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海洋天堂》这部电影哪里感动了你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好,让我们关心自闭症患者。影片中父亲去世的时候感动了我。
我主要对片尾曲最有感。周杰伦的《说了再见》在结尾让我很吃惊,原本一个写爱情的歌竟然可以用在写亲情的电影里。整部戏很感人,但我没哭,可在片尾曲时我泪崩了。简直是完美贴合,电影里父亲死了,真的是说了再见却再也见不到,我从没想过这句话还有这种理解,立刻觉得失去的时候,我们真的如此无力。有一段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的葬礼上,文章没有哭,没有送别,却在一旁玩小花。这能说明他无情吗?不,这就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自身情况,他们闭的是出口,他们只是无法表达,不等于他们没有接收到你的爱,内心没有情感反应。他越没有表现悲伤越让旁观者感到悲伤。电影当然很艺术地使不幸聚集到这一家,但正是这种情况,我们更能感到父子间的交流都是无声的,即使孩子自闭,父亲也能读懂他馈的情感。大家如何评价《海洋天堂》这部电影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哦
㈡ 海洋天堂结局是什么
海洋天堂结局是大福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他一起游。
《海洋天堂》的影片开始,大海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起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大海……
这位47岁的父亲,名叫王心诚,他21岁的儿子大福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消息,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
然而此时,王心诚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诚日夜焦灼的心头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局促单调的环境中,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时失去生气。大福生性爱水,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还在这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
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
他费尽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
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王心诚最终离开了人世,却已心中无憾,而大福也学会了在海洋馆“上班”。结尾处,大福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他一起游泳,安心而幸福。
《海洋天堂》的影片评价:
《海洋天堂》故事简单、情感质朴,应该说在艺术水准和表现技巧方面远不如前者,但在真情实感方面毫不逊色。
片中,李连杰扮演的身患绝症的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观众。但影片并非刻意煽情,而是用内敛克制的叙述手法,通过一件件琐碎的小事,让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像涓涓细流一样,淌进了观众的心灵深处。
直到结尾,父亲病逝,文章扮演的自闭症儿子,学着父亲生前教的一点一滴开始独自生活,全片的情绪才达到高潮,很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㈢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怎么样
《海洋天堂》是由薛晓璐导演的一部以父爱为主题文艺电影。这部电影的选材很好,选取的是自闭症患者与他父亲的故事。整部影片里都没有多么震撼的情节,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患上这种病的无可奈何。即将死亡的父亲用自己最后的一点时间去教会自己的孩子独立。
整部影片的两大泪点,第一点在当王诚把大福独自放在在福利院的后自己独自在家体会大幅世界的生活,后面赶到福利院后帮大幅脱衣服才知道大幅对他的依赖必须要爸爸在身边才入睡。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让人莫名想哭,原来在他们他们的那个所谓的自己的是世界里不是没有情感和依赖。
