术作品不幸被烧毁,而他也惨遭毁容。从此,云逊派斯变得精神失常,而当他想重开腊像馆时,却发现腊像竟是用死人来制造的。影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博登的同名小说,被誉为恐怖片史上最为娱乐的影片,2005年杰姆·塞拉翻拍了这部经典之作。华纳一区发行的此片,声画质量普通,花絮只是收录了预告片。 黑湖妖谭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 美国 1954 一组科学探险队沿着亚马逊河流域寻找石油,却发现了史前生物吉尔人出没在黑礁湖附近;探险家捕捉到这个神秘生物却被它逃脱,并捉走一位探险家的未婚妻凯,抓捕行动迫在眉睫。最为擅长拍摄科幻恐怖片的杰克·阿诺德执导,影片开创1950年代立体特效电影的新纪元,“Black Lagoon”成为怪兽的经典形象之一。环球一区发行了珍藏版,花絮收录评论音轨,以及40分钟的幕后纪录片。 X放射线Them!美国 1954 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一批科学家在研究基地研发昆虫。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研究过程中昆虫竟然变异,可怕的生物让所有科学家束手无策。影片开创了生物异变的先河,为此后的狼人等经典银幕形象提供了绝佳范本;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声效奖。一区华纳发行的该片,声画质量尚可,但花絮只是收录了预告片、演职人员介绍,以及图片库等。 魔鬼的诅咒Night of the Demon 英国 1957 心理学博士约翰·侯登前往伦敦参加一个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座谈会,回家之后一连串离奇的事件随之发生,约翰的侄女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意外生亡,而约翰的妻子凯斯威尔的行动也变得异常古怪,约翰开始怀疑是否遭到了魔鬼的诅咒。影片被誉为心理恐怖的经典之作,并没有出现任何怪物造成视觉恐怖,而是将更多笔墨放在了人的心理和氛围的营造上。至今已被翻拍了多个版本。 一区索尼发行了此片,花絮只收录了预告片和图片库。 恐怖吸血鬼Dracula 英国 1958 改拍自陶德·布朗宁于1931年执导的《德古拉》;影片无可争议是史上最经典的吸血鬼电影,英国Hammer电影公司加入了情色和血腥成分,几乎推翻了之前所有同类型题材影片的旧模式,使其成为恐怖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克里斯托弗·李首次出演此类角色,竟诠释出堪称完美的德古拉伯爵,与彼得·库欣饰演的范·海星博士并驾齐驱,两人一道成为当时恐怖电影的标志。一区华纳发行的此片,花絮收录了原版预告片,以及演职人员介绍。 60年代 请大家深呼吸:现代恐怖电影诞生于此! 众所周知,6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头脑里充斥着性解放、大麻、反权威、无政府主义等不安定因素。而这一时代的恐怖电影就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社会的景象。抛开50年代的变异巨兽和外星小绿人,恐怖电影在60年代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回归——内心恐惧再度抬头,曾经垂垂老矣的题材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一场变革得感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他用一场浴室惊魂为其后十年的恐怖电影指明了发展方向。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内心恐惧:手执利刃的连环杀手、怪异的异性装扮、木乃伊般的干尸、疯狂的精神分裂以及当红女星珍妮特·利的美色与尖叫。希区柯克利用这些元素,将恐怖电影从50年代的苍茫宇宙中拉回现实,并加了新的恐怖元素——精神分裂和蛰伏于家中的恐怖。 于是在60年代早期的恐怖片里到处都散播着精神错乱的种子。这其中,既有类似《精神病患者》的影片(如《杀人狂》(Homicidal 1961)、《发狂》(Paranoiac,1963)、《杀人狂魔》(Maniac,1963)等),也有几位大师级导演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罗伯特·阿尔德里奇的《婴儿简出了什么事? 》(1962)、罗曼·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1965)以及米切尔·鲍威尔的绝唱《偷窥狂》(1960),片中露骨的性和暴力惹恼了几乎所有的影评人,整个电影界一片哗然,最终导致这位大导演不为整个电影业所容,只得提前终止了电影生涯。甚至连以古典时代为背景的古装恐怖片也染上了类似的精神疾病。在B级片大师罗杰·考曼的《厄榭府的倒塌》里(改编自爱伦·坡同名小说),文森特·普雷斯用他那蓝丝绒般的嗓音将精神失常演绎得入木三分。 随着时代的推进,银幕上的疯狂渗透入了60年代的生活。披头士、垮掉的一代这林林总总的疯狂之举无一不在表达着对强权和传统的反抗。这段时间里的恐怖电影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似乎在为下一次的喷涌而出积聚能量。1968年,压抑许久的疯狂终于在《驱魔降邪》(The Witchfinder General)一片中找到了宣泄口。