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评价《霍元甲》
太震撼了!《霍元甲》,一部身为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电影。这不仅仅是一场自我灵魂洗礼,更是一场民族气节的熏陶……
“打擂就是为了拿‘津州第一’,竞技就是为了赢!”
小时候,霍元甲一直以霍家拳为傲,他坚信父亲是“津州第一”。但当他看到,父亲在擂台上故意收拳输掉比赛时,他非常不解并发誓一定要报仇,要成为“津州第一”。凭着其对武术的悟性及热情,武艺根基日益深厚,后来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夫。同时,性格也变得浮躁傲慢,人也越来越好勇斗狠。但最后,就在他真正成为“津州第一”的同时,他却失去了身边最亲的人与最好的朋友。取得了第一又有什么用?
“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人要学会互相尊重”
在与世无争的农村里,善良的村民令万念俱灰的元甲渐忘伤痛及仇恨,反省自己曾经的过错。原来一直增强好胜的自己,只知道追求胜利的结果,却从来不懂得去尊重别人。他终于明白当时父亲为什么要收拳,为什么要故意输给对方。胜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暴力并非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如果你懂的只有武术,却又拿武术来伤人,那么就算你是世界无敌,你和禽兽也没有两样。武术不是用来炫耀和伤人的,是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的。
“竞技是为了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7年后,霍元甲重返天津。为了国家兴旺与民族气节,他再次登上比武台。抱着“以武会友”的心态,打败了大力士。仁者无敌!他不单在台上赢了对手,还以德服人,让对手输的心服口服。因为,真正的竞技在自己的内心,要容他人所不能容之事,以宽容的心去战胜别人,并超越自己。
“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我有勇气走到最后。”
1910年9月14日,没有人可以忘记这一天。霍元甲秉着发扬“自强不息”的精武精神,接受了外国人不平等的挑战。“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当日,霍元甲担负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希望与尊严,在“自强不息”的呼声中,勇敢地走完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段路。
在电影的最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一个肩负着民族尊严与气节的人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一个明知是死也要继续坚持打到最后的人,是多么的令人敬佩!那万众一心、气壮山河的呼声是多么的让人震撼!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气节!“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只有自强不息的奋发,别人才会尊敬你!
霍元甲,你真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You are fearless!
影视评价;
《霍元甲》是一部诚意之作,在细节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武打设计颇具气势,特技效果可圈可点,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已经成功了大半。武打的设计出自李连杰与袁和平之手,毫无疑问,这两位大腕的合作,本身就是强强合作,在一切“豪华”的面前,设计出来的武打镜头似乎“升华”了。尤其是李连杰对抗日本武士所使出来的三节棍功夫,超出了精彩武打镜头的极限,应归类于经典的范畴之内。武打镜头美轮美奂,充满张力与灵性是《霍元甲》最大的特色之一。而特技效果的合理使用更使武打场面更上一层楼,虽说特技不能代表“中国武术”,但是增加了特技以后,武打设计愈加紧凑,使电影的观赏度陡然提升。当然,李小龙的徒手真功夫也被尊为经典,但是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真功夫+好特技”更具吸引力。《霍元甲》如单纯地作为一部武打商业电影来说,离辉煌并不遥远,并且已能触手而及了。
