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里有相声台词
演员:刘伟,冯巩
刘:虎年呢就要过去了。
冯:是啊,兔年就要来到了。
刘:这回正是虎跟兔交接班的时候。
冯:啊?啊……工作一年了,也该换换岗啦!
刘:去年我们说的是《虎年谈虎》。
冯:对对对!
刘:今年啊,今年我们……
冯:我们就说回儿——《兔年谈兔》,我们的任务,没错。
刘:到了猴年我们谈猴?
冯:对到了狗年我们说狗!
刘:什么年就说什么啊?
冯:对,这辈子就算拿下来了。
刘:像话吗!(观众大笑)这个谈虎还可以,兔就不大好谈了。
冯:那得分搁谁嘴里!
刘:那要搁你嘴里……
冯:比你说得好!
刘:那咱们说一回儿!
冯:一人一句的。
刘:我说虎。
冯:我说兔。
刘:我是虎老雄心在!
冯:我,我,我是,是兔小——志气大……怎么样?比他强吧?
刘:我猛虎下山,势不可当!
冯:我,我兔爷捣药,救死——扶——伤。
刘:我虎头虎脑无虎心!
冯:我,我兔子不吃窝边草!
刘:我老虎屁股摸不得!
冯:我我我兔子尾巴支楞着!
刘:我老虎本是兽中王!
冯:我兔子尾巴,兔子尾巴……我就没打算往长里儿长!!!(观众大笑)换词吧换吧,这兔子真不好说。
刘:好,那我出个主意,咱们今天啊,说个“电影对联”。
冯:用电影片名对对子?!(笑)你真了解我,知道我电影看得多,哈。
刘:你看得多?你不如我,打听打听,在单位我有个外号:电影工厂。
冯:那你不知道我在单位也有个外号吧:电影公司,专管工厂。
刘:在单位我还有个外号:电影仓库!
冯:在单位我也还有个外号:仓库管理员。哈哈!
刘:我,我,我还有,外号!
冯:有什么?我都管你!
刘:我我叫“仓库管理员的爱人”!!
冯:这怎么回事?
刘:管理员怕老婆啊。
冯:这像话吗?来咱们开始吧。我出上联!
刘:我对下联!
冯:我这上联是一个字的片子,《灯》;
刘:张嘴就来,《药》。
冯:你想想再说,别信口开河啊,三分钟考虑时间。
刘:考虑什么,对上来了。
冯:那你别让我问住了!说,为什么你的《药》对我的《灯》?
刘:当然有原因了,它,它这么回事,你晚上吃药你得开灯吧?你要不开灯你准得吃错药啊!
冯:(醒悟)你才吃错药呢!这回听着,我说两字的!
刘:我对两字的。
冯:我这上联是《小街》;
刘:我对下联《老枪》。
冯:这怎么讲?
刘:当然有讲儿啦,你走在小街上,我给你一老枪!
冯:招你啦?!
刘:怕你走在小街上不安全,给你一枝老枪起防身作用。
冯:好好算你对上了,这回我多说点儿。
刘:我多对点儿。
冯:我说得急!
刘:我对得快!
冯:我说一串儿!
刘:我来一筐!
冯:听着,我这上联是:《熊迹》;
刘:有点儿瘆得慌,我对《蛇案》。
冯:《伤逝》;
刘:《情探》。
冯:《夜茫茫》;
刘:《路漫漫》。
冯:《二度梅》;
刘:《十五贯》。
冯:《三家巷》;
刘:《五更寒》。
冯:《红楼梦》;
刘:《白蛇传》。
冯:《宝莲灯》;
刘:《桃花扇》。
冯:《车轮滚滚》;
刘:《山道弯弯》。
冯:《梨园传奇》;
刘:《哈里之战》;
冯:《兵临城下》;
刘:《挺进中原》。
冯:《突破乌江》;
刘:《智取华山》。
冯:《丹凤朝阳》;
刘:《玉马外传》。
冯:《佩剑将军》;
刘:《家务清官》。
冯:《六斤县长》;
刘:《八百罗汉》。
冯:《绿色钱包》;
刘:《蓝色档案》。
冯:《红楼夜审》;
刘:《金象奇案》。
冯:《火山禁地》;
刘:《冰海沉船》。
冯:《飞向未来》;
刘:《走向深渊》。
冯:《候补队员》;
刘:《预备警官》。
冯:《城南旧事》;
刘:《阿惠新传》。
冯:《独立或死亡》;
刘:《爱情与遗产》。
冯:《陌生的朋友》;
刘:《神秘的旅伴》。
冯:《生活的彩音》;
刘:《远山的呼唤》。
冯:《咱们的牛百岁》;
刘:《快乐的单身汉》。
冯:《阳光闪过之后》;
刘:《今夜星光灿烂》!