年仅26岁的英国导演迈克尔·李维斯将汉默风格的古典哥特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用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和折磨折射了年轻人对权威的不信任。导演本人也是吹响反抗号角的青年先锋,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在拍摄时连老牌演员文森特·普雷斯也不放在眼里。对后者的表演指手画脚,惹得文森特恼怒地说:“我已经拍了87部电影了,你这个毛头小子做过些什么?”李维斯可一点不买老演员的帐,回敬道:“我只拍过三部,但部部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这句话也一语成谶,《驱魔降邪》上映仅6个月后,李维斯就在自己的居所里自杀身亡,年仅26岁。他的死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界的一大无一弥补的损失。 60年代的另一个特征是变化无常。在这个年代里,恐怖电影的发展也相当多样,从充满东方神秘色彩,节奏缓慢的日本鬼片《怪谈》、《鬼婆》(都是1966),到融合了性和残忍的意大利哥特式恐怖片《黑色星期天》(1960,导演马里奥·贝瓦)。恐怖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在类型多样化的同时,恐怖电影也在画面营造方面越走越远,以至于电影审查官手中的剪刀都跟不上血液飞溅的速度。这一切的创始人是被称为“血之教父”的美国导演高登·刘易斯,是他一手开创了恐怖电影的新类型:血淋淋的恐怖,把恐怖这个字眼涂成了腥红色。在其代表作《血宴》(1963)中,他将一个前《花花公子》封面女郎开膛破肚。片中血淋淋的内脏遭到了影评人的“千夫指”,甚至有人尖刻的评价道:“刘易斯的影片就是一个深夜屠宰场。”然而,观众们却丝毫不理会专家们的指责。和过往那些“贫血”的片子相比,刘易斯的影片确实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刺激方式,令60年代的观众们大呼过瘾。 不过,将血淋淋的恐怖推上巅峰的却又另有其人。如果说《精神病患者》用一个人的癫狂揭开了60年代恐怖电影的序幕,那么《活死人之夜》(198)则是用全民皆狂为60年代画上了句号。片中丧尸们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透露出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怖气息。导演乔治·罗梅罗用11万4千美元的低成本换回了高达3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称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本片也开创了丧尸片这一全新的恐怖题材,并引来了数不清的后续作品,其中包括其本人执导的《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和《活死人之地》,以及近年来大红大紫的《生化危机》系列等。曾有影评家把本片喻为“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本片采用黑白胶片拍摄,画面颗粒感明显,颇有新闻片的真实感,弥漫着悲观主义情绪。片中,丧尸们吞食着内脏(据说,由当地的屠宰场捐赠),随后被“活活”烧死;变身丧尸的女孩用铲子刺向母亲(明显是在向《精神病患者》致意);黑人主角最后因被误会成丧尸而被种族主义者爆头。这些情节虽披着丧尸片的外衣,事实上却叙说着整个60年代的故事,包括血淋淋的越战和其中葬身火海的士兵、年轻人对父辈的反抗、以及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导演将整个60年代熔入96分钟的恐怖故事里,为这动荡的十年呈上了一份完美的总结报告。 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是“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 精神病患者Psycho 美国 1960 马里恩盗取公款逃亡,投宿于一间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惨遭杀害,她的妹妹及男友加入警方进行深入调查。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之作,希区柯克首次探索精神分裂杀人狂的世界;尤其是48秒的浴室谋杀段落,尽管是黑白影像,但仍凭借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以及灯光、音响的综合运用,拍摄出令人心惊肉跳的震撼性画面;主人公诺曼·贝茨因此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代名词。环球法国二区发行了双碟版,正片花絮收录了94分钟的制作纪录片,花絮碟收录了15分钟“向希区柯克致敬”的短片,以及33分钟“电影大师”短片。 黑色星期日black sunday 意大利 1960 一个女巫和她的情人被女巫的兄弟所杀,两百年之后,两人竟然离奇般地复活,并开始向她兄弟的后代展开复仇计划。影片故事取材于果戈里的小说,被誉为具有浓烈哥特式风格的恐怖片;凭借哥特式风格化的阴森场景,血腥的场面,影星巴巴拉·斯蒂尔的个性化出演,至今被Cult片影迷推崇备至。一区image公司发行的此片收录了一条全程评论音轨,但意大利二区发行的双碟版,花絮则更为丰富,正片花絮收录了预告片和图片库等,花絮碟收录一个小时的幕后制作纪录片,以及演职人员访谈等,还随碟附赠一本8页的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