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荐下国内早期的经典电影
1 十字街头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
一江春水向东流(下)
万家灯火
桃李劫 13 遥远的爱
新旧上海
南岛风云
我这一辈子
2 八千里路云和月
乌鸦与麻雀
秋海棠(上)
秋海棠(下) 14 家
春
龙须沟
西厢记
3 马路天使
少奶奶的扇子
银汉双星
浪淘沙
武则天 15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啼笑姻缘
祝福
4 渔光曲
丽人行
太太万岁
红楼梦 16 秦香莲
花木兰
刘巧儿
清宫秘史
铁扇公主
5 摩登女性
母与子
脂粉市场
体育皇后
不了情 17 夜半歌声
英雄司机
神女
董存瑞
6 天堂春梦
还乡日记
风云儿女
小城之春 18 赵一曼
钢铁战士
桥
儿子英雄
山间铃响马帮来
7 一剪梅
渔家女
孤城烈女
如此繁华 19 中华女儿
风雨江南
关不住的春光
儿女亲事
8 桃花泣血记
长相思
新女性
生死恨
天明 20 六号门
翠岗红旗
上饶集中营
恶邻
湖上的斗争
9 母性之光
孤岛天堂
二百五小传
雪中孤雏
南国之春 21 铁道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
百万雄师下江南
吕梁英雄传(吕梁英雄)
白毛女
10 壮志凌云
春蚕
青年进行曲
希望在人间 22 渡江侦察记
南征北战
脚印
草原上的人们
人民的巨掌
11 松花江上
船家女
慈母曲
大路 23 上甘岭
鸡毛信
三毛流浪记
神秘的旅伴
虎穴追踪
12 国风
刘胡兰
游击进行曲
光荣人家
塞上风云 24 智取华山
新儿女英雄传
祖国的花朵
无形的战线
B. 过去的乡村老电影有哪些
001哀乐中年(1948)
002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003白衣战士(1949)
004表(1949)
005长恨天(1942)
006长相思(1946)
007乘龙快婿(1947)
008春(1942)
009春蚕(1933)
010大团圆(1948)
011都市风光(江青主演)(1935)
012二百五小传(1949)
013风雨江南(1949)
014风云儿女(1935)
015歌女之歌(1948)
016各有千秋 (1947)
017 孤城烈女(1936)
018光芒万丈(1949)
019红楼梦(周璇主演)(1944)
020 花外流莺(1948)
021 还乡日记 (1947)
022回到自己队伍来(1949)
023 混江龙李俊(1940)
024家(1941)
025狼山喋血记(江青主演)(1936)
026浪淘沙 (1936)
027 劳工之爱情(1922)
028丽人行(1949)
029留下他打老蒋吧(1948)
030马路天使(1937)
031莫负青春(1949)
032 母亲(1949)
033母与子(1947)
034木兰从军(1939)
035南国之春(1932)
036怕老婆(1929)
037桥(1949)
038 清宫秘史(1948)
039情海重吻(1929)
040秋海棠 (1943)
041如此繁华(1937)
042塞上风云(1942)
043三毛流浪记 (1949)
044 神女 (1934)
045 生死恨 (1948)
046十字街头(1937)
047松花江上(1947)
048太太万岁(1947)
049体育皇后(1934)
050天伦(1935)
051 天堂春梦 (1947)
052 铁扇公主(1941)
053王老五(江青主演)(1937)
054乌鸦与麻雀(1949)
055无形的战线(1949)
056武则天 (1939)
057希望在人间(1949)
058小城之春 (1948)
059新旧上海(1936)
060新女性(1934)
061压岁钱(1935)
062遥远的爱(1947)
063夜半歌声(1937)
064一剪梅(1931)
065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066迎春花(1942)
067游击进行曲 (1941)
068渔光曲(1934)
069渔家女(1943)
070脂粉市场(1933)
071壮志凌云(1936) 五十年代! 001白毛女(1950 )
002白求恩大夫(1954)
003宝山之歌 (1958)
004保卫胜利果实(1950)
005暴风中的雄鹰(1957)
006边寨烽火(1957)
007冰上姐妹 [1959]
008不拘小节的人(1956)
009布谷鸟又叫了 (1958)
010草原晨曲 (1959)
011草原上的人们 (1953)
012长虹号起义(1958年)
013长空比翼(1958)
014朝霞(1959)
015船厂追踪(1959)
016春风吹到诺敏河 (1954)
017春节大联欢(1956)
018春雷 (1958)
019大地重光(1950)
020党的女儿(1958)
021地下航(1959)
022地下尖兵(1957)
023地下少先队(1959)
024董存瑞(1955)
025渡江侦察记(1954)
026儿女亲事(1950)
027方珍珠 (1952)
028飞越天险(1959)
029汾水长流(1956)
030风从东方来(1958)
031风筝(1958)
032凤凰之歌(1957)
033腐蚀(1950)
034复试 (1957)
035钢铁战士(1950)
036高歌猛进(1950)
037哥哥和妹妹(1956)
038工地青年(1958)
039古刹钟声(1958)
040关不住(1956)
041鬼话 (1951)
042贵妃醉酒(1956)
043国庆十点钟(1956)
044海魂(1957年)
045海上神鹰 (1959)
046海鹰(1959)
047和平保卫者(1950年)
048红孩子(1958)
049红色的种子(1958)
050红霞(1958)
051湖上的斗争(1955年)
052虎穴追踪(1956)
053护士日记(1953)
054花好月圆(1958)
055花木兰(豫剧)(1956)
056画中人(1958)
057患难之交(1958)
058回民支队(1959)
059鸡毛信(1954)
060激战前夜(1957)
061寂静的山林(1957)
062家(1956)
063脚印 (1955)
064今天我休息(1959)
065空中小姐(1959)
066快马加鞭(1958)
067矿灯(1959)
068兰兰和冬冬(1958)
069狼牙山五壮士(1958)