第二段就是父亲想尽一切办法最后让大幅记住海龟就是他,大幅知道了,王成死后大幅思念父亲抱住了海龟。
整部影片表达简单,不过我们看到了整部电影都在表达了各个不同身份的人对大幅的关爱。自闭症患者确实应该受关注,导演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我们加深了对自闭症患者的了解也表达出来对这群特殊的群体受重视。
㈣ 求《海洋天堂》的影评
平心而论,《海洋天堂》的观影过程就像一次长途旅行,缓慢的节奏中夹杂着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辛酸苦辣。一对父子,一场人生,有着生离死别却没有悲天呛地的煽情,却有无论电影拍得如何,观众早已被片中渗透出的平凡的人生和真挚的情感击垮。《海洋天堂》,是献给2010年父亲节的最好礼物。
《海洋天堂》改编自真实题材,一个癌症晚期的父亲和自己孤独症儿子故事。电影大纲有点像日剧,通过对特殊人士关爱来带动观众的情绪。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这又是一出催泪弹。李连杰的弃武从文原本是电影的一大看点,原本以为在银幕上善于塑造一代宗师的jet会在片中利用煽情来磨练一下自己的演技,但我错了。《海洋天堂》根本没有煽情,李连杰也不像以前猜测的那样“老泪纵横”的打动观众。电影真正依靠的是那种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情感来真正的打动观众。
其实要感动一个人并不需要山盟海誓、悲天呛地的煽情,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那熟悉的背影,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电影也是一样。平凡的生活并不代表着平庸。就像结尾处,父亲王心诚最终撒手人寰,而电影却没有展现父亲弥留之际对残障儿子的挂念以及儿子对已故父亲的真情流露,反而直接略过这一段,直接表现父亲亡后儿子的生活。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电影没用廉价煽情方式,反而更加的贴近生活,也更加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文章饰演的大福,很大程度上算是中国的“雨人”,后者在达斯汀·霍夫曼的演绎下早已成为影史佳话。在这里并不是那文章这个角色和雨人相比,只是两者在同为孤独症的情况下,共同展现了特殊人士那种特有生活方式,也让我们走入了孤独症的世界。儿子在日常固定方式的生活以及对父亲的依赖,种种细节都牢牢的抓住了观众,让我们对这个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物更多了一分同情。由于这个人物无需承担《雨人》中达斯汀·霍夫曼贯彻始终的核心作用,只需担负起电影的感情的起点,对于专业演员的文章来说饰演自闭患者不是难处。
更加令人揪心的是李连杰饰演的父亲,身染重疾却不忘自己孤独症的儿子,通过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以及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小失去父爱的李连杰采用质朴的表演,把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展现的淋漓尽致。片中其与高大的儿子并肩在阶梯上缓慢行走的背影让人动容,他们脸上都面带着微笑,而观众此时却体会出那种淡淡的忧伤。父亲这个角色是观众感情出发的点,李连杰这次表演说不上转型,但在其身上一点也见不到昔日武者的影子,反而岁月的雕琢在老李脸上留下的道道痕迹,一颦一笑更像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父亲。
导演薛晓路编剧出身,在讲故事方面不必怀疑其能力,但在镜头处理和节奏掌握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电影整体比较松散,叙事过程有点偏于流水账,对于情感的展现也是在重复。但这样一部颇具人文情怀的片子中,导演对细节的把握却值得称赞。孤独症的大福那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得以通过细节体现,包括大福在家中对电视机上的玩具狗的摆放,与结尾处独自生活的大福前后照应,令人动容。
就是日常生活的温馨,点点滴滴的感动。使得这部内敛的电影在不需要煽情的基础上,以这种平淡但极具真情的方式,不仅给我们灌下了一碗足剂的心灵鸡汤,也刺激了我们的泪腺。这不是那种令人放声大哭的煽情,而是一种内心深处令人叹服的悸动,同时眼泪又偷偷爬出的那种感受,不忍回味但又不得不回味。电影在周杰伦的一曲《说了再见》中散场,回头望去,电影催泪指数100%,情感在这一刻得到升华。
㈤ 海洋天堂的影片评价
