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喜欢《英烈千秋》这部抗日剧吗
《英烈千秋》(The Everlasting Glory,中国台湾,1974) 台湾拍摄中国抗战战争英雄传记经典。中国导演丁善玺自编自导代表作。1933年至1940年,国军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1891-1940)将军的抗战事迹:从师长到集团军总司令,从天津市长到北平市长,从长城喜峰口到鄂北襄樊,从忍辱负重到杀身成仁。“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情结。动静结合,粗中有细,雄浑悲壮,荡气回肠。
总体上相当成功,只是场景真实性稍有欠缺。此外,将张自忠将军殉难归咎于中共地下工作者向日军告密也是莫须有的败笔。柯俊雄领衔主演。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两项大奖,金马奖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 笑独行按:史载张自忠为山东临清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从军,至1927年底任国军第二集团军(原西北军)第28师师长兼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1931年1月出任国军东北边防军第3军(第29军前身)第38师师长。1935年12月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半年后改任天津市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与北平市长,同年12月出任国军第59军军长。1938年末升任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和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3月晋升上将。曾参与喜峰口战役、临沂战役、徐州会战、汉口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等战役。
⑵ 关于张自忠的电影
英烈千秋 本片为民族英雄张自忠传记片,1973年由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影片讲述的是抗日名将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英勇抗日壮烈殉国的可歌可泣史实,率领大刀敢死队,夜袭敌军,歼灭日军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骑兵大队……真实感人,撼人心魄。曾荣获第21届亚太电影最佳导演/剪辑奖、1964年金马奖最佳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
⑶ 二战中国电影
1.马石山十勇士
1942年11月23日,日军两万人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 “血洗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山上。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战士们,在执行任务后途经马石山时,意外的知道了百姓将遭受日军大规模劫杀的危境。于是,他们毅然自行决定留下来解救乡亲们。 十名性格各异的战士在班长王殿元的指挥带领下,往返三次冲破敌人的火网,护送出群众一千多人。七名战士阵亡,三名战士弹尽路断,敌人冲了上来,他们相互拉扯掺扶,面对敌人高唱战歌,子弹打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依然挺立,藐视敌人。
2.战争角落
抗日战争时期,山娃一家三口平静地生活彩铃太行山中。一天,日本兵彩铃山口修起炮楼,这使得山娃一家忧心忡忡。果然,平静生活很快被打破,日本兵发现狩猎山娃,便向他开枪,子弹穿透山娃一只耳朵,差点就要他命。这使得无辜山娃心中忿忿不平:狗日日本兵为什么拿人不当人,竟对着大活人开枪呢?倔强山娃一定要出这口憋彩铃心中恶气。他不顾老婆劝阻,天一亮就来到炮楼对面高声叫骂且鸣枪示威。这一下激怒炮楼里日本兵,他们几番追到山里,终于找到山娃家。日本兵们残忍地杀害山娃老婆和孩子,山娃却侥幸逃命。从此,山娃彩铃跟爷帮助下和日本兵们展开殊死战斗。山娃智慧、无畏,以少胜多,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一个普通山民彩铃斗争中已经成长为自觉、勇敢抗日战士,直到把自己年轻热血和生命献给他热爱太行山。
3.夜袭
1937年10月,日军在平型关吃了苦头之后,变更了作战部署,从平型关与雁门关之间突破了晋绥军防线,然后气势汹汹地沿同蒲路直下太原。 八路军129师769团,作为先遣部队,奉命插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在苏郎口村一带的天空中,不时可以看到日军的飞机尖叫着掠着树枝飞过,对我抗日军民进行攻击。 八路军没有防空武器,看着日军飞机从头顶飞过,只能气得跺脚生气。团长陈锡联时常望着天空的飞机发呆,他从飞机飞行起落的规律看,确定附近有敌人的机场。 经过细密的侦察,证明陈锡联的猜测是对的,隔河十多里外的阳明堡果然有个日军飞机场。 打掉日军机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陈锡联的嘴里冒了出来。但飞机只在天上飞时看到过,在地面上它是个什么样?飞机场究竟有多大?听说飞机的机壳和铁一样硬,子弹能打穿它吗?敌人守卫机场的部队有多少?都有些什么兵器?能一口将他们吃掉吗? 打?还是不打?陈锡联决定还是先摸摸情况再说。 于是,陈锡联决定亲自到现场去侦察一下,看看敌人防备得究竟怎么样,这一仗到底能不能打。 果然,在阳明堡的东南方旷野里,一大群银白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旭日的阳光下 ..
