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7岁朱时茂:26岁娶初恋,携手41年,和妻子儿子分居8年
浓眉大眼的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既是年轻女性的偶像。
又是小品这一喜剧表演形式的祖师爷。
他就是朱时茂。
小时候在山东临沭县,他是朱老六。
那是1954年,家里新添了一张嘴,从此朱家有了六个孩子。
父母却还要生。
等到12岁给父亲披麻戴孝的时候,加上朱时茂,灵堂前一共有十二个子女。
担子一下子都倾斜到了母亲肩头。
他已经懂事了,知道家里失去父亲意味着什么。
母亲却有吃钢咬铁的气势,纵使再累,朱时茂没听她叫过一声苦。
他明白,要过上好日子,自己必须有出息。
山东汉子高大雄壮,有的还浓眉大眼。
这两点,进入青春期,越发长大的朱时茂身上都具备。
参军在那个年代出路最好,而他更加幸运的,还是文艺兵。
那是他16岁的青春岁月,福州军区的话剧团,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人见人爱。
时髦点讲,团里多了一个女演员背地里谈论的小鲜肉。
5年,朱时茂从没有任何表演基础,到开始准备拍摄电影。
军旅生涯既磨砺了他个性,也浇筑了朱时茂的表演基础,很结实。
导演水花,北京电影制片厂的,1975年筹拍电影《西沙儿女》。
选角色,优先从各地文工团以及话剧团里挑。
外形不错的朱时茂一眼被导演选中,他饰演剧中的傅海龙。
只是一个北方大汉,要到海边和船上体验一番生活。
刚开始,他确实吃了一些苦头。
适应之后的朱时茂,也明白了表演从来不会预设场景,关键看自己能否完美对接。
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从此入了行。
此后几年,他又拍摄了几部影片。
每个月有部队发的固定工资,再加上拍戏还会有额外收入。
他给母亲邮寄的钱,陡然多了起来。
“老六出息了。”这像一圈圈掀开去的涟漪,从家里一直荡漾在前村后舍。
25岁,大导演谢晋看上了他,接连两次翻朱时茂的牌子拍电影。
老谢那时要筹拍《啊!摇篮》,第一次见他,就感到合适。
可时间上不妥帖,朱时茂正在拍《飞行交响曲》,八一厂的片子。
老谢只能忍痛选其他人。
第二年,谢晋又要拍《天云山传奇》,再次想起了朱时茂。
不巧的是,他又“躺”在其他剧组里。
谢导急了,让上影厂的沈家良给朱传话:好歹等等我!
那时,朱时茂虽说已拍戏四五年,可说实话还没什么知名度。
大导演看得起自己,自然不能再有托词。
于是,谁再来谈明年的片约,他都说有下家了,暂时顾不上。
朱时茂还不知道,谢晋想拍一部关于农场的戏。
直到81年的那个夏天,呼呼啦啦的,他和一众演员,被 汽车 拉到了一处很偏的牧区。
谢导放了话:“什么时候抹光了大城市痕迹,什么时候再谈拍戏。”
朱时茂家乡临沭是农村,不是牧区,小时候的劳动和生活经验,在这边都用不上。
他和牧民一起吃一起住,每天的生活节奏,突然慢了下来。
牧民们最初不适应新人到来,兴许是不常和外来人接触,谈话做事,都慢半拍。
几天下来,朱时茂才适应了节奏。
只有到阳光铺满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场,牧民才在马上“撒开了欢儿”。
他学着骑马,不管多烈的,都能一点点走近。
雨后的操场,更是平添了许多乐趣。随便揪一把蘑菇,就把当天的饭菜点缀得更香。
新鲜和趣味是不少,可也有很多尴尬。
尤其是和演员丛珊的夫妻戏,弄得两个人很不好意思。
偏偏在开拍前,谢导让两个人迅速进入准夫妻生活状态。
怎么吃饭,怎么交谈,有了孩子之后如何在家里操持等等,生活细节简直无所不包。
闹得朱时茂,往往不经意间就是个大红脸。
他有相好的,第一次拍夫妻戏,自然感到不适应。
何况丛珊还比他小10岁,一下子让朱时茂很是放不开。
两个人毕竟是专业的,磨合后,隔阂慢慢消除。
可以开始拍了。
然而身处祁连山深处的剧组,却听到了不好的消息——《牧马人》可能会流产。
但传言总归是传言,并没有什么确切消息传来。
后来才知道,是上影厂的厂长徐桑楚找了关系。
有了上面定论,他还专门给剧组送来定心丸:安心拍,别听传言,拍好它!
