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上钢琴师评价零差评,你怎么看待这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最好看的烂片——
这话当然不是伯光评价的,而是而是西方媒体还有大多数观众,评价这部《海上钢琴师》是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被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
而中国文化里这种对于艺术和某种东西的忘我,被形容为“痴”,为此废寝忘食,甚至牺牲性命,非但不会受到责难,往往还会受到世人的敬佩。
中国观众之所以推崇《海上钢琴师》,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这种纯粹。在现代已经选择攻利的情况下,保持着这种道子般的“纯粹”吧。
更多关于《海上钢琴师》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⑵ 《闪光少女》中斗琴为什么唢呐一出,西洋乐器就乱了
我认为是因为唢呐独特的音色,还有急转的曲风令西洋乐乱了。
一般西洋乐以小提琴快速的起音,民乐则以中国的二胡迎合接应。大提琴与琵琶相互较量,单簧管的音色迅速而饱含律动,民乐用笛箫进行管乐反击而不失韵味,笙与喇叭调皮对垒,钢琴与扬琴正面交锋。
西乐阵营由于对民乐的音律不熟悉,导致主提琴手溃败停音,钢琴强行僵硬救场,虽极力想找到民乐的律动性,无奈节奏难以琢磨,只能停手候音。随着唢呐音乐的再起,各民乐乐器重新奏响,完美回归西乐主场《野蜂飞舞》,让西乐只能望尘莫及,虽耳听熟悉的旋律,也无力回天,眼看着民乐将整首乐曲推向了高潮。从西乐在这次的音乐中完败。在音律上,西洋乐阵营里根本没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留言。
⑶ 如何评价电影《闪光少女》里的斗琴
闪光少女里面斗琴的那一段表演真的是非常精彩
或许从这一段表演里面,我们才能看出一个闪闪发光的少女,究竟是应该什么样的?我们经常说少女都是闪闪发光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少女身上最珍贵的,最闪亮的气质应该是什么?
而电影里面以这样的角度来表现出,少女应有的光芒,所以我觉得这几段表演真的是都非常出彩,也非常结合主题,简直就是点睛之笔,不管是哪一个女孩子在里面,都是闪闪发光的。
⑷ 《海上钢琴师》口碑这么高为何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它是否被神话了
《海上钢琴师》确实很好看,要说它“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这就有点不符合事实了。
《海上钢琴师》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获得了意大利金球奖最佳编剧、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以及意大利大卫奖的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制作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还有桑尼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装设计。
(4)中西方音乐斗琴的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拍摄《海上钢琴师》前,导演专门给蒂姆罗斯半年的时间用来学钢琴,蒂姆罗斯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半年时间已经可以成为钢琴家了,影片里斗琴的镜头,就是他真实弹奏的效果,因此也有不少人说蒂姆罗斯是天才。
《海上钢琴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印象,更主要在于影片的音乐,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是一部音乐片,从头到尾钢琴曲和小号,还有其他舒缓的爵士乐,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⑸ 看过《闪光少女》电影,对于中西文化碰撞你有什么感想
《闪光少女》电影虽然热度较低,上映后的票房不高,但是就单看《闪光少女》7.3的豆瓣评分,就能知道这部电影肯定是有它的可看之处的,其中最为可看的要点就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电影中音乐附中重视西方乐器和音乐,却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抱着鄙夷的态度,从一个音乐学校可以窥看整个中国社会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区别对待,由此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悲哀和无奈。
《闪光少女》中另外一个最为令人感慨的情节是最后民乐系在剧院演奏的时候,开场那位老者在中国古老的乐器编钟响起之后所吟唱的那首诗句“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朴质的诗句,阐释出的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盒乐器遭遇的讽刺,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几千年,却在如今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不得已失传而“藏”起来,甚至是被像电影里面的一些西洋乐系的学生称之为不入流的野音乐和乐器,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也不禁感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