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艾滋病的的观后感
A. 《费城故事》观后感
2007-04-07 源自:学知识 本文章地址:http://archives.xueshi.net/practical/readbe/2007-04-07/23810.html
《费城故事》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安迪的年轻律师被公司无理解雇,而开除的理由就是他患上了爱滋病。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尊严。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影片中的一男一女,都是极不幸的人,却也是值得敬佩的人。他们遭遇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也以最顽强的方式承载了这痛苦,最后在人世间的歌声中飞升而逝。
我们对爱滋病,对同性恋往往是一种有色的眼光看待,往往是惧惧恐慌,也许更多的是歧视。但从人性的角度讲,爱滋病者,同性恋他们都享有与常人一样的权利。正如片中律师乔所说的,他是厌恶同性恋者,可他更要的是法律。安迪与乔执着的法律精神感染着我们,告诉全世界爱滋病者们公平,正义还是存在的,同样可以用法律,用自己的决心活的精彩。
一个人在频临死亡之际,为了人类的权利为了争取世界的正义,个人的公正,不畏世俗眼光,敢于面对别人的不赞同,敢于与病魔做斗争,做他认为对的事,值得尊敬。
B. 艾滋病不需要恐惧
每年的 12月1日 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对我们中学生来说,了解的不太清楚,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 和学校老师的讲课,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艾滋病,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据报道:中原省份的非法采血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的感染。在没有系统的治疗情况下,这些人的潜伏期变成了发病期,进而变成了死亡期的到来。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非法采血事件的发生,对艾滋病的宣传加强。以前,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加上人们还处在“恐艾”的情绪中,一提起该话题,好多人都避之惟恐不及,有的人则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有的人在言谈中歧视艾滋病人,对他们敬而远之。在健康课上,我们看了一个关于艾滋病的宣传片看到那些病人感染HIV以后发病时出现的各种症状,还真让人不寒而栗,觉得很恐惧。在艾滋病宣传日的那天,我在街头看到正在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我看的片子,才具体的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共同进餐,共用电话等行为也不会受到传染;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等日常接触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对于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现在我已经不再谈“艾”色变了。我认为大家只要洁身自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危险行为,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并且我还看了老师为我们播放的影片,我觉得我们不要歧视那些艾滋孤儿,得病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社会的压力和亲友的疏远。当医生开不出有效的处方时,爱心无疑是一针安慰剂。有的艾滋病人由于输血不幸感染上了艾滋病毒,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同样受到冷落,他们只是一个病人,并不是一个罪人,他们有深深的恐惧和孤独,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宽容,所以我们要正确、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用理智的作法做到洁身自好,有效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我们要正确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宽容和善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B. 艾滋病影片观后感作文
