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蒋介石东征电影有哪些

蒋介石东征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8-02 17:03:34

Ⅰ 你对电影《一九四二》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感触吗

《一九四二》听冯小刚自己说,是他很用心拍的一部电影,但是票房惨淡,让他很失望;我也对这样的有 历史 的沉甸甸份量的电影情有独钟,可以涨很多 历史 知识,电影里的活生生的战争年代的无辜百姓,甚至是地主那样凄惨的经历,我们活在当代的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大家都喜欢横向的攀比,等于自己找不痛快,如果学会纵向地 历史 性的对比,那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冯小刚在《一九四二》里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刻,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那么的可信,在为了活下去而茫然的逃难的时代,女人可以为了几块饼干而出卖身体;即使是百姓这副惨状,军官和官僚还想着和百姓争食吃;蒋介石高高在上,得到的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报告,他哪里知道河南已经是人间地狱,依然旱涝保收地过着四菜一汤他所谓的节俭生活;日本人正暗暗观察着中国百姓和政府以及军队的矛盾,磨刀霍霍精心准备一场在河南的会战;最惨的就是张国立扮演的地主,本来家境富足的他被饥饿的农民洗劫一空,沦落到随众逃难的大军中,所携带的粮食很快就吃光,亲人一个个的死去,女儿也卖身做娼妓,剩下他半死不活的站在寒风中形如枯槁,最后只剩他活着,但却是最惨的。

我希望冯小刚可以继续拍类似的电影,也希望广大的观众可以为这类凝重严肃的电影捧捧场,毕竟好的电影不仅仅是乐呵一下;在我们正热烈争论着买哪里的房子保值?去哪个国家 旅游 ?买什么车子性能好的当下,又有几个人曾想过就在不远的过去,我们的同胞经历的是怎样的苦难?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有好评没市场的原因吧!

这部电影真真正正讲述了我们那时候的 历史 情境,常年的内战以及抗日战争中的那些悲惨故事,那时候每天都在死人,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受伤死的,每个人都只能自求自保,顾及不了别人,对这些死的人他们只能说死的好解脱了,不用再受苦了,这也是当时人们心里普遍的心理感受和无奈,所以他们为了自保只能到处跑,躲避敌人,寻找最后一口吃的,因为谁都保证不了明天会发生什么,只能活一天过一天,,1942的结尾充分表现了当时 历史 的残酷现实生活和无奈

1、当老东家带着一大家子逃饥荒时,已经淡化了阶层,面对灾难,地主和佃户之间也可以互相救济。

2、老东家带着一大家子逃饥荒,没想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他逆着逃荒人流,当有人问他时,他说“想死的离家近点”,落叶归根是流淌在老百姓血液里的。战乱终是百姓苦,想想中国的 历史 就是一部战争史,中国的老百姓最苦,现在中国复兴,我们生活在有民主、平等、法制的和平国家,是如此之幸。

3、当河南省政府主席千辛万苦争取来的救济粮还没到位,就在一场会议中瓜分,各代表有各的立场和理由,唯一缺的就是农民百姓的代表,此时的老百姓还不知道自己会有这份救济粮。

像这种灾难片是值得一看的,但是大多数人不喜欢悲剧,因为现实中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看电影人们更多的会选择喜剧这种笑过之后就好了的。

现实是如此残酷的,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吃人,妻离子散。可是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向善,每个人都充满恶意,再好的时代也是令人窒息的。

没看过 我觉得名字应该说的是酒的年份

民族的伤痛记忆,值得每个中国人牢记

看后光想买粮食

说实话,真觉得不怎么样

穷苦,逃难,饥荒,日本侵略 中国正需要这样的电影,也告诫我们要忆苦思甜还有强大国家

Ⅱ 电影《建国伟业》是多少分钟

电影《建国伟业》是135分钟。

《建国大业》是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执导,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双十协定》。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放弃一党专制的独裁迷思,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炮制召开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并对民主党派大肆迫害镇压,实际撕毁了《双十协定》。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针锋相对、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方针,开始坚决的武装反击。众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采取了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场,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决裂了。

剧中重要人物:

1、毛泽东

演员唐国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2、蒋介石

演员张国立

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事委员长、总统。他表面参与重庆和谈,暗地却心怀鬼胎。在回答记者关于着中山装的提问中,蒋介石言谈之间透出狡猾,他的一丝浅笑则暗藏心机。最终,面临国军溃败,蒋介石忍痛放弃对北京的空袭。

3、蒋经国

演员陈坤

蒋介石的长子,他为国民党、为他的父亲担忧,满腔热血大谈“国事”,却生生被母亲宋美龄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开刀、杀鸡儆猴以扫腐败之风,到头来还是在父亲蒋介石的“家事国事两难全”的劝诫下灰飞烟灭。

