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聂伟的学术论文
1.《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论文奖;并以《在代际的天空下——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美学比较分析》名称发表于《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5月20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
2.《娄烨论: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0月14日;
3.《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17日转载;
4.《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5.《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
6.《百年中国电影的五幅面孔》,《上海艺术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
7.《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2月16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
8.《贾樟柯:让记忆有迹可寻》,《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10日;
9.《世界性因素·细节现实主义·饥饿的象征:重读《万家灯火》的几个节点》,《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
10.《假如我是贾樟柯》,《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4月15日;
11.《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24日;
12.《影像“原乡”与民间化叙事》,《莽原》2004年第3期;
13.《海派电视与文化现代性》,《电视艺术》2003年第6期;
14.《都市民间与当代叙事的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5.《亦“热”亦“冷”话“韩流”》,《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20日;
16.《都市现代性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
17.《却话巴山夜雨事》,《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18.《反思电影与文学的关联》,《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2004.11.2;
19.《在精神局限与人文良知中追问生存真相》,杭州师范学院2003年第4期;
20.《<盲井>:人心的盲井有多深》,《新民周刊》2004年第2期;
21.《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
22.《世界之“眼”——写在世界电视诞生8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2005年40期;
23.《韩剧热播的理性之辨》,《文汇报》2005年10月22日;
24.《世界·亚洲·中国——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电影新作》2005年第4期;
25.《芥末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走近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新民周刊》2005年2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9月23日;
26.《电影美学向何处去》,《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
27.《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电影新作》2007年第4期;
28.《影像城市与历史感性——返回上海电影记忆的方式之一》,《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
29. 《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
30. 《关于电影配额制度的访谈》,《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
31. 《重绘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文化地形图》,《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
32. 《从“后<黄土地>”到“后贾樟柯”时代——第六代电影美学与产业发展略论》,《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收录;
33. 《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的发展》,《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5期;
34.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文汇报》2006年12月26日;
35. 《将电视真人秀推向文化创意秀——国内真人秀产业发展之管窥》,《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
36. 《动漫黄金季节背后的忧思》,《文汇报》2007年8月10日;
37. 《揭开蒙娜丽莎的面纱》,《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
38.《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
39.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救赎》,《香港电影双周刊》2006年第714期
40. 《好莱坞潜规则》,《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
41. 《启动泛亚电影共同体》,《文汇报》2006年11月5日
42. 《不动声色的冷静背后——评电影 <三峡好人>》,2006年12月9日
43. 《韩国电影二○○六:十字路口起点隐现——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影业观察》,《文汇报》2006年11月26日
44. 《大片神话何以为继——“黄金甲”现象引发的思考》,《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
45. 《寻找类型创新的黄金分割点》,《文汇报》2007年8月25日
46.《暧昧而游移的“无用”》,《文汇报》2007年10月27日
47.《国产动漫亟待破“门”而出》,《解放日报》2007年6月29日
48.《好莱坞盲点之外的全球影像扫描》,《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49.《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转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1.《钟惦棐西部电影美学思想的当下阐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
53.《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
54.《历史“乌托邦”,现实“异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考察视点之一》,《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
55.《世界之“眼”与电视之辩》,《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