可《霍元甲》不单纯是一部武打片,按照李连杰的说法来看,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而作为传记片来说,塑造霍元甲人物的重要性应该超过镜头的美丽性。不得不提,本片编剧工作者在塑造“霍元甲”这个人物上,有许多不大不小的诟病。影迷们是苛刻的,他们总希望自己的英雄能够极度完美,总希望霍元甲这个人物能够有血有肉。从李连杰的表演上来看,他已使出了浑身解数,情感戏非常投入,面部表情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无可厚非。可是由于编剧的种种失误,使得霍元甲这个人物的塑造就显得不那么完整了。霍元甲自小犯哮喘,理因不能过激运动。而影片的台词却说,霍元甲是因为习武才把身体恢复。这点不可信,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霍元甲的哮喘是由于自己年龄的增长,自然的发育而慢慢自行恢复的。而编剧只是为了说明武术的有效性,健身性才把这个错误说法强加上去的,精神可嘉,但原则上是错误的。这是小错误,可以原谅,但大错误在于他把霍元甲如何成为一位武师的过程全盘忽略掉了,显得太业余,太不专业。这个过程是霍元甲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刻画他如何成为一个冷血,冲动,无情之人性格转变的过渡。这点很重要,如果不说明白的话,直接把霍元甲丑陋的一面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随后霍元甲认知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在江中自溺,被乡俗人家所挽救。这段介绍也同样缺乏足够的内容,后来霍元甲与月慈的恋情愈加简单,还没使人懂得他们如何相互吸引爱慕便直接进入了稳定的平静期,实在非常可惜。如能把成长与恋情这两块内容加以描述,辅之运用艺术气息的手法,定能使霍元甲这个人物愈加丰满。至于后来的霍恩第如何去世都没有交代清楚。这不是李连杰的错,都是编剧惹的祸。
霍元甲年代已远离我们,某些真实的数据难以挖掘考证,而电影是一个艺术的载体,它不局限于记录的真实,而是在于塑造人物的丰满性。纵使一些真实内容的缺失,也不必惊惶,我们可以加进一些只要合乎情理,能够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来,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艺术是允许加工,允许夸大的。内容上的不协调,使《霍元甲》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的电影来说,不够成功,不够深度挖掘。可李连杰没有令我们失望,他的武戏,他的文戏均体现了他一贯的作风。可把《霍元甲》来作为他武打片的收官之作来看,不免为他感到惋惜。
黄飞鸿,年轻时代的李连杰;霍元甲,中年时代的李连杰。曾经的桀骜不逊,激励了我们做事要有“雄心”;现在的坦荡似水,教育了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四十二岁,他戛然而止,带着武术的精髓,带着武术的精神,渐渐地,渐渐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在一个普通的贰零零陆年谧夜。
㈡ 电影霍元甲讲解
剧情介绍
霍元甲自小醉心武术,但其父不想孩子成为历枝一介武夫,遂不让他习武。元甲与玩伴农劲荪偷偷抄录霍家拳谱天天苦练,终以稚嫩的霍家拳打败小恶霸,自此信心大增。凭着对武术的悟性及热情,武艺根基日益深厚,后来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师。但却因锋芒太露好胜心强,性格变得浮躁傲慢,人也越来越好勇斗狠。 元甲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爷重创,他不问原由闯入秦爷的寿宴,威逼秦爷当场签生死状与他比武。最终,虽然元甲得胜,但却因此赔上了他一生最爱的两个人――母亲及女儿的性命!大错一手铸成,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乱,遂远走他方。隐姓埋名栖身于一个偏远的村落,并得村民孙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顾收留。与世无争的农村生活,温厚善良的村民令万念俱灰的元甲渐忘伤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复苏。 在月慈姑娘救起的帮助下,霍元甲随即隐姓埋名在此生活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之中,他和月慈之间产生了感情,在她母性魅力的感染下、恬静平和的田园生活也让他沉下心来思考武术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民族的真正意义,并渐渐悟到了武学的真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霍元甲借农劲荪之力,到上海挑战大力士成功,随后开办精武体操馆,但不久之后惨遭日本人下毒,英年早逝。
幕后花絮