C. 求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电影名:
《满庭芳》
《夜半歌声》
《弹性女儿》
《马球大王》
《上海姿态》
《小朋友》
《空谷兰》
《远金记》
《早春二月》
《不了情》
《太太万岁》
《肉》
《洞房花烛夜》
《人约黄昏后》
《哀乐中年》
《一江春水向东流》
《忆江南》
《天堂春梦》
《遥远的爱》
《八千里路云和月》
《假凤虚凰》
我知道的那个时候的导演名:
郑正秋
张石川
周剑云
田汉
欧阳予倩
黎民伟
史东山
另外,史东山,浙江海宁人,主要作品有《共赴国难》、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D. 民国时期电影
压岁钱、八千里路云和月、新旧上海、太太万岁、联华交响曲二:春闺断梦、联华交响曲三:陌生人、春蚕、国风、新女性、桃李劫、天堂春梦、万家灯火、小城之春、夜店、都市风光、中华儿女、歌女红牡丹、风云儿女、渔光曲、银汉双星、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剪梅、神女等【国外的我比较推荐像卓别林、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朱迪嘉兰的影片】
E. 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的10大女明星的演艺经历
阮玲玉(1910~1935)是中国第一位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女演员。阮玲玉自1927年主演第一部影片《挂名夫妻》起,在29部影片中饰演角色。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摆脱文明戏模式化表演桎梏、走向现实主义真实表演道路的开始。阮玲玉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旧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妇女形象,尤其是她在《神女》中饰演的那位被污辱被损害的女性,在表演上最为出色。当《神女》在国外重新展映,仍闪耀着不朽的艺术光彩。玩玲玉在表演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真挚、朴实、自然、清新的独特风格,她那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技巧、独特的手法,使她达到了默片时代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周璇(1920~1957)委婉、甜润、动人的“金嗓子”和真挚、自然、感人的银幕形象一直镌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人们为她的艺术才华所赞叹和迷恋;又为她凄苦的一生所哀怜和惋惜……她童年被卖为周家养女,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1934年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前茅,成为十大歌星之一,被誉为“金嗓子”。1935年从影,1937年拍摄的《马路天使》,使周璇一跃而成为电影明星。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八一三事变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后随上海剧艺社赴菲律宾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演员,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厢记》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渔家女》、《红楼梦》等影片。抗战胜利后赴香港,相继主演《长相思》、《各有千秋》、《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1950年回上海。周璇短暂的一生是凄惨的,她是旧社会最后一个牺牲品。然而,她所创造的动人的银幕形象和优美的歌声,将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上官云珠(1922~1968)。一个眼神,几个动作,能使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在银幕上熠熠发光,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上官云珠就有这样的艺术功力。她是一位可塑性强、戏路子宽,有表演才华的性格演员。上官的表演“情于中,形于外”,有一种出自内心的魅力。虽然她个子矮小,可是上官善于扬长避短,藏拙显优
,感情的流露分寸得当,能把角色的神韵细腻地表达出来。她在摄影机前一站,往往使导演感到她“神”了。在她短暂的一生里,她塑造了各种身份、性格、气质迥异的人物形象,如《天堂春梦》里演汉奸的妻子、《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演“接收夫人”、《万家灯火》中演含辛茹苦的家庭妇女、《舞台姐妹》中演人老珠黄的“戏子”和《早春二月》中演柔弱的寡妇、《南岛风云》中演抗日游击队的女护士符若华等,这些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怡(1922~)天生丽质,两只大眼睛特别吸引人。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说:“她的美丽身姿和特别明亮的一双眼睛把许多人吸引住了。”电影界漂亮的女明星不少,但像秦怡这样有成就的不多。她从不以天生丽质为满足、为本钱,她更注重勤奋进取,她的成功靠的是真本事。在抗战时期,她就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作为特约演员,先后在《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失去的爱情》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曾主演《农家乐》、《马兰花开》、《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梦非梦》等影片,并在《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由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兼任艺术顾问),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技巧和具有东方女性魅力的风韵。