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语影坛最豪华演员阵容十大电影,最后两部数百位演员几乎零片酬
《东邪西毒》《东成西就》
《东邪西毒》和亮兆《东成西就》一部文艺片,一部喜剧完全不同类型的两部影片却聚集了当时风头正襟的多位明星,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张学友、梁家辉、王祖贤、刘嘉玲、叶玉卿、张曼玉、钟镇涛、鲍起静每位都是当之无愧的主演。
《十月围城》
电影《十月围城》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影片,由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
《澳门风云3》
《澳门风云3》是2016年春节档的一部影片,当时堪称2016年最强阵容,由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李宇春、刘嘉玲等20多位明星主演。
《越光宝盒》
《越光宝盒》是由刘镇伟执导,仿佛依旧按照《大话西游》的套路来做的,集结58位华滚神语影坛演员,参演的演员有郑中基、孙俪、林子聪、刘镇伟、邓丽欣、黄渤 、姜广涛 、樊少皇 、元彪、曾志伟、郭德纲、王学兵、梁咏琪、朱茵、元华、元秋、梁小龙等。
《超级学校霸王》
《超级学校霸王》是由王晶执导的爱情片,参演影片的明星虽然只有十多位,但是绝对都是如今大咖级的人物,四大天王除了黎明三位都来了,张卫健、任达华、郑伊健、邱淑贞等等。
《运财智多星》
《运财智多星》是王晶执导的喜剧片,这部电影昨天晚上刚刚看了,尽管当年票房不是很好,但是绝对称得上是一部高品质的喜剧作品,陈百祥、袁咏仪、钟丽缇、午马、程东、谭咏麟,吴镇宇等,应该有20多位演员的加盟。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敬备租电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部影片当时云集了华语影坛172位明星客串,而且每位演员都是零片酬的出演。
《豪门夜宴》
《豪门夜宴》是帮助1991年大陆水灾筹备善款而拍摄,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一线二线明星,共有二百多位,在香港电影史上也算得上几十年难得一见的一次盛会,虽然大多数明星只露了一面而已,但如此豪华的集体演出阵容已足令该片极具收藏价值。
『贰』 这部69年前的老电影,众星出演,单冲谢添演技,也值得一刷再刷
《新儿女英雄传》原本是一本小说,作者是袁静和孔厥,后来北影厂将其搬上银幕,并于1951年3月8日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史东山和吕班,两位导演在解放前就都已从事电影工作。解放后也努力适应新形势,拍出了许多好电影,《新儿女英雄传》就是其中的一部。1951年7月,该片还获得了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荣誉奖” 。
《新英雄儿女传》上映后,在当时曾引起巨大反响。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两个字——那就是真实。
这部电影,拍得实在太真实了。
它几乎是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军民齐抗战的情景,没有过度美化,反而显得朴实而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农民训练班扫盲,集体演唱抗日歌曲,集体做简易的广播体操等场景的再现,无不令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岁月,有身临其境之感。
另外就是演员们的表演,也太真实。质朴得就跟地里的庄稼一样,甚至带有泥土的味道。
而69年的时间过去后,各位还记得这部老电影吗?
还记得影片中那些真实的场景,和那些演员们吗?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再来重温一下吧。
影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在冀中白洋淀地区的一个小村子里,青年农民牛大水和美丽的小梅是从小一块长到大的伙伴。两人心里装着彼此,但又无法言说。后来小梅由母亲做主,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张金龙。牛大水感到异常失落。
小梅的姐夫黑老蔡是位地下党员,他从外面回到村里组织大伙建立起了抗日自卫队,牛大水积极报名参加。而他们所组织的雁翎队活跃在白洋淀一带,机智勇敢地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
小梅在张金龙家受到婆婆虐待,逃回娘家后,也投身到革命队伍,并成为了积极分子。张金龙来请小梅回家,反被小梅说服参加了抗日组织。但因为他流氓成性,恶习不改,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叛逃,投奔了汉奸何世雄。
日寇的扫荡开始了,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自卫队消灭了日寇,而牛大水带领的抗日队伍也活捉了汉奸何世雄和张金龙。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耐人寻味的是影片的表现手法,以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
令我吃惊的是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堪称强大。它几乎汇聚了当时北影厂的所有演员,完全可以用“群星荟萃”四个字来形容。所以当我们看这部电影时,里面出现的每个人物,我们都有好面熟的感觉——就包括一些跑龙套的演员,后来也都成了大明星。比如 于洋 ,就在影片中出演了一个大群众,仅一个镜头,两三句台词,主要的任务,是蹲在路边,调侃耀武扬威的张金龙。
尽管于洋完全是冀中农民的扮相,手里还拿个旱烟袋,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而张金龙的扮演者是谁呢?
他就是 谢添 。
他在其中演得实在太好了,将张金龙这个人物,塑造得实在太有层次了。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在影片中的扮相也很帅气吗?