4.紫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日寇正在疯狂地屠杀中国劳工。苏联红军的坦克冲进集中营,救出了惟一的幸存者杨玉富。苏联红军继续向前,他们派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军医娜佳护送伤员和杨玉富向后方转移。 由于地理不熟,他们误入日军军营,寡不敌众,一场血战之后,只剩下了娜佳、杨玉富和一名苏联军官逃入林区。 途中他们遇到与大队失散的日本林场工程师的女儿秋叶子,看着这16岁少女惊恐万分的眼神,他们决定带她一起走。但是无名的仇恨使秋叶子将他们带进了日军布下的雷区,军官不幸触雷身亡。娜佳十分愤怒,让杨玉富结果秋叶子,杨玉富看着她那稚嫩惊恐的目光,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刀。 三人慢慢走出雷区,在茫茫的林海中迷了路。经过一片沼泽地时,秋叶子不小心陷入泥潭,看着她一点一点下沉,高举双手大呼救命时,娜佳和杨玉富对视了一下将娜佳的冲锋枪当作棍子递给秋叶子,当秋叶子抓住枪托时,杨玉富心中一惊,可秋叶子并没有向他开枪,娜佳和杨玉富合力将秋叶子拉出沼泽。 在经过了山火、猛兽和缺少食品的磨难,三个不同国籍、不同经历的人相互理解了,命运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差不多这四部先看吧!!有疑问再问吧!!!
⑷ 国内外经典抗日电影
一、大陆拍的
《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西安事变》、《破袭战》、《烈火金钢》、《血战台儿庄》、《血性山谷》、《七七事变》、《关东大侠》、《步入辉煌》、《剑吼长城东》、《燃烧的港湾》、《飞虎队》(以上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将在8月“抗战史诗”影片展播月里展播的系列,都是老电影,大部分是黑白的)
继续补充:
《二个小八路》
《抗战狙击手/狩猎者》《黄河绝恋》 《太行山上》等 都是近现代拍的,彩色的
二、香港拍的:香港早期较多 现在不多了1937这一年,香港电影界一共出现了25部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爱国电影",约占当年出产的85部电影中的三成,可见当时香港电影界对祖国被日军侵略的关心和不满是如何的强烈。这批港产抗日电影包括:《肉搏》《焦土抗战》、《大义灭亲》、《儿女英雄》、《时代先锋》、《锦绣河山》、《铁血锄奸》、《女性之光》、《回祖国去》、《时代先锋》、《锦绣河山》、《铁血锄奸》《最后关头》,等等。1938年《游击进行曲》
三、台湾拍的
台湾拍的不好说,因为有许多是反映国民党军炕日的,当然,也有的是淡化政党 反映大背景的
《梅花》
《英烈千秋》
《八百壮士》
《觅桥英烈传〉
〈旗正飘飘〉等
⑸ 国民党抗战影视有哪些
你是要国民党抗日的吗?????
《血战台儿庄》 中国大陆首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战的战争巨片,制作非常精良,公正客观,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影片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军服和武器,其严谨的程度是国内其他抗战片远远不能及的(即使官方政策片《大决战》也免不了有搞错军服和武器之处)。
《铁血昆仑关》 是《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感觉远不如《血战》。本片曾在西班牙电影节上获奖,并被破例连映两场。
《梅花》台湾四大抗战片之一。讲述八年抗战期间百姓们的生活,带有些诗情画意,更难得的地方在于片子中对爱国人士的刻画有着更深的层次,就连败家子也有爱国的一面,可惜的是本片的日军没有使用日语,稍显遗憾。PS:主题曲很经典。
《英烈千秋》 台湾四大抗战片之一。张自忠的个人传记,拍得有些意识形态,片尾处还对共产党进行了贬低。
《八百壮士》台湾四大抗战片之一。林青霞的成名作,片中她扮演的是杨惠敏(林青霞和她本人见过面)。影片中搞错了一些武器装备,引起了抗战老兵的不满。
《七七事变》虽然意识形态很浓,日军也说着一口汉语,但片子拍得还比较严谨,主要人物包括在卢沟桥上第一个以身殉国的排长,都有确切可查的事迹,现在中国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认真了。
《大捷》很多人认为《集结号》是第一部表现士兵怯懦一面的国产影片,但其实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经突出了这一点。虽然是个好题材,但其实影片的拍摄水平很一般。
《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的抗战版,上世纪的经典搞笑巨作,片子对国民党进行了丑化。
《天若有情Ⅲ烽火佳人 》天若有情系列的第三部,刘德华主演。
《喋血孤城》 讲述国军悲壮的抗战史
⑹ 革命题材电影有哪些
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辛亥革命 太行山上 《开国大典》、《集结号》、《风声》、《南京!南京》、《生死抉择》、《英烈千秋》、《我的长征》、《张思德》、《焦裕禄》、《小兵张嘎八百壮士》、《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战》、《地道战》 、《红岩》、《风语》 、《狼牙山五壮士》
⑺ 介绍个抗战电影,
《英烈千秋》
《八百壮士》
《血战台儿庄》
《大捷》
《铁血昆仑关》
⑻ 关于革命的老电影
建国大业 建党伟业 辛亥革命 太行山上 《开国大典》、《集结号》、《风声》、《南京!南京》、《生死抉择》、《英烈千秋》、《我的长征》、《张思德》、《焦裕禄》、《小兵张嘎八百壮士》、《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战》、《地道战》 、《红岩》、《风语》 、《狼牙山五壮士》
⑼ 八百壮士完整版电影
链接: https://pan..com/s/18EOmrITYdIoAid09Tp5q3Q
丁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国军在枪林弹雨下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于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