影片的最大特色是请来各国武打高手和李连杰“过招”,李连杰还表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 影片讲述霍元甲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历经挫败最后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的故事。李连杰表示,自己在武术电影界已经待了几十年,《霍元甲》倾注了他很多对武术的理解和心血,在这部影片后,他将不会再拍摄纯武术电影。《霍元甲》定位在“高手的真打实斗”上,导演于仁泰花了两年时间寻找各门各派的动作精英与李连杰“过招”。工作队伍花了半年分别走访了中国、泰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终于找到数名绝世高手,包括首位获奥运金牌的泰国拳王SomluckKamsing、 澳洲顶级摔跤手NathanJONES、世界自由搏击金腰带Jean-Claude以及德国剑术专家BrandonRHEA等,各人在戏中使出看家本领,展现一个高手的武打世界。 为了执导《霍元甲》,导演于仁泰推掉了好莱坞的片约,李连杰也是力邀“袁八爷”加盟,迹乱为他重回华语电影圈的首部作品担任武术指导。而在影片的幕后,则是李连杰多年的搭档——《功夫》监制崔宝珠和《卧虎藏龙》、《英雄》的制片人江志强压阵。这套人马也被 看作今年华语功夫片的最强组合。 《霍元甲》的筹备长达两年,李连杰除了担任男主角,也是影片的投资人。他和导演于仁泰为影片确立的创作方向是:第一,拍摄一部娱乐动作片,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国功夫之外,还会出现泰拳、拳击以及其他格斗拳术;第二,要发扬中国武学精神,李连杰表示,希 望观众看过此片能够明白“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导演于仁泰:我要传达一种自强不息精神
1、曾经拍摄过《白发魔女传》、《夜半歌声》等片的香港导演于仁泰是被好莱坞认定能够拍数千万美元大制作的国际级导演,在美国工作顺风顺水的他突然选择姿烂档回国拍摄《霍元甲》,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影片临近杀青时候,他告诉记者,在我执导过周润发之后,李 连杰是另一个我有兴趣合作的演员,《霍元甲》实现了我这个愿望! 于仁泰说,就在他接手美国新线电影公司一部惊悚片之前,接到了《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的制片人江志强的电话,“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回来拍华语片,我告诉他,只要有好演员、好故事一定拍,他于是问我想跟谁合作,我毫不犹豫地说,李连杰我还没合作过,江先生很兴奋地对我说,好啊好啊!阿杰这里有个故事正在等你。
遍寻高手
《霍元甲》是荟萃世界武术的盛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武术异彩纷呈。为了更完美的体现世界武术的多元性,影片的选角工作大费周折。李连杰认为,通过电影要表现那个年代,以及那个时代不同门类的武术,而且不仅仅是中国的。剧组足迹遍布四个国家,去寻找世界级的武术高手。 选角的第一站是盛产世界一流拳手的英国,挑选的方式很严格,人选通过在正规场地的淘汰赛产生;剧组然后奔赴泰国,寻找泰拳高手;随后是中国;最后到美国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物色击剑和摔跤健将。其间最夺人眼球的,是选定的人选要和李连杰一一过招。最后确定的阵容包括:首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泰国拳王Som luckKamsing,澳洲顶级摔跤手Nathan Jones,世界自由搏击金腰带得主Jean Claude及德国剑术专家Brandon Rhea等。
重现天津卫
影片故事主要发生在天津,因而重现当时风貌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电影的杀青地点选在上海松江的胜强影视基地,霍元甲将在这里设下擂台,与对手展开一场生死对决。擂台所在之处正是为了拍摄本片而搭建的天津老街。制片主任刘二东说,这是中国电影基地目前唯一一条具有民国初年风格的街道,耗资500万人民币,再加上街口的沽月楼,整条街的造价超过千万。在本片拍摄结束之后,剧组将这些造型精湛的建筑留给了影视基地。 仅仅让景观追溯当年风貌还不够,服装道具也要相应的做到极致,包括衣服上的一颗铜纽扣都是到古董店根据衣服的材质、颜色来搭配,还有董勇作为民国初年的文人所佩戴的眼镜也是专门到古董店去选的。
精彩对白