冯:《珊瑚岛上的死光》!
刘:《尼罗河上的惨案》啊!(观众鼓掌)
冯:别鼓掌了,非难到他不可!听着,《大李老李和小李》;
刘:《儿子孙子和种子》!
冯:《五十一号兵站》;
刘:《七十二家房客》。
冯:我这能添字。
刘:我这能加词。
冯:我是《五十一号兵站》住着《七十二家房家》;
刘:……怎么你全占了?!
冯:谁先说算谁的,你来啊。
刘:当我对不出,听着,我给你对《七十二家房客》搬出《五十一号兵站》!
冯:像话吗!
刘:军队不许带家属,你都得搬出去。
冯:不行不行,你不懂规矩,对子不能重复上联的。
刘:非要另说?好你听着,《三十九级台阶》发生《四零五谋杀案》啊!
冯:……你听这个!《良家妇女》《秦香莲》;
刘:俩儿片子搁一块儿?哪也不怕,我对《模范丈夫》《李时珍》。
冯:这李时珍是秦香莲的丈夫?
刘:年三十儿刚登的记,你别管。
冯:你再听,《海外赤子》《刘三姐》;
刘:《雾都孤儿》《杜十娘》!
冯:听这个!《英俊少年》《马可·波罗》;
刘:《卖花姑娘》《叶塞尼娅》。
冯:我能添字!
刘:我能加词。
冯:我这是《英俊少年》《马可·波罗》参加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
刘:《卖花姑娘》《叶塞尼娅》卖的是《马兰花》《苦菜花》,《锦上添花》!
冯:《羊城暗哨》《侦察兵》《三进山城》《追捕》《骆驼祥子》;
刘:《马路天使》《流浪者》《十字街头》《绝唱》《半夜鸡叫》!
冯:《大江奔流》《浪涛滚滚》——《怒吼吧,黄河》;
刘:我给你对《小城春秋》《杜鹃声声》——《祖国啊,母亲》!
冯:《基督山伯爵》;
刘:《少林寺弟子》。
冯:《基督山伯爵》《爆炸》《卡桑德拉大桥》;
刘:《少林寺弟子》《奇袭》《相思女子客店》。
冯:啊?!
刘:偷税漏税,咱就奇袭!
冯:《王老虎抢亲》;
刘:《李二嫂改嫁》。
冯:《王老虎抢亲》抢的是《大海的女儿》,这是《烦恼的喜事》;
刘:《李二嫂改嫁》要嫁给《神秘的大佛》,才叫《奇异的婚配》呢!
冯:你听着,我这儿还有一绝对儿呢!
刘:天下无语不成对,没有我对不上来的。
冯:这回你就不行了,听着,我这是:《寅次郎的故事》《黄浦江的故事》《水手长的故事》《夏天的故事》《柳堡的故事》《爱情的故事》《八哥的故事》,这些都是《不该发生的故事》;
刘:这就是你的绝对儿啊?
冯:你行吗?
