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球十大动作片
一、[精武英雄] 武指:袁和平 表演者:李连杰、仓田宝昭
如果把武侠电影中的动作场面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的话,那么[精武英雄]就应该是写实类动作片中无法超越的巅峰。因为本片是李小龙[精武门]的翻拍片,所以影片力图再现的,也正是李小龙自由无羁的武学思想,虽然全片未提“截拳道”三字,但引领全片的那种精神的确来自李小龙,在对截拳道的演绎上也大大地超越了李小龙。
武迷们都希望看到能不同武种之间的打斗,[精武英雄]是唯一做到这点的动作电影。在日本课堂上的第一场武打中陈真使用的是中国武术里分筋错骨的擒拿技巧。陈真踢馆一段展现了截拳道的快攻魅力与截击意识。与芥川的比武体现的是中国武术以小胜大,四两拔千斤的思想。与霍廷恩的比武旨在批评国术中华而不实的部分。最后的一场打斗则是一次智慧胜于强力的示范。但最为精彩的还数李连杰与仓田宝昭比武一段。
动作之外,[精武英雄]的成功更在于他的包容性,没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吞没,仓田宝昭扮演的黑龙会总教头船越代表武者的最高境界,这个角色的出现使得影片的思想性及对武术的阐释彻底地超越了李小龙的版本。年轻的陈真坚持“技击的目的是要打倒对方”,而船越则告诉他“要打倒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枪”。两次论武,陈真对武学的理解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比武中可以看出,陈真的拳法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著名拳种的优点,拳击的跳步,跆拳道的踢法,泰拳的膝肘,中国武术的擒拿和小腿法,甚至有黑人武术中的倒钩踢,这正是截拳道的思想:包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包容。最后船越用了同样的拳法和他对打。两人蒙眼之后的打斗,则出现了很多贴身格斗的场面,陈真用中国武术的擒摔对抗船越的日本柔术。
最后船越告诉陈真,只有野兽才会决斗。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武术由博斗发展而出,但真正的武者,看重的是却对自身的超越。
二、[黄飞鸿ⅱ:男儿当自强] 武指:袁和平 表演者:李连杰、甄子丹
拍摄这部影片时,中国最好的武术指导和中国最好的两个武打演员都正处于各自的颠峰状态。于是[男儿当自强]除了其武侠片的经典地位之外,在动作场面上也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整部影片中李连杰扮演的黄飞鸿与甄子丹扮演的纳兰元述共有两场打斗。第一次纳兰元述正在府邸中拿着一匹布练“束湿成棍”,黄飞鸿前来拜访。纳兰元述闻言,一言不发,暴然踢给黄飞鸿一根白腊杆,两人各执一棍长棍,在演武场的木桩间对打起来。这两位曾经北京武术队的队友,一使四门棍法,一使少林棍法,坚而不硬的白腊杆在两人手中如同两条有了生命的白蛇,刚柔相济,棍势若长江大河,势不可挡,攻则无孔不入,守则密不透风,刺如毒蛇吐信,扫如翻江倒海,崩挑撩格各具精妙。纳兰元术虽是反角,然棍术一派阳刚,堂堂正正,因为纳兰元术其实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倒是黄飞鸿的棍法中蕴有阴柔内劲,一棍打断了木桩,表面上竟然看不出来,在最后的打斗中,黄飞鸿用一棍断棍上的短茬扫了纳兰元术的脖颈之上,纳兰元术的脖颈成了那根被白腊杆打中的木桩。
三、[铁马馏] 武指:袁和平 表演者:甄子丹