谢晋担心再出变故,把剧本做了修改。
影片拍摄完毕,最终也顺利通过审核。
播出后,电影引起了轰动,观众十分喜欢朱时茂饰演的许灵钧。
很多观众给他写信,不少女生还对他报以爱慕。
甚至于有人认为,朱时茂和丛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但朱时茂有自知之明,大家喜欢的是荧幕里饰演的角色。
观众对演员的生活,其实并不了解。
他在生活中,有范旭霞。
范晓霞比朱时茂大2岁,二人当年一起被招进了福州军区话剧团。
两个人不但是同乡,还是同一年当的兵,可以说是郎才女貌。
1980,范晓霞和朱时茂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牧马人》拍完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一厂点名要他,于是在1983年,朱时茂和另一半北上。
接下来随着和陈佩斯的相逢,朱时茂便走上了别样的演艺之路。
当时,陈佩斯比朱时茂早几年调到八一厂。
朱时茂刚来,还暂住在八一厂自己的招待所,而陈佩斯已经有单位分的小平房了。
由于生活上挨得近,俩人没事经常串门。
彼此之间对于表演,都有各自的理解,这一聊,很多东西反倒融汇在一起了。
很快俩人合计,要不要搞一种短小的舞台剧,类似话剧,但要比话剧时间短。
同时,要以喜剧的形式做根基。
朱时茂外表“周正”,陈佩斯有点“残次品”的意思,在舞台上,这是绝佳的戏剧冲突点。
俩人越聊越嗨,而且说干就干。
刚开始的节目,连名字都没有,而且时长在半个小时左右,就是一部微型话剧。
当年的有一次,要去哈尔滨演出。
两个人便带着新推出的节目形式上台了。
由于此前没有这种形式,两个人也不知道表演之后,观众反应如何。
台下很快传来的此起彼伏的笑声,渐渐打消了两个人内心的顾虑。
表演结束后,全场几乎火爆,很多男性观众高喊着要他们再来一段。
在后台的俩人听到观众要求返场,既高兴又紧张。
节目形式观众认可,但彼时他们两个也仅有这一段作品。
咋办呢?
不能让观众的热情变成失望啊。
于是,两个人重新走上前台,
朱时茂唱了一首《外婆的澎湖湾》,陈佩斯唱了一首《我的太阳》。
很快,两个人的新型表演模式就在全国各地传开了。
春晚的节目组也很快找来了,邀请他们在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也来上这么一段。
就要登上更大的舞台了,叫什么名字好呢?
思量之后,他们将这种节目形式,正式定为“小品”。
朱时茂和陈佩斯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了。
除了有固定的名字外,两个人又压缩了节目时长。
从一开始的半小时,最终压缩到了15分钟左右。
1984年,朱时茂和陈佩斯,带着小品《吃面条》,正式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
外界不知道的是,这个小品没有剧本,没有预先准备的台词,
除了肢体动作外,两个人在台上是即兴表演。
完全靠着朱时茂和陈佩斯在台上的磨合。
表演结束后,效果出奇的好,不但压过了歌舞类节目,甚至丝毫不逊色于相声。
于是在1985年,他们又带着全新的《拍电影》登上了春晚。
和第一个小品一样,这个同样没有事先准备剧本,甚至连一个字都没写。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节目,几乎成为了1985年春晚中的台柱子。
这之后,导演对他们两个表示,以后每年都来我们这儿吧。
接着,便有了1986年的小品《羊肉串》。
相比于前两个小品,从这个节目开始,朱时茂和陈佩斯就开始预先创作剧本了。
有了剧本,在台词上就会更加规范一些。
节目演出后,效果还是一如既往地好。
在外界看来,朱时茂和陈佩斯就成了固定的搭档。
此后几年,两个人又接连推出了《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尤其是小品《主角与配角》,现在看来,其中的喜剧冲突性依旧不过时。
那些年,朱时茂和陈佩斯成为了春晚的专业户。
有他们的开路,才有了其后的赵本山、赵丽蓉等一系列小品新星。
尤其在1995年的时候,两个人更是另辟蹊径,将表演搬到了室外。
这才有了小品《赶场》。
不过也有人看来,这更像是情景短剧。
但无论如何,依旧挡不住观众对他们两个人的喜爱。
不过,随着小品《王爷与邮差》在春晚上播出,
朱时茂和陈佩斯的春晚之旅,也走到了尽头。