刘:听着啊!我给你对——你再说一遍。
冯:我说八遍吧。
刘:你当我真没记住?逗逗你的,听我的下联:《茶花姑娘》《蜻蜒姑娘》《上海姑娘》《景颇姑娘》《西子姑娘》《金刚山的姑娘》《端盘子的姑娘》《不当演员的姑娘》,这些全是《嫁不出去的姑娘》!!!(鼓掌,完)
2. 神秘的大佛在那个频道是免费的
在西瓜视频、星辰影院、央视网都可以搜索到,可以看。
3. 你拍过最照骗的照片是什么样子
说实在的我还是比较喜欢拍照的,尤其看到一些美景一定会拍下来的,那些风景很美,不需要太多的批图,所以无所谓骗。但是自拍的时候就需要骗了,主要的是骗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下面的图片是我拍的,怎么样,是不是很美?有没有水墨丹青的味道?其实只是雨天车库外面的树。
4. 梦幻西游唧唧歪歪显示橘子苹果西瓜要该该成大佛镇压要不该成万字炫耀
收个化生天书就行,那是法术效果
5. 哪部红色经典影片是你心中的NO.1,为什么
《小兵张嘎》是传奇但并不神奇,面对这部影片表现出的诚意,现在的抗日神剧应该感到汗颜。这部影片中,对于残酷环境的真实刻画,各位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都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对于情节的描写,只有深入战争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得如此真实。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情况危险,嘎子叫一声“村长”都会被制止。再有给侦察员老钟叔送饭,不能从大门出去,只能从家里的暗道走才行。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座谈会,把电影《小兵张嘎》中,还健在的主创人员都请来欢聚一堂。影片中“胖墩”的扮演者吴克勤是北京人,他负责联系嘎子安吉斯。
那天正好下雨,安吉斯电话中说北京雨太大,车不好走,结果就爽约了。不知道真是因为雨太大,还是他不愿意来。当年留在彼此内心的伤痕,不知何时才能痊愈。失去这次相聚的机会,他们还会有机会见面吗?
6. 误把喷鼻子的大佛水当成西瓜霜喷到嘴里面了 怎么办
扔掉。液态压缩你强行要干些什么很危险的又不缺这点钱再买吧
7. 中国有多少个导演
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从一、二十年代第一代的郑正秋、孙瑜、吴永刚到以张军钊、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可谓“代代相传”。
关于第六代最原始的界定就是指北京电影学院85班:张元、王小帅、娄烨、路学长、胡雪杨、刘冰鉴、邬迪(及后面87班的管虎、李欣)等一拨人。在中央戏剧学院的一拨:张杨、施润玖、金琛、孟京辉等人“汇入”之后,在这一拨人自身发生了体制内/体制外拍片的分化之后,在晚于87班六年的电影学院93班贾樟柯的崛起之后,甚而至于一批处女作导演也加入了这一新生代的行列的今天。“代”的概念仅仅作为一个时间上的延续、特征是不客观的和笼统的。所谓的“第六代”导演肯定已经无法涵盖这么庞杂的导演队伍了。许多“第六代”之外的电影导演如朱文、崔子恩、吴文光、杜海滨、程裕苏、孟奇、王超等,他们的电影制作与传统电影相比有太多的文化意义分裂。DV、BEAT的出现和运用,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电影理想和电影追求他都可以拿起他的摄影(像)机,溶入这一奇特的影像之旅。各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都使得中国呈现一个作为艺术的新电影运动,
新电影运动早已开始,却远远没有那么快结束
1、 【学院派(第六代)】
——新电影运动的主力军
关于中国新电影学院派(第六代),在这里就无须多言语(在这里使用“学院派”这个词汇,没有任何附加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意义,它所表达的仅仅是这一部分人“出身”的背景,别无其他)。他们大多具有“学院”背景,早期拍的电影大多深深烙下了诸如“违规”、“地下”、“晦涩”、“反叛”、“边缘”、“探索”等标签。张元、张扬、王小帅、何建军、管虎、阿年、娄烨、章明、路学长、贾樟柯、胡雪杨、王全安、施润玖等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大都是通过小规模放映、刻录VCD、盗版DVD以及极少数正规出版物来流通的。
张杨
张杨作品年表:
1997:《爱情麻辣烫》
获奖记录: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奖
1999:《洗澡》
获奖记录: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1:《昨天》
2002:《太阳花》(短片)
2005:《向日葵》
获奖记录:2005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奖
2006:《落叶归根》
张杨,196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张杨的父亲张华勋,1980年代曾导演了风靡一时的电影《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身处第六代导演中的张杨却是个例外,他的电影一直以来都兼顾了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元素,他在1999年拍摄的影片《洗澡》,在世界上发行了50多个国家,这对当时的中国电影来说可以称得上史无前例。
张元(名人,详细情况略)
贾樟柯(名人,详细情况略)
王小帅(名人,详细情况略)
娄烨
娄烨作品年表:
1993:《周末情人》
获奖记录:1996年第45届德国曼海姆61海德堡国际电影节“赖纳-维尔纳61法斯宾德最佳导演奖”
1996:《危情少女》
2000:《苏州河》
获奖记录:2000年第29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
第15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2003:《紫蝴蝶》
2006:《颐和园》
