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影片《罗拉快跑》时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导演是如何进行安排创造的。
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说,只是因为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可以有神奇的力量去逆转时空,而时间倒流恰恰是会让所有人兴奋的题材。
《罗拉快跑》绝对是一部让人紧张刺激的好电影,75分钟,很短,但是窒息。
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用来解读只有75分钟的电影,我真的觉得太奇怪了。于是我也让自己陷入这个游戏之中.
罗拉和艾伦的神奇在于他们有着超能力来逆转时空,她可以对自己说:“我不想这样。”然后时空隧道就可以因此而逆转。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性,仅仅一秒钟而已。一秒钟的不同,就可以改变所有的事情。《罗拉快跑》中那个偷孩子的女人,偷自行车的人,父亲的情人,……《蝴蝶效应》中的艾伦的母亲、艾伦的朋友、抱小孩的母亲……通过他们的时空隧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
可是,除了在游戏中一切都无法验证,只是想像而已。
关于起因:
《罗拉快跑》起因于丢失的十万马克,如果二十分钟拿不到十万马克,罗拉的男友曼尼肯定会被老大打死。所以,二十分钟,十万马克成了罗拉奔跑的主题。
《蝴蝶效应》起因于艾伦的大脑是于旁人不同的,他会间歇性失忆。他的记忆是破碎的,对断点的弥补成了他穿越时空的起因。
可以说罗拉的奔跑是起因于爱情,而艾伦的反复逆转是因为一切都不能如愿,解决一个问题反而会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
关于过程:
《罗拉快跑》中的两次时空逆转源于罗拉不想让自己死亡,也不想让曼尼死。可以说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冥界中是两个人的谈话。第一次罗拉是在反复追问曼尼是否爱自己。罗拉想证明的是爱情。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她不甘心死亡,于是时间倒转。第二次,是曼尼死,曼尼反复想知道在他死后罗拉是不是就会爱上别人。对此,罗拉回答异常干脆:“别说了,你还没死!”于是,罗拉再次使时间倒流。
《蝴蝶效应》的四次时空逆转都是源于:他想知道自己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知道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可是由于他本身大脑的问题,回忆是一种痛苦。他其实都是在按照自己的解构来重新诠释未来。他在不停的修正以前的错误,以为一切都会变好。可是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几乎就是越来越糟,无论他怎样救火,似乎火是越燃越大。直到从女巫那里得知自己是一个没有生命线的人,他才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本不应该出生的。
关于结尾:
《罗拉快跑》的结尾是喜剧的,曼尼找到了丢失的十万马克顺利交差,罗拉赢得了十万马克他们成了有钱人。罗拉的爸爸意外死亡,这也让罗拉免于知道自己的身世,罗拉的妈妈免于知道丈夫的不忠。
《蝴蝶效应》的结局更是一种大团圆。就在于艾伦让自己在出生前死亡。这样以后由于他所产生的种种不幸都没有发生了。
虽说两部电影都是追求的团圆的结尾(是不是就像人们以为的只要时空倒转一切都会解决的心理?),但是我认为罗拉的结尾是正常的,而艾伦是不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在《罗拉快跑》的影片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一切只是一个游戏,我会接受一个游戏以胜利的姿态结束。而《蝴蝶效应》不是。他以为他拍的是一种真实。我真的认为,如果最后艾伦以精神病人的身份入院,这样艾伦的一切其实都成了他臆想的幻影,一切都比较好解释,一切都会比较合理,也比较好接受。
《罗拉快跑》是一部很精致的电影。从电影的开场一个男人哲人般追问的声音,就会深深的抓住观众。卡通的罗拉在拼命的狂奔,打碎一个个悬在她头顶的名字,这除了是电影开场片头中的增强视觉效果的手法之外,我认为还是罗拉能够打破一切桎梏的象征。接着,演员如被警察通缉照相般一一登场。感觉就像在向这个世界通缉他们的存在,他们生活在这个宇宙之中,所有的行动必将会被记录,记录者、通缉者也就是时间。
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让人紧张兴奋。然后一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的怪兽张开大嘴,把我们吞噬到时间的漩涡之中。整部电影的镜头都是快速掠过的,让人感觉目不暇接。由此是整个电影的节奏是非常快的紧张的,而且配乐也是在不停的加速这种紧张,只是在最后罗拉赢到钱而曼尼也找到钱之后,才有一个清澈的女声想起,歌声很辽远,很轻松,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局一样让人放松。因为,这70多分钟整个人都太紧张兴奋了,所以就是这放松给人的感觉异常强烈。
看过之后想到了昆得拉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对错,因为时间是直线的,一切不可重来。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是对是错。
可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在诠释着另一种可能性。是人类对于重蹈时间的渴望。我们在奔跑,和时间赛跑。有人会说,只有时间才是胜利者。可是,这场赛跑没有裁判,我们也不知道如果再早一秒抑或晚一秒到底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并不认为,在这场比赛中我是失败的。可是如果人一生都无法知道什么是对错,那是不是很可怕?可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无法分辨对错的时间的囚笼之中。
在时间的维度中,我们无法把握命运、无法把握世界。
❷ 分析一下电影《罗拉快跑》的主题
《罗拉,快跑》观后感