她参演过30几部影片,无论是大角色、小角色,甚至是“跑龙套”的群众角色,她都全心全意去演,以真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演技征服了几代影迷。 林青霞(1954~),有着“台湾美人”之称的她,是港台影坛赋盛名的女星之一,纵横电影界20余年,获得台湾影后头衔,却选择在40岁那年嫁给香港商人邢李源,从此淡出影坛,她戏剧性的生涯转变,让人印象深刻。林青霞18岁豆蔻年华之际,以电影《窗外》的女主角江雁容迅速走红,成为影坛闪亮的一颗新星。1975年,21岁的她在中影《八百壮士》中,饰演泅水渡江为八百壮士赠旗的女童子军杨惠敏,隔年获第22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早期的她让影迷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她演《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年纪轻轻就走红,但林青霞一直很努力转型,1980年赴美进修表演,1984年又到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大学进修表演的相关课程。1990年更以《滚滚红尘》,获得第27届金马奖影后。1991年, 林青霞出演《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掀起了反串的热潮, 她的反串形象另人难忘。 林青霞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例如经典的东方不败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被台湾人奉为走下神坛的美人。 刘晓庆(1955~)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明星,先后拿过6次“金鸡”和“百花”奖,就是现在,她也还身处影视摄制第一线。她又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演员,和同龄人一样,她经历过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所有重要的历史时段: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下过乡,当过农民、工人、解放军,比多数同龄人幸运的是,由于她的表演天赋、个人努力和机遇,刘晓庆成功地改变了个人命运,由一个普通的只受过中等教育的川妹子,成为众所瞩目的电影明星。作为女演员,她得到的评价是“表演戏路宽广,善于捕捉形象,运用生活细节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无论你喜欢她,还是厌恶她,认为她有个性也好,自大狂也罢,刘晓庆,这个二十多年来持续引起关注的电影明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张曼玉(1964~),“对于一个有实力的女演员而言,是不会在乎走在红地毯上时的装束的。”成为本届戛纳影后之后,张曼玉用优雅而温情的方式记下“这一生中难忘的时刻”,美丽的自信却呼之欲出。
张曼玉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时又展示出属于角色的特有魅力,而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就足以使一个演员获得成功了。
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张曼玉获过5次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4次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柏林戛纳双料国际影后等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但《阮玲玉》里她的美丽哀愁、《滚滚红尘》中她的灵动慧黠、《新龙门客栈》里的她泼辣狐媚、《花样年华》里她的隐忍孤寂……张曼玉20年的演艺人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话:“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一个女人在岁月与镜头里不断地修正着自己,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不会随时光被遗忘的风骨与美丽。
巩俐(1965~)称得上中国影坛的一个奇迹,由于与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成功合作,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她从戏剧学院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国际知名影星。她是中国女星的国际代言人。她创造了中国影人闯荡世界影坛的奇迹。她是第一个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第一个代言法国化妆品品牌欧莱雅的中国女星,荣获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被“peoplemagazine”收录为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的特别奖,第51届戛纳电影节的特邀嘉宾,被奥斯卡委员会接纳为会员,还是柏林、威尼斯、东京等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当年从红花轿中走下来的九儿,呼啦一下就把这么多的耀眼光环都揽于怀中。
