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期 男主叫路易 有海上漂流和日本战俘营的情节 是什么电影
坚不可摧
一个美国的长跑运动员,曾经参加过德国奥运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轰炸机机组成员,参与轰炸日本占领区的行动,被击落,
在海上漂流之后被日军俘虏
作为劳工在煤矿挖矿
❷ 坚不可催电影讲的是什么
《坚不可摧》是由安吉丽娜·朱莉执导,杰克·奥康奈尔、石原贵雅主演的美国战争片。
影片根据劳拉·希伦布兰德的小说改编而来,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意大利后裔路易·赞贝里尼的故事。影片于2014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1]
快速导航
演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中文名
坚不可摧
外文名
Unbroken
其它译名
非凡生命历(HK),永不屈服(TW)
出品公司
环球影业
发行公司
环球影业
制片地区
美国
制片成本
$6500万
拍摄地点
美国
导 演
安吉丽娜·朱莉
编 剧
劳拉·希伦布兰德 / 伊桑·科恩 / 乔尔·科恩
类 型
战争
主 演
杰克·奥康奈尔,加内特·赫德兰
片 长
137分钟
故事主人公路易斯·赞佩里尼是美国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他就精力旺盛,加入学校田径队让他远离了街头的打打杀杀,体育天赋让他破了一些纪录,但更惊人的是,他入选了美国奥林匹克代表团,去参加了1936年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并受到了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的接见并与之握手——尽管他的五千米成绩仅为第八。
后来美国加入二战,路易斯·赞佩里尼应征入伍成为了空军的投弹手。执行过几次成功的任务后,他的战机不幸在一次搜救任务中坠毁在了大海中央。他和幸存者们带着伤痕爬上救生筏,在鲨鱼们和烈日的伴随下,在饥渴和绝望的折磨下,在海上漂浮了47天,终于有人把他们救起——结果是日本海军。路易斯·赞佩里尼又在战俘营里被不断虐待,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要面临“创伤后压力症侯群”对他的精神折磨,好在他还有关心他的妻子和福音传道者Billy Graham的帮助。最终,路易斯钵依信仰,并原谅了当年虐待他的那个日本长官。
❸ 找一部电影,我是86年的,记得小时候电影频道放过一部好像是二战的电影,反正是战争片,好像是岛上,只
你说的应该是70年代是老译制片,英文名:Murphy'sWar,中文名:新战海浮生,据说当时上映的名字叫:特殊的战争。网络上说是美国片,但我记得好像是英国的,。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夕。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三角湾,一艘武装的英国商船“凯尔”号,被一艘德军潜艇击沉。德国法西斯分子十分残恶地对跳海或爬上小船的英国船员疯狂扫射,除航空机械师摩菲幸免外,其它船员全部罹难。身体健壮的摩菲游出了危险区,被一个叫路易的法国人和当地村民所救。在女医生海登的精心医治下,摩菲很快恢复了健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那艘潜艇并消灭它,为死难的同胞报仇。没过多久,村民又救了一位身负重伤的英国飞行员埃利斯。摩菲和他认识,他要求摩菲找到他那架烧坏了的飞机并修好它。 海登医生那里有一架电台。由于她发出的为摩菲与外界联系的电报被德潜艇截获,德军上尉艇长劳克施便率领士兵上岸到村中进行搜查。结果,英国飞行员被他们发现并枪杀,电台也被他们炸毁了。摩菲找到了埃利斯的那架飞机,与路易一起修好了它,飞机终于飞上了天空,沿着河道飞行,去寻找那艘潜艇。当摩菲发现了伪装隐蔽下的潜艇时,潜艇也发现了这架来历不明的飞机。 这次侦察试飞很成功。摩菲与路易找来了玻璃瓶、火药、汽油等物品,制造了土炸弹。他不顾海登医生的劝阻,驾驶载着土炸弹的飞机第二次起飞了,准备去炸毁那艘潜艇。他还是沿着河道飞行,估计离目标不太远时,燃着了用来点燃炸弹导火线的烟。潜艇很快发现了摩菲的飞机,立刻进入战斗准备,机枪枪口一直在追逐着飞机。当飞机飞临潜艇上空时,上尉一声令下,密集的火力向飞机射去。摩菲全然不顾,一个盘旋向潜艇俯冲飞来,他抓住时机投下了挂在机翼下的土炸弹。炸弹爆炸了,潜艇附近冒起了浓烟,燃起了大火。 虽然飞机中了弹,摩菲的一条肋骨也受了伤,但很高兴,他满以为潜艇被他炸沉了。然而。潜艇依旧停泊在河中。这次的突然袭击,遭来了德潜艇的公开报复。潜艇上的机枪面对岸边的那架飞机、岸上的村民及建筑物扫射。飞机中弹爆炸烧毁了,一些村民受伤……接着,一批敌军在上尉率领下窜上岸来进行搜捕。摩菲与路易各自巧妙地躲藏起来。德军新的暴行,激起了摩菲复仇的决心,他要与潜艇决一死战。他与路易驾起驳船向潜艇的方向冲去。这时,收音机里传出了德国宣布投降的消息。摩菲没有听完,便砸毁了收音机,继续驾船前进。海登医生听到广播以后,乘小船来追赶摩菲,告诉他战争结束了,要他停止行动,但摩菲全不理会继续快速前进。 这时,潜艇上的德军正在艇上照像,他们也收听到了广播。