乞丐:霍元甲,你嘛时候津门第一? 元甲:你说呢? 乞丐:哎哎`就在今天~哎哎~~就在今天~~~~~~ 庆功宴上~~好多人跑入~:愿拜霍大侠为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元甲:好好好~个个都是汉子,上酒!上酒! 喝了这杯酒大家都是兄弟! 众人:霍大侠,霍爷~恭喜恭喜~~ 别人怕你和尊重你是不一样的 ——霍母教导霍元甲 你和我家阿黄一样会睡觉,所以我叫你阿牛 ——山村孩童解释为什么叫霍元甲“阿牛” 戒酒了,是为了戒掉过去的错 ——霍元甲战胜俄国大力士后拒绝农劲荪敬酒 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 ——霍元甲毒发后拒绝停止比武 《霍元甲》有太多的东西留给我们,其中最不能让我忘记的是那句"自强不息!" 它知道自己要走了,走之前,要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 ——月慈对霍元甲说阿黄的那段。 你不愿伤了别人的命,也不能让别人伤了你的命啊,孩子! ——婆婆对霍元甲说的~~~ 霍元甲:我还没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 月慈:你不必告诉我。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也不需要知道。 我只要知道你叫阿牛 就行了。 霍元甲:我叫霍元甲。 月慈(笑):我会记住的。 安野:霍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茶? 元甲: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 安野:可是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 元甲: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安野:看来阁下真不懂,否则的话自然会品出高低的。 元甲:先生说的也对。所以在我看来,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来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 安野:哦,为什么? 元甲: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这么重要吗? 安野:哦,安野不曾想过,以先生看来世上的武术派别如此繁多,难道说也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 元甲:我想是这样的。 安野:那么先生,安野想请教,既然武术没有高低之分,为何还要比武竞技呢? 元甲:我以为,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安野:只有通过竞技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莫非先生的意思,最可怕的竞技在自己内心? 元甲点头。
㈢ 《霍元甲》你最喜欢那一位功夫宗师
昨天看完连续剧《霍元甲》,新版的霍元甲总的来说感觉演的不错。特别喜欢郑伊健的表现。最重要我对这个版本中的霍元甲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所谓真就是内心就是不太会隐饰自己,保持内心纯真的商量,另外他又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用宽容之心感化了陈真对自己的仇恨,另外他也是一代武学宗师,他不关练武的天赋很好,勤于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故步自封,他自创迷踪拳,将各大门派的武学的优势都吸收进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他还乐于帮助人家,得到了各类人士的尊敬与爱戴。霍元甲的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在为人处事情,思想品质方面。我们看事情应该冷静客观的看,有些事情先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大的障碍,不要还怕困难,要用平常的心态,用用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思考,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来,千万不能着急,这样才会成大器。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1910年,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㈣ 霍元甲最吸引人的特点是什么
最吸引人的特点是里面霍元甲对武术的痴迷,他本身体弱,家里人不让他学武,但是他天生具有武术家的天分,偷学竟然成了武术第一大师。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里面的歌曲好听,到现在这首歌的旋律依然还能完整无误的哼唱出来。
㈤ 《大侠霍元甲》中这个小人物看似可恶,但其中暗含的讽刺你看懂了吗
在赵文卓版《大侠霍元甲》中一共出现过两个小人,上部是县令薛学,下部是报馆的主编曹达人。
首先,这两个人的名字就挺有意思,一个叫“学”,学的是孔孟之道,而行的却是鸡鸣狗盗之事。另一个叫“达人”,达人这个词语是随着网络的兴起才出现的,在古代和近代都没有,所以曹主编的行事跟现在的某些达人有些相似,追逐热点,没有原则,而且还没有底线。
在上部中,薛学表面上一副正人个君子,有着读书人的气节,实则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他表面上公正廉明,实际上却做着贩卖鸦片的生意,还拿霍元甲做掩护,实在可恶至极。
