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瑾狼狈落败的原因
周瑾落败主要是因为他性格急躁鲁莽,为人心高气傲,心胸不甚宽广,本事一般,却自尊心强。
周瑾,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急先锋索超的徒弟,他在《水浒传》里出场不多,只在第十二、
十三回与杨志比武时出场。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
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
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周谨与杨志交锋的过程如下
交锋前夕
当时周谨,杨志两个勒马在门旗下,正欲交战交锋。
只见兵马都监闻达喝道:"且住!"
自上厅来禀复梁中书道:"复恩相,论这两个比试武艺,虽然未见本事高低,枪刀本是无情之物,只宜
杀贼剿寇,今日军中自家比试,恐有伤损,轻则残疾,重败致命。此乃於军不利。可将两根枪去了
枪头,各用毡片包里,地下蘸了石灰,再各上马,都与皂衫穿着,但用枪杆厮搠,如白点多者输。"
梁中书道:"言之极当。"
随即传今下去。
比枪
两个领了言语,向这演武厅后去了枪尖,都用毡片包了,缚成骨朵,身上各换了皂衫,各用枪去石
灰桶里蘸了石灰,再各上马,出到阵前。
那周谨跃马挺枪,直取杨志,这杨志也拍战马,捻手中枪,来战周谨。
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反反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
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
肩胛下一点白。
梁中书大喜,叫周谨上厅,看了迹,道:"前官参你做个军中副牌,量你这般武艺,如何南征北讨?
怎生做得正请受的副牌?教杨志替此人职役。"
管军兵马都监李成上厅禀复梁中书道:"周谨枪法生疏,弓马熟娴,不争把他来退了职事,恐怕慢了军
心。再教周谨与杨志比箭如何?"
梁中书道:"言之极当。"
再传下将令来,叫杨志与周谨比箭。
两个得了将令,都插了枪,各关了弓箭。
杨志就弓袋内取出那张弓来,扣得端正,擎了弓,跳上马,跑到厅前,立在马上,久身禀复道:"恩
相,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钧旨。"
梁中书道:"武夫比试,何虑伤残?但有本事,射死勿论。"
杨志得令,回到阵前。
比箭
李成传下言语,叫两个比箭好汉各一面遮箭牌防护身体,两个各领了遮箭防牌绾在臂上,杨志说
道:"你先射我三箭,后却还你三箭。”周谨听了,恨不得把杨志一箭射个透明。杨志终是个军官出
身,识破了他手段,全不把他为事。最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
措手不及,翻身落马。
落败撤职
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
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
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
B. 哪部校园电影的女主角叫吴美丽
这个里面有个叫吴美丽的!~你看是不是这个~~~望采纳
国内首部真人3D动作电影《极速先锋》,2010年在江苏无锡和广东肇庆拍摄,于2011年9月全面宣传,12月23日全国上映[1]。3D电影《极速先锋》由中、日跑酷运动顶尖高手加盟献技,将中国功夫与跑酷运动意想不到的完美融合。经过制片方经过层层挑选,确定由年轻演员王子邱胜翊担当男一号清风,林爽担当女一号林熙儿。
联合主演
李广博 /小龙
精彩剧照(20张)
李广博,光线传媒力捧的新人饰演小龙,冷酷好斗但却重义气,与清风不打不相识。
邓天晴/彩云
小花旦 邓天晴
由曾出演多部大戏的新生代国内小花旦邓天晴出演彩云,彩云是林清风的姐姐。邓天晴和王子还有日本演员三浦贵大在戏中频频擦出火花!新生代小花旦邓天晴在2011年初江苏卫视开年大戏《欢喜婆婆俏媳妇》中饰演坏坏惹人爱的司琴,在电视剧《 活佛济公2之血魔出世》中饰演活泼可爱俏皮的冷花枝,邓天晴在代表作品《七品芝麻官》中饰演顾晓楠。邓天晴合作过的实力演员和导演都很看好邓天晴。
包贝尔/财星
包贝尔饰演的财星是剧中的亮点人物,深藏不漏的跑酷高手。
王丹妮/吴美丽
吴美丽,风骚可爱,只想变成金凤凰飞出这小城镇。
萧学谦
萧学谦/刘昊
新人萧学谦饰演的导演,搞笑的造型,落魄的形象,被整村人折磨的十分狼狈。
唐燊/明菜
唐唐饰演的日本女孩明菜,表情丰富可爱,不会日文的她日文说的也呱呱叫,值得嘉奖。
池上幸平/跑酷队成员
池上辛平饰演跑酷队成员:从没任何动作戏经验的他,这次剧中做的每个动作都是现场练习,独立完成,摔得伤痕累累,却没有一点怨言,精神值得敬佩。
田中佑希/跑酷队成员
田中佑希饰演跑酷队员,剧中暗恋三浦的她,生活中是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女孩,爱吃中国料理,酒量非凡。
C. 电影《故事中的故事》 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看不懂
《故事中的故事》是一部黑暗童话类型的电影,由三个故事组成,讲述的是欲望与代价。
第一个故事便是总怀不上孩子的皇后渴望孕育胎儿,国王听信巫师的话前往捕杀海豹,虽成功猎杀,自己却葬身海豹之手,后用处女女仆来烹制海豹的心脏,皇后吃下之后当晚便产下一名身患白血病的男婴,与此同时,那名处女也生下与之一模一样的男婴,长大后,血缘的相互吸引让他们成为朋友,皇后难以忍受自己儿子脱离自己的掌控,想将其分开,却在小山洞中被自己的儿子埃利阿斯所杀。这是母爱的悲剧。
每个故事都荒诞离奇,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本以为三个故事各不相关,但影片的最后看似圆满的结局将三个国家、不同故事中的人串联在一起,以一个在宫殿顶上走钢丝的人保持平衡为终,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三个故事并非没有联系,它们都在诉说着人性的荒诞与夸张,每个故事的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总会付出代价,代价与欲望这一微妙的关系,最终都会以失衡结束。
D. 求沈石溪的 第七条猎狗 中狼狈的那一篇电子版
布朗山上发现了狼和狈!
第一个看见狼和狈的是山村邮递员康朗甩。据他说,那天他到布朗山乡公所去送邮件,晚上喝了一点酒,乘着月色从山间驿道下山来,手里还提着乡长馈赠他的一块腊肉。快到半山腰时,他突然举得身后有悉悉卒卒的声响,回头望去,驿道上飘忽着四只绿莹莹的小灯笼。他赶紧拧亮手电筒,一束强烈的光柱照过去,他看见一匹高大的狼驮着一只瘦小的狈正朝他追来,他吓得扔下那块腊肉,转身就逃。
“幸亏我手里提着一块腊肉,要不然的话,我就成了狼狈的晚餐了,”康朗甩心有余悸的说,“谁斗得过狼狈呀,连老虎见着狼狈都会吓出一身汗来呢。”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狈的故事,说狈会模拟各种鸟兽和人的声音。偷鸡时,狈会像下蛋的老母鸡那样“咯咯咯”地叫,把公鸡引诱过来,然后一口咬断公鸡的脖子;会发出婴儿的啼哭声,惟妙惟肖,把牧羊人从羊群边引开,趁机猎取羊羔;还会把一只小牛犊吃空后,留一张完整的皮囊,披在身上学牛犊的样,钻到母牛肚子底下挤牛奶喝。狈是一种比狐狸更狡猾的动物。但狈虽然头脑特别发达,却体小力弱,尤其是两条前腿很短,不善行走,要靠狼背着才能活动,所以狼狈,狼狈,狼和狈是连在一起的。狼把狈驮在自己的身上,合二为一,两位一体,野蛮的体魄和狡诈的头脑相结合。狈出坏点子,狼实施坏点子,干尽了坏事,连猎人都束手无策,所以又有狼狈为奸的说法。
说布郎山上有狼,我相信。三个月前,曼广弄寨的老猎人波农丁在布郎山上埋了一副捕兽铁夹,过了两天去收铁夹子时,发现铁夹已经碰倒了,铁杆下夹着两只黑毛兽爪,长约三寸,形状与狗爪相似,指甲却比狗爪要锋利得多,铁夹上还洒着许多血。将那两只兽爪拿回去给许多有经验的猎人鉴别,他们一致同意是狼爪。也只有狼,在不小心被捕兽夹夹住脚爪后,能残忍地咬断自己的膝盖,用高昂的代价换求一条生路,其他任何动物都下不了这种狠心,用自戕肢体的办法从捕兽夹下逃脱,而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
说布郎山上有狈,我不相信。虽然人们常把狼狈连在一起,但据《辞海·生物分册》介绍,狈是民间传说中的动物,就像凤凰、麒麟和龙,谁也没见过。我想,一定是康朗甩那天晚上酒喝多了,醉眼朦胧,视觉出了叠影效果,把一匹狼看成两匹狼了。
仅仅隔了两天时间,我也看见狼和狈了,而且吃了它们的大亏。
那天中午,我在稻田里割谷子不小心割破了小指头,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村长让我回家休息。农忙季节,寨子里男女老少差不多都下田干活去了,狗也跟着人到田坝捉秧鸡去了。巷子里巡回犬手打静悄悄的,只有不怕炎热的太阳鸟在篱笆墙的花丛中采撷花蜜。我拐了个弯,突然就看见我那小木屋旁的猪圈前,站着一对狼狈。
和传说中的完全一样,那狈两条短短的前腿搂住狼的脖子,整个身体都骑在狼的背上。狈毛色漆黑,体态娇小,比土狗稍大些;狼毛色褐黄,高大健壮,像只小牛犊。一小一大,一黑一黄,看得十分清晰。
我赶紧钻进路边的草丛里,躲了起来。我没带猎枪,手里只有一把镰刀,不是黄狼和黑狈的对手。我轻轻拨开草叶,窥望它们的举动。
它们瞧中了我养了半年多的那头母猪,那根狼舌和那根狈舌都常常地拖出嘴外,馋涎欲滴,很想尝尝家猪的滋味。
我不太担心我的母猪会遭殃,我是用楠竹搭的猪圈,篱笆墙里外两侧都栽着一人高的仙人掌。这种仙人掌浑身长满了两寸长的刺,有毒,被刺着后疼痛难忍,皮肤还会溃烂发炎,比铁丝网还管用。我不敢夸口说我盖的猪圈固若金汤,但起码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连我的母猪都感觉到自己是在安全可靠的屏障后面,所以尽管透过篱笆的缝隙已经看见了黄狼和黑狈,也没惊慌失措地大叫大嚷。
黄狼和黑狈在高达两米密如蛛网且栽着仙人掌的猪圈前徘徊了一阵。黄狼那双吊向额际的斜眼一片迷惘,那张凶狠的狼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身体慢慢转向寨外的箐沟,似乎在说:“算了吧,别在这里泡蘑菇了。我看这猪圈是很难攻得破的,别猪肉没吃到,反被扎了一身仙人掌的刺。”黑狈却目光坚定,用自己的脖子缠住狼的脖子,硬把狼想要离去的身体扭转到猪圈前来,似乎在说:“老伙计,别泄气,胜利往往属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我看得清清楚楚,那只该死的狈尖尖的嘴附在狼的耳畔,咕咕哝哝了一阵。没想到,狈和狼还会咬耳朵说悄悄话。黑狈脸上洋洋得意,一看就知道是在向黄狼面授锦囊妙计。
我果然没猜错,只见那匹黄狼快速冲到篱笆前,突然前肢一跃,身体竖直起来;就在黄狼直立的刹那间,黑狈两只后爪踩上黄狼的肩,继而踩上黄狼的头顶,倏地一下,细长的身体也竖直起来。这是标准的叠罗汉,超一流的杂技动作,看得我眼花缭乱。更绝的是,黄狼在黑狈站上它头顶的一瞬间,身体猛地向上蹿了蹿,黑狈像被自动跳板弹了一下,凌空飞起,越过两米高的篱笆墙,进了我的猪圈。动作完整和谐,配合得天衣无缝。
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黑狈从空中跳进猪圈,刚好落在我的母猪的背上,一口就咬住了母猪的耳朵,使劲一拧,母猪就改变了方向,猪头朝着篱笆墙了。母猪发出尖嚎声,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去救它。黑狈待母猪大方向正确后,尾巴像根鞭子一样抽打着猪屁股。我的可怜的母猪——哎——真是头十足的蠢猪,一头像篱笆墙撞去。它大概以为冲破篱笆墙就可以逃命了,殊不知正中了黑狈的圈套。母猪发猪瘟似的,脑子笨得像只木瓜,力气倒大得像牛,只听得“哗啦”一声响,竹篱笆被撞开一个路口。我的母猪满头满脸都是血,眼皮上还钉了两根仙人掌的刺,而黑狈却因为躲在母猪的背后,安然无恙。我的母猪变成了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变成了质地优良的挡箭牌!