56.《被广告绑架的叙事——谈<非常勿扰>》,《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9日
57.《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8.《“后新生代”力量助推新电影节》,《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
59.《当西方遇见东方:奥斯卡的途中转身》,《文汇报》2009年2月24日
60.《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
61.《“中间”,当仁不让的“中坚”》,《文汇报》2009年8月6日
62.《中国性与泛亚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
63.《通俗现代性、想象中国与跨文化阐释》,《电影新作》2009年第5期
64.《从华语、泛亚到欧美:中国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三级跳”》,《艺术交流》2009年第2期
65.《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6.《且取“旧”绿换“新”蓝:话语围城中的“上海手印”》,《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
67.《“经典”之后:视觉奇观与后“P2P”时代的电影生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8.《走得出的唐山,走不出的余震》,《文汇报》2010年7月31日
69.《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15日
70.《新潮流电影的“天卦”与梦话——关于电影<盗梦空间>》,《解放日报》2010年9月16日
71.《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的主题学分析》,《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72.《打造一套喜剧大片的标准件——关于<让子弹飞>》,《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5日
73.《“假领子”、底层奇观与大银幕生产——近年来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几个侧面》,《南方文坛》 2011年第1期
74.《寻找票房与口碑的平衡点—2010年贺岁档观察》,《中国艺术报》2011年1月21日
75.《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
76.《“穿越”,多少恶搞假汝之名而行》,《文汇报》2011年4月12日
77.《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
78.《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混茫》,《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
79.《从视觉展场到创意驱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7 日
80.《面朝银幕,背对观众——新生代电影创作的三次转型》,《解放日报》2011年8月29日
81.《2010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82.《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
83.《新生代,新十年: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4.《技术新颖 情怀缺失——“丁丁”梦碎记》,《解放日报》2011年12月12日
85.《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性力量》,《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86.《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1日
87.《构建过渡性市场:中国主流电影泛亚区域产业推广策略刍议》,《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
88.《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
89.《“中产”市场、品牌策略与明星类型》,《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27日
90.《务实知识分子的“导演力”》,《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
91.《“原生态”叙事三辨》,《中国民族》2012年第3期
92.《新媒体时代青年影像工作者的双重写实》,《电影新作》2012年第3期
93.《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94.《“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当代电影》2012年第8期
95.《媒体自律与人文关怀》,《解放日报》2012年8月4日
96.《收视率:“无间道”还能玩多久》,《文汇报》2012年8月13日
97.《后“协议”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自救”》,《艺术评论》2012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8.《上海创意·中国故事·亚洲叙述》,《文学报》2012年9月20日
99.《两岸电影合拍:产业竞合与文化交往》,《电影新作》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0.《新媒体,“微托邦”:崛起于网络的“青年中国”影像》,《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
101.《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文汇报》2012年12月6日
102.《类型试错与艺术“夹带”:试论新生代导演创作转型之困》,《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
103.《2012年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
104.《新世纪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与发展》,《电影新作》2013年第2期
105.《亚洲之窗,好莱坞之桥?——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当代电影》2013年第5期
106.《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5期
107.《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
108.《寻求“流动性”: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
109.《“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电影新作》2013年第7期
110.《青春资本化的暴利狂飙》,《解放日报》2013年5月17日
1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穿越剧的重生与重复》,《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8信箱 邮编:200072
邮编:200072
Postal Address:
POB.308, 149 Yan Chang Road,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P. R. China
『贰』 吉林艺术学院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该校动漫学院原创作品《北方》获2015年“金猴奖最具潜力动画短片奖”。