再到来年,观众蓦然发现,春晚的舞台上没有他们两位了。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原来是央视下属的发行公司,
没有经过两个人的授权许可,将他们历年的小品刻录成光盘出版发行了。
于是在2000年,朱时茂和陈佩斯,将这家属于央视旗下的公司告上了法院。
朱时茂和陈佩斯赢了官司,但却从此在春晚的舞台上消失了。
外界纷纷猜测,他们两个人被央视封杀了。
多年以后,再次谈起这个问题,无论是朱时茂还是陈佩斯,都不愿意多谈。
朱时茂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有我们的难处,他们有他们的问题。
随后的朱时茂,继续活跃在影视剧的舞台上,而且还专门去国外学了导演专业。
生活中,朱时茂和妻子范旭霞有一个孩子,叫朱青阳,今年30岁。
朱青阳学习的是电影专业,曾执导过电影《谍·莲花》。
然而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朱家里永远飘着一股中药的味道。
孩子体质弱,而且有哮喘病,稍微有点变天就会咳嗽。
所以幼年的时候,朱时茂对儿子几乎百依百顺,而且也带着他几乎跑遍了京城所有的医院。
8岁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他更是一咬牙把孩子送去了美国。
为了照顾儿子,妻子范旭霞也陪着儿子去了美国,全家人开启了长达8年的两地分居生活。
每年,朱时茂有两次会出国探望儿子。
孩子还小的时候,每次都不希望父亲离开,那种感觉也让朱时茂感到很揪心。
幸好国外的治疗有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身体也变得硬朗起来。
带到孩子长到和父亲一样高的时候,父子俩更是有了相同的职业方向。
而朱时茂也在56岁的年纪,当起了导演。
2010年,他自导自演了电影《戒烟不戒酒》,片中还专门找来了老友陈佩斯客串。
当年在开机发布会现场,朱时茂更是大尺度和女演员王思懿来了个嘴对嘴。
外界开始猜测,老茂的婚姻是不是出现了危机。
朱时茂轻松回应,仅仅是礼节性的亲吻,不要多联想。
不过两年之后,媒体又抓拍到了朱时茂和另外一名年轻的女演员动作暧昧。
一时间,大众纷纷猜测朱时茂出轨或是出现了婚变。
但是这之后,却并没有传出他和妻子范旭霞有任何危机的消息。
此后,他虽然不时有在影视剧中出演,但频率并不高。
而在大众的心目中,朱时茂和陈佩斯,依旧是每年春晚最热门的登台人选。
2019年的时候,又有人爆料当年朱时茂和陈佩斯即将回归春晚,
甚至将两个人表演什么节目都说得有鼻子有眼。
但是,无论是朱时茂还是陈佩斯,彼时都表示,再登春晚舞台,基本后会无期。
朱时茂曾经表示,他和陈佩斯相对遗憾的是,在小品舞台上没有收官之作。
或许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再次登台。
为各自和观众心目中的这对黄金组合,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文|二十二
B. 解放后地主想变天的电影
60年代的老电影,黑白故事片《暴风骤雨》片中地主家变天账台词:万宝孙儿记住,民国三十六年,李老康带领着贫农团闯进了咱家,分了房子分了地……
C. 《霸王别姬》 世界影史TOP2
《霸王别姬》。号称中国影史的巅峰之作,也是空前绝后的一部史诗级电影作品。至今无人能撼动甚至企及它的地位。它斩获了中国唯一一座金棕榈奖。同时也是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等演员的“演技封神”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重温这部经典
无论过了多久,重温《霸王别姬》,依旧能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年代感。电影本身带有的时代沧桑气息,以及现实与个人追求的幻灭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电影改编自李碧华的原著,以一出《霸王别姬》的戏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带出了那代人因历史与时代的变迁,而犹如浮萍一样漂泊的时代记忆。
