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夏衍改编的剧本有电影《祝福》、《狂流》、《烈火中永生》、《林家铺子》、《春蚕》、《革命家庭》等等。
夏衍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电影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对中国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同名改编的电影,由桑弧导演,白杨主演,在1956年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也是夏衍为纪念鲁迅先生,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剧本。讲述的是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电影版的《祝福》更生动具体的体现了阶级斗争矛盾,彻彻底底的指出了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烈火中永生》是根据革命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讲的是革命英雄江姐的故事。影片中英雄们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林家铺子》是改编于茅盾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民族电影美学的巅峰,这部电影也让夏衍登上了艺术巅峰。用林家的命运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破败,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表现了复杂的情感,富有内涵。
『贰』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影片评价
虽有很多人的赞誉,也有行家和观众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 土地庙门槛这一增添的细节上,有的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 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而多数的评论则予以肯定,认为这一细节的增添是严谨并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祥林嫂性格发展的规律,她由于绝望而产生对神权的某种怀疑和自发性反抗行动,并不等于对神权观念已具有彻底的认识和实行根本的决裂。
编剧夏衍对此回应称,“砍门槛” 这一细节的增加并非是自己的创意,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他因此把它写进了《祝福》 电影剧本。
『叁』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等。
1、《狂流》
是程步高执导的剧情片,由胡蝶、谭志远、龚稼农 、王献斋、夏佩珍主演。该剧讲述了长江流域发生大水灾。离汉口百余里的傅庄,堤坝因年久失修,出现险情,小学教师刘铁生领导乡民奋勇抢险。当地首富傅柏仁,携带侵吞的巨额修堤捐款,和家人逃往汉口。
他打着救灾的幌子,冒充请赈代表,继续向社会骗取捐款,中饱私囊。傅女秀娟原与铁生相爱,傅柏仁不允,将她另许当地县长之子李和卿。未几,汉口市区亦遭水淹。傅庄因铁生率乡民合力固堤,转危为安,傅柏仁又携眷返回。
秀娟、铁生别后重逢,感情益深,引起李和卿妒嫉,乃与傅柏仁合谋,以“煽动乡愚图谋不轨罪”诬陷铁生。此时,洪水猛涨,铁生发动乡民取傅家囤积木料抢修危堤,并向傅柏仁展开斗争。傅纠集警察企图镇压,被突然决口冲来的狂流卷走。

『肆』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部电影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祝福》。
电影《祝福》改编自鲁迅同名作品《祝福》,是当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摄而成,于1956年上映,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因此,该电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通过情、景和彩色的构建映衬故事情节,使影片生动形象,贴近现实,引起观众共鸣。
与以往电影不同,《祝福》是一部色彩与内容兼备的精细故事电影。所以为力争完美,制作公司也是花费巨大心思创设影视情景,尽力创设贴近原著的场景,大量利用江南元素——小桥流水、石街窄巷、粉墙黛瓦和杏花春雨等。

在剧本上也是精雕细琢,编剧夏衍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在改编工作中,他力求做到的是: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保存原作的谨严、朴质、外冷峻而内炽热的风格;为了观众易于接受,还得做一些形象、通俗化的工作。”
因此,电影剧本也做出了与原著不同的人物性、情节性改编,如把贺老六刻画成憨厚老实的形象、贺老六与阿毛在同一天死去等等,以加强影视作品矛盾冲突性的描写,突出电影的悲剧美感,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凸显主题。
『伍』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部电影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电影《祝福》。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5)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电影扩展阅读: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冈的沈端先(夏衍)将一篇旧作重新修改,题名《新月之下》寄回上海,刊登在《狮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这是夏衍发表的第一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对未婚妻的思念。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