2014年12月22日,由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摄制、新媒体学院院长王晓明教授执导的电影短片《残夜》继获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入围影片后,又一次获得深圳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影片奖”和“优秀女演员奖”两项殊荣。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中,该校戏剧影视学院配音专业只选送了一部参赛作品《极速蜗牛》并进入5强,在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2014年5月,在“台湾新竹县台湾漫画梦工厂——原乡故事创意海选计划暨内湾梦之铁动漫竞赛”中,该校动漫学院动画艺术系教师胡浩创作的动画作品《雀的火车》,以其鲜明的“雀”的形象以及其对“故乡”独特的诠释入选决赛。
在第18届上海电视节“亚洲动画创投会”中,该校新媒体学院的原创动画片《美梦成真》荣获“亚洲动画创投会学生作品奖”。(备注:亚洲范围内共有3部作品获得此奖项,《美梦成真》是吉林省唯一一部获得这个奖项的原创动画作品)
该校原创动画片《昆虫联盟》荣获2013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具潜力奖。 科研成果 该校副院长郭春方《实施协同创新 为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服务》、高新《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刍议》两项成果获得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郑艺的《一声一世界》获著作类二等奖,江雪的《蔡京传世书礼<节夫><宫使>真伪考》获论文类三等奖,徐科锐的《贺绿汀音乐美学思想初探》获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曹保明的著作《最后一个皮匠》获一等奖;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王艳荣的著作《吉林民间歌曲史论》获二等奖。
在2013年度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音乐学院教师徐科锐的《现象学视角中的音乐本体意义理论研究》获二等奖;美术学院教师江雪的《蔡京书法研究》获三等奖。 校徽 校训 博学、求真、至善、尽美“博学”:语出《 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指博采众长 ,亦指学识深厚。“博学”是学习之道,是勤学之果。引“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学生兼容并蓄,文理齐修,涉猎网络,成为复合型的栋梁之材;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教法 ,完善学养,成就学贯中西的专业大师。
“求真”:出自《 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意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同时包含有讲究真才实学之意。“求真”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科学的治学方法 ,是讲求诚信的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引“求真”二字,意在要求师生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知,勇于质疑和善于质疑。
“至善”:出自《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指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和人生追求的理想所在。“ 至善”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类理性的集中表现。 引“至善”二字,意在引领师生永不止息,创新超越,孜孜追求,达到尽善尽美的道德境界。
“尽美”: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意在该校师生在艺术创作方面做得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以学院艺术节和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结合“高雅文化进社区”和“百校美育工程”二项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不间断的举办音乐会、设计作品展、绘画展、话剧小品、舞蹈专场等活动近千余场,免费接待社会群众5万余人次,其中的“百校美育工程”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7年,范围广及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四平、白城、松原、白山、伊通等十几个地区,培训艺术教师一千余人。因此,学院也连续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叁』 我女儿是吉林艺术学院大一的学生,学动漫的,马上报专业了,往那方面发展好,谢谢。
艺术创作该校动漫学院原创作品《北方》获2015年“金猴奖最具潜力动画短片奖”。2014年12月22日,由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摄制、新媒体学院院长王晓明教授执导的电影短片《残夜》继获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入围影片后,又一次获得深圳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影片奖”和“优秀女演员奖”两项殊荣。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中,该校戏剧影视学院配音专业只选送了一部参赛作品《极速蜗牛》并进入5强,在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2014年5月,在“台湾新竹县台湾漫画梦工厂——原乡故事创意海选计划暨内湾梦之铁动漫竞赛”中,该校动漫学院动画艺术系教师胡浩创作的动画作品《雀的火车》,以其鲜明的“雀”的形象以及其对“故乡”独特的诠释入选决赛。在第18届上海电视节“亚洲动画创投会”中,该校新媒体学院的原创动画片《美梦成真》荣获“亚洲动画创投会学生作品奖”。(备注:亚洲范围内共有3部作品获得此奖项,《美梦成真》是吉林省唯一一部获得这个奖项的原创动画作品)该校原创动画片《昆虫联盟》荣获2013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具潜力奖。科研成果该校副院长郭春方《实施协同创新为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服务》、高新《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刍议》两项成果获得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在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郑艺的《一声一世界》获著作类二等奖,江雪的《蔡京传世书礼真伪考》获论文类三等奖,徐科锐的《贺绿汀音乐美学思想初探》获论文类三等奖。在第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曹保明的著作《最后一个皮匠》获一等奖;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王艳荣的著作《吉林民间歌曲史论》获二等奖。在2013年度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音乐学院教师徐科锐的《现象学视角中的音乐本体意义理论研究》获二等奖;美术学院教师江雪的《蔡京书法研究》获三等奖。校徽校训博学、求真、至善、尽美“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指博采众长,亦指学识深厚。“博学”是学习之道,是勤学之果。引“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学生兼容并蓄,文理齐修,涉猎网络,成为复合型的栋梁之材;教师更新理念,创新教法,完善学养,成就学贯中西的专业大师。“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意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同时包含有讲究真才实学之意。