恐怕没有人比甄子丹更适合表演“无影腿”这项绝活了,大概也只有他才能把腿法踢到让人惊叹为“无影”的地步。李连杰表演的无影腿是用钢丝吊在空中,然后双脚连续踢击,基本上来说仍然属于写意的范畴。而甄子丹的无影腿则完全以不带任何特效的真功夫让人为之目瞪口呆。
甄子丹扮演的黄麟英第一次使出无影腿时绝对给人一种惊艳的感受。当时黄麟英正在烟囱上吃火锅,遇上了出来干坏事的少林四小叛僧。黄麟英在将四人击出之后,忽然举起右手,用单足在地上划了个弧线。一个倒霉的小和尚端着匕首冲了上去,身上转眼间就多了十几个脚印。甄子丹以一脚支地,一脚足不点地连续踢击,脚像雨点一般地落在对方身上,最后以一记高踢将对方踢倒。接着又纯靠腰力转动身体,脚不落地的向四个方向连续踢出四脚,将扑上来的四人全部踢飞,李连杰在[精武英雄]中也有过类似的镜头,但因为是一脚落地后再踢另一脚,难度就低得多了。这种情形下甄子丹当然也不会错过他的招牌动作凌空三脚,即凌空跃起后向三个方向的人各踢一脚,当真潇洒至极。从前曾经讹传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中使出过这个动作,但实际上这种表演只有甄子丹才能做出。甄子丹的精彩表演加上袁和平精湛的设计与剪辑,赋予了这场武打以无法复制的力度和美感。其实本片中甄子丹的所有武打都绝对精彩,不怪在美国重映大受欢迎,但其中最为惊艳的,还是这场“甄氏无影腿”。
四、[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 武指:程小东 表演者:李连杰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李连杰在[东方不败]中使出的独孤九剑,恐怕任何一个武侠迷也不会相信金庸笔下“无招胜有招”的剑意竟能在银幕上变为现实。[东方不败]可算得上是程小东一次灵感的礴发,也是程小东作品中最为华彩的一段乐章。令狐冲第一次使出独孤九剑是在去扶桑浪人营时,被向问天引至郊外,双方均以为对方是日本武士,误会出手。华山派以剑阵围攻向问天,转眼间便被向问天的重重刀影击退。只见一旁的令狐冲大喝一声“荡剑式”,长剑出手,人随剑进,霎时间风舞梨花,剑气满天。李连杰一人一剑,如天马行空,矫矫不群,简直让人想起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意境。向问天正惊诧间,斗笠中剑,面纱被长剑挑飞,露出一张狰狞的脸。
五、[卧虎藏龙] 武指:袁和平 表演者:杨紫琼、章子怡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摇头的选择,但我们决心超前一回,因为[卧虎藏龙]在中国赢回它的武侠经典和动作经典地位是早晚的事。[卧虎藏龙]的动作不被人接受的原因是:以风格阳刚著称的袁和平完全扬弃了以暴力破坏为手段的视觉刺激,而使用了最能配合李安的浪漫武侠风格及山水意境的写意设计,意图传达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梦幻美感。这些动作场面显得文人气过重,但如果你还有保有一颗童心,也一定能静下心来仔细欣赏。
把这种梦幻风格发挥到极致的当数俞秀莲与玉娇龙的城楼追逐一段。此处最遭诟病的是吊钢丝的痕迹过于明显,其实袁和平即便十年前拍摄的影片吊钢丝的场面也是丝毫不露痕迹的,这里只是试图带你去经历一场奇妙优美的梦境罢了。这一段的主要背景音乐是鼓,玉娇龙戏弄护院武师一段表现的是不折不扣的京剧美感。随后玉娇龙与俞秀莲的城楼追逐,显然是文人眼中的“飞檐走壁”,这一段的镜头也如飞行般地追逐着两人的身影,你俨然变成了一只自由的鸟,在北京古城的上空滑翔。其实这一幕在每个孩子的梦里都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有人记得,有人忘记罢了。
六、[新龙门客栈] 武指:程小东 表演者:甄子丹、梁家辉等