我来给你一篇吧,希望能帮到你,不要吝啬你的分哦~~~
《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上午观看纪录片,本来心里的想法就是走走形式,走过场的活动。结果因为纪录片的关系,心灵的触动到是蛮大的。
我不知道人生还有更悲惨,更无力。面对未来,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继续活下去。因为卖血,因为艾滋病,一切都没了,大人没了,小孩也渐渐的没了,就剩下空无一人的破落的房子,伫立在原地。短短的几十分钟的纪录片,虽然整个条线,简单的象一篇小学生作文,但是感动我们的不是这个纪录片拍摄的手法和技巧,而是活生生面对冷眼、面对生活的挫折、面对艾滋病的威胁、面对死亡的那种无助的孩子们的眼神。纪录片最后的结尾是夏天,生命力茂盛的夏天,总算给人一种面对未来的希望,可是生活实际中的高峻及任楠楠可是不是一直活在充满希望的夏天,看到高峻小朋友脸上和腿上的一个个因为艾滋病而发的疮,仿佛就看到死亡正在一步步的侵蚀着这么一个幼小的身躯。
虽然纪录片最后还有一个导演和上海艾滋病防治协会等一干人的见面访谈会什么的,提问呀,讨论什么的,结论是歧视艾滋病人或者艾滋病毒携带者很可怕,还有提出对艾滋病的无知的可怕,可我只能说:再没有贫穷更可怕了。古语云人穷不能志短,可是谁能够在贫穷的状态下,能够恪守那最后一点致富希望的欲望呢(那边艾滋病的大面积传播主要是卖血来传播的,卖次血才能获得53块,有时候为了能够有机会抽血,还要交给”血头“5块,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生活的拮据反映到行动上,最后落得的结果就是那么让人叹息。
这是国家的悲哀呀。
走在新天地的周围,反复回味着刚刚纪录片里面的画面,真不知道该如何向那些孩子来描述,我们的国家了。
C. 速求一份传染病电影观后感
最爱》这部电影最早进入我的视野还是在它的拍摄初期。那时,在媒体的报道中,它被描述为一部“讲述一群艾滋病人的故事”、“敢于直面真实”的现实主义电影。它的题材让我印象深刻:上世纪90年代,一个贫困村子的农民因集体卖血而导致半条村感染了艾滋病。在死亡和贫困面前,村民的人性逐渐展现,愚昧落后的意识让村里人在面对死亡时显得丑态百出。那时候,电影的名字也不叫《最爱》,而叫《魔术外传》。
刚看到那些报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联想起了一些西方电影里的麻风病人形象。他们由于身染恶疾,被迫居住在中世纪城市外的一些洞穴里,禁止与人接触,饱受凄楚与流离之苦,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看完报道后一个下意识的疑问是:在今天喧哗而浮躁的中国电影中,容得下艾滋病人的形象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这些呢,毕竟把它真实地表现出来,就如同撕裂了社会良知的一道血淋淋的伤疤啊?
这样的疑问一时找不到答案,久而久之,便渐渐淡忘了。
直至《最爱》上映前夕,媒体的宣传已经换了套策略,我一厢情愿当成的“苦难”仿佛也找到了新的卖点——“一部传奇绝恋的故事,讲述身染恶疾的男女主角在绝境中从相怜、相依到相爱,直到用生命证明了爱情的尊严和伟大的悲伤故事。”
这种转变往往暗示着导演需要在艺术和商业,自我表达和迎合观众之间作一种取舍和权衡。从结果看,在一取一舍之间,电影的主题早已四分五裂。
在我看来,《最爱》是莫名其妙的。它把背景放在了一个最富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村民们讲着方言,有独特的风俗,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却有一个章子怡和一个郭富城,我说的不是商琴琴和赵得意,而就是那两位演员本人。他们以出场,观众立马感到一个是国际女星,一个是港台明星,他们浑身都是他们自己。这样两个人扎眼的存在把这个地方的地气完全打乱了,那个村庄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场所,一个商业演出的舞台。而原先这个舞台是打算留给悲剧和苦难的。
《最爱》究竟是想表现疾病(一群艾滋病人的故事)还是想表现爱情(一部传奇绝恋)?对于这个问题,你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最爱》讲述的是两个身患绝症的人的爱情故事,讲述必然来临的死亡和分别给爱情带来的悲剧感,讲述身患疾病的人同样具有追求爱的勇气和权利。如果导演的想法确实和这个答案相一致,倒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至少可以找到不少先例:高端一点的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低端一点的如韩剧中无数段以相爱中的一方罹患白血病去世而告终的爱情。但是这两种例子无不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的社会背景色彩相对淡化;二是它把全部重心集中在爱情本身之上。《最爱》从一开始的题材选择,到导演篇幅的表现比重都显示出它有着另外的企图。片中的艾滋病村(尽管在最终上映的片子里只是模糊地把村民的病称为“热病”)并非一个上演空中楼阁般爱情的虚无缥缈所在,它是一个真实的村庄。在《孔雀》和《立春》中顾长卫那种专注于表现生活细节的特点也延续到了《最爱》中。但是,这些原本是优势所在的地方却加重了电影的重心失衡。很难搞懂,在一个真实的罹患艾滋病的村庄,苦难、贫困和死亡压抑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在这样一个现实被黑暗照亮的地方,一对男女的缠绵(尽管是死前的缠绵)有什么重要,值得电影用压倒性的时间进行表现。
