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行仓库保卫战在哪个电影里面出现过
电影《八佰》。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影片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B. 电影《八佰》是由谁执导的有哪些演员参演
1. 电影《八佰》是由管虎导演执导,展现了淞沪会战末期八佰将士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悲壮历史。
2. 该影片汇聚了35位实力派演员,包括张译、黄晓明、王千源、姜武、余皑磊、侯勇、阮经天、魏晨、郑恺、李晨、俞灏明、杜淳、欧豪、黄志忠、陆思宇、刘晓庆、姚晨、梁静、唐艺昕等,他们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3. 《八佰》由华谊兄弟投资制作,投资额达5.5亿元人民币。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搭建了超过20万平方米的实景,还原了当时的战场环境。
4. 影片使用了先进的iMax摄像技术,力求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在群演方面,招募了超过3000名演员,以确保战争的宏大场面得以真实呈现。
5. 导演管虎以其出色的导演才华,为观众呈现了多部优秀作品。在《八佰》中,他精心挑选的演员们均无私偶像包袱,勇于接受艰苦的训练和拍摄挑战。
6. 电影取名“八佰”,意在强调这800位勇士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守护了上海这座城市,也守护了市民的安宁生活。
7. 《八佰》在制作上追求精良,演员们在表演上也展现出了高水平的演技。即便是之前以偶像剧闻名的演员,也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演技上的锻炼和提升。
8. 影片在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历时较长,体现了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对艺术品质的追求。通过这样的精心制作,电影《八佰》将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搬上了银幕。
C. 电影《八佰》:死守四行仓库只是悲壮的仪式感吗
中国第六代导演管虎的镜头,往往聚焦在普通人身上。在《八佰》中,故事被拉回到1937年10月27日到30日淞沪会战最后的堡垒——四行仓库,讲述的仍然是普通人——上海苏州河北岸和南岸的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苏州河南岸,霓虹闪烁,万家灯火,北岸则是焦土一片,死气沉沉。虽然不是金陵的秦淮河畔,但苏州河南岸的气息也似曾相识。国军几乎每天损失一个师,仍挡不住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四行仓库,如果不是靠近英法的租界,恐怕早就让日军的重炮轰平了。
赌场、红灯区、酒吧、露天戏台,贵妇、老头、洋妞、青帮,西方列强租界撑腰,日子得过且过。南岸隔岸观火,而国军士兵在北岸看着花花世界眼馋,心头掀起波澜。此时的88师524团,中央军“德械师”的精锐班底已经所剩不多。
在全面抗战开始前,蒋介石不惜重金打造“德械师”,几乎全部投入到淞沪会战。36师、87师和88师是王牌中的王牌。留下一个420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附谢晋元指挥,履行最后的使命——用死守争取民国政府的颜面和急切盼望的英美援助、甚至奢望中的列强对日战书。
兵员几经补充,524团已经掺入很多地方的杂牌部队。恐慌、绝望,不时泛起。“四行仓库是我们的光荣之地,也是我们的坟墓。”团座广东口音的训话似乎让“死守”只剩下“死”。
对外号称800人的524团在战火中减员,也在爆炸声中颤抖。有人想跑,有人想躲,有人想死。军中会计“老算盘”,跪下来哀求同伴让自己离开这个人间炼狱。活下去,是他最后的尊严。而团附谢晋元却已经下定了拼死沙场的决心。
冒着遭受日军毁灭性打击的风险,谢晋元要求全体士兵列队,升起市民杨惠敏冒死送来的青天白日旗。这是国军在上海最后的旗帜,这是八百壮士的尊严,也是即将成为沦陷区的上海民众的尊严。不过,国民政府特派员带来的是524团撤入租界的命令。深谙此道的“飞将军”孙元良四天前就先溜了,留下谢晋元收拾烂摊子。
特派员劝谢晋元不要以“杀身成仁”来沽名钓誉,他甚至将四天的保卫战描述成一个“笑柄”。此时的谢团长才明白,他保卫不了四行仓库,保卫不了上海,保卫不了国家的颜面,甚至连自己作为军人的尊严也保卫不了。蒋介石在抗战初期一直寄希望于西方列强以及苏联对日宣战,并有意识地将抗战烽火引向租界林立的上海。70个师、30万国军都填进了委员长“政略”挖的坑,而作壁上观的英美苏等大国并没有对日宣战,上海沦落敌手。88师?524团?谢晋元?又算得了什么!
神情恍惚的谢晋元指着苏州河南岸的市民,对特派员说,524团的坚守换来了民众的抗战热情。此时,谢晋元恢复了平静,不再顾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价值。他和他的士兵亲眼目睹普普通通的南岸民众从看客变成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慷慨解囊的战友。他不相信人心都是政客们描述的坚冰、铁板,他不认同四天四夜的血战是毫无意义的表演。但求无愧于心!
影片之外的情节更为残酷。没有死在日本人枪口下的524团,却被英租界缴械,成为“友邦”的囚徒。团长谢晋元带领部队训练、生产、劳动,仍然坚守着军人的精神领地。这支被国家遗忘的孤军,挣扎在另一个“战场”。1941年4月,谢晋元被汪伪政权收买的刺客杀害。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也被日军占领,八百壮士又遭日寇关押,后来竟成了劳工……2009年,在崔永元担任策划的《我的抗战》纪录片中,92岁高龄的“八百壮士”幸存者王文川重返四行仓库故地,在被追授少将的谢晋元雕像前跪拜痛哭。影片《八佰》中塑造的特派员,颇为老道地用政治法则揭示了悲剧始末,但他恰恰忽视了人性的力量——高贵的人格是不朽的!
D. 四行仓库电影名字叫什么
有关四行仓库的电影叫《八佰》。
电影中的四行仓库,地点位于上海苏州河畔,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这座仓储式建筑,当年是作为四大银行的储备仓库。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影片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