我算是懂得了什么叫“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母猪出了猪圈,背上有黑狈叼着猪耳朵掌握方向,后面有黄狼用咬屁股的办法拼命驱赶,虽然满心不愿意,也不得不跟着它们钻进荒草掩映的箐沟里去了。
布郎山上发现了狈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省动物研究所,派了个姓孙的研究员下来,组织曼广弄寨全体猎人和猎狗,上山围剿。我也参加了狩猎队。我们在山上整整搜了半个月,最后在臭水塘旁找到了黄狼和黑狈。
一声呼哨,二十多条猎狗像拉开的一张网,冲下山坡,向黄狼和黑狈罩了过去。
我真正体会到了“狼狈不堪”、“狼狈逃窜”、“狼狈极了”、“实在太狼狈了”这些成语和日常用语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我站在小山顶上用望远镜看,黄狼驮着黑狈,巅巅地在前面逃,狗群在后面拼命追。狼和训练有素的猎狗奔跑速度差不多快,但此刻黄狼驮着黑狈,情况就不一样了,好比一个是负重在跑,一个是轻装在跑。黄狼的速度明显比不过猎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短。不一会儿,狗群离黄狼和黑狈只有二十几米远了。
这时,黄狼冲下一个约七十五度的陡坡,大约是想用走险道的办法甩脱粘在屁股后面的讨厌的狗群。狼由于经常要捕捉岩羊、斑羚之类善于在悬崖峭壁上攀援行走的动物,练就了了非常过硬的下陡坎的本领,能轻盈地从几丈高的陡坎上跳下去,稳稳地落到下面平坦的岩石上,不停顿地又往下跳。而狗在这方面就要差一大截,在陡坎面前往往畏缩不前,左右环顾,挑选容易落脚的地段,试探两三次,才敢跳下陡坎。现在黄狼冲下去的陡坎约有十来丈深,足够狗们磨蹭一阵子了。我担心这条陡坎会让黄狼和黑狈逃之夭夭;可我很快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黄狼刚刚往下跳第一个台阶,不知是因为黑狈没做好下陡坎的准备,还是黄狼的屁股翘得太高身体过于垂直,黄狼的前爪刚刚落地,黑狈突然从黄狼的背上滑落下来,摔在石头上。这一跤摔得不轻,黑狈挣扎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黄狼在惯性作用下,已经跳下第二层台阶了。黄狼站在第二层台阶上,转身朝上面的黑狈“呕呕”叫着,是在催促黑狈快快下来。黑狈试探着往陡坎下去,狈的前肢比后肢短了一半,上坡还勉强能保持平衡,下坡就好比走钢丝绳,才走了一步,就闪了个趔趄,像只皮球似的往下滚,吓得它扒住一丛蒿草“呦呦”叫唤。黄狼只好又从下面的第二层台阶蹿上来,蹲在黑狈面前,让黑狈爬上自己的背,再往陡坎下跳。
这么来回一折腾,给狗群赢得了时间。当黄狼和黑狈下到陡坎底时,狗群也同时下到了陡坎底,把黄狼和黑狈团团围了起来。
陡坎底下是一条宽敞的乱石沟,有利于猎狗发挥群体威力。
好一场精彩的狗、狼、狈大战。
几条猎狗在正面与黄狼激烈撕咬,一条大白狗绕到黄狼背后,一口咬住黑狈的一条后腿,把黑狈从黄狼的背上拉扯下来。四五条猎狗立即围上来,你一口我一口,毫不留情地对黑狈进行攻击。
黑狈虽然也长着和狼非常相似的一张大嘴一口利牙,但毕竟身体瘦弱,尤其吃亏的是前腿短后腿长,要很费劲地抬起头来才能和狗在一个水平位置互相噬咬;又寡不敌众,挡住了前面的狗嘴,防不住来自背后的偷袭,不一会儿,它的唇吻、肩胛、脊背和后胯就被狗牙咬破,浑身都是血。它直起脖子,“呦呦”嗥叫着,向黄狼求救。
黄狼陷在十几条狗的包围圈里,但它勇猛善战,咬断了一条黑狗的喉咙,还咬断了一条黄狗的前腿,它自己的一只耳朵也成了大花狗的战利品。听到黑狈的呼救,它不顾一切地冲开包围圈,向黑狈赶来。
狗们像苍蝇似的粘在它屁股后面,有的咬腿,有的咬屁股,大花狗则一口叼住了那条又粗又长的狼尾巴,拔萝卜似的拼命拔,坚决不让黄狼靠近黑狈。狗的战略战术很英明,把狼和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黄狼狂嗥一声,龇牙咧嘴地回转身来。狗们像遭到轰赶的苍蝇,奔散开去,唯独波农丁养的那条大花狗,仍叼着狼尾巴不放。黄狼左转,大花狗也机警地跟着左转,黄狼右旋,大花狗也灵活地跟着右旋,始终躲在黄狼的背后,让黄狼屡屡咬空。
黑狈叫得越发凄厉了,黄狼无心恋战,或者说没兴趣再跟大花狗完捉迷藏,大嗥一声,强行向黑狈的包围圈蹿去。
我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黄狼的尾根爆出一团血花,大花狗嘴里衔着一根活蹦乱跳的狼尾巴。黄狼成了秃尾巴狼,但它好像忘了疼,也忘了要找仇敌报断尾之仇,闪电般地咬翻两条猎狗,冲到黑狈身边,趁狗群混乱之际,重新驮起黑狈,向乱石沟左侧一片野砂仁地仓皇逃窜。
这当然是徒劳的,才几秒钟功夫,溃散的狗群又聚拢在一起,凶猛地追了过来。黄狼驮着黑狈,逃到离野砂仁地还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就又被跑在最前面的大花狗缠住了。
黄狼转身迎战,一蹦,黑狈就从它背上咕咚滚了下来。看来,黑狈受了很重的伤,都没有力气骑稳在黄狼背上。黄狼用身体挡住大花狗,扭头朝黑狈叫了两声,意思大概是让黑狈赶快逃命,它在后面掩护。黑狈扭动着身体,歪歪仄仄地向野砂仁地跑去,它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慢得我都可以追上它。没等黑狈逃进野砂仁地,狗群就像潮水似的拥了上来,兵分两路,又把黄狼和黑狈分割包围起来。
这时候,黄狼要是撇下黑狈,是完全有可能死里逃生的。我想,它虽然断了一条尾巴,少了一只耳朵,但并没受致命伤,精力还很旺盛,而且包围它的十几条狗畏惧它的勇猛和野性,不敢靠得太近,包围圈显得松松垮垮,很容易冲开缺口。
果然,黄狼瞄准最弱的一只狗猛扑上去,利索地一口咬断狗脖子,其它狗被震慑住,在一瞬间停止了扑咬。造成短暂的“静场”效果。黄狼迅速突出重围,飞快向野草地逃去。
黄狼一逃走,狗群一个接一个跳到黑狈身上狂咬,狈躺在地上,已无力朝狗反咬,脖子一伸一伸,作出垂死的哀鸣。
听到狈的哀鸣,已逃到野草地边缘的黄狼像触电似的敛住了脚爪。黄狼“喇”的一声又回转身来。
唉,真是一匹糊涂狼!