故事开篇,两个中年人扮成霸王和虞姬走进体育场。虞姬步态轻盈,而霸王却像步履蹒跚的老年人。时间回到50多年前。1924年北平的寒冬,小豆子的母亲抱着他走在街巷里。她们停在一个戏班表演的空地上。只见十几个小孩在表演“猴戏”,其中有一个小孩趁乱逃跑。看客们觉得扫兴纷纷发难。为了平复看客们的情绪。名叫小石头的大师兄为大家表演杂技,拿起一块砖头砸向自己的脑袋,这才平稳了大家的情绪,表演得以继续。但回到戏班后,小石头并没有得到师傅的嘉奖,反而挨了打。在师傅眼里这只是“下三滥”的手段,只有好好唱戏才是正道。另一边,母亲带着小豆子出现在戏班里。她自知小豆子跟着自己无法生活,只能将他送来这里学艺。师傅看了看小豆子,却拒绝收留他。因为小豆子生来六指,这会影响看客的情绪,不断指就不能成为角儿。
于是母亲便拉着小豆子出门,她狠下心来,用菜刀切下了小豆子被冻僵的第六跟指头。母亲捏着他鲜血淋漓的手签下了卖身契。毅然决然的走出门外,小豆子回头,母亲早已不见踪影。初来戏班,性格内向的小豆子很快就受到了欺负。大家都知道他的背景,刻意嘲讽挖苦他。只有大师兄小石头是众人里唯一关心他的人。
戏班的生活很苦,小豆子被迫用石头压腿。小石头在训练时偷偷帮他踢开一块石头,却被师傅看到而挨罚。寒冬腊月顶着水盆跪在院子里。整个人都快冻成了冰块。这使得从来没被关心过的小豆子很感动。夜里小豆子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小石头。
两个孩子慢慢长大,转眼间成了少年。长相清秀的小豆子被师傅朝着旦角的方向发展。但小豆子起初不明白为什么,甚至还有些抵触。思凡中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他总是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因为这件事小豆子没少挨师傅的打。
一天,小癞子听到叫卖声,为了一口冰糖葫芦,带着小豆子逃出了戏班。两人在街上闲逛,碰巧遇到了当红的名角儿。二人偷偷溜进戏院,这是两人第一次目睹名角儿的风采。碰巧当天唱的就是《霸王别姬》。小癞子不由得感慨,要成为这样的人物,要挨多少顿打。
二人重回戏班,但整个戏班此时正因两人的出逃而受罚。尤其是小石头。小豆子像师傅解释和师兄没关系,是自己要跑的,并主动趴在凳子上受罚。而此时的小癞子看着被打的痛哭流涕的小石头与小豆子。估计轮到自己也得被打死。于是他吃下了兜里所有的冰糖葫芦,在练功房自杀。这才让小石头与小豆子逃出一劫。戏班的生活并没有因小癞子的死而有所变化。不久后戏班的生活便重归平静。
这天,师傅为大家讲戏,讲的正是《霸王别姬》。霸王项羽风云一时,却是个莽夫。最终不敌刘邦,只剩下一匹马和虞姬。虞姬不肯独活,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师傅说,这部戏里讲述了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那就是“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小石头喜欢里面的英雄气概,而小豆子却听进去了“从一而终”
一天,戏院的那老板来了,戏班子下半年的生意就指望着他,可小豆子又被错了。小石头为了将事情挽回,用烟锅捅他的嘴。
首秀在老太监的府邸,演的正是《霸王别姬》,获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小石头看重一把名剑,小豆子答应他一定会将这把剑送给他。
小豆子被老太监叫来潜规则了。出来后小豆子失魂落魄。正巧看到一个弃婴,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便收留了他。
又过了几年,小豆子与小石头都成为了角儿。分别化名程蝶衣与段小楼。虽然当时的社会外面兵荒马乱,但戏园子还是场场爆满。
这天戏园子来了名贵客,袁四爷,很是欣赏蝶衣的虞姬。便送来了一点薄礼:全套的珍珠钻石头面。但小楼却没给他面子。袁四爷看自己不受待见,便彬彬有礼的告辞。
小楼跑到花满楼,找相好的姑娘菊仙。但菊仙此时正被一群恶霸欺负,从楼上面跳了下来,被小楼接住。为了给菊仙解围,小楼撒谎说已经和菊仙定亲,请大家喝酒。眼看众人依旧不依不饶,于是便上演起多年前的行当,拿起茶壶砸向自己,这才平息了众人。
这风流韵事很快传到蝶衣耳中,谁知蝶衣发了火。
话说菊仙也是痴情女子,段小楼帮她解围后,菊仙便真的爱上了他。用全部家当甚至最后一双鞋为自己赎身后,便光着脚来到戏院找段小楼。谎称自己被赶了出来,只能投奔段小楼。如果段小楼不要自己,自己只能再跳一次楼。
大家正热闹的时候,蝶衣拉开门。
蝶衣失魂落魄的来到袁四爷府上,没想到在无意间看到了那把还是在少年时,在张公公府中答应送给小楼的剑。袁四爷看出蝶衣喜欢这把剑,就想送给他。但蝶衣想花钱买下来,可袁四爷却说“宝剑酬知己”