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员赋予角色的生活实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秋菊不仅使巩俐荣膺“金鸡”、“百花”双料皇后,而且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
F. 民国上官明珠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原名韦均荦[luò],字超群,家中排行第五,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民国26年(1937年),全家为避战乱而到上海,韦君荦最初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跳楼自杀。
G. 云上宫的婚纱照,一不小心把这些美好的想象都拍成电影成品了。这样的婚纱照,你们喜欢吗
昨天是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1920.3.2~1968.11.23)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上海电影家协会在网上发起“云纪念”上官云珠活动,不少影迷也在网上自发纪念上官云珠百年诞辰。人们重温上官云珠的经典影片片段、剧照,她在《太太万岁》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我的身世太苦了,要是拍成电影谁看了都会哭的”,被看成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背影就有戏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江苏江阴人。她自幼喜欢京剧,18岁随家迁居上海,为生计进何氏照相馆任职,由此与影剧界人士接触日频,耳濡目染,对演戏萌发了浓厚的兴趣。
上官云珠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学习话剧,继而加入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1941年,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她的处女作《玫瑰飘零》。接着,又参加了《国色天香》《泪洒相思地》《花月良宵》《鸳鸯泪》等当时非常流行的文艺片演出,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
上官云珠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介绍,当时电影演员流行取艺名。著名导演卜万苍请她拍摄《王老虎抢亲》时,觉得她原名不够响亮,于是改名为上官云珠。姓“上官”,因为当时有一个明星叫上官婉儿。
艺校学习经历对上官云珠的演艺生涯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影坛前辈,也结交了很多同辈。很多当时演艺界的名流、大牌导演都在这里任教,著名导演谢晋也在这所学校就读,上官云珠和他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拍摄《舞台姐妹》时,大家讨论谁来演商水花,谢晋一看剧本说,“这个就是上官云珠。”不过,商水花并非影片主角,谢晋一度还担心上官云珠这样的大明星看不上这种小角色。有一次,谢晋在上影厂碰到上官云珠,有点不好意思地跟她讲了这件事情。听完谢晋对角色的口头叙述,上官云珠立刻说:“我接了。”当时她还没有看过剧本。《舞台姐妹》中,上官云珠只有短短几场戏,却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
“我有一次问谢晋导演,怎么评价上官云珠的表演,他说,‘上官演电影,镜头都不用给她正面,一个背影就能有戏。’”石川记得在《舞台姐妹》里,商水花一出场就是背对观众,静静地看着两姐妹化妆,但从背影里,能感受到人物状态。
秦怡也曾这样评价上官云珠的表演艺术,“她常常在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两句话这种地方琢磨得很多,下的功夫很深。”
上官云珠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谢晋曾说,“她演了那么多的电影,和蔡楚生、郑君里、沈浮、黄佐临、桑弧等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导演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和机遇。”
黄宗江认为,“她(上官云珠)最显著的是有本色的美丽、艳丽、清丽,更有性格的多种变化,她演了少女、老妪、淑女、荡妇、家庭妇女、革命女性……均能一一恰如其分。内外行多知,演员大体可分为本色演员与性格演员,能二者兼长的不多,女演员尤为难得稀有。”
从“姨太太专业户”演到游击队员
为了不断磨炼与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上官云珠还经常出现在话剧舞台上,以擅演《雷雨》中的繁漪著称。她在《风雪夜归人》《红旗歌》《日出》《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她还在《曙光照耀着我们》《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译制片中担任配音演员,她的诗歌朗诵,如《他在我们中间》等,也曾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影响。
“她的表演除了靠天分外,也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石川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官云珠为中电二厂和文华影业公司拍片,在《天堂春梦》和《太太万岁》中饰演重要角色,后进入昆仑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这是她在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1947年,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满身珠光宝气的“汉奸夫人”何文艳,演出了郑君里导演所说的“三棱面”般立体的、活的性格,为业内人士认可,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上官云珠不满足“姨太太专业户”角色束缚,大胆突破自我、改变戏路,在《万家灯火》中饰演传统型的家庭主妇蓝又兰,通过细腻而又生活化的表演方式,把角色既善良贤淑又软弱私立的矛盾性格有层次、有分寸地刻画出来,使圈内外对她的演技刮目相看。