获奖记录:2001年韩国釜山电影节的青年导演计划的剧本奖
娄烨,1965年3月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动画片制作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6年5月,娄烨携未通过广电总局审查《颐和园》参加戛纳电影节。同年9月,广电总局对娄烨和影片制片人耐安做出处罚,规定两人5年内不得拍摄电影。之前娄烨的《苏州河》也因为违规参赛而受到电影局的处罚。
孟京辉
孟京辉作品年表:
2002:《像鸡毛一样飞》
2005:《聚焦这一刻之西瓜》(3分钟短片)
孟京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孟京辉是先锋话剧的代表人物,《等待戈多》、《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中的犀牛》等经典话剧以其独特的先锋元素、尖锐的反讽和黑色幽默完美组合在艺术、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2年孟京辉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影。
路学长
路学长作品年表:
1997:《长大成人》
1999:《非常夏日》
获奖记录:第7届大学生电影节大奖
2003:《卡拉是条狗》
2006:《租期》(原名《租妻》)
获奖记录:2006年第3届日本东京国际数字电影节最佳影片
路学长,1964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学习绘画。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0年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
王全安
王全安作品年表:
1999:《月蚀》
获奖记录:2000年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大奖
2003:《惊蛰》
获奖记录:2004年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04年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2006:《图雅的婚事》
王全安,1965年生于陕西西安,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现就职于西安电影制片厂,因不满中国电影的传统表达,多次回绝了电影厂提供的电影拍摄机会,而专心的进行了大量的电影剧本的写作。
王光利
王光利作品年表:
1992:《我毕业了》(纪录片)
1997:《处女作》
2000:《横竖横》
2000:《祭天大典》(纪录片)
2006:《血战到底》
2007: 《棒子老虎鸡》
王光利,1966年生于四川眉山。1989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同年,分配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1992年离开政治学院在北京有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意大利国家二台等多家媒体任职。1997年创办东方东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王光利和几个朋友扛着摄像机,在几所高校中拍下了40盒录像带(1000多分钟),最后剪出60分钟的纪录短片。这个记录下青春的最后光华的片子,展示了那一代年经人对于生活、爱情、政治、性的种种观念。它是一部地下电影,没有公映过,但是在欧美的电视台与电影节倒争相播放,法国卢浮宫将此片拷贝收为馆藏。——《我毕业了》
王光利的第一部故事片《处女作》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导演的故事,之后的《代表作》、《成名作》与《处女作》构成三部曲,但后两部未完成。
《横竖横》是一个关于下岗工人的影片。真实的人,真实故事。这是个很特别的片子,主要演员是自己演自己的,于是这个剧情长片带有些纪录片的面目。2006年王光利完成黑色幽默商业片《血战到底》,取得不俗的票房。
赵燕国彰
赵燕国彰作品年表:
2001:《辨性》〈纪录片〉
2001:《重心》〈纪录片〉
2001:《恰同学少年》
获奖记录:瑞典第13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最佳观赏电影奖”
赵燕国彰,1966年生于河北。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赴新加坡深造。1993年回国任中影联合摄制艺术中心编导。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定居并创立“a ART 5”影视工作室。2002年签约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管虎
管虎作品年表:
1993:《头发乱了》
1996:《浪漫街头》
1998:《夜行人》(《超级城市》系列,上下集,电视电影 )
1999:《再见,我们的1948》(又名《古城童话》)
2001:《上车,走吧》(电视电影)
2002:《西施眼》
获奖记录:2002年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评审团奖
2003:《黑洞》(电视剧)
2004:《冬至》(电视剧)
2005:《生存之民工》(电视剧)
管虎,1969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创作中心导演室。
姜文 (名人,详细情况略)
李欣
李欣作品年表:
1995:《谈情说爱》
获奖记录:1996年第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特别奖”,
1997:《我血我情》
2001:《花眼》
2003:《欲望边缘》
2004:《自娱自乐》
2006:《3温暖》(李欣、毛小睿、吴天戈每人执导一段)
李欣,1969年生于上海,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他一直陆陆续续地写过几个剧本,几年来他一直在从事商业广告片的拍摄。