仿佛是为了调和现实的苦难和爱情的欢愉之间的不相称,顾长卫有意通过某种风格化手法去弥补。他以往的风格,有影评人称之为“造作”,我的理解是将某种情境、表演或台词极端化,使之完全不自然,以取得戏剧性效果。《最爱》仍旧是“造作”的,但已不完全是出于风格的考虑,商业的因素已变得很重要。拿章子怡出场时穿的那件大红袄袄来说,确实“造作”无比,但我总觉得不如《斗牛》中闫妮穿的那件暗红、褪了色的棉袄来得朴实,尽管它们都是“万黑丛中”的一点红,在突出人物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如果闫妮的棉袄穿在章子怡身上,那影片的格局就会大不一样,观众对片中爱情的接受方式也会很不一样。同样造作的还有电影中人物喜剧色彩浓厚的表演和对话方式。按照常规的理解,顾长卫使人物这样对话和表演,是为了取得一种“笑中带泪”的效果,或者尝试一种喜剧中的悲剧。但鉴于片中关于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虚无的场面是那么短暂,跟喜剧部分完全不相称,整部电影几乎就是一部“准”喜剧,我们几乎可以推论出导演为了商业考虑,已经放弃了最初的表现原则。
《最爱》中最精彩的既不是它在道义方面对现实苦难的关注或者娱乐方面对死亡和爱情的调侃,不是它的故事也不是导演的风格,而是濮存昕和蒋雯丽这两位配角演员的表演。他们再次证明了好演员从来不惜扮丑否定自己的形象,不惜牺牲自己以成全一个真实的角色。他们也再次证明了演员的价值与明星的身份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刚从网上看到消息说,《最爱》并不就是《魔术外传》,而只是为了配合上映而推出的一个剪辑版,之后还有有一个两百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但愿以后看到导演剪辑版后能解答本文中的疑问,推翻其中的一些结论。aware天 猫
D. 防艾滋病微电影策划书
范文一
一、活动主题:关注艾滋
二、活动目的: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爱生命,关爱他人,为艾滋患者献出一份爱心。
三、活动时间:xx年12月1日
四、活动地点:校正大门升旗台
取点原因:学生流量大,有利于活动的宣传工作,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五、活动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六、活动内容:
1.准备横幅一条,上书“关注艾滋——歆音”字样,用于同学们签字表示支持;
2.准备喷绘海报一张,扩大影响力;准备几个关于艾滋病的专题栏,宣传一下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如:世界艾滋日的由来,艾滋病的出现原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其他血液知识等;
3.准备一些纸笔,制作形如募捐箱的箱子。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同学们可以在纸上书写自己对于艾滋病人的祝福及对于此次活动的意见建议,写完后亦可将纸张折成各种形状,如心形、千纸鹤形等,然后将它们放进箱子里,并赠予参与同学红丝带标志一个;
4.每个参加活动的干事要佩戴一整天的红丝带,积极号召会员参加,营造出活跃的活动气氛,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活动中去;
5.活动结束后,将同学们的祝福尽可能传达到蚌埠医院的医务人员处,由他们转交给艾滋病患者,带给他们我们的祝福。
七、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工作人员需力求活动合理有序进行,各部门协调合作;
2.每位工作人员在活动之前详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情况;
3.参与者要注意文明礼貌,兼顾歆音形象;
4.意外天气需要考虑。
八、活动意义:现在活动很多,然而关于艾滋日的关注活动却不多,希望通过这种新颖的活动方式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同时能够真正的了解艾滋,预防艾滋,全民有责。aware天猫
九、活动经费:喷绘海报一张xx元,小的简报资料xx元,其他相关宣传费用等xx元左右。共计xx元,由协会自行解决.