黄狼刚刚转过身来,大花狗已追了上来,眼疾爪快,一爪子抓过去,把黄狼的一只眼睛抠了出来,黄狼惨叫一声,仍奋不顾身地朝黑狈所在的位置冲去。狗们蜂拥而上,像蚂蟥似的紧紧叮在它身上,一眨眼,它就满身挂彩,被咬得趴在地上,可它仍拖曳着压在它身上的七八条狗,顽强地朝黑狈爬去,爬了十几米,在地上划出一条长长的血痕……
这时,我们从陡坎上艰难地走了下来,围着满身血污的黑狈瞧希罕。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畜生还怀着崽呢!”只见黑狈的肚子,果然鼓鼓囊囊的,像只打足了气的篮球,一跳一跳地在抽搐,想来是里头的小生命还没死,还在顽强地律动。
都说世界上没有狈,瞧瞧,我们不是打死了一只吗?登在报纸上,准轰动。”村长得意地说。省里来的研究员瞟了黑狈一眼,一下子踢在它的大肚子上,说:“活见鬼,哪里有什么狈,是狼,是匹黑母狼!它的两只前爪是让什么东西咬掉的,所以短了一截。唉,白忙一场。”
我们大吃一惊,急忙仔细观察,果然,尖尖的嘴,蓬松的尾,竖挺的耳,模样和狼差不多,再看那两只短短的前腿,没有脚爪,茬口露出骨头。很明显,这不是一双天然的短腿,是一双残废的腿。
我突然想起三个月前泼农丁的捕兽铁夹曾经夹住过一对狼的脚爪,莫非……泼农丁把两只狼脚爪风干后当做避邪的护身符,外出捕猎时都带在身边的,我让他拿出来,比试着安在黑母狼的前腿,毛色一样,粗细相同,长短合适,确凿无疑。
闹了半天,所谓的黑狈,原来是头残废的黑母狼!
我在脑海里蓦然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情景:黄公狼和黑母狼住在森林里,它们相亲相爱,黑母狼怀孕了,日子过得很甜美。有一天,它们见到一条羊腿挂在一个黑色的框框里,黑母狼肚子饿了,张嘴就去咬,那黑色的框框突然“活”起来,夹住了它两只前爪,黄公狼帮它一起咬铁杆,狼牙咬崩了好几颗,还是无法把它的脚爪救出来,万般无奈,只好从膝盖处把两条前腿咬断。黄公狼并没嫌弃自己残废的妻子,它把已无法行走也无法打猎的妻子背在身上,风风雨雨,爬山涉水,至死不渝……
“沈石溪”,村长把我从幻觉中喊醒。“你的母猪被它们咬死了,它们就算陪你的了。趁着热乎,快剥皮吧。”
我如果剥了皮,再把狼肉挑到集市上去卖,大概能换回一头母猪。可我没这样做。我挖了个很深的坑,先把黄公狼放下去,再抱起黑母狼,让它骑在黄公狼的背上,两只残废的前爪紧紧搂着黄公狼的脖子,两张狼脸亲昵地相依在一起,然后用土把坑填实了。
我觉得黄公狼把黑母狼背起来这个姿势,无论是生是死,是人是兽,都是很美丽的。
E.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为何狼狈逃走
历史上王平归顺刘备时并没有和徐晃发生什么瓜葛,所以这个问题按照演义来回答吧。王平造反时徐晃刚刚吃了败仗,正是惊弓之鸟,自然狼狈逃走。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爆发以后,曹操屡战不利,先是张郃攻击巴西被张飞击败,杀了一个全军覆没。然后黄忠又夺取了天荡山、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接着黄忠、赵云又在汉水大捷,曹军被击败以后自相践踏,落水死者不计其数,蜀军缴获粮草军器无数。
F. 周星驰拍的大话西游被评为最垃圾电影
被影视批评家称做"无厘头闹剧"的《大话西游》1994年拍摄完成,1995年投放到大陆市场,观众反应寥寥,票房惨败,甚至在内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最差引进片”。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中途退场;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然平淡,同期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最高纪录当属《狮子王,》高达1000万元。而河北省电影公司只要了《月光宝盒》,没要《大圣娶亲》。他们不看好这部影片,认为它“太闹”,特别是《月光宝盒》,“特别没劲”,河北省电影公司买了《月光宝盒》4个拷贝,在整个河北省的大小影院的票房成绩是20多万元,成绩在普通影片中也属平平。1996年2月,《月光宝盒》还是作为寒假影片推出。三个月后《大圣娶亲》登场,可是两部票房都只在20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数计算,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国产影片替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当时同期放映的《风云》票房为370万,还有后势强劲的《挑战者》。
但是突然在两年后的一天,有人无意间脱口而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于是《大话西游》就在中国高校首先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旋风,大学生们买盗版VCD的热情犹如滔滔洪水不可阻挡,在大学生集中居住的区域,几乎每个宿舍都会隐藏着几个水平很高的“大话迷”,由于他们不断使用《大话西游》中的各种“精粹对白”,互相传播,激起了大学校园叠浪式的反响。“《大话西游》好看”以谣言传递的速度,迅速在各大高校中传开。不懂《大话西游》,不看《大话西游》被认为是与时代脱节,根据《大话西游》改编的各种版本的故事也随之而出,年轻人以其取之不尽的热情反复欣赏着廉价盗版带来的欢愉,看《大话西游》成为像听流行歌曲一样不可缺少的业余功课。
更为有趣的是,《大话西游》在全国电影院发行失败后,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这部荒诞不经的另类版《西游记》在这所以电影为专业的大学一上银幕便博得满堂喝彩,其巡回式的结构,被演绎成反叛性格的剧中人物,另类的爱情故事,被新一代准专业人士高度赞赏,甚至《大话西游》中的对白都被奉为青年时尚的《圣经》。
《大话西游》的重出江湖是从1997年2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的。当时正值春节,观众需要娱乐,而周星驰的片子又是热闹非凡,最适合中国人春节热热闹闹的气氛。但没有想到的是,电影频道的播出培养出后起的一大批“大话迷”。其中许多人一次不落地看完了电影频道《大话西游》的所有重播。这部被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影片却创下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此后,《大话西游》正式进入火爆期,整个中国大陆忽然就掀起了《大话西游》热,无论是褒还是贬,校园、办公室、网络聊天室,处处都在谈论《大话西游》。对《大话西游》这部戏仿电影的戏仿《天下无双》推出,其相关衍生商品也随之出现。
于是,在整个北京高校,开始有人研究起至尊宝穿梭于月光宝盒的寓意,有人四处寻找剧本。清华网站上的帖子这样说:“清华人对《大话西游》的痴迷程度,可谓天下独绝。日常生活之中,反复引用,直至举手投足,只字片语,便能传情达意,心领神会,然后可以接下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哈哈大笑,畅快不已,蔚为奇观。”
校园外的《大话西游》热也在以另一种方式传递着。如果说《大话西游》在校园里的传递是以寝室为单位,那么在校园外就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传递。《大话西游》曾经创下过一些惊人的纪录,许多从来不屑看港台影片的VCD族,非奥斯卡经典影片不看者,因为《大话西游》的久负盛名而难以按捺住好奇,从此一看而不可收拾,《大话西游》的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奥斯卡最佳影片。关于《大话西游》的故事层出不穷,靠《大话西游》开始一段感情的例子更是不乏其例。随后有许多《大话西游》社团或群体开始成立,他们定期复习和研究各种版本的《大话西游》。
网络传播:新媒体技术方式成就《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在电影资料馆的记录很少,它是通过盗版VCD、网络传播方式率先在年轻人群体中传播开来,经过了新形式的人际传播、最后进入主流媒体的。
文化产业运作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现代传媒。当代社会,以声光电为主体的现代高科技传播媒介早已超越了时空界限,渗透到当下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媒介将以往很难到达大众的文化产品迅速广泛地传播到各个时空领域。这种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引导、“制造”,甚至规定了这种需求,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消费趣味和消费方式。《大话西游》的先冷后热,正是当代中国高科技传媒(包括网络、VCD、甚至盗版VCD等)编写的现代神话。
盗版录像带和盗版VCD的兴起是《大话西游》起死回生的重要原因。1996年年底,《大话西游》的发行一改穷途末路的境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盗版VCD开始猖獗,原来爱上电影院的人突然发现只用花上电影票的一半钱就能看到最新的电影,而本来就不上电影院的自此也更不会选择前者,盗版世界开始无孔不入。据一位号称北京盗版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大卖家透露,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市场出现过《大话西游》的盗版录像带,但销售平平,直到1996年底VCD版本出现,当时每盘30元的高价位都没有吓倒《大话西游》迷们。真正的火爆是在1997、1998年间,在这一段盗版VCD的黄金时节,《大话西游》的销售也屡创高峰,最高记录一天就卖到上百张。 热销的场面通常发生在公司和新闻单位。这个大卖家透露,在这两年期间,他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被抢购一空,光他个人这些年手中卖出的《大话西游》VCD就有两三千张,以他的‘业内专业眼光’分析,全国至少卖出十万张以上,北京至少占到四五万张。”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为盗版VCD作什么宣传,而是透过这一现象来思考大众文化在大众中渗透的方式。其实,在许多国家网络发展初期,校园都是盗版盘的发散地。
与盗版同步,《大话西游》是与我国互联网的兴起同步发展的。可以说,是互联网在中国高校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的新媒体技术的驯熟传播催生了“大话一代”。网站的火爆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火爆,《大话西游》又为最初的BBS提供了合宜的话题。
自从1991年网络诞生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网民数量的高速增长,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也为《大话西游》的火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加上网络BBC、OICQ聊天网、网络评论等附属平台推波助澜的宣传,《大话西游》风起云涌就成为一种必然。《大话西游》在高校的风行,在时间上恰好与高校网络的建设和高校网民的形成有同步关系,也与高校一代网民的网络交流技术的提升和网络消费惯习的形成有关。
网站的兴起带动了《大话西游》的热浪涌起。许多青年学生受到网上“风云”的影响去找《大话西游》,而更多的“大话迷”是在看完《大话西游》想到网上去讨论,去一吐为快。这是中国最早一批校园网民,也就当然地成了《大话西游》迷。这些人年轻、冲动、能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又有一点青春反叛色彩。新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空空如也,缺乏内容;新建的聊天室、BBS也需要共同的话题,于是,《大话西游》应时而出,为无数的绣球同时击中,成了新一代校园网民的“新宠”。
1998-1999年是《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高峰期,你只要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门网站。当然许多网站内容相近,多为《大话西游》故事简介、故事新编、对白与故事的活学活用、“大话迷”论坛等。
大众文化培养了它自己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反过来会有更多的需求,这种需求又会带动大众文化市场。《大话西游》将许多学生培养成了适合这种品位的人,反过来,他们又要求更多的类似产品。如果社会没有提供,他们就自己制造。后来的《大话西游》成了网络社区成员的一个共同的创作源泉。他们“创立”了《大话西游》“股东大会版”,甚至创立了《大话西游》“考研版”,带动了一大批“大话口水文学”的蓬勃发展。
经典的解构: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