《丽人行》中她扮演一个深受凌辱的贫苦女工,准确地刻画了在敌寇凌辱和夫权歧视双重压力下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凄苦。上官云珠个子娇小,和人们通常印象里女工“粗壮”的外型不符。第一次到《丽人行》片场的时候,她穿着裁剪精致的旗袍,旗袍上带有自己手工缝制的滚边花纹,被人质疑,这样的上官云珠和“女工”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一气之下,上官云珠回去换了身衣服,重新出现在片场宣布,“你们说我演不了,我就演给你们看看”。事实证明,上官云珠成功了。
在《希望在人间》中,她饰演教授妻子陶静寰,一个书香门第的知识妇女,与抗日报国的丈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这一年,她只有29岁,却鲜活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忠诚贤良的中年知识妇女形象。
“上官云珠身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有天分;第二,不服输;第三,肯吃苦。”石川介绍,最开始,上官云珠拍摄《王老虎抢亲》时遭遇了换角风波,不服气,也促使她毅然决然走上演员这条路。很多老影人都对她这种性格印象深刻。张瑞芳曾这样评价上官云珠,“她看起来很秀气,可她是很豪爽的,挺讲义气的,也是个强者,她的成就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她体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同角色、各种人物都演得比较深刻。”
“她的外型和个性有很强的反差。听影坛前辈说她的性格很刚烈,心直口快,看到什么不平事就要说出来,而且说话速度比较快。”石川说。
1955年,上影厂拍摄《南岛风云》,讲述1943年海南岛抗日武装某大队撤离山区根据地的故事。当时,黄宗英向导演白沉推荐上官云珠,“她的戏很好,好多年没有角色”。上官云珠尽管接受了主演的任务,但十几岁就在上海生活,没有见过游击队,跟着摄制组下了几天生活,一直找不到感觉。白沉灵机一动,决定请当地部队帮助“假戏真做”。有一天,他们模仿游击队在树林里行军,突然枪声大作,甚至有手榴弹在树林里爆炸,所有演员都吓蒙了,上官云珠也跟着大家一起跑。到了一棵大树下,突然听到有人说“今天的演习就到这里”,那一瞬间,她对人物的感觉就来了。
在《南岛风云》中,上官云珠“成为”了一名英姿飒爽、老练果敢的女游击队员,把历经千难万险的革命女战士符若华演绎得让人信服,完全看不到她以往擅长的“千娇百媚”。这是她在表演艺术上一次新的拓宽与突破。正是由于她忠于艺术,敢于挑战,才可以从容地塑造性格迥异的各种人物形象。
上官云珠的儿子韦然认为,“通过追寻母亲的人生脚印,以及她的艺术探索之路,渐渐明白,她的成功,绝不是吹出来的气球,而是拼尽性命刻苦追求才达到的高度。”
因为她在《乌鸦与麻雀》中的出色表演(饰演忍辱负重的华太太),1957年她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1962年,她获得文化部评选的新中国影坛“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的荣誉。
上官云珠曾任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时名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在上海,可以找到她生活的足迹
2005年5月20日,上官云珠铜像在其家乡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落成揭幕。2007年11月9日,上官云珠纪念馆在其故居江阴市长泾镇开馆。当时,谢晋、秦怡、牛犇等上海影人都参加了这项活动。
200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1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活动中,上官云珠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电影演员”之一。
上官云珠纪念碑于2001年3月10日在上海福寿园落成,如今,在上海的很多地方还可以找到她生活的足迹。
“上官云珠最早随家人租住在西成里40号,也就是现在的马当路,之后住在长乐路236弄18号的庆福里。和程述尧结婚后,又搬到复兴路147号,现在为柯灵故居纪念馆,当时柯灵住2楼,上官云珠住3楼。”石川有夜间散步的习惯,有一个降温的夜晚,他经过了建国西路641号建安公寓,望着4楼黑漆漆的窗户,那里是上官云珠最后的寓所。“想起上官云珠,总是有些遗憾。她去世比较早,留下的资料很少,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里,也未能给她专门做成一个展区。”石川说。
无法线下举行纪念活动,也有影迷建议,能否为上官云珠办一个线上专题影展?今年也是汤晓丹诞辰110周年、白杨诞辰百年,许多上海影人都在今年迎来重要纪念日。为此,上海影协曾在去年商议为这些老影人举办线下影展,但受到疫情影响,只能暂时取消这些计划。
石川介绍,按照知识产权保护50年的限定,上官云珠的老电影胶片版权都已经进入公版,可以在影院放映,但这些老电影的数字播映权比较复杂,并不在一家单位手上。“线上影展涉及到版权问题无法解决。不过,在cctv6的网站上可以检索这些老电影观看。我们也在安排,等疫情结束后,下半年尽量为这些老影人在特定影院做纪念影展,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