大概是在三周前看的ROLA RUN这部影片,确实很吸引人,电影一开始的快节奏,曼尼丢了钱,罗拉接打电话,飞奔着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在运动着,身体、思想,我个人从这影片得出来的看法是,它要我们这些青年去行动,做一些事情,即使现在毫无头绪,但毕竟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这也是电影有三种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吧,如果不是受限于片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曾经有人问过德国青年,《罗拉,快跑》看了几遍,他肯定地说,超过60多遍,对于本国拍的电影,青年一代确实有较多机会接触,但一部电影能使一个青年看60几遍,那其中一定有共鸣的东西,就像老一辈听红歌,父母辈听宋祖英一样,有时代的印记,罗拉带给我们的正是我们这时代的印记,青年要行动起来,不要荒废的青春,这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国家不会包办一切,吃大锅饭,指腹为婚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什么,我们的自己争取,没人会替自己勇敢。罗拉给我的印象是敢作敢为的女强人,她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搜索答案,而她确实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或被父亲抛弃,和男朋友抢银行被警察打死的无奈,或抢到钱,曼尼被车撞死的悲剧,或曼尼找回钱,自己在赌场发迹,过上幸福生活。有人说过,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这是罗拉想要传递出来的。
迈进千禧年已经第12个年头了,ROLA RUN这部影片实在1999拍的,我只能认为是导演对青年一代的期许,无论是罗拉染成妖艳红色的头发,还是曼尼衣服黑社会小混混的作风,都鲜明的标上了年轻人的标签,现在,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自认为还年轻的还在打拼,一种活力正在呈现,但此外,也有一种懒惰在传播,人总是在矛盾中求发展,总是在做与不做间徘徊,做是一种结果,不做是另一种结果,试想如果罗拉接到曼尼的电话后,啥都不做,只是惊恐、无助,那这样的电影又如何使人花上几十分钟去观看。这电影给我的是青春的正能量,呈现的主题是行动起来,这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
❸ 用所学的编导编故事内容分析电影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
《罗拉快跑》的叙事形式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影片不仅颠覆了经典影片中的“宏大叙事”,而且把通常意义上的叙事结构也简约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即一个叙事的骨架,完全单向的、线形的叙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现旁逸的情节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压缩,让人感觉极具新意,同时也觉得这似乎是对已有叙事模式的一种调侃和嘲弄。以上呢,就是笔者站在视听语言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此片所能谈及到的东西。而如果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上笔者只想说我很喜欢这部视听冲击力极强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❹ 《罗拉快跑》影评分析
《罗拉快跑》影评分析
《罗拉快跑》是一部充满创意与活力的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视觉效果和音乐配乐,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紧张刺激又富有哲理的世界。
首先,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其非线性叙事结构。影片采用“三段式”块状叙事,每次罗拉奔跑的结果都截然不同,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让观众在每一次奔跑中都能感受到新鲜与紧张。同时,导演通过巧妙的剪辑手法,如快速切换画面、使用动画和静止画面等,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极为成功。罗拉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决心的女性形象,她的红发和快速的奔跑成为了影片的标志性符号。演员弗兰卡·波坦特通过出色的表演将罗拉的冲动、焦虑和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曼尼则展现了一个陷入困境中的小人物的真实情感,莫里兹·布雷多的表演让人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再者,电影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也值得深思。钟表作为时间的象征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暗示着人生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罗拉不断奔跑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探索和抗争。此外,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十字路口和不同的选择也隐喻了人生中的抉择与可能性。
最后,电影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影片的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富有动感的氛围。尤其是影片中使用的大量摇滚乐和电子音乐,不仅符合影片的风格和主题,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罗拉快跑》是一部极具创意和感染力的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生动的角色塑造、深刻的隐喻象征以及出色的音乐配乐,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并引发了深入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也启示了我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应保持积极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❺ 分析一下电影《罗拉快跑》的主题,考试用,大家帮帮忙,谢谢~急!!!