依托于现代电子媒介的大众文化必然是跨国的、全球的、世界的,又是本土的、民族的、地缘的和社群的。作为公共空间,它是不同意识形态汇集、交流、沟通、共享、对立、冲突的公共场域,又是社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和边缘话语的表达场域。当代"文化研究"一直致力于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批判、解构精英主义的文化概念,重新审视文化转型期大众弱势群体在不平等社会现实中的地位变迁。这样,文化研究就发展出了一种尝试重新发现与评价被忽视边缘群体的文化的研究机制。由此决定了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它坚持审美现代性的批判意识和分析方式,不追逐所谓永恒、中立的形而上价值关怀,相反它更关注充满压抑、压迫和对立的生活实践,关注现实语境,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制度形态进行了严肃的不妥协的批判。在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初期,这种立场表现为对于工人阶级文化的历史与形式的关注,而后来的大众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等等也都坚持了这一从边缘颠覆中心的立场与策略。可以说,对于文化与权力的关系的关注以及对于支配性权势集团及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否定和超越,是大众文化研究保持其持久生命力的原动力。传统的经典《西游记》在这里被解构了。过去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现在被演绎成了既是它又不是它的另一个故事。原先的经典被再编了一通故事,戏说中有戏谑、荒诞和噱头,也有对某种既成规范的挑战、反叛和批判,有一种加入时尚(反叛的时尚)的先锋感,还有有一种恶作剧的快感。
也许,把《大话西游》说成颠覆、解构、戏仿、后现代主义,对于《大话西游》的导演刘镇伟和主演周星驰来说是过于深奥了。他们是基于自己对喜剧的理解来寻找合适的主题的。他并不如某些先锋电影人那样,对形式甚至电影本体的突破有自觉的追求。周星驰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是个演员”,他说他所想的只是逗乐观众。对周星驰来说,无厘头的目的就是搞笑。 用周星驰本人的话来说:“我就是个拍电影的,这是我的生意。我当然希望大家也喜欢,但很多人用很高深的理论来评价,老实说,这些我都不太懂。”他拍摄《大话西游》,只是因为想讲一个爱情故事,“《西游记》本身太精彩了,《西游记》这个名字太棒了……在商业号召力上是很值得去拍的”,但是,如果按原小说拍,有很多特技,很难拍,而他“又很想去拍,所以就把它改编一下,改成一个我们能力能够做到的爱情故事。”这就是《大话西游》最初构想的由来,它对传统的所谓“颠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局限造成的。
但是,刘镇伟和周星驰又的确是从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前理解开始他的《大话》运作的。不同于内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它是商业制作的;不同于国内传统的艺术的认识教育功能,它是纯粹为了消费者娱乐的;不同于对于古典名著的严肃的正剧定位,它是戏谑的无厘头搞笑版;不同于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主题,它实际上着力表现的是一些边缘群体或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青年导演贾樟柯说:“我想我们年轻一代的导演可能都比较容易受到他(周星驰)的影响……无厘头电影关注和表现的常常是一些小人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是艰难与困境,而无厘头喜剧就是一种自嘲和自我安慰的感觉。要生活下去,不能伤感下去,这是他们的挣扎和自我拯救,这也是他们在无奈感与无力感里唯一能做的事情。”[i]
因此,无厘头在特定的历史时刻,确实具有了对于当代电影的、艺术传统观念的、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解构、戏仿功能,甚至具有某种后现代色彩,尽管这是周星驰所始料不及的。
后现代的主导风格就是反讽或戏仿:一种刻意的混杂,戏谑的模仿。它被当作新发明的手段而四处运用。后现代是现代主义和现代文化因面临自身视象化策略的失败而引起的危机,它是后现代性的文化所带来的文本危机、经典危机、程式危机,甚至原有视觉机制的危机的产物。《大话西游》用一种娱乐搞笑的市场化大众文化意识来质疑、戏仿过去过度政治化的,纯艺术的电影理念和电影功能观。在《大话西游》中,除了爱情没被完全解构外,其他一切都可以被解构或者已经被解构了,像时空关系、人神关系、师徒关系、生死关系等等。在这部影片中,师父不像师父,而是一个罗罗嗦嗦、可笑无力的"政治老太太",一个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断说教的"饶舌妇";徒弟不像徒弟,竟敢教训师父,踢师父,甚至因为不堪忍受师父的罗嗦而把他送给仇敌牛魔王……这种反逻辑、反传统的做法,嘲笑和摧毁了权威,同时也嘲笑了道德的虚伪。《大话西游》在玩世不恭和调侃中,消解了青年学生们一直信奉的通过长期教育获得的理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无疑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通过市场蔓延,有时候显示出了相当强大的力量,甚至使某些长期灌输和教育的理念一朝瓦解。
《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确实如部分电影评论家所言是"媚俗"的。媚俗是任何大众文化的产品都具备的特征。这是大众文化的本质决定了的。既然大众为"俗"(这里的"俗"只具备与"高雅文化"相比较的意义,不是平常意义上带贬义的"俗"),大众文化要迎合大众就必然媚俗,投"俗"所好。于是,《大话西游》中,首先解构的就是混淆雅俗文化的界限,赋予"俗"以一种内涵,然后在"俗"的新世界里流连忘返,在这里,意义、神圣、超越等概念被淡化了。用一些人的话来讲就是,《大话西游》真正地平民化了、"俗"化了。
一些持媚俗观点的人,表现出对大众文化的强烈否定态度。这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一样,认为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的趋向和商品拜物教的特征。他们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大众也被纳入根据市场价值进行交换的商品运行轨道,文化艺术沦为商品;而且大众文化这种商品化、标准化、单面化、操纵性、控制性的特征,压抑了人的主体意识,也压抑了人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但对于《大话西游》迷们来说,《大话西游》却是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发挥的极至。无论是从电影的内容,还是形式,包括对白都含有年轻一代的不受约束,自由张扬的个性特征。
无疑,当今的大众文化已不具有社会阶层的属性,而只代表一种文化态度。大众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媒的服从市场需求的一种商业化制作,具有无深度、模式化的、易复制的等的诸多特点。大众文化只代表着一种文化态度,这一点是它与传统的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不同的。精英文化孜孜于终极关怀与未来构想,更注重一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与构造。从这一点上来看,精英文化无疑是可敬的,但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品性又让现实世界的人生疑。而且,人类社会血火交织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大规模的战争悲剧表明,不论理性乌托邦还是技术乌托邦都不能拯救人类,未来并不仅是善的诱惑,技术也并不一定能够为人类带来美好的明天,一个最触目惊心的事实是:"正是在美好未来的名义下,在美妙动人的音乐声中,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德国法西斯从容不迫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残暴的杀戮。"
大众文化则只是满足于个人肤浅的文化消费,借助于高效的现代传播媒介,具有其他任何文化形式无可比拟的广泛性、平等性和参与性。快乐是大众文化的最高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轻松愉悦。因此,所有会给它的读者带来痛苦的因素都被剔除,所有令大众感到沉重和压抑的东西都会被排斥,这实际上是它具有所谓解构功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它是因为它的排他性选择自然带来了解构的“副产品”。
话语方式变革:“无厘头”与后现代语言颠覆
说到《大话西游》,不可不说它的语言。《大话西游》的一个重要成功是它的无厘头语言所引起的日常话语方式的变革。大话,成了晚生代的文化选择。这部电影中的许多对白今天已经成了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大话迷的口头禅,成为“大话一族”相互交往的通行证。
“无厘头”是指广东俗语,带有某种贬义,意为一个人做事说话没中心,没规程,没头脑,说话办事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令人难以理解。”一种无厘头语言,居然长时期风靡校园与大话一族之间,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大。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许多大众文化产品像电影、通俗小说、电视剧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其语言影响到日常现实生活,甚至成为某种在特定范围内“通行”的语言模式的,却为数不多。《大话西游》就是这种创造了一种话语模式的作品。在一段时间里,它广泛地影响到一些青年的语言习惯,甚至以这种话语方式构成了所谓的“大话一代”。
作为“经典”的《大话》的精彩对话比比皆是。请听:
“猪啊!――”
“我Kao! I服了You!”
“需要吗?不需要吗?”
“欧你妈个头呀,欧,我已经说了不行了,你还在放放放,完全不理会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你……”
“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像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啊。所以说做妖就象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了,是人妖。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的,妖是妖他妈的……你妈贵姓啊?” 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技巧,实际上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包袱”,所有的喜剧效果在最后一个多此一举的提问中达到高潮,喜剧效果引起的是一种荒诞感。
97年之后,年轻的大学生之间对这些句子在大学校园里不绝于耳,无论是他们熟识的朋友和同学们的聚会、聚餐和闲聊,还是素不相识的人们偶然相遇,《大话西游》的台词都是相互认同的暗号或牌照。 当时的不少大学生能够整段整段背诵《大话》的所有台词,可以相互接龙而毫无半点差错。2000年,当周星驰来到北大做演讲时,不少大话迷仍然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大话》台词,从而使已经淡忘台词的周星驰本人都大为惊诧,并颇为尴尬。
“大话迷”多为九五年以后的大学生,他们生长于文革后,更多是在商业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青春期被各种扑面而来的物质所充塞,他们对“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之类的大词有先天的隔阂,他们承载不动过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记忆,他们是反叛的,但他们更为现实,他们往往只关心那些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注:参见文化研究网 任晓雯:《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
校园时尚与“悟空的爱情”
大众文化的离经叛道是不能超出大众的接受限度的。有人说,在《大话西游》中,导演刘镇伟将一切都解构了。惟独没有解构得了爱情。导演试图将人世的神圣与英雄形象嘲弄一番,没想到,在爱情面前遭到了狼狈不堪的失败。网上普遍的观点是,“《大话西游》其实就应该叫做"悟空的爱情"。《西游记》写了悟空的出生、学艺、奋斗以及被驯化。就是说是关于悟空的正史。而《大话西游》则写悟空的爱情,是关于悟空的野史。《西游记》的悟空是宣传片,《大话西游》的悟空是生活片。正是出于这种将神圣事物生活化的企图,导演才敢于进行大胆的演绎。对此,清华网民的帖子充满深情:“《大话西游》本质上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与寻常不同,它又揉和了神话、武打、搞笑诸因素,因而别具一格。这桩爱情的主人公既不是总经理,也不是大学生,而是孙悟空,这位中国土生土长最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他的反叛性格和英雄气质,古往今来早已被无数次演绎过,而唯独悟空的爱情却一直被遗忘了。《大话西游》完成了这个开创性的嫁接。‘英雄救美’这古老的话题,如今终于在孙悟空身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剧性的结尾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但也正是它给这部影片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话西游》以其“爱你一万年”(这也成了后来刘德华专辑的主打歌曲曲名)的煽情,骗倒或俘虏了一代人。
G. 张嘉年演的电影有哪些
你说的这个张嘉年是不是以前成家班的“太保”(艺名)?