由远而近的驳船马达声使他们注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摩菲的驳船驶来了,德军上尉用话筒对驳船高喊:“战争结束了!德国投降了!”摩菲嘴里说道:“你们的战争,不是我的!”驳船全速前进。劳克施上尉见势不妙下令射击,机枪子弹向驳船飞泻而来,但摩菲驾驶着船继续向潜艇驶近。上尉急忙命令发射鱼雷,一颗长长的鱼雷直奔驳船而来,摩菲立刻一个急转舵,鱼雷紧挨驳船边缘向河岸方向奔去。摩菲象疯了一样,驾船向潜艇撞去,德军上尉命令潜艇紧急下潜。当驳船扑过来时,潜艇刚刚潜入水底,摩菲惋惜地说:“错过了!差三尺!”摩菲监视着水下的潜艇。突然,他俩发现水里向上翻滚着水花,摩菲兴奋地告诉路易潜艇搁浅了。他把船向岸边方向开去,他跳下船走向岸边,让路易放松船上吊车的缆绳,把缆绳拴在搁浅在河岸的鱼雷的尾部。此时,路易看出此行凶多吉少,竟不顾摩菲的劝告,毅然离去。摩菲并不灰心,更增强了复仇的决心,他只好自己一人,回到船上,把鱼雷高高吊挂在船头。当他把驳船开回潜艇潜入的地方时,水面一片平静,不知潜艇在哪个地方。摩菲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水面,突然几个气泡冒了出来,知道了潜艇的位置。摩菲迅速调动驳船的位置,让鱼雷对准潜艇,猛地松开缆绳,鱼雷霍地钻入水中。一声巨响,鱼雷爆炸了,德军潜艇被炸毁,潜艇里的德军官兵全部葬身水底。摩菲被倒塌的吊车铁架压住动弹不了,也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❹ 电影描述的二战时的故事,飞机坠毁在太平洋上,飞行员后被日军俘虏,只记得这么多、
美国电影《坚不可摧》。
导演: 安吉丽娜·朱莉
编剧: 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 威廉姆·尼克尔森 / 劳拉·希伦布兰德
主演: 杰克·奥康奈尔 / 多姆纳尔·格里森 /加内特·赫德兰 / 杰·科特尼 / 石原贵雅
故事简介:二次世界大战时,前奥林匹克长跑选手路易·赞贝里尼驾驶的战机意外坠毁,路易与其他两位同机组员在海上漂流了47天之后,遭到日本海军囚禁,战后和解的故事。
❺ 《坚不可摧》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坚不可摧》改编自劳拉·希伦布兰德的畅销小说《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韧性和救赎的二战故事》,由安吉丽娜·朱莉导演,杰克·奥康奈尔,加内特·赫德兰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讲述了二战时空军驾驶员路易和另外两名幸存者因坠机在救生筏上漂浮47天的传奇故事。故事主人公Zamperini是美国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他就精力旺盛,加入学校田径队让他远离了街头的打打杀杀,体育天赋让他破了一些纪录,但更惊人的是,他入选了美国奥林匹克代表团,去参加了1936年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并受到了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的接见并与之握手——尽管他的五千米成绩仅为第八。后来美国加入二战,Zamperini应征入伍成为了空军的投弹手。执行过几次成功的任务后,他的战机不幸在一次搜救任务中坠毁在了大海中央。他和幸存者们带着伤痕爬上救生筏,在鲨鱼们和烈日的伴随下,在饥渴和绝望的折磨下,在海上漂浮了47天,终于有人把他们救起——结果是日本海军。Zamperini又在战俘营里被不断虐待,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要面临“创伤后压力症侯群”对他的精神折磨,好在他还有关心他的妻子和福音传道者Billy Graham的帮助。
简而言之,《坚不可摧》就是一部平庸的传记片,平庸到每个毛孔里流出来的都是腐败的气味,仿佛是奥斯卡的命题作文, 却由一个小学生来写。朱莉自不必说,处女作《血与蜜之地》最好看的居然是海报,而到了这部《坚不可摧》,甚至连海报也不好看起来,她关注的倒是一直很一 致,战争、伤痛,做起来却又那么不痛不痒,一点好导演的迹象都不曾流露出来,如今她拉来了科恩兄弟,却成就了最糟糕的科恩。最糟糕的首先就是剧本,这是一 部流水账式的伤痛史,却配合着莫名其妙的谅解结尾,甚至连唯一改变结构的成长经历都是在两个莫名其妙的剪辑点给硬生生地剪进去的。故事想象起来应该是传 奇,很振奋人心,一个阿飞少年浪子回头,打破过奥运纪录,参军后海上漂流四十多日被敌军所救,在集中营里遭受苦难奇迹般地生还,多么鼓舞人心啊。然而你看 电影,一直在渲染的却只是你看我有多惨你又看我多坚强那种老套的让人提不起半点精神的论调,传奇与反思,被掩盖在了刻意的背面。
❻ 如何评价电影《坚不可摧》
坚不可摧 : 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
主人公是现在已经92岁高龄的Louis Zamperini(路易·赞贝里尼),美国加利福尼亚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一个曾充满精力一无是处的小男孩,一位参加1939年柏林奥运会5000米比赛获取第8名并和希特勒握手的运动员。
一个本应平静或辉煌的生命,在战争的号角下加入了美国空军。