好的动作设计永远是那些与影片风格楔合的恰到好处的场面,[新龙门客栈]中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正是程小东设计的那些隽永的小动作,就像张叔平赋予[新龙门客栈]的美感,随意点染,无谓虚实,只在似与不似之间。[新龙门客栈]动作的成功在于它的动作之美与布景之美结合得如此紧密,如同长刀破壁后渗出的那一抹幽光,如同曹少钦与周淮安三人长剑搅起的黄沙滚滚。最为惊心动魄的还是影片结尾流沙之上的生死搏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柄长剑掀起漫天黄沙,鞑子小二的菜刀砍杀之下,曹少钦的衣袖化作片片飞絮,收回宝剑,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变成森森白骨。和那个砍杀墙上死人的投影的镜头一样,仿佛恐怖美学,透着一股直入骨髓的寒意。
七、[师弟出马] 武指:成龙 表演者:成龙、王英锡
武打场面除了可以拥有美感和冲击力之外,还可以拥有幽默感,成龙的功夫喜剧证明了这一点。若论动作之巧妙,成龙小巧腾挪的设计可谓第一。如果你看过卓别林用手杖戏弄他人的镜头,你会发现原来成龙的老师其实是这位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或者还有基顿)。成龙的武打动作精彩的不少,搞笑的也不少,但在这两者上都很杰出而且在长度上也绝对过瘾的还得数这部早期成龙作品[师弟出马]。在影片结尾,成龙在表演完斗牛士进行曲之后,又与合气道大师王英锡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超长打斗。王英锡的出腿十分诡异,成龙被一次次地踢倒,但成龙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让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年轻人”,用那位场外指导的话讲,他何止是打不死,简直就是永不磨损型。最可笑的也正是这位只能说不能打的场外指导,他发现王英锡是只“单蹄马”,为成龙提供新鲜空气,警告王英锡“不许打场外指导,打场外指导是犯规的”,最后以一罐水烟袋里的陈年老水帮助成龙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成龙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影片的的最后一个镜头便是成龙用一个裹在绷带里的身体向观众告别的情景。如果你没有看过的话,赶紧去学习一下罢,这绝对是一段可以让你看到过瘾也笑到过瘾的武打。
八、[刀] 武指:元奎、董玮 表演者:赵文卓、熊欣欣
一般来说,剑走轻灵,刀法刚猛.徐克的[刀]中表现的刀法却如整部影片一般无比险恶,残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取法南洋,由元彬、董玮设计的刀法也正是把“一寸短,一寸险”的凶险意境表现得酣畅淋漓。虽然[刀]中动作的压抑感与血腥感使得它与影片一起很难被人接受,但如果你真的看懂了,也一定无法否认这种震撼。影片结尾,熊欣欣扮演的飞龙率领马贼攻破了炼烽号,在一场绝对残忍而惊心动魄的搏杀之后,炼烽号众人死伤过半,这时,赵文卓扮演的定安拖着半截袖子像个废人一样出现在远方,手里拿着一把短得不能再短的断刀。众人都闭上了眼,不忍心看见定安血溅五步。不想定安欺身而上,以不可思议的步法攻入飞龙的近身范围,手中短刀如雨点般以各个角度劈向飞龙。“飞龙,快点,快点,你太慢了!”——这正是狂傲的飞龙平时玩弄猎物时喜欢说的话。飞龙好不容易抽身而出,而定安的刀也随着一根铁链飞出,刀法也随之刚柔相济,长攻近打,惊骇中的飞龙不得不亮出刀柄上的短刃与之短兵相接。三把刀互相拼击发出的爆豆般的脆响在刀的残像下每一下都如同敲在你的心上。直到被定安一刀封喉,飞龙仍疯狂地扑向铁头,最后关头,竟是铁头和定安过去买的那枚十字架的顺手一挥救了他的命。飞龙轰然倒地,而一旁的我们也终于可以空出手来,擦一擦额头上积蓄了一个多小时的汗了。