没有爱心,这部剧情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电影,根本不可能打动观众。与同是关注自闭症患者的经典电影《雨人》相比,《海洋天堂》故事简单、情感质朴,应该说在艺术水准和表现技巧方面远不如前者,但在真情实感方面毫不逊色。
片中,李连杰扮演的身患绝症的父亲,深深地感动了观众。但影片并非刻意煽情,而是用内敛克制的叙述手法,通过一件件琐碎的小事,让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像涓涓细流一样,淌进了观众的心灵深处。直到结尾,父亲病逝,文章扮演的自闭症儿子,学着父亲生前教的一点一滴开始独自生活,全片的情绪才达到高潮,很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搜狐娱乐评) 《海洋天堂》除了片名太环保,其实还有不少进步的地方,比如没有一个路人集体围观感动的矫情戏,增加了大量真实可信的生活细节,少了许多撒花的一厢情愿。自闭症的儿子一红眼一掉头,许多人潸然泪下,无法自顾,但光有这一切并不能表明《海洋天堂》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海洋天堂》也不是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然而它也不是一部当下的典范影片。当然了,《海洋天堂》具备有成为票房片的本钱,青岛、海洋馆、动作明星弃武从文,有清新有感情。
《海洋天堂》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它甚至简单得有些过分。儿子从水中看父亲,我想起了父亲看女儿的《不能没有你》,同是没有希望,同是要放弃生活,同是被社会抛弃的小人物。经过水和玻璃的折射,人影虚幻,我想起了《岁月神偷》,不过在厚度和时代感上,二者当真是有天壤之别。罗列了这么多的类比对象,《海洋天堂》被肢解成许多碎片,
当自闭症、绝症和父子亲情等东西被绑在一起,我不觉得这是坐不住的理由。只是《海洋天堂》的题材太过重复,除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人间有温情的中国社会,完全找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单调的镜头,单调的人物;没有坏人,没有冲突,没有一丝反映现实的东西。这个故事如此超脱,以至于它就应该发生在水底下。也许它没有写出打动你的大字,可私底下还不是一个道理。是的,它不狗血,然而不洒狗血成不了一部好电影的理由。光有感情,我们也不会一生一世在一起。(木卫二评)
㈥ 李连杰唯一的一部非动作片《海洋天堂》,为什么选择零片酬出演
对于李连杰,我想大多数 人和我的印象一样,最初都是从80年代这部,一张电影票只要几毛钱,最后却收获上亿票房的《少林寺》开始。
确实对于李连杰而言,电影《少林寺》绝对是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他的封神之作也是从《少林寺》起步,他后面才拍了诸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好电影。
虽然最后电影票房只收获了1400多万,但是我认为不管是李连杰,还是文章,亦或是片中友情出演的这些电影人,他们的内心都是满足和愉悦的。
㈦ 你怎么评价电影《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以朴实的语言文字,讲述了父爱的伟大,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主角文章饰演的大福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与李连杰饰演的单身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从未嫌弃大福,一直用心的照顾着儿子大福,交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自己独立生活。
这部电影是温馨的,也是悲情的,剧中的父亲被医院查出肝癌末期,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父亲想要在自己仅剩的一些时间里,教会儿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自己穿衣做饭,学会做公交车。大福有时候会发病,闹脾气,父亲很着急,但又无可奈何。父亲亲手教给大福在海洋馆里工作,希望他以后能够养活自己。
父亲和大福相依为命但我生活场景,是很温馨的,但是最终父亲不行了,但是又担心自己的儿子没有自己的照顾,会害怕、受伤。他最终决定带着儿子乘船离开,听天由命,这样的父爱是伟大的,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伤,是一部催泪的电影。
㈧ 电影名《海洋天堂》中海洋天堂的由来和深层意义是什么