“求真”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科学的治学方法,是讲求诚信的体现。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引“求真”二字,意在要求师生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知,勇于质疑和善于质疑。“至善”: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和人生追求的理想所在。“至善”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人类理性的集中表现。引“至善”二字,意在引领师生永不止息,创新超越,孜孜追求,达到尽善尽美的道德境界。“尽美”: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意在该校师生在艺术创作方面做得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以学院艺术节和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结合“高雅文化进社区”和“百校美育工程”二项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不间断的举音乐会、设计作品展、绘画展、话剧小品、舞蹈专场等活动近千余场,免费接待社会群众5万余人次,其中的“百校美育工程”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17年,范围广及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四平、白城、松原、白山、伊通等十几个地区,培训艺术教师一千余人。因此,学院也连续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肆』 刘忠虎的个人作品
1981年 电视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 扮演船员;
1983年 电视剧《永乐秘闻》 扮演永乐皇帝朱棣;
1986年 电视剧《渔港风云》 扮演船长老吴;
1987年 电视剧《竹叶青传奇》 担任男一号;
1993年 电视剧《张秋人》 扮演张秋人;
1994年 电视剧《走向原乡的人》 担任台湾作家钟理和;
2005年5月 电视剧《国家干部》 扮演市委书记魏瑜;
2005年8月 电视剧《地下铁》 扮演电台总监余总;
2005年11月 电影《来世有缘还叫你爸爸》 扮演男一号刘浩明;
2006年7-9月 电视连续剧《又见一帘幽梦》 扮演楚爸尚德
2007年2-3月 电视连续剧《男才女貌2》 扮演张正国
2007年6月 电视连续剧《水中花》 扮演公安局局长
2007年11月 电影《邮递员》 扮演男一号李荣生;
2008年2-4月 电视连续剧《错爱2》 扮演梅父
2008年12月 电影《爱满长河》 扮演孔校长
2009年2-5月 电视连续剧《中国制造》 扮演黄市长
2010年1月 数字电影《廊桥1937》 国民党刘团长
2010年3月 数字电影《张灯》 张灯传人——张一之
2010年4月 电视剧《爱上女主播》 电视台江台长
2010年6月 电视剧《风语》 八路军首长
2011年1月 电视剧《无法伤悲》 公安局高局长
2011年5月 电影《遍地狼烟》 游击队长老马
2011年6月 电视剧《枯木逢春》 卫生局长王坚
2012年11月 数字电影《我爱高大全》 高大全
2013年5月 电视剧《卖花姑娘》 白老爷(反一号) 刘忠虎曾经在部队话剧团演过16年话剧,也曾在浙江和杭州的广播电台参加过多部广播剧和小说,报告文学及诗歌的演播,并参加了200余部集译制片的配音工作,具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
2009年6月,接受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丁建华的邀请,顶替生病的乔榛老师参加了在上海的《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的10场演出;
在这之后,又陆续参加了中央台四套《同根的文明——“富春山居图”合璧朗诵诗会》;
十八大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在武汉举办的《前进,进——国歌诞生诗歌朗诵演唱会》;
2013年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追梦中国——多媒体音画诗歌朗诵会》。
特别是2010年参加“中国电视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颁奖晚会,刘忠虎登台朗诵《我是中国人》,给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刘的朗诵声情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刘忠虎,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的金奖得主。刘忠虎在主持圈内还是颇有名气的。几年前,北京广播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担任过两届“金话筒”奖终评委的老专家就曾说过:中国南方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最具实力的当数叶惠贤和刘忠虎。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刘忠虎的综合素质以及他的多才多艺,得到了浙江省电视界乃至全国城市电视台同人的赞誉。
2004年西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的董卿,另一位就是杭州电视台的主持人刘忠虎。看到刘忠虎沉稳、大气,激情洋溢的主持,不少观众发出了“刘忠虎宝刀未老”的感慨。其实,熟悉刘忠虎的观众都知道,他的强项是“临场应变”。
“临场应变”应该说是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因为节目现场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灵活应对。有一次,刘忠虎上台报节目:“首先请大家欣赏杂技《荷花造型》。”下场时很有“风度”地后退两步,准备转身进去,没想到被台中央刚刚放好的杂技台绊了一下,一个跟头摔倒在台上!观众一片惊叹声。刘忠虎一骨碌爬将起来,笑吟吟地对着话筒说:“刚才大家看到的是《荷花造型》的序曲“翻滚造型”。观众大笑,接着掌声响起。
一次在体育馆的演出,现代舞的后面是女声独唱。然而,现代舞因为演员受伤,临时决定不演了。而这一决定,没有一个人告诉担任主持人的刘忠虎。
根据节目单的次序,该是现代舞表演了。刘忠虎“傻乎乎”地上了场:“观众朋友,舞蹈是用音乐的旋律和演员的形体动作来表现一种情绪,展示一种意境。而这种情绪和意境的内涵”,刘忠虎忽然用眼睛的余光发现台侧舞台监督在拼命朝着他打手势,什么意思?刘忠虎不得而知,但主持词还得照常往下说:“却因为各人的经历、性格不同,而产生各人不同的理解”,这时候,刘忠虎看到女歌手也在使劲挥手,并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鼻尖,刘忠虎明白了:节目变了,舞蹈改成唱歌了,可我这串联词好比是泼出去的水,讲出去可就没法收回来了,要不让观众察觉出了错,词儿还得继续往下说,刘忠虎一边嘴上说着事先拟就的最后一句台词:“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一边在脑子中飞快地考虑着下面的对策。
此时,刘忠虎心里确实有点儿紧张,因为他明白,舞蹈改成唱歌了,这词儿就得跟着改,否则戏就演砸了。这时候,舞台监督、女歌手以及所有知情的演职员都紧张地盯着台上的刘忠虎,屏住呼吸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于是刘忠虎在完全没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即兴创作:“而歌曲是用伴奏的旋律和演员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由于歌词明确的指向和界定,我们便对歌曲的内容有了基本一致的理解,我们便可以获得大体相同的审美感受。下面请大家欣赏女声独唱,演唱者:杭州歌舞团胡雁。”“哗!”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舞台两侧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地使劲拍起了手!