罗拉快跑是一个爱情片,诚如影片的导演所说,影片的故事美丽而简单:你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你要搞到10万马克,然后穿越城市去拯救你的真爱,一个女人如何拼命尽力地抢救她的爱人,爱欲生死将完全改观。爱能移山。而且,她成功了。对这篇影片而言,影片的要点是源于爱的浪漫情绪。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影片变现的主体不仅是爱,大部份的电影叙事,无非在诠释因果之间的的周折萝拉狂奔一路的旁枝末节,即时剪接出穿越时空的因果效应 即使对佛法的认识非常粗浅,我还是感受到这部电影中浓厚的因缘观讯息,宇宙既是由众生所形成,任何人的一行一念都不断扩散出无形的业力,交织成无限大的关系网,因为这网络中交换着亿万乃至无量的变数,所以凡夫只能在很有限的尺度中才看得清因缘,而《萝拉快跑》采用暴力的切片方式,故事非关道德,不论理念,随意在任一个时间点切开剧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关联,这样高度浓缩内容的电影竟能令人动容,也许就在它挤压了关系网,让我们彷佛看见了巨观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窥见了一瞥所谓的绝对存在,领受到了一点佛陀所说的悟境。
《萝拉快跑》最鲜明的话题之一,是萝拉叁度重新狂奔求援的超现实剧情,模彷电动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投一次钱币,可以操纵叁次电子生命,影射出人生的爱恨情仇、惊险挣扎,是否只是屏幕另一边的一场片刻消遣?人在巨大的因果网路之中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部电影所吐露出的观点,显着淡淡的佛法意味。
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
《萝拉快跑》的世界中,不倾向唯神的教条,也不服从唯物的秩序,它亲近的是混沌中的人的随机选择,严格说起来,还是有些唯物论的气息,但重点在於萝拉的每个临时抉择,并不一定直接缘由自有迹可循的环境影响,她的叁次奔途,各自有细微的差异处,忽而贴墙而奔,再一次就忽而稍稍绕开,引发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她这毫无来由的举动也可能有千万种因素,即使用超级电脑运算,也可能梳理不出萝拉每个细小决定的充份理由,这点导演在电影开头就表达了他的意见,人,是最神秘难解的动物。
更大的重点是,叁次开头相同的狂奔,演变成叁部千差万别的版本,《萝拉快跑》描绘出的世间,是一幅因缘构成的幻象,假相看似万有,实相是一戳指就可以全数崩解的虚无,也许导演的影射在电动游戏之外,接近更深度的层次,因为诸行无常,因为看见真实世界的虚幻,萝拉这个人物的真我是什麽?电影中的所有角色与银幕前的观众谁更像是真实?谁又更像是虚拟?
呵呵,这是我觉得还可以用的上的资料,希望可以给你帮助。我也是在准备考试的资料,大家相互帮助一下吧。呵呵。祝你好运,考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