如果是,以下就是他的作品年表,包括演出作品 年份 片名 英译片名: 1973 《龙争虎门》 Wits to Wits 1973 《大铁牛》 Return of the Panther 1 974 《狼狈为奸》 Enter the Dragon 1980 《地狱无门》 We're Going to Eat You 1980 《师弟出马》 The Young Master 1980 《鬼打鬼》 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 1981 《老鼠街》 The Gold Hunters 1981 《舞厅 》 The Club 1982 《龙之忍者》 Ninja in the Dragon's Den 1982 《龙少爷》 Dragon Lord 1982 《A计划》 Project A 1983 《空心大少爷》 Just for Fun 1983 《梁上君子》 1983 《人吓人》 The Dead and the Deadly 1983 《奇谋妙计五福星》 Winners & Sinners 1984 《猫头鹰与小飞象》 The Owl vs Bumbo 1984 《神勇双响炮》 Pom Pom 1984 《鬼线人》 The Ghost Informer 1984 《鬼马天师》 Taoism drunkard 1984 《公仆》 Law with Two Phases 1985 《皇家师姐》 Yes, Madam 1985 《四眼仔》 Mummy Dearest 1985 《龙的心》 Heart of Dragon 1985 《夏日福星》 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1985 《祝您好运》 Lucky Diamond 1985 《妙探孖宝》 Two Jolly Cops 1985 《警察故事》 Two Jolly Cops 1986 《神勇双响炮续集》 Rosa 1986 《阴阳奇兵》 The Young Taoism Fighter 1986 《霹雳大喇叭》 Where's Officer Tuba 1986 《开心鬼精灵》 Love Me Vampire 1986 《流氓英雄》 The Innocent Interloper 1986 《执法先锋》 Righting Wrongs 1986 《神探朱古力》 Mr Boo VIII Chocolate Inspector 1986 《再见妈咪》 Goodbye Mammie 1986 《僵尸翻生》 New Mr. Vampire 1987 《天赐良缘》 Sister Cupid 1987 《养鬼仔》 Crazy Spirit 1987 《僵尸少爷》 Magic Story 1987 《天官赐福》 Reincarnation 1987 《表哥到》 My Cousin, the Ghost 1987 《A计划》 Project A II 1987 《喋血城市》 City on Fire 1988 《警察故事续集 》 Police Story II 1988 《鬼咁串》 Vampire Partner 1988 《烈血风云》 A Bloody Fight 1988 《大丈夫日记》 The Diary of a Big Man 1988 《神探父子兵》 In the Blood 1988 《惊魂今晚夜》 Into the Night 1988 《飞龙猛将》 Dragons Forever 1988 《继续跳舞》 Carry on Dancing 1988 《灵幻小姐》 Lady Vampire 1988 《大话神探》 Fumbling Cops 1989 《黑道福星》 Carry on Yakuzas 1989 《皇家飞凤》 Angel Enforcers 1989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9 《师姐大晒》 The Blonde Fury 1989 《奇迹》 Miracle 1989 《再见王老五》 The Bachelor's Swan Song 1989 《猛鬼舞厅》 Ghost Ballroom 1989 《烈火街头》 Into the Fire 1989 《急冻奇侠》 Iceman Cometh 1990 《瘦虎肥龙》 Skinny Tiger & Fatty Dragon 1990 《新半斤八两》 Front Page 1990 《尸家重地》 Mortuary Blues 1990 《脂粉双雄》 Panty Hose Hero 1990 《西环的故事》 Story of Kennedy Town 1990 《天师捉奸》 Ghostly Vixen 1990 《午夜天使》 Midnight Angel 1990 《喋血风云》 Return to Action 1991 《僵尸翻生续集》 New Mr. Vampire II 1991 《赌霸》 The Top Bet 1991 《新精武门》 1991 Fist of Fury 1991 《烈火情仇》 The Godfather's Daughter Mafia Blues 1991 《密宗威龙》 The Tantana 1991 《皇家师姐之海狼》 Sea Wolves 1991 《妖魔道》 Devil's Vendetta 1992 《音乐僵尸》 The Musical Vampire 1992 《妙探双娇》 Beauty Investigator 1992 《五福星撞鬼》 Ghost Punting 1992 《大八卦》 Lucky Way 1993 《新碧血剑》 The Sword Stained with Royal Blood 1993 《93街头霸王》 Drug Tiger 1993 《婚礼中枪声》 Danger of the Wedding 1993 《画魂》 La Peintre 1993 《黄飞鸿之鬼脚七》 Kick Boxer 1993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1994 《终极猎杀》 Hunting List 1994 《钟馗嫁妹》 The Chinese Ghostbuster 1994 《醉拳II》 Drunken Master II 1994 《新义本无言》 All Mighty Gambler 1994 《非洲超人》 The Gods Must be Funny in China 1995 《救世神棍》 Heaven Can't Wait 1995 《鬼巴士》 Ghostly Bus 1995 《狂野生死恋》 A Touch of Evil 1996 《运财五福星》 How to Meet the Lucky Stars 1996 《懵仔多情》 Stooge, My Love 1996 《扭计杂牌军》 Naughty Boys 1996 《危险任务》 Dangerous Duty 1997 《卧底神算》 Magic Mod 1997 《一个字头的诞生》 Too Many Ways to Be no.1 1999 《想死趁现在》 A Chance To Die 1999 《上帝之手》 Heaven of the Hope 2000 《极速僵尸》 The Vampire Combat 2000 《运转手之恋》 The Cabbie 2001 《豹女之夺命之旅》 Her Name is Cat 2 Journey to Death 2002 《京城泣血之李香君》 Prostitutes in The Years Past - Li Hsiang Chun 2003 《黑狗来了》 Black Dog is Coming 2009《爸...你好吗?》 How are you, Dad?
他在2000 年以《运转手之恋》获得第三十七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2000 以《运转手之恋》获得第三届台北电影节年度最佳配角奖。
H. 狼狈的作者是沈石溪吗
是的
狼狈 作者 沈石溪
布朗山上发现狼和狈!
第一个看见狼和狈的是山村邮递员康郎甩,据他说,那天他到布朗山乡公所去送邮件,晚上喝了一点酒,乘着月色从山间驿道下山来,手里还提着乡长馈赠的一块腊肉.快到半山腰时,突然觉得身后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回头望去,驿道上飘忽着四只绿莹莹的小灯笼,他赶紧拧亮手电筒,一束强烈的光柱照过去,他看见一匹高大的狼驮着一只瘦小的狈正朝他迅速追来,他吓得扔下那块腊肉,转身就逃."幸亏我手里提着块腊肉,要不然的话,我就成了狼狈的晚餐了."康郎甩心有余悸他说,"谁斗得过狼狈呀,连老虎见着狼狈都会吓出一身汗来呢."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狈的故事,说狈会模拟各种鸟兽和人的声音.偷鸡时,它会像下蛋的老母鸡那样咯咯叫,把公鸡引诱过来,然后一口咬断公鸡的脖子;它会发出婴儿的啼哭声,把牧羊人从羊群边引开,趁机猎取羊羔; 它还会把一只小牛犊吃空后,留一张完整的皮囊,披在身上学牛犊的样,钻到母牛肚子底下吸牛奶喝,是一种比狐狸更狡滑的动物.狈虽然头脑特别发达,却体小力弱,尤其是两条前腿很短,不善行走,要靠狼背着才能活动,所以狼狈,狼狈,狼和狈是连在一起的.狼把狈驮在自己的身上,野蛮的体魄和狡诈的头脑相结合,狈出坏点子,狼实施坏点子,干尽了坏事,连猎人都束手无策,所以又有"狼狈为奸"的说法.