九、[太极张三丰] 武指:袁和平 表演者:李连杰
这是一次表演,李连杰准备数年终于在袁和平的帮助下将太极拳搬上了银幕,虽然片中的太极拳明显被通俗化了,但太极拳那种“迷雾里的一把钢针”的境界确实在袁和平的镜头下被表现得美仑美奂,本片的太极拳主要取法陈氏太极拳(开头结尾李连杰领道士们一起操练的即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特别是张三丰在参透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原理之后,独自一人在野外演练太极拳一段,尤其把太极拳那中柔中蕴刚,静则如长江大河,动则如排山倒海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见张三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圆转自如,发力连绵不断,片片黄叶随力而起,被张三丰揉成一太极球,劲力一吐,落叶飞散,竟于张三丰的周围形成一圈。要知道李连杰并非练太极拳出身,而他这次的表现,就只能让人惊叹于他的天份了。
十、[英雄] 武指:程小东 表演者:李连杰、甄子丹
十年前李连杰和甄子丹曾经有过一场对打,当时双方使用的武器是长棍、短棍和布棍,武术指导为袁和平。在[英雄]的棋馆打斗中,李连杰拿起了铁剑,甄子丹舞起了银枪,武术指导则换作了程小东。准确的说,这场打斗并非十全十美,首先气势上显得不足,其次在几个动作上出现了明显的败笔(比如李连杰的快剑,甄子丹的倒挂,还有那个[骇客帝国]式的动作),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程小东力图出新的诚意。李连杰与甄子丹的比武过程中,没有使用过多的剪辑,而试图以放慢速度的单一镜头表演中国武术套路的细节和美感,同时配以京剧的鼓点,力图营造一种京剧式的介于虚实之间的韵律感。总的来说,虽然甄李二人均早已不在颠峰状态,但这场棋馆打斗至少还是为今后的武打设计做了一点新的尝试。
『贰』 《双旗镇刀客》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双旗镇刀客》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0 彩色片 90分钟
中国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何平 编剧:杨争光 何平 摄影:马德林 主要演员:高伟 (饰孩哥) 赵玛娜 (饰好妹) 孙海英 (饰一刀仙) 常江(饰瘸顷乱子) 王刚(饰沙里飞)
本片获1990年日本夕张国际冒险与幻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最佳华语片之一;199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作品奖
【剧情简介】
浩瀚大漠,千里狂沙。一个身穿羊皮袄、腿佩双刀的孩子策马扬鞭驰骋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
“这是一个中国西部过去发生的故事”(画外音)……
随着摄影机从右向左的横向移动、两座山峰就像一道徐徐拉开的大幕,渐渐现出一条通道。远方有个刀客正在水井旁饮马。他就是自称“方圆五百里无人不知”的沙里飞。
不知是什么时候,沙丘顶上出现了两个蒙面刀客,正注视着沙里飞的举动。沙里飞刚有所觉察,便急忙去拿放在马背上的兵器。此时一枚硬币飞声而来,打在沙里飞的手上。蒙面刀客在远处问道:“认识个叫一刀仙的人吗?”沙里飞默不作声,双方迟疑了片刻,两个刀客引马远去。沙里飞这才对着旷野叫骂起来。