金琛
金琛作品年表:
1999:《网络时代的爱情》
获奖记录:中国电影华表奖特别奖
第21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2000:《菊花茶》
2003:《三重门》(电视连续剧)
2004:《复活》(电视连续剧)
2006:《凤凰》
金琛,1969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李继贤
李继贤作品年表:
2001:《王首先的夏天》
李继贤,1962年出生于辽宁。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至今。在《周末情人》、《长大成人》、《危情少女》等多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
章明
章明作品年表:
1992:《为了聚会的告别》(电视剧)
1993:《欲望的代价》(电视剧)
1994:《红旱船》(电视剧)
1996:《巫山云雨》
获奖记录:1996年第15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龙虎大奖
第14届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第1 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金奖
第12届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97:《真空爱情记录》(电视剧)
2000:《晚安,重庆》(电视电影)
2001:《秘语十七小时》
2003:《巫山之春》(纪录片)
2006:《院长爸爸》
2006:《结果》
章明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1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至今,现任职副教授。
阿年
阿年作品年表:
1994:《感光时代》
1995:《中国月亮》
1997:《冬日爱情》
2000:《呼我》
2003:《黑水》(电视剧)
2006:《五美图》
阿年,1965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编导专业,1987年分至浙江电影制片厂。1992年回至北京,开始独立制片人生涯。
刘冰鉴
刘冰鉴作品年表:
1995:《砚床》
1999:《男男女女》
获奖记录:第5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影评大奖
2002:《哭泣的女人》
2004:《春花开》
刘冰鉴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刘冰鉴的处女作《砚床》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被美国好莱坞购买的国产电影。
施润玖
施润玖作品年表:
1992:《陕北》(纪录片)
1993:《东北》(纪录片)
1994:《上海》(纪录片)
1996:《家》(纪录片)
1998:《美丽新世界》
2000:《走到底》
2002:《安定医院》(纪录片)
2002:《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纪录片)
获奖记录: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类大奖、长片类编导奖、录音奖
施润玖,1969年出生于上海。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施润玖早期拍过张楚、何勇、眼镜蛇、鲍家街43号、许巍等摇滚音乐电视。
何建军
何建军作品年表:
1991:《自画像》(纪录片)
1993:《悬念》又名《世纪末的对话》)
1994:《邮差》
获奖记录:第23届荷兰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
1997:《风景》
2000:《蝴蝶的微笑》
2003:《蔓延》
2003:《奖金》
何建军(又名何一),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何建军是1982年开始接触电影的。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家待业,临时性的在报社干过、做过建筑工人。何建军先后做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蓝风筝》等多部影片的副导演。
邬迪
邬迪作品年表:
1993:《黄金鱼》
获奖记录:1995年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青年电影奖
1997:《黑龙江三部曲》(任导演,萧风任总导演)
2002:《冬至》(与管虎联合导演)
邬迪1967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班。为多部第六代电影担任摄影。《黄金鱼》是他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胡雪扬
胡雪扬作品年表:
1990:《童年往事》(在校短片)
获奖记录:1990年美国奥斯卡学院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1:《留守女士》
获奖记录: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埃及开罗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1994:《湮没的青春》
获奖记录:第15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荣誉奖
1995:《牵牛花》
1996:《罪恶》
2000:《冰与火》
2002:《白领公寓》
2004:《麦子》(电视电影)
2004:《半生缘》(电视剧)
2005:《上海王》
胡雪扬,1963年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