说布朗山上有狼,我相信.三个月前,曼广弄寨的老猎人波农丁在布朗山上埋了一副捕兽铁夹,过了两天,发现铁夹已被碰倒了,铁杆下夹着两只黑毛兽爪,长约三寸,形状与狗爪相似,指甲却比狗爪锋利得多,铁夹上还洒着许多血,将那两只兽爪拿回去给许多有经验的猎人鉴别,一致认为是狼爪.也只有狼,在不小心被捕兽夹夹住脚爪后,能残忍地咬断自己的膝盖, 用高昂的代价换取一条生路,其它任何动物都下不了这种狠心.说布朗山上有狈,我不相信.虽然人们常把狼狈连在一起,但据《辞海 生物分册》介绍,狈属于民间传说中的动物,就像凤凰,麒鳞和龙,谁也没见过.我想,一定是康郎甩那天晚上,醉眼朦胧,视觉出现叠影,把一只狼看成两只狼了. 仅仅隔了两天,我也看到狼和狈了,而且吃了它们的大亏.那天中午, 我在稻田里割谷子不小心割破了小指头,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村长让我回家休息.农忙季节,寨子里男女老少差不多都下田干活去了,四周静悄悄的. 我拐了个弯,突然看见我小木屋旁的猪圈前,站着一对狼狈,和传说中的完全一样,那狈两条短短的前腿搂住狼的脖子,骑在狼的背上.狈毛色漆黑, 体态娇小,比土狗稍大些,狼毛色褐黄,高大健壮,像只小牛犊.一小一大,一黑一黄,显得十分清晰.我赶紧钻进路边的草丛里,轻轻拨开草叶,窥望它们的举动.它们瞧中了我养了半年多的那头母猪,那根狼舌和那根狈舌都长长地拖出嘴外,馋涎欲滴,很想尝尝家猪的滋味.我不太担心我的母猪会遭殃,我是用楠竹搭的猪圈,篱笆墙里外两侧都栽着一人高的仙人掌,这种仙人掌浑身长满了两寸长的毒刺,被刺着后疼痛难忍,皮肤还会溃烂,比铁丝网还管用,我不敢夸口说我盖的猪圈固如金汤,但起码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连我的母猪都感觉到自己是在安全可靠的屏障后面,尽管透过篱笆的缝隙已经看见了黄狼和黑狈,也没惊慌失措地大叫大嚷.黄狼和黑狈在猪圈前徘徊了一阵,黄狼那双吊向额际的斜眼一片迷惘,那张凶狠的狼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慢慢转向寨外的箐沟,似乎在说,算了吧,别在这里泡蘑菇了,我看这猪圈是很难攻得破的,别猪肉没吃到,反被扎了一身仙人掌的刺.黑狈却目光坚定,用自己的脖子缠住狼的脖子,硬把狼想要离去的身体扭转到猪圈前来,似乎在说,老伙计,别泄气,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我看得清清楚楚,那只该死的狈尖尖的嘴附在狼的耳畔,咕咕哝哝了一阵. 没想到,狈和狼还会咬耳朵说悄悄话.黑狈洋洋得意,一看就知道是在向黄狼面授锦囊妙计.我果然没猜错,只见那匹黄狼快速冲到篱笆前,突然前肢一跃,身体竖直起来.就在黄狼直立的刹那间,黑狈两只后爪踩上黄狼的肩, 继而踩上黄狼的头顶,倏地一下,细长的身体也竖直起来,这是标准的叠罗汉,超一流的杂技动作,看得我眼花镣乱.更绝的是,黄狼在黑狈站上它头顶的一瞬间,身体猛地向上蹿了蹿,黑狈像被自动跳板弹了一下,凌空飞起, 越过两米来高的篱笆墙,进了我的猪圈,动作完整和谐,配合得天衣无缝. 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黑狈从空中跳进猪圈,刚好落在我的母猪背上,一口就咬住了母猪的耳朵,使劲一拧,母猪就改变了方向,猪头朝着篱笆墙了. 母猪发出尖嚎声,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去救它.黑狈等母猪大方向正确后,尾巴像根鞭子一样抽打猪屁股,我的可怜的母猪——唉!真是头十足的蠢猪, 一头向篱笆墙撞去.它大概以为冲破篱笆墙就可以逃命了,殊不知正中了黑狈的圈套.发猪瘟的,脑子笨得像只木瓜,力气倒大得像牛,只听得哗啦一声响,竹篱笆被撞开一个豁口,母猪满头满脸都是血,眼皮上还钉了两根仙人掌的刺,而黑狈却因为躲在母猪的背后,安然无恙.母猪变成了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变成了质地优良的挡箭牌!
我算是懂得了什么叫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母猪出了猪圈,背上有黑狈叼着猪耳朵掌握方向,后面有黄狼用咬屁股的办法驱赶,虽然满心不愿意,也不得不跟着它们钻进荒草丛生的箐沟里去了.
布朗山上发现了狈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省动物研究所,派了个研究员下来,组织曼广弄寨全体猎人和猎狗,上山围剿.我也参加了狩猎队.我们在山上搜了半个月,最后在臭水塘旁发现了黄狼和黑狈. 一声唿哨,20多条猎狗像拉开的一张网,向黄狼和黑狈罩了过去.
我真正体会到了"狼狈不堪","狼狈逃窜"这些成语和日常用语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我站在小山顶上用望远镜看,黄狼驮着黑狈,颠颠簸簸地向前面逃,狗群在后面拼命追!狼和训练有素的猎狗奔跑速度差不多,但此刻黄狼驮着黑狈,情况就不一样了,黄狼速度明显比不过猎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短,不一会儿,狗群离黄狼和黑狈只有20几米远了.这时,黄狼冲下一个约75度的陡坎,想用走险道的办法甩脱讨厌的狗群.狼由于经常要捕捉岩羊,斑羚之类善于在悬崖峭壁上攀援行走的动物,练就了非常过硬的下陡坎的本领, 能轻盈地从几丈高的陡坎上跳下去,稳稳地落到下面平坦的岩石上,不停顿地又往下跳,而狗在这方面就要差一大截,在陡坎面前往往畏缩不前,左右环顾,挑选容易落脚的地段,试探两三次,才敢跳下陡坎.现在黄狼冲下去的陡坎约有十来丈深,足够狗们磨蹭一阵子的了,我担心这条陡坎会让黄狼和黑狈逃之夭夭.可我很快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黄狼刚刚往下跳第一个台阶,不知是因为黑狈没做好下陡坎的准备,还是黄狼的屁股翘得太高,身体过于垂直,只见黄狼的前爪刚刚落地,黑狈突然从黄狼的背上滑落下来, 摔在石头上,这一跤摔得不轻,挣扎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黄狼在惯性作用下,已经跳下第二层台阶了,黄狼站在第二层台阶上,转身朝上面的黑狈嗥嗥叫着,是在催促黑狈快快下来.黑狈试探着往陡坎下走,狈的前肢比后肢短一半,上坡还勉强能保持平衡,下坡就好比走钢丝绳,才迈出一步,就闪了个趔趄,像只皮球似地往下滚,吓得它抓住一丛蒿草呦呦叫唤,黄狼只好又从下面的第二层台阶蹿上来,蹲在黑狈面前,让黑狈爬上自己的背,再往陡坎下跳.这么来回一折腾,给狗群赢得了时间,当黄狼和黑狈下到陡坎底时,狗群也同时下到了陡坎底,把黄狼和黑狈团团围了起来.
陡坎底下是一条宽敞的乱石沟,有利于猎狗发挥群体威力.
好一场精彩的狗,狼,狈大战.几条猎狗在正面与黄狼激烈厮咬,一条大白狗绕到黄狼背后,一口咬住黑狈的一条后腿,把黑狈从黄狼的背上拉扯下来.四五条猎狗立刻围上来,你一口我一口,毫不留情地对黑狈进行攻击. 黑狈虽然也长着和狼相似的一张大嘴,一口利牙,但毕竟身体瘦弱,尤其吃亏的是前腿短后腿长,要很费劲地抬起头来才能和狗互相噬咬,又寡不敌众, 挡住了前面的狗嘴,防不住来自背后的偷袭,不一会几,唇吻,肩胛,脊背和后胯就被狗牙咬破,浑身都是血,它直起脖子,嗥叫着,向黄狼求救. 黄狼陷在十几条狗的包围圈里,但它勇猛善战,咬断了一条黑狗的喉咙,还咬断了一条黄狗的前腿,它自己的一只耳朵也成了大花狗的战利品.听到黑狈的呼救,它不顾一切地冲开包围圈,向黑狈赶来.狗们像苍蝇似地粘在它屁股后面,有的咬腿,有的咬屁股,大花狗则一口叼住了那条又粗又长的狼尾巴,拔萝卜似地拼命拔,坚决不让黄狼靠近黑狈.狗的战略战术很高明, 把狼和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黄狼狂嗥一声,龇牙裂嘴地回转身来,狗们像遭到轰赶的苍蝇,奔散开去,唯独波农丁养的那条大花狗,仍叼着狼尾巴不放,黄狼左转,大花狗也机警地跟着左转,黄狼右旋,大花狗也灵活地跟着右旋,始终躲在黄狼的背后,让黄狼屡屡咬空.黑狈叫得愈发凄厉了,黄狼无心恋战,大嗥一声,强行向黑狈的包围圈蹿去.我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黄狼的尾根爆出一团血花,大花狗嘴里衔着一根活蹦乱跳的狼尾巴. 黄狼成了秃尾巴狼,但它好像忘了疼,闪电般地咬翻两条猎狗,冲到黑狈身边,趁狗群混乱之际,重新驮起黑狈,向乱石沟左侧一片野砂仁地仓皇逃蹿. 这当然是徒劳的,才几秒钟工夫,溃散的狗群又聚拢在一起,凶猛地追了上来.黄狼驮着黑狈,逃到离野砂仁地还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就又被跑在最前面的大花狗缠住了,黄狼转身迎战,一蹦达,黑狈就从它背上咕咚滚了下来.看来,黑狈负了很重的伤,都没有力气骑稳在黄狼背上了.黄狼用身体挡住大花狗,扭身朝黑狈叫了两声,意思大概是让黑狈赶快逃命,它在后面掩护.黑狈拱动着身体,向野砂仁地跑去,它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慢得我都可以追上它.没等黑狈逃进野砂仁地,狗群就像潮水似地涌了上来,兵分两路,又把黄狼和黑狈分割包围起来.
这时,黄狼要是撇下黑狈,是完全有可能死里逃生的,我想,它虽然断了一条尾巴,少了一只耳朵,但并没受致命伤,精力还很旺盛,而且包围它的十几条狗畏惧它的勇猛和野性,不敢靠得太近,包围圈显得松松垮垮,很容易冲开缺口的.果然,黄狼瞄准最弱的一条狗猛扑上去,利索地一口咬断狗脖子,其它狗被震慑住,一瞬间停止了扑咬,造成短暂的"静场"效果, 它迅速突出重围,飞快向野砂仁地逃去.
黑狈那儿包围圈越缩越紧,狗们一个接一个跳到黑狈身上,咬得天昏地暗,黑狈躺在地上,已无力朝狗反咬,脖子一伸一伸,嘴里喷出一口血沫,也喷出一声垂死的哀嗥.
已逃到野砂仁地边缘的黄狼像触电似地敛住了脚爪.
呦——呦——黑狈连续吐出带血的呻吟.
