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喀秋莎歌词中文 关于喀秋莎歌词中文
1、歌词: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喀秋莎,是一首二战时苏联歌曲。此曲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
⑵ 电影钢的琴里面的俄罗斯插曲叫什么名字
歌曲:《喀秋莎》
演唱: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歌词: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 на крутой.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 на крутой)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Про того, 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Пусть услыши,как она поёт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А любовь Катюша сбережёт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А любовь Катюша сбережёт)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2)二战德国二战电影喀秋莎的问候扩展阅读: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创作背景:
《喀秋莎》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参考资料网络-喀秋莎
⑶ 二战中,苏联的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有多厉害
如果说到“苏联喀秋莎”,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当年从苏联传到中国的一首著名歌曲《喀秋莎》。其实“喀秋莎”俄罗斯文化里最早是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里面的,在被作成歌曲火爆之后,“喀秋莎”便成为了一个温柔贤惠女孩的代名词,是对女性的爱称。
当时苏联发明了一款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开始为其命名,因为这款火箭炮上面有一个字母k,这与“喀秋莎”有着同样的起始发音,加上苏联红军中的武器控们对其威力极其沉迷,所以便于“喀秋莎”给这个火箭炮命名了。不过虽然它对于苏联来讲是“梦中情人”般的存在,但对于二战中的德国军队而言,“喀秋莎”却是一种恐怖大杀器的代名词,是他们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
总结
其实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与莫斯科保卫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炮是功不可没的,因为它对纳粹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单纯表面上的伤害,更是对其军队士兵心理防线的杀伤。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这种武器,也仅仅是在二战前后那段时间才能够造成如此大的杀伤,到后来对战场局势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了。因为喀秋莎火箭炮不管如何优化,有一个弊端会一直存在,那就是发射完炮弹后它会很脆弱,因为发射完毕后会出现大片白烟,暴露视野。
二战后,各国越来越注重空备力量的发展,战机性能越来越高,喀秋莎火箭炮就如同是高性能战机眼中的案板鱼肉,仍由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