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图秀秀图片怎么制作电影胶卷效果
打开美图秀秀,进入美图秀秀的工作界面
2. 在上面的菜单栏里找到打开图片选项
3点击打开图片选项,弹出打开图片对话框,找到我们的图片
4点击打开,图片进入编辑区,找到上面的美化编辑菜单,在其下选择1970效果
5然后在上面的菜单里找到边框场景选项
6点击边框场景选项,左侧找到简单边框选项
7点击简单边框,进入简单边框编辑界面,在右侧找到我们的边框样式
8点击应用选择的样式,我们的电影胶片效果就制作出来了
⑵ 怎么把视频做成电影胶片效果
制作老胶片电影的效果是编辑视频中常见的特效,可以用会声会影制作这种效果的方法,如下回答:
一、找胶片视频素材
方法一:在素材网站上找视频滚动胶片素材,下载(如图一)。但是现在大多数素材网站都需要收费,只推荐给有预算的用户。
图 7:编辑视频效果
以上就是介绍的会声会影制作老式胶片电影的方法,可以看出,会声会影的操作非常简单,界面简洁好上手,但效果可以媲美专业级的视频编辑软件。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会声会影软件的内容,如怎么把照片做成视频,可以到会声会影的中文官网下载试用哦。
⑶ 家里有一箱七十年代的电影胶卷值多少钱
得看情况。如果是未拍摄的电影胶卷,则是不值钱,未拍摄的胶卷保质期一般3~5年,70年的东西毫无疑问过期20多30年,甚至能不能成像都是个问题。如果是拍摄之后的电影拷贝胶卷,则要看片子,拷贝存世稀缺的片子则价值高,发行拷贝特别多的片子不怎么值钱,电影胶片只是一个载体,具体看片子的稀缺性,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胶卷保存妥当,没有发霉、内容播放没问题。像淘宝就有很多老电影胶卷拷贝,20多块钱一盘到一两百一盘都有,还是看片子本身决定价格,看片子,看片子,看片子。
⑷ 电影胶卷和c41胶卷的区别
在摄影术语里,胶卷与胶片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胶卷又叫胶片、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
反差:是指拍摄后的影像的明暗程度与原景物的明暗程度的比值。如果我们用胶卷把被摄物的明暗度正确的反映再底片上,我们则称其反差为1 ;如底片大于被摄物,则大于1。
我们看图会明白一些。照片从左到右反差逐渐加大。一般来说反差大可以给人震撼力,但会使其不真实。反差是可以除和胶卷本身有关外,还和冲洗有关。
涂层: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
(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⑸ 关于拍电影的底片
共有70、65、35、16和8毫米5种规格。常见的是35和16的。不用录象带?用录象带就不叫电影了。。。电影机与幻灯机工作原理类似。没底片怎么行。
另外,不用录象带而用胶片的根本原因是播放画质。
用录象带与电影底片比较与现在的人用数码单反和胶片机比效果类似。差距当然不言而喻……
⑹ 电影胶片和数码照片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就是感光介质不同,也是两个时代的产物,技术上就不讲了,前面的老兄也说过了。讲讲现状与趋势,虽然数码摄影发展较快,但依然没有胶片来的清晰,真正的拍片还是要用到胶片,胶片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35MM胶片电影与高清电影之争相当于胶片与数码之争。
HDTV1920×1080I或1280×720p,相当于35mm电影胶片的画质,且画质与色彩的还原已远胜35mm电影胶片,由于电影胶片前期拍摄的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较多,如色彩还原、曝光准确性与后期冲洗质量及差错而导致前期大量工作与金钱都付诸东流的事件常有发生,且拍摄成本极高,后期剪辑效率低,且特技还是要借助数码设备(胶转磁再磁转胶,导致大量影像细节丢失和色彩失真),后期观赏需要专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特定场地、常人入行门坎高、这都是电影胶片致命的缺点。而这些在高清HDTV里都不存在,但专业广播级高清摄像机也不是普通百姓只可远观而不可渎玩焉,而SONY FX1确是大众爱好者的福音,让多少影像发烧友圆了梦。
从商场销售的数码相机与传统胶卷相机所形成的6:4,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欧美更高达8:2的比例,从这也不难看出传统电影胶片的末日,随着HDTV技术的成熟发展,HDTV数码一统天下的时日已是指日可待。
⑺ 网上有些很老的电影却有1080P或者720P这种高清版本是怎么弄的
大哥,胶片的清晰度始终都是很高的,只不过当时电视没1080P这个条件而已,不代表胶片达不到1080P。
通常大片都是用35mm胶片拍出来的,那么35MM的胶片到底是多大呢?告诉你民用的胶卷通常就是35MM的(翻翻家里的老底片通常都是35mm的。)那么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有全画幅的了(全画幅就是说感光芯片尺寸和35mm的胶卷感光尺寸一样大,既36*24MM)。
说简单点,35mm的电影胶片如果每一张都用现在的设备扫描转换成数字信号可以扫出约2000万像素,而全高清的格式是1920*1080(200万像素)不过电影胶卷通常颗粒较粗,所以保守估计按照现在的高清格式再翻一倍的分辨率可能就是胶卷电影的分辨率极限了(即约4000*2000的分辨率)。现在RED ONE已经有更高分辨率的摄影机了(好像是5000X3000多的)
当然有些胶片会进行一些数码修复,毕竟年代久了么,再好的东西也不易保存啊,特别是胶片这种本身就不大容易保存的东西。
⑻ ps如何制作超漂亮的电影胶卷相册效果
新建个“100*80”px的文件,填充为白色,然后使用矩形工具,拉出个矩形框,填充为黑色。
然后执行“选择-修改-平滑”,数值设置为5。
然后执行“编辑-定义画笔预设”,保存下来。
然后在新建个“800*600px”的文件,拉出个矩形框,填充为黑色。
选中画笔工具,按“F5”键找出刚保存的画笔,然后间距设置为217%。
接着按着“shift”键,前景色设置为白色,这样拖拽着画出胶片的边缘,然后调整画笔大小,画出中间的矩形框。
然后拖入喜欢的照片到中间的方框中,(可使用蒙版修饰下)这里就不详细讲解了,然后执行“图像-图像调整-“顺时针90度””。
然后执行“滤镜-扭曲-切变”,调整自己喜欢的状态。
之后再执行“图像-图像调整-逆时针90度”,这样就ok了。
⑼ 普通胶卷和电影卷的区别
电影卷与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装方式不同
▲ 柯达5222电影卷盘片
我们常用的135、120胶卷一般按卷售卖,而电影胶卷则是按尺论价的,市面上能买到的电影卷大部分经由店家自行将盘片进行分装,再按每卷36张装入暗盒内,方便拍摄者使用。
B. 构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负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C. 冲洗工艺不同
▲柯达D-76显影粉
普通的彩色负片一般采用C-41工艺、黑白负片一般采用D-76工艺、彩色反转片一般采用E-6工艺。
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不同胶卷之间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摄环境(色温/光源/曝光等)、中期冲洗工艺、后期扫描输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亲自摸索调试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