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向着炮火朝鲜战争的电影
《向着炮火》是朝鲜战争的电影:影片讲述了朝鲜战争时期,败退的美韩联军以洛东江为最后防线。正规军离开浦项前往洛东江之后,留下来的71名韩国学徒兵死守阵地,与朝鲜人民军作战的故事。
影片以朝鲜战争中的学徒兵们为叙述主人公,通过他们的视角反映战争的残酷以及血雨腥风中的人性。也许观众们并不了解所谓的“学徒兵”是怎样的概念。
学徒兵,又被称为学徒义勇军。60年前的50年代,教育条件恶劣,教学水平不高,小学毕业就为人师表或担任国家公务员的大有人在。战争爆发后,人口就意味着战斗力,所以全民总动员,高举保卫国家的大旗,大批学生被号召“入伍”,奔赴前线,甚至很多人都是穿着校服离开校园的。
这些学徒兵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留学归国生,甚至还有大量的女学生。据记载,洛东江一役庆尚北道55所学校286名学生加入了学徒兵,而整个朝鲜战争中共牺牲了近三千名学徒兵。这些年轻的牺牲者没有正规的军队编制,没有编号,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影片正是为了纪念这成百上千的“无名氏”,谱写下了这曲悲壮的青春挽歌。
剧情介绍: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毫无预警的发生的朝鲜战争。以势不可挡的火力武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大韩民国。随着全世界被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恐惧中,联合国决定派遣联合军来到韩国。被攻到毫无退路的大韩民国,等待着联合军的抵达并赌上一切死守洛东江,并将所剩的兵力全部用在死守洛东江这个地方。
守护浦项的姜锡泰(金胜佑)的部队也接到了死守洛东江的命令,但是浦项此时已成为了战火前线而无法离开。姜锡泰不得已只好留下从没射过枪的71名学生兵在此并离开,并任命唯一曾前往过战场的吴长范(T。O。P)为中队。
比起被抓去少年院宁愿选择上战场的甲兆(权相佑)摆明的轻视长范。仅以射一枪结束射击训练的71名少年们,在难民和军人全都离开的空荡荡的浦项里,在不知道往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仅默默的等待锡泰的部队归来。
⑵ 推荐十部朝鲜战争电影
十部朝鲜战争电影:
1、《长津湖》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了在指定时间内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
⑶ 美国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
如①电影《英雄儿女》,影片是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电影中的王成,原型是陆军23军67师201团步行机员蒋庆泉及战友,而蒋庆泉在绝境中,曾经多次用步话机高喊向他的碉堡顶开炮。事实上,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多位英雄喊出“向我开炮”,《英雄儿女》真情还原了英雄牺牲场景。
②电影《上甘岭》,影片是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分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某部八连,与敌人浴血奋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真正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还有很多,如《飞虎》、《长空比翼》、《友谊》、《三八线上》、《烽火列车》、《奇袭》、《打击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泪。事实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艺作品更多,不仅是电影,还有其他题材,如纪录片《跨过鸭绿江》,戏剧《奇袭白虎团》,歌曲《抗美援朝进行曲》、《英雄赞歌》等。
⑷ 抗美援朝一部中国军人被冻成冰雕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这是出自电影《朝鲜战争》,又名《长津湖战役》的电影。
电影中中国志愿军60师180团2连、80师242团5连也全部冻死在了水门桥以南20公里的1010.7高地上。为了不暴露目标,这些奉命阻击的战士们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一动不动,最终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整个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共有28954人被冻伤,被冻死的超过4000人,他们以巨大的牺牲重创了美陆战一师,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这次战役中,九兵团有三个连队,成建制地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的番号是20军59师177团2营6连、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和27军80师242团2营5连,他们是以战斗队形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
创作背景:
《朝鲜战争》 影片讲述了参与该战斗的美海军陆队队员的故事。(朝鲜战争同抗美援朝战争。该词汇日、美等国家称谓。)
以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斗为题材的好莱坞大片。1950年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咸镜北道长津湖附近被中国军队的7个师包围。中美两军都面临极度严寒的考验,双方因冻伤造成的伤亡均超过了战斗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