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设置的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桥》。
《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部电影以工人阶级作为主角,讲述了铁路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桥梁修复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新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建设和发展的热切期望。
详细来说,《桥》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火热实践。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团结一心,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种精神,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此外,《桥》的成功拍摄和上映,也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篇之作,更是中国电影从战争年代的宣传工具,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文化艺术产品的重要转折点。这部电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由王滨导演,编剧于敏,主演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工人为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桥梁艰苦奋斗的故事: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命令,要在15天内造出修桥所需要的桥座和全部铆钉。厂长紧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炼钢炉等困难,按期完成了任务,赶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将大桥修复,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党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影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它问世的时间,同时还在于它在内容上的开创性。东影的电影艺术家大多来自延安和解放区,因此,其所择选的题材也明显受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影响。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人公,塑造了以梁日升和老侯头两个人物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形象。这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对于以后新中国电影银幕上塑造的工农兵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