Ⅲ 八一电影制片厂有哪些作品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要作品如下:
1.电视剧:
《编外监察官》
《梁士英》
《中流砥柱》
《血战万源》
《生死之间》
《士兵突击》
2.纪录片:
①《八一运动大会》。1953年出品,与北影合作,记录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体育运动大会的各项竞赛。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三等奖。
②《钢铁运输线》。1954年出品,记录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队在朝鲜建立钢铁运输线的情景。获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③《战胜怒江天险》。1954年出品,记录解放军筑路队在怒江天险上架桥修路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
④《在帕米尔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记录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帕米尔高原上团结少数民族捍卫祖国边疆的斗争。获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⑤《救死扶伤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⑥《向毛主席汇报》。1964年7出品,记录了北京部队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军事训练成绩的盛况。
⑦《钢铁长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纪录了我军在华北某地的一次军事演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检阅部队的盛况。
⑧《叶剑英》。1983年7月出品,记录了叶剑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
⑨《国庆阅兵》。1984年10月出品,记录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活动。获奖1984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
⑩《手》。1985年12月出品,影片以手为题材,激发人们用自己的手创造社会主义的未来。1986年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新闻纪录片奖;1987年第一届"全国影视节目声音学会奖"第一名。
3.电影:
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正规部队撤离中原解放区,县委刘书记率领大别山地区的同志们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高潮到来的故事。
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写新四军1944年驻扎在苏北柳堡地区休整时所发生的故事。
③《英雄虎胆》。1958年8月出品,描写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中,解放军侦察英雄深入土匪驻地,与匪首周旋,赢得信任,最终将土匪诱至包围圈中,一网打尽的惊险故事。
④《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5月出品,描写一位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英勇斗争,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⑤《回民支队》。1959年7月出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马本斋回民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改造成长为无产阶级武装的故事。
⑥《海鹰》。1959年9月出品,描写某英雄快艇在胜利打击敌人后,团结一致,和大海、敌人做斗争,终于胜利返回大陆的故事。
⑦《战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写解放军解放大上海时与上海人民和地下党配合,机智勇敢解放上海、保卫上海,取得胜利的故事。
⑧《哥俩好》。1962年6月出品,根据话剧《我是一个兵》改编。通过一连串曲折的情节,反映了部队新战士在首长战友的关怀、帮助下,迅速成长的过程。
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的时候,湖南农民在党和领导下举行秋收暴动的故事,揭露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
⑩《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写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众和敌特斗争,争取和瓦解敌伪力量,配合解放区军民作战的故事。

Ⅳ 在电影《建国大业》里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大概100字左右,不要太少。谢谢大家了,写作文要用……

本片终于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失败者”的史无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介石那孤独落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双雄逐鹿的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华民国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础。 关于剧情无需多说,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正如人们描绘的那样,这其实是一场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政治背景下的双雄对决。60多年前,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争斗了多年的生死冤家,曾经考虑过合作的可能。这一历史的际遇在片中表现得无比凝重,在无必胜的把握之下,至少在毛泽东以及共产党这一边还是表现出了和谈诚意的,从他们屈身前往重庆会谈时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对会谈的重视。只可惜由于各自的立场相去太远,终究无果而终,从此分道扬镳,割裂60年。在这段戏中,蒋介石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弄权谋的独夫形象,而是更像一个忧心忡忡的家长,面对一个几乎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缝缝补补,正因为他于打和之间的左右为难,注定了他比毛泽东面临着更多的局要破,而毛泽东则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态,大不了再去打游击,因此在这场戏中蒋介石精神负担更重,其内心冲突显然比毛泽东更强烈。这种一个放得开,一个放不下的心态不但始终决定了影片中两位主角的精神基调,实则也是历史风云际会中对立的两个党派的集体心理的真实反映。 《建国大业》单论剧情,个人认为其实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毕竟这段历史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叫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几乎没有了以往此类电影的说教成份,而是从人物的行为细节和微妙的心态着手来刻画了双方阵营的人物在那种关键时刻的内心,或自信或焦躁或狂妄或悲愤,或天地换颜的豪情壮志或山河破碎的意兴索然,或春风得意的喜悦或无可奈克的哀伤

阅读全文

与蒋介石东征电影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护妻狂魔完整版 浏览:262
侠骨游医系列电影有哪些 浏览:274
如何使用聚滇福电影卷 浏览:308
一部用人做实验的电影 浏览:365
遵化电影院在哪里 浏览:889
电影紧急救援如何 浏览:151
和女生看电影要注意哪些细节 浏览:752
一部歌颂母亲的电影 浏览:30
小米电视在线看电影 浏览:492
电影天堂悟空传 浏览:262
微电影光辉岁月 浏览:809
致青春电影什么意思 浏览:840
俄罗斯最新解救人质电影 浏览:546
猩猩为主题的电影 浏览:714
哪里订了电影票可以退吗 浏览:828
听听电影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329
2018年新春电影有哪些 浏览:141
微信买电影票怎么使用优惠券 浏览:677
生死狙击电影神马电影 浏览:585
最新电影免费看手机网站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