忽然,他好像嗅到了什么气味,猛地拔出刀来,环顾着四周。片刻间,山口疾风鼓荡,沙石漫卷。随即孩哥骑着一匹骏马出现在沙里飞面前。沙里飞寻问孩哥的去处。得知他要去双旗镇领从没见过面的媳妇,便向孩哥“借钱”,孩哥将自己娶亲的钱给了沙里飞一半。沙里飞言称方圆五百里之内,只要有事尽管找他,随后便高喊着“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而去。
大漠寒风中的双旗镇,凄清冷寂。两根旗杆挺立镇中。孩哥牵着马从镇中走过,路边传出阵阵犬吠。人们看着这位小腿旁佩带双刀的孩哥,不时交头接耳……这时,那两个蒙面刀客也来到了双旗镇。他们走到孩哥面前,其中一个猛然间将刀架在孩哥的脖子上,问道:“见过一刀仙吗?”孩哥摇摇头。
孩哥四处打听媳妇的下落,并告诉人家:“我爹死前说她 *** 上有颗痣,丈人爹是个瘸子。”
清晨,好妹出来倒水一脚踩在躺在门前的孩哥身上。连人带盆一起摔出去好远!好妹哇哇地哭了起来。好妹的爹——瘸子一见不由分说,上来就打孩哥,孩哥忙说:“给丈人爹磕头,给丈人爹磕头!”瘸子依然照打不误。
这时,镇上来了一队骑马的刀客。他们个个面带杀机,有人惊呼道:“一刀仙来了!”镇上的人顿时乱作一团。唯独那两个蒙面刀客迎上前来。双方对峙了片刻,一刀仙翻身下马,带着傲慢骄横的神态走了过来。一蒙面刀客满怀仇恨地说:“我找了你整整七年!出刀吧!”说完便高喊着朝一刀仙冲去。一刀仙毫无表情,顺手一抽刀,只听得“唰”一声,蒙面刀客应声倒地。另一蒙面刀客见此情形当即跪倒雀如档在地,将刀交出。一刀仙的同伙上前一刀将其劈死!一行人随后扬长而去。
入夜,瘸子对孩哥说:“我这条腿在一场刀战中废了后,就没法再跟着你爹了。开这么个店,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孩哥再次强调是爹让他来领媳妇的。瘸子让他先住下再说。
午夜,瘸子看见孩哥正在练“子时静身功”,颇不以为然。
孩哥开始在店里干活。瘸子说在双旗镇要有“三正”:眼正、手正、脚正。嘴不能瞎打听,不能和外人乱说,世道乱,寻仇的人多,说错了要死人。
瘸子说:“你爹的刀法是江湖上没有的刀法,当年击败过无数名声赫赫的刀手,威振西北。这种刀法汲取了拳掌中的精华。在外行看来非常简单,既无刀光掠影,又无破风之声。而行家看来这种刀法是以气推刀、以刀带气,没有过硬的内功是练不出来的。它的要义全在出刀和最后一击。”
次日清晨,孩哥和好妹一起出去遛马。孩哥头后的小辫子引起镇上孩子的讥笑。好妹一气之下跑回家来。对爹叫喊着: “赶他走! 赶他走!”瘸子说:“孩哥是来接亲的,但爹看不上他,不会把你许配给他。”
孩哥一人赶着马群驰骋在茫茫的大漠中,酣劲、飘逸似天上飞鹰,水中游橡余龙。白天孩哥继续帮瘸子干活。瘸子一边告诫孩哥一边用斧子劈一扇肉,“干活要勤看、勤问、勤做。”孩哥见瘸子劈了半天不动。说了句:“让我试试。”孩哥两眼微闭,刀从鞘里陡然飞出,肉如薄纸一般断为两半。好妹看在眼里,默默离去。晚上,孩哥问好妹: *** 上有没有痣,你“有痣就是我媳妇”。好妹不作声。孩哥无奈便去偷看好妹洗澡,不料被瘸子发现又遭痛打。
三匹烈马卷着一阵烟尘进了双旗镇。马上跳下来三个刀客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瘸子的酒馆。这伙人一阵狂吃滥饮之后,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污辱好妹!瘸子看不下去上前阻拦,被一把明晃晃的尖刀逼了回去。 *** 大发的刀匪撕破了好妹的上衣,好妹不住地大声呼喊着!众人们在一旁听之任之。这时,孩哥突然大喊一声:“别动她!她是我媳妇。”刀匪放开了好妹,走到孩哥前边骂边打……就在刀匪要动刀行凶的瞬间,一阵刀光闪过,顿时,血流如注,刀匪一命呜呼!同来的两个刀匪见此状急忙夺路而逃。镇上随之也乱作一团。有人惊呼:“一刀仙是好惹的吗? 杀了他兄弟,这个畜生还不血洗了咱双旗镇!”