四川绵阳艺术学院
歆音演艺协会
xx年11月20日
E. 艾滋病宣传报告个人总结
宣传、预防、检查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F. 求一片关于艾滋防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防艾滋宣传的实践报告》
此次活动由北京XX大学红十字会主办,在艾滋病快速并且大范围传播的情况下,为普及防艾知识,我校红十字会决定组织红会成员进入社区,向社区居民讲解有关如何防治艾滋病等的有关事宜。时间定为2009年10月26日上午,地点为学校北部的xx小区公园内。
目前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达1400万。未来10年内全球被感染者可能达1亿以上,95%会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天大约有8500多人成为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目前实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化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人。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学校附近的社区是居民群体的生活场所,居民文化水平低,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为此,2009年10月26日,我校红十字会在校北部的居民区开展了防艾社区调查宣传活动。把加强预防艾滋病的调查与宣传视为重点,做到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在这次防艾滋宣传活动中,我们不仅使自身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加深了而且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道“遏制艾滋病,预防是关键”。
社区宣传活动采取“调查、宣传、再调查”的方式进行:
第一步调查:第一次调查的结果,统计出关于对艾滋病知识基本了解的社区居民所占的比率
第二步宣传:把“遏制艾滋病,预防是关键”的宣传资料散发给社区居民
第三步再调查:通过宣传后再进行第二次调查,统计出关于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社区居民所占的比率
通过对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出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宣传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和影响。
本次艾志愿者在xx小区进行调查宣传活动,活动采取“讨论-活动-讨论-活动”不断循环的方式,逐步深入进行。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等,让社区居民了解到艾滋病的现状、症状、传播途径、预防的方法等,加强了社区居民树立预防艾滋病的意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防艾志愿者了解了策划活动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培养了我们策划活动的能力;通过调查、宣传活动以及和社区居民的交流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达到了经验交流的目的,培养了我们与社会人员的交际能力;通过这次活动,体现我们防艾志愿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的意识,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而是要关注他们并且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在此之前还进行了人员培训,展板制作,活动倡议等活动,再次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10月26日上午,我们进入了xx小区的健身公园内,将活动所需的展板布置好,在进行了以小段准备时候,社区居民进来之后,我们就将引导他们观看学习展板上的有关内容。展板上所展示的内容包括自从艾滋病被人来发现以来,其对社会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目前人类对艾滋病这种基本上无法治疗的疾病的看法,世界各地目前的艾滋病流行趋势,艾滋病的传染原因等有关艾滋病的传播预防的知识。
按预计时间,活动与中午11:00左右结束。通过一上午的忙碌,总体来说宣传效果还是不错的,上午总计约有60人左右到展板前观看展板内容,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有约20人次对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向我们的学生讲解员进行提问,我们的讲解员也是正确客观的对其问题进行解答。
此次活动主要面向社会群体,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防艾滋这种话题可能会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但是由于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很多人一提到这种话题可能就会联想到‘毒品,性‘等敏感话题,许多人可能在潜意识里就认为某某人的了艾滋病就是因为其行为不正,吸毒的原因。但实际上这种认识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许多无辜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就会感染艾滋病,但是在短时间内让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是很困难的事。所以目前来说,在想除学生意外的社会群体讲解有关艾滋病的内容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通过这次半天的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有一部分人是很愿意去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的,但是可能是这一类的话题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在当时的现场可以看到有人欲问而又止的情况,有的人是比较清楚,有什么不明白的,想知道的,直接问我们的讲解员。还有一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社区居民,在他们心中可能不愿提及这类事情,所以许多人走到展板前面看了一眼就走开了,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见到的,由于年龄关系,我们也不好多做什么。
这次活动,对于这种话题,我想还是应该采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让人们愿意去接受我们想要宣传的内容,尽量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采取一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生动地,简单地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要让人们理解艾滋病患者,不要对无辜的患者怀有歧视感,他们也是需要我们关心的群体,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这次防艾宣传活动做的效果比较好,观看人数比预期想象的要多。防艾知识在小区居民中得到了宣传,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方法有一定的理解,艾滋病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人们平常生活多注意保护好自己,艾滋病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打败艾滋病的。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展示出了很强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后来调查,小区居民对我校红会主办的防艾宣传及知识普及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