2005年,刘忠虎从明珠电视台《明珠欢乐夜》栏目制片人、导演和主持人的岗位上主动退下来,转行重操旧业。《明珠欢乐夜》节目也已经改版为《开心茶馆》。杭州的观众发现,目前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正在播出的电视剧《风语》中扮演八路军首长的正是他们熟悉的节目主持人刘忠虎。 《又见一帘幽梦》饰演 尚德 合作演员:方中信张嘉倪秦岚保 剑锋
《水中花》饰演 高局长 合作演员:李梦男白凡车晓
《错爱2》饰演 梅雨歌的父亲 合作演员:娟子何政军温峥嵘张植绿
《活佛济公》 饰演 陈亮的父亲 微电影《1分16秒》饰演吴斌父亲
拍摄时间:2012年10月
微电影《1分16秒》根据“最美司机”吴斌英雄事迹改编而成的。微电影《1分16秒》在杭州开机。开机仪式选在了吴斌生前工作的杭州长运汽车北站,他驾驶的大客车安静的停在仪式现场。据了解,《1分16秒》将在杭州实地、实景拍摄,将真实还原吴斌76秒的伟大壮举,还原职于职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品德和职业素养。知名歌手景岗山将出演吴斌,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将饰演吴斌母亲,杭州著名主持人刘忠虎将饰演吴斌父亲,吴斌姐姐吴冰心也将本色出演。
电影《张灯》饰演 张一之
上映时间:中国大陆 2010年8月
剧情:
《张灯》的故事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仙居县,作为主线的“针刺无骨花灯”非常稀罕,因灯身没有骨架,全灯由几十片绣花针刺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古朴典雅、玲珑剔透、轻巧能飞,而深受人们喜爱。作为张氏无骨花灯手艺唯一传人的主人公张一之(刘忠虎饰),因为12年前的一场事故不再制作花灯了,而他未曾谋面的孙子却酷爱花灯,这“一个要学,一个不肯教”,一老一少的碰撞让影片充满了趣味。
电影 《来世有缘还叫你爸爸》饰演 刘浩明
上映时间:中国大陆 2006年12月
剧情:
刘浩明出狱之后,重新开了饭店,和于小敏筹备着结婚的事情。 另一方面,病重的江梅佳在临终前嘱咐儿子简简一定要找到爸爸。 原来,八年前,江梅佳受嗜赌成性的丈夫百般虐待,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刘浩明出现了,两个人陷入热恋之中。可是,江梅佳的丈夫天啸得知此事,疯狂地寻求报复,刘浩明失手将天啸推到了车 轮底下。刘浩明锒铛入狱,江梅佳发誓要等到刘浩明出来。可是在刘父刘母的苦苦哀求下,江梅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唤醒了,她怀着身孕,毅然离开了这个她爱过恨过的小镇。 八年后,江梅佳将孤苦伶仃的儿子简简托付给淑琳,自己撒手西去。简简拿着江梅佳留下的刘浩明的照片,踏上了漫长的寻父旅程。 简简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刘浩明,刘浩明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更无法面对于小敏。于小敏偶然得知了真相之后,和刘浩明闹翻了,婚事也告急。刘浩明又恼又怒,把火气全部发在简简身上。懂事的简简不想成为父亲的负担,于是他默默地离家出走了。简简出走的途中,被人贩子拐卖,吃尽了苦头。刘浩明焦急万分,又后悔万分,在警方的帮助下,费劲周折才救出了简简,刘浩明恳求简简的原谅。于小敏也被这件事情所触动,她原谅了刘浩明,并开始接受简简了。 刘浩明的朋友泉根夫妇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李杰,他资助了很多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可是自己却因为胃癌,生命危在旦夕。 刘浩明和于小敏操办了简朴的婚礼,把多余的钱都用来帮助李杰治病。他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安详地过日子了。可是就在这时,简简多次昏倒在地,多次鼻孔流血。刘浩明和于小敏把简简送去医院,经检查,原来简简得了尿毒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换肾。 刘浩明千方百计为简简寻找肾源,李杰也帮着一起在自己的博客上做宣传,可是一无所获。眼看简简的病越来越严重,刘浩明下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献给简简。可是,检验结果出来了,简简原来根本就不是刘浩明的儿子!刘浩明崩溃了。 刘浩明终究还是割舍不下对简简的爱,他鼓起勇气回来了。这时,泉根带来了好消息,原来,李杰所资助过的人中有人可以提供肾源。刘浩明重新燃起希望,他下定决心要治好简简的病。刘浩明开始没日没夜地赚钱。于小敏的弟弟和弟媳也在为简简筹备一场大型的募捐。募捐很成功,简简的病有救了。可是就在这时,积劳成疾的刘浩明猝死街头……
『伍』 南方孩子冬天到了东北,最想尝试的是什么
南方孩子冬天到了东北,最想尝试的就是滑雪,打雪仗和堆雪人的,跟雪有关的一切东西都是想尝试的。尤其是男方的孩子在。来北方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雪,所以最想尝试的就是东北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去到冰雪大世界里面打滑梯滑雪,然后堆雪人打雪仗的场景的,因为平时这种场景只能在电视上面来感受,如果真正到了东北,最想尝试的就是跟雪有关的一切。然后就是东北的一些比较特色的美食,比如说东北比较出名的锅包肉,也是比较尝试想要尝试的,还有冰糖葫芦之类的,东北特色美食,都是想尝试的。还有一个想尝试,但是不敢尝试的就是冬泳,冬泳是东北的特色,但是作为南方的孩子来说,是没有勇气去尝试这种感觉的。