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及其盟军同日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也就是著名的太平洋战争。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这是交战双方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驾驶B-24战斗机在珊瑚海在中途岛在和日本零式战斗机的俯冲交战中,Louis(路易·赞贝里尼)成长了一名优秀的空军军人。然而奇妙的命运没有任由他在战场上继续飞行,而是把他又扔进了一次搜救任务中的坠机事故中。
3名成员伤痕累累地从满是油污海面爬上救生筏,在一群群鲨鱼的追随下,在烈日干渴和饥饿的折磨下,在希望和绝望的反复拉锯中,在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
他和菲尔、迈克三个人在海上的一艘救生筏上漂浮,在一个几乎没有救生设备的筏子上,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绝望之中,肉体时时刻刻都在受着没有食物、没有水和暴晒或暴雨的煎熬之中,精神上也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得救。而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和菲尔的乐观却救了他们。他们虽然面对着最困难的境遇,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获救之后的生活,他们从来没有绝望过,而是直面所有的苦难。Louis(路易·赞贝里尼)和战友用智慧用坚持用信仰,面对了死亡一次又一次的临近。一个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是浩渺无边海上生活中,3个人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每天晚上听louis 详细地描述记忆中妈妈在厨房用什么样的食材如何烹饪热气腾腾的食物。就是在这种“幻想中的美食”的支撑下,几个男人坚持着生吃海鸟海鱼肉茹毛饮血的日子。
相比之下,另一个战友迈克却和他们不一样。书中写到:“尽管面临同样的困境,但是他们三人迥异的态度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命运。路易和菲尔用希望代替恐惧,坚持不懈地设法生存,而每一次的胜利都增加了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力量。迈克的畏缩情绪似乎让他变得不知所措,他越是不愿意参与其中,意志就越发薄弱。因此,虽然他的活动量最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体能反而衰弱得最快。无论是路易和菲尔的乐观向上,还是迈克的一蹶不振,其实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原著中这样写到:“Louis(路易·赞贝里尼)清晨从梦中醒来,发现世界一片诡异的宁静,海面平静到似乎是一片人类可以行走的陆地。没有一丝风。救生筏大海和世界,如同凝固在了画中。当远处的鱼跳出海面,他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海水溅起的声音。一直以来的饥饿,干渴和对死亡的恐惧,也似乎瞬间从身体中蒸发掉了。那一刻心中留下的只有愉悦,感恩和平静……”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作为普通的一个战士,Louis(路易·赞贝里尼)他们要面对被袭击、被击毁、飞机失事、坠机后绝望的漂流等各种死亡的威胁,随时会失去生命,而对于坠机人员来说,在所有这些可怕的厄运当中,他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被日军俘虏,因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震惊了全世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俘遭遇也传到了他们耳朵里,因此在他们看来被俘就是到了地狱的最底层,有一架B-24在日军上空严重损毁,所有机组成员中只有一人选择跳伞,其他人因为对被俘之后的命运不寒而栗,宁愿机毁人亡。然而不幸的是,赞贝里尼就要面对这样的地狱。
之后非常冗长的部分,就是被日军俘虏后作为POW(战俘)所经历的黑暗而扭曲的狱中生活。期间他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被战争扭曲人性的日本人殴打虐待。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主人公经历又有点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击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