而在下部中,曹达人就更加可恨了,他作为报馆的主编,每天绞尽脑汁,辛苦钻营,目的就是提高报纸的销量,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他却用错了方法,动了歪脑筋。
霍元甲初来上海开办精武门,然而在开馆的第一天就遭到了武林同道的上门挑衅,霍元甲无奈之下只得跟这些人大打出手。而这些人之所以会上门寻事,根源就是曹达人在霍元甲刊登的开馆声明上做了手脚。
原来曹达人的报馆由于经营不善,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当农劲荪前去报馆刊登精武门的开馆声明时,这位曹主编立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看到了报馆的转机。然而霍元甲的开馆声明写的实在太普通太谦卑了,这样的消息放出去不足以爆炸,不足以轰动,于是他就篡改了霍元甲的开馆声明,口气变得狂妄无比,藐视上海一切武林同道,以此来制造矛盾,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报纸的销量果然一下子提升了八百份,曹达人为自己的妙计沾沾自喜,然后再接再厉,不遗余力地宣传霍元甲打擂台的事情,撺掇观众,调动吃瓜群众的好奇心,甚至希望霍元甲能在擂台上打死几个人,这样就又有了爆炸性的新闻,作为独家的报道者,报纸的销量又可以翻上几番了。
不过他的奸计很快就被拆穿了,他表面上唯唯诺诺,口称已经知道错了,但是内心毫不悔改。之后便出现了孙无疾和陈真,这位曹主编又故技重施,让陈真在报纸上大放厥词,挑衅霍元甲,目的就是想让陈真被打死在擂台上,这样他就有了轰动性的新闻了,报纸就可以大卖了。
只是没有想到霍元甲没有上当,曹主编的计划再次落空,可是他依旧没有死心,依旧想方设法的制造爆炸性的新闻来博人眼球,来提高报纸的销量。于是他又生了一计,歪曲事实,把孙无疾说成是武林第一高手,而霍元甲则是一个缩头乌龟,他不敢应战,因为怕输还关闭了精武门,闭馆不出。
不得不说,这位曹达人主编还是十分有文采的,而且善于抓住热点,只是他用错了地方,而且动机不纯,通过夸大其词,歪曲事实和胡编乱造的方法来博人眼球,本身就失去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而且他担心被人报复,害怕引火烧身,于是就祸水东引,署名都不敢署自己的,而是署上了何玛丽的名字,一个已经被他开除了的人,这就更不厚道了。
可以说,曹达人是本剧中最令人讨厌的角色了,至少人家吕四鹰坏还是光明正大的坏,堂而皇之的坏,摆明了自己是一个坏人,而他却是偷偷摸摸的坏,躲在背地里使坏,还做出他坏他有道理的样子,让人厌恶。
这位曹主编的做法,粗看之下滑稽,可笑,不合常理,但是仔细一想,这不正跟当今社会的某些不良媒体如出一辙么?
为了热点,为了爆款,为了博人眼球,轻则夸大事实,重则歪曲实情,胡编乱造,引起读者的共情,甚至激发矛盾,引起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愤怒,以达到吸引流量和创造利益的目的。
就拿前段时间高考学子下跪父母的事情来说吧,起初读者和公众还以为是真实事件,着实被感动了一把。后来经过披露才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某些人为了蹭热点,为了博人眼球,弄虚作假拍摄的视频罢了。目的当然是为了吸引流量和创造收益。
当读者明白了自己被消费了善良和感动之后,愤怒地质问那位新闻的制造者时,他居然可以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是传播正能量,丝毫没有反省自己的意思,更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很明显,他已经利益熏心,失去了作为一个媒体人的道德底线。
事实上,像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社会上比比皆是,有些人为了博人眼球,完全没有了底线,扮丑的,卖俗的,歪曲事实的什么都有,还有一些人打着励志,感恩,鸡汤的旗号,胡乱的拍摄视频,当成是新闻来贩售,以此来消费观众的善良和感动这些情感。
可以这么说,《大侠霍元甲》剧中的曹达人就是一面镜子,是当今社会一些媒体人的缩影,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是对这些人的讽刺。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作为一个媒体人,追逐热点没有错,但是一点要务实,一定要客观,一定要有道德底线,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歪曲事实和胡编乱造,这样新闻媒体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新闻媒体原本用途就是给观众阐明事实真相的,如果自己还胡编乱造歪曲事实,失去初心,那么今后还会有谁相信媒体呢?
/End
(公众号互粉:电影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