程蝶衣拿着宝剑来找段小楼,谁知段小楼早已忘记当初的承诺。至此,程蝶衣终于心灰意冷,决定不再与段小楼来往。
此时,北平已经沦陷,四面楚歌。日本军官们喜欢听戏,戏园子不得已继续为他们开放。
这天演的是《贵妃醉酒》,正演出时有人突然闹起了事,传单满天飞。舞台的灯光也灭了下来。只见蝶衣依旧沉浸在贵妃的意境中,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忘我的进行着未尽的舞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赢得了一片掌声。在台后小楼惹了事,被日本人抓走。日本人让蝶衣去唱堂会,蝶衣心急如焚,二话没说便准备动身前往。恰巧这时菊仙走了进来,恳求蝶衣去救小楼。但蝶衣却摆起了谱。聪明如菊仙,自然看得出蝶衣对小楼那份无法言说的情谊。便答应蝶衣只要救出小楼,她便不在与小楼来往。
蝶衣在堂会上唱了一出《牡丹亭》,日本人放了段小楼,可段小楼却不领蝶衣的情。菊仙并没有履行承诺,依旧和段小楼结了婚。蝶衣则开始沉迷于大烟。二人不再唱戏,惊动了师傅。在师傅的教训下,二人才答应继续同台演出。
师傅在一次唱《林冲夜奔》时,因过于激动而猝死,致使戏班子解散,大家都离开了。唯有一个叫小四儿的孩子没有走。他就是当初小豆子从张公公府中出来后捡到的那个孩子。于是蝶衣便将他收留下来和自己学戏。1945年,日本投降后,蝶衣因为给日本人唱过戏被捕。小楼找袁四爷帮忙,但袁四爷却刻意刁难他。这时菊仙拿着那把当初袁四爷赠予蝶衣的宝剑赶到。法庭上法官指正程蝶衣以“淫词艳曲,辱我民族文化”。袁四爷据理力争,加上国民党中有欣赏程蝶衣之人,最后蝶衣终于获救。程蝶衣依旧唱他的戏,段小楼却卖起了西瓜。蝶衣拿着宝剑再次找到师哥,以剑相赠。二人才算是冰释前嫌。一旁的戏园老板不禁感慨,无论时代如何更替,京剧永远是国粹,他们也永远有听众。
旧社会气数已尽,时代变了天。袁四爷作为土财主,成为了第一批被打倒的对象。小四也跟着游行,成为“新世界”的一员。蝶衣决定重新开始唱戏生涯,便开始戒烟。戒烟并不容易,他把家砸的粉碎,神情也开始恍惚起来,此时给他最多关怀的反而是菊仙。蝶衣痊愈后,朋友们都来给他道喜。真希望时间可以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因为蝶衣痊愈后才是他苦难的开始。
新时代要搞现代戏,蝶衣却不懂得审时度势,认为现代戏与京戏精髓格格不入。但没想到第一个反驳自己的竟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徒弟小四儿。菊仙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小楼正要开口,却被菊仙叫住“外面快下雨了,给你伞”。意思就是外面快变天了,要谨言慎行。
蝶衣回去后罚了徒弟,没想到小四儿却和他一刀两断。
下一场戏,小四儿顶替了蝶衣的位置。蝶衣为师兄带好头饰,转身离开了。
段小楼想让蝶衣妥协,进而被眼下这个时代所接纳。但程蝶衣却不想服软,还把自己的戏服全部烧掉。自此以后不在唱戏。
时间回到十一年后,电影回到了开头的体育场。程蝶衣和段小楼作为京剧团的演员,再次排练《霸王别姬》。
在段小楼的提醒下,二人想起了当初还是小豆子时,常常被错的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这句话,也惊醒了程蝶衣,为了“从一而终”,程蝶衣选择假戏真做,拔剑自刎。
《霸王别姬》以史诗的手法将上世纪20年代以来到70年代整整半个世纪不断翻涌变化的时代,浓缩到了几个人的生命历程中。
程蝶衣和段小楼代表两种人生态度,段小楼从来都分的很清楚,戏里是霸王,戏外是俗人。而程蝶衣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戏。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的分得开吗?
纵然段小楼努力的趋利避害,可依旧没有躲过人生的风浪,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而程蝶衣从一而终,对人生,对戏,对自己的选择。
段小楼是"假霸王“,不断跪倒在各个时代面前企图自保。而程蝶衣却是”真虞姬“永远只追求戏剧艺术。自杀或许对于程蝶衣来说是最体面的离世选择。他是以死来成全自己”真虞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