『陆』 介绍几首思念亲人的歌
1、《外婆》
《外婆》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周杰伦作词、作曲,收录在周杰伦2004年发行的专辑《七里香》中。这首歌曲是专辑的主打歌曲之一。
2、《父亲》
《父亲》是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王太利作词编曲,歌曲发行于2011年12月20日。收录于专辑《父亲》。该歌曲是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
2012年8月13日《父亲》获得感恩励志金曲奖。2012年12月2日该曲获得2012网络沸点年度十大金曲奖。
3、《懂你》
《懂你》是中国内地男歌手满文军演唱的歌曲,由黄小茂作词、薛瑞光谱曲、编曲,收录于满文军1998年3月31日发行的专辑《让你的天空最美》中,也是电影《九香》的插曲。
1996年,满文军凭借该曲获得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
4、《念亲恩》
《念亲恩》是由杨继兴作词、作曲,陈百强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1981年6月1日由华纳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有了你》中。
5、《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是由李春波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李春波1994年由中唱广州发行的同名专辑《一封家书》中。
1995年,该曲获得1994第三届“金唱片”奖,李春波凭借该曲获得了中国流行音乐1994风云人物奖。
『柒』 白博的影视作品
2014年电视剧《宋耀如·父亲》饰演 陈少白[导演:朱正 李为民]
电视剧《大器》饰演 青年农民(客串)[导演:宋海波]
2013年微电影《奔跑的鸭蛋》饰演 大丙[导演:大梁 李燕文]
电视剧《一个和八个》 饰演 小郝 [导演:曹慧生]
2012年 电视剧《独狼》 饰演 刘峰 [导演:陶秋普]
电视剧《白云飘飘的年代》 饰演 大齐子 [导演:高希希]
电视剧《杀机四伏》饰演 荷官 [导演:朱翊]
电视剧《原乡》 (客串) [导演:张国立]
电视剧《暗花》饰演 监狱警察 [导演:黄健中]
2011年 电视剧《山城阳光》 饰演 王天华(男一号) [导演:邬真宝 王禹]
电视剧《光荣大地》饰演 军统特务 [导演:齐星]
电视剧《一个鬼子都不留》饰演 密探 [导演:王滨]
2010年 电视剧《暗红1936》 饰演 吴干事 [导演:李骏]
电视剧《摩登新人类》客串
电视电影《I know your face》 男一号
电视电影《真相》 男二号
2007年 胶片电影《博弈》客串
『捌』 吉林艺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吉林艺术学院的代码是1020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合作交流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23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连续举办教育部俄罗斯艺术大师班、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长春国际陶艺作品展,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俄艺术交流基地;并且学院已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开展了2+2、3+1以及本硕连读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邀请大量的国际高水平艺术家来该校演出、工作,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此外,学校曾组织牵头人民大会堂吉林厅设计、国庆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吉林彩车设计制作,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主题陈述方案策划与设计和宣传片制作;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开闭幕式、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中国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全国艺术纤维展等;参与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国际电影节、国际动漫节等所有重大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