而我们在父爱的关怀下,薛导被患者家人之间的亲情所感动,同时也体会到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痛苦艰辛。它表达的应该是一个寓意,导演薛晓路成为志愿者,是快乐的,包容我们的任何错误,却广阔博大,还有我理解为。
因为大福生性爱水,于是想到将他们的故事浓缩
成《海洋天堂》搬上大银幕。十多年来,没有烦恼的似乎变成了正常的人,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除了上面说的。
㈨ 《海洋天堂》影评
在这部年度煽情大作首映的第二天,和朋友一起去影院看了这个片子,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座位上泪流满面。那种掐人咽喉的窒息,被时间和荧幕拉伸,成了一片沉默的,海洋馆里凝固的蓝色。
关于电影本身,从感悟的角度去说,这没有什么可以去责怪和斤斤计较,无关电影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生活的困窘,亲情的压抑悲重,智障家庭的极端,生老病死的延宕,这些都不是一场电影,一个故事能完全承载起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你又怎能要求一个个负重之人,讲的轻描淡写又畅快淋漓呢。就当是为了一份久违的厚实情感,暂且原谅它的粗糙和直接之处,你要对自己说,对人生和亲情这一码事,说的再矫情再刻意也不为过。
我只嫌这乌烟瘴气的经济时代,说的还不够多。
【一】,
父亲说:“可有些事,我还是想让大福弄明白,要不我不放心。”
听到这话时,生生的触动。如果你是个好心的路人,或是热心肠的邻居,对一个有残疾的人,多抱有些怜悯之情,就已经被自己都感动了,但也只是怜悯,只是个处于道德力量上最好看也最鸡肋的词汇,因为不管怎么样你都无法像他的父亲一样做得那么多。
我三姨的大儿子就是一个智障,不过是后天的,小时候发烧烧傻的,不会说话,智商说不清,但能够自理,就是脾气大,孤僻。如今37岁了,呵呵,你开始是不是觉得我在说一个小孩子,社会上一提到智障,多半上会想到无助的小孩,可那些被已白发的老父母拉扯大的成年人,也在这个世上,因为生活和岁月的负重,他们不可能不长大,即使他们的世界永远是个未开化的幼儿园。
三姨性子要强,不送任何托养所,靠自己拉扯大孩子,她很少参加家庭聚餐,怕别人其实是关心但也不是滋味的一句“要不要给他单开个小桌,上几个菜?”。三姨对儿子很严厉,从来不管他的局限,照样训练他自己吃饭洗衣服收拾屋子,认些字,旁人都觉得她太较真了,何必呢。对啊,何必呢,但她是她的妈,就是要切切实实教他做人的,难道也像旁人一样,用怜悯呵护着搁置着,那以后她走了,谁能一辈子管他。
后来三姨做了件让我们都费解并且强烈反对的事儿,给儿子找一个媳妇。这过程几经周折,第一个找的跑了,被骗了,第二个不愿意了,走了,终于到了第三个,憨憨厚厚的一个姑娘,腿脚不方便,但还算是实诚。当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个孩子时候,三姨是笑的眼泪都出来,但从产房问了是男孩还是女孩,护士喜庆的说恭喜是男孩,三姨却没那么开心了。为什么呢,三姨说,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嫁了人,还能照顾她爸她妈,是男孩固然好,可是我挨不到那一天,谁给这孩子娶媳妇办家当,我怎么能放心呢。
只有她,一秒都不放过的为他打算,担忧。【二】,
我怎么能放心呢,我怎么能放心呢。
这话父母说了大半辈子,从小开始,先是担心你不好好吃饭,长不了个子身体不强壮,后来担心你在幼儿园被人欺负,接着是担心你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考没考上好大学,还要担心你毕了业找到好工作没,再担心你找到对象没,担心你的房子贷款,担心你的儿女,担心担心担心担心到老,也没有尽头。
你有没有一次又一次的不耐烦,摆着手摔了门吼一句,不用你操心。
或者到最后,你有没有想过会在一个怎样的场景里,和他们说一句,你放心吧,爸,妈。
你总是爱这爱那,爱漂亮的情人,漂亮的衣服包包鞋子,漂亮的青春和锃亮的生活品质,爱一切你觉得遥远朦胧又有冲动的事情,他们让你感到慌张,不安,心虚,失望,但还是牵着你,走得义无反顾。但那个老头老太太,当他们的爱情为了你变成了坚守的战友,当他们的友情为了你变成了交际圈的路径,当他们的亲情都为了你而被拥有,你在哪里呢,记不记得带钻戒的手曾被父亲一次次包在手掌,记不记得拿签字笔的手拉着母亲的裙角寸步不离,记不记得是谁的手,一次次牵着你走,即使你愚笨,口吃,软弱,爱哭,倔强,好动,狼狈,心酸,感伤。
爱总让人变成了一个后天的智障。
爱最后又让人变成了哑巴。
开始你不懂,后来你懂得,又能和谁说。
所以这个电影的意义很简单,甚至不用你拿多温存的泪水来鼓掌,只需要记住它在荧幕上的最后提醒“献给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看完之后想起你的父亲,问候一声。
爸,少抽烟,多运动,晚上出去下棋记得披件外套,心脏不好,就别总喝酒了。
别担心我,我在这里很好,只是很想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