《日内瓦公约》中对战俘有相关条款规定,但以残暴著称的日军根被没有执行,在他们看来被抓获的战俘完全就是奴隶,日本政府与私人公司签订合同将这些人送到工厂、煤矿和码头,进行无偿劳动,在那里,战俘们被迫从事非常艰苦的军工生产或者物资运输工作,而且始终有人挥舞着警棍,他们也成为一些变态日军的泄愤工具。成千上万的战俘就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一命呜呼的,而且死前备受折磨。赞贝里尼就是在大森战俘营,也是一个著名的奴工营,他要面对的是苦役、疾病、饥饿和变态日军的虐待,然而他坚持下来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向往让他没有放弃,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挺了过来,并且在精神受到极度摧残的情况下,已然凭借坚不可摧的意志调整过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并且能够理性的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
特别是其中一名叫做bird的狱长,成为Louis后来噩梦中的噩梦。最后bird作为二战战犯,逃避警方追踪隐姓埋名数十年。他的故事在书中也是一个不小的亮点。直到垂垂暮年,bird决定公开身份,并向二战战俘道歉。这时Louis已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也早在内心把对bird的仇恨融化成了同情和原谅。
二战结束获救后,归来的绝地战士路易·赞贝里尼深受战争阴影纠缠,战争过去了,仇恨过不去;生活好起来了,精神却没有好转。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然而他已然凭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度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终于从战争带来的伤害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幸福而长寿的老人。 这位94岁高龄的老人传奇一生,昭示出面对叵测命运坚韧意志的可贵,以及对于残酷战争的血泪控诉。
路易在最终获救之后,曾有人问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会受到那么多苦难,我会自杀。
这是一句实话。能够支撑一个人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明天会更好”的一种愿望,如果“知道”、或者认为明天会更差,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自杀。对于路易来说,在海上的时候他并不需要自杀,因为那时对于他来说,“死亡是最不需要着急的事”,他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到了日军的战俘营里,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了。路易每天遭受着毒打,身体和心灵全都受到巨大的考验,而且永无天日。在海上漂浮如果不死,肯定有到岸的一天,可是在日军战俘营,他唯一能够盼望的就是胜利,可是如果胜利,他们又很可能遭到日军的屠杀。路易日复一日地遭受痛殴,对于他来说,活到明天就意味着还要多挨一天的打,活到下周就意味着多受七天的打。
所以活着反而真的需要勇气。
出于对《坚不可摧》的喜欢,我开始找原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写的别的书。我这才意识到,这么好的一个作家竟然只写过两本书-《奔腾年代》和《坚不可摧》。
她个人的故事,恐怕一点也不比她笔下的形象更不精彩。她从19岁开始就得了一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疾病。她在很多数时间都虚弱到不能离开家,在更多的时间她甚至没法离开自己的房间。
为了写《坚不可摧》,她对Louis Zamperini做了75次采访,根据我的阅读,这些采访竟然全部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Louis Zamperini自己都奇怪,为什么这个作者不上门来谈,事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作者根本虚弱到没法离开家。他的丈夫是在她发病前6个月开始和她约会的。在她发病后很多年,她的丈夫都没有离开她,但是他们也没有结婚(他们直到2008年才结婚,劳拉得病后22年)。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离开劳拉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道义上的需要。
他窘迫,他疲劳,他身心疲惫。后来《奔腾年代》一炮打红,劳拉也终于开始变得富有。
她的丈夫,那时还是她的男友,终于决定向她坦白自己真正的想法,因为他宽慰自己道:劳拉现在有钱了,如果我现在离开她,我不会被人唾弃为这个世界上最坏的混蛋。当然,事情的结果是,坦白后,他意识到自己离不开她。
他们在2008年举行了婚礼,劳拉在整个婚礼中都是坐着的。蛋糕是劳拉亲自选的,但是劳拉并不知道蛋糕的味道,因为等到上蛋糕的时候,她已经太疲劳了,吃不动了。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他的一生也会是一部很伟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