当天夜里,在红烛、红帐前瘸子将好妹许配给孩哥。并告诫好妹: “从今以后他生你生,他死你亡。”好妹与孩哥长跪不起。
清晨,正当孩哥要离开双旗镇时,众人纷纷前来围住孩哥,有人说:“小刀客兄弟,你不能走。你要是走了一刀仙来了我们怎么交待呀?” 又有人说:“你要是不答应我们就跪死在这里!”还有人说:“要是除掉一刀仙你就是全镇的恩人啊!”众人最后答应以瘸子和好妹的性命作担保,让孩哥去找沙里飞来解救双旗镇。
孩哥找到沙里飞,请他出马,并将自己娶亲的钱全部掏出。沙里飞一口答应: “两天之后,日上三杆,双旗镇旗杆下见。”孩哥满怀希望地回到双旗镇。
一刀仙率众刀客昼夜兼程直逼双旗镇而来。一轮红日浮出浩瀚的大漠,两根旗杆在疾风中微微颤动。孩哥独自坐在旗杆下,等待着沙里飞和一刀仙。日上三杆,孩哥意识到沙里飞不会来了。他的双手开始发抖!就在这时,一刀仙一行出现在镇口!一刀仙带着满脸杀气向旗杆下走来。瘸子持刀迎上前去,被一刀仙杀死在地;铁匠挺身而出,也惨死在一刀仙刀下;钉马掌的老人借着酒劲嘲弄一刀仙,也成了一刀仙的刀下鬼!一刀仙终于带着混身血迹走到了旗杆下,与孩哥拉开了生死决战的架势。不知是从何时何处卷来一股狂沙,在这狂沙的中心响起了一阵刀剑声!随后,一股鲜血从孩哥的额头流出;一刀仙面带笑容转身走去,几步之后却跌倒在地,永不再起。
躲在山后看“戏”的沙里飞这时才骑马而来。孩哥虽然战胜了一刀仙,但背信弃义的沙里飞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灵,他与好妹骑着马远离了双旗镇
【鉴赏】
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双旗镇刀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作品。导演何平在保持传统武侠电影的视觉空间(大漠、荒野,小镇、街巷,陋室……)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电影的人物谱系,剧情结构,包括武打程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写”,为当代武侠电影引入了新的叙事方式与新的精神品格:过去武侠电影中那种因果相依的剧情结构,那种善恶有报的双重结局,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豪侠,在“双旗镇”里全部纷纷解体!当人们(观众)期待已久的拯救者没有如期出现、杀人如麻的刀匪终于来临时,“双旗镇”的存亡,男女老幼的生死,最后竟全部落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而孩子的希望却落在了侠客的谎言上!尽管一刀仙最终命毙于孩哥的刀下,但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悲凉意绪,却久久萦绕在“双旗镇”的上空。因为:仇敌依然存在,骗子依然逍遥,人们依然在观望,孩哥和好妹只有远行……
《双旗镇刀客》所展现的侠义世界是一个没有英雄的英雄世界:无论是血刃仇敌的孩哥,还是信步江湖的一刀仙,他们都不是传统武侠片中的那种神话英雄,他们身上不仅有人的血肉和灵性,而且还有人所无法逃避的命运的劫数。但是,就在这部影片中却充溢、激荡着一种英雄的气魄。它在大漠的狂沙中,在长河的激流里,在闪着寒光的刀影下,在侠客死前的微笑中。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重信义、任性情、抛富贵、忘生死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作者的襟怀所在,也是影片的人文精神所在,审美价值所在。
在《双旗镇刀客》中“表述层面”与“被表述层面”始终是“缝合”的,一体的。影片的“开幕式”可以说就是这种“缝合”的典型范例:随着摄影机从右向左的横向移动、两座山峰就像一道徐徐拉开的大幕,渐渐现出一条通道,远方有个刀客正在饮马。在这里,摄影机的运动、影像的变化与故事的展开完全是“同形”、“同构”的。孩哥与一刀仙的“谈判”,是在一个被黑色立柱子分割成两部分的空间内进行的:真诚与欺骗,纯朴与奸诈,承诺与谎言,柱子两旁的空间完全是两个世界!何平对电影这台语言机器的精心运作,并不仅限于对一个镜头、一场戏的设计、制造,他更出色地是表现在对影片整体的视觉、心理节奏的控制上,基于这部影片特定的题材、类型、空间形态,何平把整个的叙事时间划分成9个10分钟,即9个叙事段落。①在这9个叙事单位中,大的剧情空间切换共有76次,随着剧情的发展,核心冲突的临近,各段的空间镜头切换次数逐级变化(见下图),进而达到了对影片叙事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的双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