张金龙并非生来就是汉奸,他也曾有过想参加抗日的举动,但最终却因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且好逸恶劳,而走上邪路。影片中他娶了女主角小梅为妻,一般的影视剧为了突出这个人物的坏,会将他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但谢添并没这么做,他很注意人物关系及分寸感的把握,演得活灵活现。既让观众看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小梅的夫妻之情。从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就包括他为角色所设计的流里流气的动作,也是那么自然到位,一点都不生硬,就好像他天生就是这样一样。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坏其实也是有基础的,而谢添,就把张金龙坏的基础,都给演了出来。所以大伙才觉得,这个张金龙,可真是坏得能掐出水来。
由此可见,谢添可真是一个天才演员,不仅有天赋,而且极具创造性。
重温这部老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51年的时候就有百花奖的评选,那么谢添也许会成为最佳配角奖的最有竞争力的演员呢。
而影片中另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好演员,名叫郑保民,他演鬼子,非常投入,就跟自己真是个鬼子一样,一举一动,都属于角色,不增不减不做作,也不脸谱化,却就是让人相信,他——就是“这一个”。
影片中的其他演员,也都很好。
那么,他们都有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份演员名单——(按出场顺序): 今欣、姚向黎、阎增和、许蓝、赵莹、郭允泰、刘宗、侯健夫、陈方千、严皇、田烈、李景波、王为光、康玉洁、李唐、封顺、谢添、李健、李林、张茜、赵子岳、桑夫、刘柳、赵文法、高平、周凋、张凤祥、史宽、师伟、刘节、李雨农、莽一萍(演员表上是莽依萍)、黄素影、李天佑、于洋、黄非、弓志、丛硕文、魏赓、梁新、郑宝民、管宗祥、赵国兴、方化、陈志坚、邸力、韩焱、阎争 等。
大家是不是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
其中, 今欣 扮演的牛大水, 姚向黎 扮演的小梅, 赵子岳 扮演的黑老蔡, 郭允泰 扮演的小伙, 李健 扮演的张金龙母亲等,都给我们留下难忘印象。
而 阎增和、田烈、李景波、李林、封顺、高平、周凋、莽一萍、黄素影、黄非、方化、陈志坚、邸力 等演员,也都在其中出演了角色,戏份虽不多,却人各有貌。后来,他们都成为了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像方化,更因出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而成为了“鬼子王”。
影片中跑龙套的演员,除了我们大家熟悉的于洋外,我还看到了 师伟 、 管宗祥 等著名演员。师伟扮演一名八路军女战士,而管宗祥塑造的是日军的翻译官,神形兼备地体现了一副狐假虎威的嘴脸。
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时的他们,可真年轻啊。
是啊,那时于洋21岁,师伟、郭允泰才23岁,姚向黎、方化也才26岁,今欣30岁,谢添37岁,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赵子岳,也才41岁。
可是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仍健在的,也就是于洋、师伟等几个人了吧?如今于洋90岁,师伟92岁。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些老艺术家,身体 健康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看老电影,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总能把过去的事儿再想一想,把失落的记忆再寻一遍,就好像把过去的时光又重新过了一次一样,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这次重看《新儿女英雄传》,也是一样,发现了许多之前没发现的东西,比如我觉得影片的配乐就很出彩,而一些台词,也显得很鲜活。我记得小梅和张金龙结婚的那场戏,婚宴散去,李健扮演的婆婆出场,吩咐一个半大小子:“看着点咱们家的剩菜,别让人给拿走了。”一句话,就把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在心理活动给体现了出来。
『叁』 喜剧电影那一部是有找了很多像周杰伦的长相的群众演员,还有其他的演员,反正都找来的群众都跟明星脸一样
《追影》
吴镇宇和麦子败磨善联袂执导的武侠喜剧片,主要演员有吴镇宇、吴佩慈、房祖名、谢娜。
还有18位山寨明星参演察棚斗,其中包括5位“周杰伦”、5位“刘德华”和3个“成龙”,还有“任贤齐”、“张国荣”、“谢霆锋”等和者多位明星脸,只有等观众自己到片中一一发现。
『肆』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1962年的中国22大电影明星,是在当时的四大电影厂提交上来的名单中选定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影厂并没有把最好的演员全部提交上去,造成了很多明星遗憾出局,因此,这次评选是不太公平的。
首先,这是评选新中国的影星,那些在解放前大放异彩,但已经离世,或者建国后没有太大作为的老牌影星就都没有计算在内。这一点是没问题的,毕竟我们选的是新中国影星。
建国前就已经去世的胡蝶,阮玲玉肯定是被排除在外了,不过像金焰、石挥、周璇、蓝马和张伐等著名演员也被排除在外,也确实比较可惜。比如蓝马在1959年,还曾主演了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电影《万水千山》。
当时的评选结果,是由文化部发布文件通告的,包括:上影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祝希娟,北影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影厂的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共22个人,定名为“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22大明星”。
这22名演员,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如果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演员中既有演技派,也有偶像派。有一身正气的主角,也有甘作绿叶的配角。
但其中也有一些演员的入选充满了争议,比如祝希娟,当时只主演了一部《红色娘子军》,金迪也只演了一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张圆塑造的角色比较多,但这些电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角色也没有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他们的入围,也稀释了“22大影星”的号召力。
另外同样落选的还有出演《奇袭》中方连长的张勇手,出演《女篮五号》的老演员刘琼等人。而那些入围的演员,也并没有因为入选而多发一分钱的工资,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当选。更多人是从各大影剧院悬挂着的大幅照片中才知道自己入围的。
不得不说,现在看来有很多经典的影片,都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出来的。无论资金和技术,都无法与现在相比。但那个年代的影片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