黄狼刚刚转过身来,大花狗已追上来,眼疾爪快,一爪子抓过去,把黄狼的一只眼睛抠了出来,像玻璃球似的吊在眼眶外,秃尾巴狼又成了独眼狼. 它惨嗥一声,仍奋不顾身地朝黑狈冲去.狗们蜂拥而上,像蚂蟥似地紧紧叮在它身上,一眨眼,它就满身挂彩,趴在地上,可它仍拖拽着压在它身上的七八条狗,顽强地朝黑狈爬去,在地上画出一条长长的血痕……
这时,我们也从陡坎上艰难地走了下来,围着满身血污的黑狈瞧稀罕.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畜牲还怀着崽呢!"我赶紧把视线移到黑狈的肚子,果然鼓鼓囊囊的,像只打足了气的篮球,一跳一跳地在抽搐,想来是里头的小生命还没死,还在顽强地律动.
"都说世界上没有狈,瞧瞧,我们不是打死了一只吗 登在报纸上,准轰动."村长得意地说.
孙研究员瞟了黑狈一眼,一脚踹在它的大肚子上,不屑地撇撇嘴说:"活见鬼,哪里有什么狈,是狼,是只黑母狼!它的两只前爪是让什么东西咬掉的,所以短了一截.唉,白忙一场."
我们大吃一惊,急忙仔细观看,果然,尖尖的嘴,蓬松的尾,竖挺的耳,模样和狼差不多,再看那两只短短的前腿,没有脚爪,茬口露出骨头,很明显,这不是一双天然的短腿,而是一双残废的腿.我突然想起3个月前波农丁的捕兽铁夹曾经夹过两只狼的脚爪,莫非……波农丁把两只狼腿爪风干后当做避邪的护身符,外出狩猎都带在身边的,我让他拿出来,比试着安在黑母狼的前腿上,毛色一样,粗细相同,长短合适,原物相配,确凿无疑.
闹了半天,所谓的黑狈,原来是只残废的黑母狼!
我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情景:黄公狼和黑母狼住在森林里,它们相亲相爱, 黑母狼怀孕了,日子过得很甜美.有一天,它们见到一条羊腿挂在一个黑色的框框里,黑母狼肚子饿了,张嘴就去咬,那黑色的框框突然"活"起来, 夹住了它两只前爪,黄公狼帮它一起咬铁杆,狼牙咬崩了好几颗,还是无法把它的脚爪拉出来,万般无奈,只好从膝盖处把两条前腿咬断.黄公狼并没嫌弃自己残废的妻子,它把已无法行走的妻子背在身上,风风雨雨,爬山涉水,至死不渝……
村长对“我”说,趁着这两匹狼身体还热着,你抓紧把皮剥了吧,拿到镇上卖个好价钱,也算是对你损失了一头母猪的补偿。
众人撤退后,空旷的山谷里只留下了我一人和地上的两匹死了的狼。我划算了一下,这两张狼皮如果卖掉的话,正好可以够我买头母猪的钱。我并没有去剥狼皮,而是挖了一深深的坑,先把黄公狼放进去,然后双手抱起失去了前腿的母狼,放到公狼身上,并让母狼残废的了前腿紧紧搂住公狼的脖子,让两张狼脸贴在一起,把坑填平了。我对它们说,无论你们是人是兽,你们紧贴在一起的脸,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I. 谁知道元华演过的电影
《飞龙猛将》、《急冻奇侠》、《东方秃鹰》、《龙的传人》、《情圣》、《漫画威龙》、与李连杰合演的《龙行天下》等等。
出演电影:
功夫、追击8月15、最后通牒、赶尸先生、猎豹行动、马永贞、怒海威龙、缉毒先锋、呆佬拜寿、超级女警、黑豹天下、黄飞鸿之鬼脚七、漫画威龙(摩登武圣)、黄飞鸿92之龙行天下、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西藏小子、情圣、雷霆扫穴、龙的传人(舞龙)、赌圣延续篇之赌霸、卫斯理之霸王卸甲、摩登如来神掌、皇家女将、红场飞龙、急冻奇侠、僵尸叔叔、画中仙、公子多情、飞龙猛将、小生梦惊魂、东方秃鹰、霹雳大喇叭、富贵列车、龙的心、僵尸先生、倚天屠龙记第三集魔殿屠龙、日劫、浣花洗剑、最后一战、梦过界、特异功能猩求人、亡命鸳鸯、僵尸先生、楚留香之幽灵山庄、少林传人、三十年细说从头
出演电视剧:
水浒无间道、憨夫成龙、京城教一、僵尸福星、我要FitFit、倩女幽魂、寻秦记、封神榜、大澳的天空、挞出爱火花、茶是故乡浓、男人四十打功夫
J. 求沈石溪老师的<<狼狈的故事>>原文.
可能是这个吧?
狼狈
沈石溪
布朗山上发现狼和狈!
第一个看见狼和狈的是山村邮递员康郎甩,据他说,那天他到布朗山乡
公所去送邮件,晚上喝了一点酒,乘着月色从山间驿道下山来,手里还提着
乡长馈赠的一块腊肉.快到半山腰时,突然觉得身后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回
头望去,驿道上飘忽着四只绿莹莹的小灯笼,他赶紧拧亮手电筒,一束强烈
的光柱照过去,他看见一匹高大的狼驮着一只瘦小的狈正朝他迅速追来,他
吓得扔下那块腊肉,转身就逃."幸亏我手里提着块腊肉,要不然的话,我
就成了狼狈的晚餐了."康郎甩心有余悸他说,"谁斗得过狼狈呀,连老虎
见着狼狈都会吓出一身汗来呢."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狈的故事,说狈会模拟各种鸟兽和人的声音.偷鸡
时,它会像下蛋的老母鸡那样咯咯叫,把公鸡引诱过来,然后一口咬断公鸡
的脖子;它会发出婴儿的啼哭声,把牧羊人从羊群边引开,趁机猎取羊羔;
它还会把一只小牛犊吃空后,留一张完整的皮囊,披在身上学牛犊的样,钻
到母牛肚子底下吸牛奶喝,是一种比狐狸更狡滑的动物.狈虽然头脑特别发
达,却体小力弱,尤其是两条前腿很短,不善行走,要靠狼背着才能活动,
所以狼狈,狼狈,狼和狈是连在一起的.狼把狈驮在自己的身上,野蛮的体
魄和狡诈的头脑相结合,狈出坏点子,狼实施坏点子,干尽了坏事,连猎人
都束手无策,所以又有"狼狈为奸"的说法.
说布朗山上有狼,我相信.三个月前,曼广弄寨的老猎人波农丁在布朗
山上埋了一副捕兽铁夹,过了两天,发现铁夹已被碰倒了,铁杆下夹着两只
黑毛兽爪,长约三寸,形状与狗爪相似,指甲却比狗爪锋利得多,铁夹上还
洒着许多血,将那两只兽爪拿回去给许多有经验的猎人鉴别,一致认为是狼
爪.也只有狼,在不小心被捕兽夹夹住脚爪后,能残忍地咬断自己的膝盖,
用高昂的代价换取一条生路,其它任何动物都下不了这种狠心.说布朗山上
有狈,我不相信.虽然人们常把狼狈连在一起,但据《辞海 生物分册》介
绍,狈属于民间传说中的动物,就像凤凰,麒鳞和龙,谁也没见过.我想,
一定是康郎甩那天晚上,醉眼朦胧,视觉出现叠影,把一只狼看成两只狼了.
仅仅隔了两天,我也看到狼和狈了,而且吃了它们的大亏.那天中午,
我在稻田里割谷子不小心割破了小指头,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村长让我回
家休息.农忙季节,寨子里男女老少差不多都下田干活去了,四周静悄悄的.
我拐了个弯,突然看见我小木屋旁的猪圈前,站着一对狼狈,和传说中的完
全一样,那狈两条短短的前腿搂住狼的脖子,骑在狼的背上.狈毛色漆黑,
体态娇小,比土狗稍大些,狼毛色褐黄,高大健壮,像只小牛犊.一小一大,
一黑一黄,显得十分清晰.我赶紧钻进路边的草丛里,轻轻拨开草叶,窥望
它们的举动.
它们瞧中了我养了半年多的那头母猪,那根狼舌和那根狈舌都长长地拖
出嘴外,馋涎欲滴,很想尝尝家猪的滋味.我不太担心我的母猪会遭殃,我
是用楠竹搭的猪圈,篱笆墙里外两侧都栽着一人高的仙人掌,这种仙人掌浑
身长满了两寸长的毒刺,被刺着后疼痛难忍,皮肤还会溃烂,比铁丝网还管
用,我不敢夸口说我盖的猪圈固如金汤,但起码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连我
的母猪都感觉到自己是在安全可靠的屏障后面,尽管透过篱笆的缝隙已经看
见了黄狼和黑狈,也没惊慌失措地大叫大嚷.黄狼和黑狈在猪圈前徘徊了一
阵,黄狼那双吊向额际的斜眼一片迷惘,那张凶狠的狼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
表情,慢慢转向寨外的箐沟,似乎在说,算了吧,别在这里泡蘑菇了,我看
这猪圈是很难攻得破的,别猪肉没吃到,反被扎了一身仙人掌的刺.黑狈却
目光坚定,用自己的脖子缠住狼的脖子,硬把狼想要离去的身体扭转到猪圈
前来,似乎在说,老伙计,别泄气,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我看得清清楚楚,那只该死的狈尖尖的嘴附在狼的耳畔,咕咕哝哝了一阵.
没想到,狈和狼还会咬耳朵说悄悄话.黑狈洋洋得意,一看就知道是在向黄
狼面授锦囊妙计.我果然没猜错,只见那匹黄狼快速冲到篱笆前,突然前肢
一跃,身体竖直起来.就在黄狼直立的刹那间,黑狈两只后爪踩上黄狼的肩,
继而踩上黄狼的头顶,倏地一下,细长的身体也竖直起来,这是标准的叠罗
汉,超一流的杂技动作,看得我眼花镣乱.更绝的是,黄狼在黑狈站上它头
顶的一瞬间,身体猛地向上蹿了蹿,黑狈像被自动跳板弹了一下,凌空飞起,
越过两米来高的篱笆墙,进了我的猪圈,动作完整和谐,配合得天衣无缝.
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黑狈从空中跳进猪圈,刚好落在我的母猪背上,一口
就咬住了母猪的耳朵,使劲一拧,母猪就改变了方向,猪头朝着篱笆墙了.
母猪发出尖嚎声,遗憾的是我没有办法去救它.黑狈等母猪大方向正确后,
尾巴像根鞭子一样抽打猪屁股,我的可怜的母猪——唉!真是头十足的蠢猪,
一头向篱笆墙撞去.它大概以为冲破篱笆墙就可以逃命了,殊不知正中了黑
狈的圈套.发猪瘟的,脑子笨得像只木瓜,力气倒大得像牛,只听得哗啦一
声响,竹篱笆被撞开一个豁口,母猪满头满脸都是血,眼皮上还钉了两根仙
人掌的刺,而黑狈却因为躲在母猪的背后,安然无恙.母猪变成了披荆斩棘
的开路先锋,变成了质地优良的挡箭牌!
我算是懂得了什么叫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母猪出了猪圈,背上有黑狈叼着猪耳朵掌握方向,后面有黄狼用咬屁股
的办法驱赶,虽然满心不愿意,也不得不跟着它们钻进荒草丛生的箐沟里去
了.
布朗山上发现了狈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了省动物研究所,派了个研究
员下来,组织曼广弄寨全体猎人和猎狗,上山围剿.我也参加了狩猎队.我
们在山上搜了半个月,最后在臭水塘旁发现了黄狼和黑狈.
一声唿哨,20多条猎狗像拉开的一张网,向黄狼和黑狈罩了过去.
我真正体会到了"狼狈不堪","狼狈逃窜"这些成语和日常用语的生
动性与准确性.
我站在小山顶上用望远镜看,黄狼驮着黑狈,颠颠簸簸地向前面逃,狗
群在后面拼命追!狼和训练有素的猎狗奔跑速度差不多,但此刻黄狼驮着黑
狈,情况就不一样了,黄狼速度明显比不过猎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短,不
一会儿,狗群离黄狼和黑狈只有20几米远了.这时,黄狼冲下一个约75度
的陡坎,想用走险道的办法甩脱讨厌的狗群.狼由于经常要捕捉岩羊,斑羚
之类善于在悬崖峭壁上攀援行走的动物,练就了非常过硬的下陡坎的本领,
能轻盈地从几丈高的陡坎上跳下去,稳稳地落到下面平坦的岩石上,不停顿
地又往下跳,而狗在这方面就要差一大截,在陡坎面前往往畏缩不前,左右
环顾,挑选容易落脚的地段,试探两三次,才敢跳下陡坎.现在黄狼冲下去
的陡坎约有十来丈深,足够狗们磨蹭一阵子的了,我担心这条陡坎会让黄狼
和黑狈逃之夭夭.可我很快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黄狼刚刚往下跳第一个
台阶,不知是因为黑狈没做好下陡坎的准备,还是黄狼的屁股翘得太高,身
体过于垂直,只见黄狼的前爪刚刚落地,黑狈突然从黄狼的背上滑落下来,
摔在石头上,这一跤摔得不轻,挣扎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黄狼在惯性作用
下,已经跳下第二层台阶了,黄狼站在第二层台阶上,转身朝上面的黑狈嗥
嗥叫着,是在催促黑狈快快下来.黑狈试探着往陡坎下走,狈的前肢比后肢
短一半,上坡还勉强能保持平衡,下坡就好比走钢丝绳,才迈出一步,就闪
了个趔趄,像只皮球似地往下滚,吓得它抓住一丛蒿草呦呦叫唤,黄狼只好
又从下面的第二层台阶蹿上来,蹲在黑狈面前,让黑狈爬上自己的背,再往
陡坎下跳.
这么来回一折腾,给狗群赢得了时间,当黄狼和黑狈下到陡坎底时,狗
群也同时下到了陡坎底,把黄狼和黑狈团团围了起来.
陡坎底下是一条宽敞的乱石沟,有利于猎狗发挥群体威力.
好一场精彩的狗,狼,狈大战.几条猎狗在正面与黄狼激烈厮咬,一条
大白狗绕到黄狼背后,一口咬住黑狈的一条后腿,把黑狈从黄狼的背上拉扯
下来.四五条猎狗立刻围上来,你一口我一口,毫不留情地对黑狈进行攻击.
黑狈虽然也长着和狼相似的一张大嘴,一口利牙,但毕竟身体瘦弱,尤其吃
亏的是前腿短后腿长,要很费劲地抬起头来才能和狗互相噬咬,又寡不敌众,
挡住了前面的狗嘴,防不住来自背后的偷袭,不一会几,唇吻,肩胛,脊背
和后胯就被狗牙咬破,浑身都是血,它直起脖子,嗥叫着,向黄狼求救.
黄狼陷在十几条狗的包围圈里,但它勇猛善战,咬断了一条黑狗的喉咙,
还咬断了一条黄狗的前腿,它自己的一只耳朵也成了大花狗的战利品.听到
黑狈的呼救,它不顾一切地冲开包围圈,向黑狈赶来.狗们像苍蝇似地粘在
它屁股后面,有的咬腿,有的咬屁股,大花狗则一口叼住了那条又粗又长的
狼尾巴,拔萝卜似地拼命拔,坚决不让黄狼靠近黑狈.狗的战略战术很高明,
把狼和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黄狼狂嗥一声,龇牙裂嘴地回转身来,狗们
像遭到轰赶的苍蝇,奔散开去,唯独波农丁养的那条大花狗,仍叼着狼尾巴
不放,黄狼左转,大花狗也机警地跟着左转,黄狼右旋,大花狗也灵活地跟
着右旋,始终躲在黄狼的背后,让黄狼屡屡咬空.黑狈叫得愈发凄厉了,黄
狼无心恋战,大嗥一声,强行向黑狈的包围圈蹿去.我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
楚楚,黄狼的尾根爆出一团血花,大花狗嘴里衔着一根活蹦乱跳的狼尾巴.
黄狼成了秃尾巴狼,但它好像忘了疼,闪电般地咬翻两条猎狗,冲到黑狈身
边,趁狗群混乱之际,重新驮起黑狈,向乱石沟左侧一片野砂仁地仓皇逃蹿.
这当然是徒劳的,才几秒钟工夫,溃散的狗群又聚拢在一起,凶猛地追
了上来.黄狼驮着黑狈,逃到离野砂仁地还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就又被跑在
最前面的大花狗缠住了,黄狼转身迎战,一蹦达,黑狈就从它背上咕咚滚了
下来.看来,黑狈负了很重的伤,都没有力气骑稳在黄狼背上了.黄狼用身
体挡住大花狗,扭身朝黑狈叫了两声,意思大概是让黑狈赶快逃命,它在后
面掩护.黑狈拱动着身体,向野砂仁地跑去,它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慢得我
都可以追上它.没等黑狈逃进野砂仁地,狗群就像潮水似地涌了上来,兵分
两路,又把黄狼和黑狈分割包围起来.
这时,黄狼要是撇下黑狈,是完全有可能死里逃生的,我想,它虽然断
了一条尾巴,少了一只耳朵,但并没受致命伤,精力还很旺盛,而且包围它
的十几条狗畏惧它的勇猛和野性,不敢靠得太近,包围圈显得松松垮垮,很
容易冲开缺口的.果然,黄狼瞄准最弱的一条狗猛扑上去,利索地一口咬断
狗脖子,其它狗被震慑住,一瞬间停止了扑咬,造成短暂的"静场"效果,
它迅速突出重围,飞快向野砂仁地逃去.
黑狈那儿包围圈越缩越紧,狗们一个接一个跳到黑狈身上,咬得天昏地
暗,黑狈躺在地上,已无力朝狗反咬,脖子一伸一伸,嘴里喷出一口血沫,
也喷出一声垂死的哀嗥.
已逃到野砂仁地边缘的黄狼像触电似地敛住了脚爪.
呦——呦——黑狈连续吐出带血的呻吟.
黄狼刚刚转过身来,大花狗已追上来,眼疾爪快,一爪子抓过去,把黄
狼的一只眼睛抠了出来,像玻璃球似的吊在眼眶外,秃尾巴狼又成了独眼狼.
它惨嗥一声,仍奋不顾身地朝黑狈冲去.狗们蜂拥而上,像蚂蟥似地紧紧叮
在它身上,一眨眼,它就满身挂彩,趴在地上,可它仍拖拽着压在它身上的
七八条狗,顽强地朝黑狈爬去,在地上画出一条长长的血痕……
这时,我们也从陡坎上艰难地走了下来,围着满身血污的黑狈瞧稀罕.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畜牲还怀着崽呢!"我赶紧把视线移到黑狈的肚子,
果然鼓鼓囊囊的,像只打足了气的篮球,一跳一跳地在抽搐,想来是里头的
小生命还没死,还在顽强地律动.
"都说世界上没有狈,瞧瞧,我们不是打死了一只吗 登在报纸上,准
轰动."村长得意地说.
孙研究员瞟了黑狈一眼,一脚踹在它的大肚子上,不屑地撇撇嘴说:"活
见鬼,哪里有什么狈,是狼,是只黑母狼!它的两只前爪是让什么东西咬掉
的,所以短了一截.唉,白忙一场."
我们大吃一惊,急忙仔细观看,果然,尖尖的嘴,蓬松的尾,竖挺的耳,
模样和狼差不多,再看那两只短短的前腿,没有脚爪,茬口露出骨头,很明
显,这不是一双天然的短腿,而是一双残废的腿.我突然想起3个月前波农
丁的捕兽铁夹曾经夹过两只狼的脚爪,莫非……波农丁把两只狼腿爪风干后
当做避邪的护身符,外出狩猎都带在身边的,我让他拿出来,比试着安在黑
母狼的前腿上,毛色一样,粗细相同,长短合适,原物相配,确凿无疑.
闹了半天,所谓的黑狈,原来是只残废的黑母狼!
我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情景:黄公狼和黑母狼住在森林里,它们相亲相爱,
黑母狼怀孕了,日子过得很甜美.有一天,它们见到一条羊腿挂在一个黑色
的框框里,黑母狼肚子饿了,张嘴就去咬,那黑色的框框突然"活"起来,
夹住了它两只前爪,黄公狼帮它一起咬铁杆,狼牙咬崩了好几颗,还是无法
把它的脚爪拉出来,万般无奈,只好从膝盖处把两条前腿咬断.黄公狼并没
嫌弃自己残废的妻子,它把已无法行走的妻子背在身上,风风雨雨,爬山涉
水,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