H. 上官云珠纪念馆的纪念人物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女,名均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在乱世风云里苦苦挣扎着的上官云珠,几乎走遍上海滩大大小小的演出团体,即使没有报酬也要参加演出。终于,她因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经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蜚声影坛。
上官云珠江苏江阴人,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韦亚君,1938年5月到上海,为生计所迫,进何氏照相馆任职。1940年考取华光戏剧学校,首次在洪深的独幕剧《米》中登台亮相。不久,又进入新华影业公司的演员训练班。1941年,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她的处女作《玫瑰飘零》,从而走上银幕。在主演由名导徐欣夫掌镜的新片《王老虎抢亲》时,著名导演卜万苍专门为她取了“上官云珠”的艺名。抗战胜利后,她为中电二厂和文华影业公司拍片,在《天堂春梦》中塑造了一个奢侈、凶狠的腐化女人,在《太太万岁》中又塑造了一个放荡,骄骚的女子。1947年入昆仑影业公司。 这是她在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了满身珠光宝气的“汉奸夫人”何文艳;在《万家灯火》中饰演了传统型的贤淑主妇又兰;在《希望在人间》中饰演了坚定沉着的教授夫人、妇科医生陶静寰;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了忍辱负重的华太太,她所精心创造的这些银幕形象,人各有貌,性格鲜明,真切感人,受到舆论界的高度赞扬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为表彰其在《乌鸦与麻雀》中的出色表演,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曾获得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获宝钢高雅艺术奖。 1955年,上影厂开拍《南岛风云》。让上官云珠这样的演员去扮演英姿飒爽、老练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白沉导演力排众议,上官云珠不负众望,一改在银幕上似乎早已定型了的“交际花”、“阔太太”形象,把一个历经千难万险的女人公演绎得让人信服,精湛演技让那些一向歧视并带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折服。在五六十年代,她参加了一系列影片的拍摄,其中以《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妈、《早春二月》中的寡妇文嫂、《舞台姐妹》中的商水花最负盛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我休息》中的儿科大夫,戏虽不多,却依然光彩照人。在一些译制片中,如《曙光照耀着我们》、《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担任过配音演员,她的诗歌朗诵,如《他在我们中间》等,也曾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937年,其全家为了避战乱而到上海。韦君荦最初在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员。民国29年(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习话剧,继人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改用艺名上官云珠(当时的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的艺名)。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跳楼自杀。 上官云珠父亲韦亚樵,母亲金氏。韦均荤1936年辍学与当地富家二少爷张大炎(其兄张大烈)结婚,生一子张其坚。陈复官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上官云珠》。曾于长泾工作过五年半的西歧先生于2014年推出了《哀愁如一江春水——一代影星上官云珠》。
I. 像《马路天使》一样好看民国时期的电影吗
1、《松花江上》金山与张瑞芳正处在热恋之中的一部“私报于公”的作品,也是两个人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
2、《渔光曲》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荣誉大奖的中国早期电影,最为突出的亮点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词、任光作曲的哀婉绵长、旋律优美的主题曲。
3、《壮志凌云》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动人的是银幕之外的于蓝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而悄悄喜爱上银幕上的田方,而当时享有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帝”之称的金焰,通过这部电影,与“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见钟情,喜结秦晋之好。
4、《八千里路云和月》白杨和陶金的“银幕搭档”的开门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与之相配套,想当年,大陆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经拍摄过这部名闻遐迩的代表作品。
6、《马路天使》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部由明星组合的佳作,赵丹与周璇个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点”。
7、《南国之春》在影圈有“南国乳燕”之称的陈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进行曲》大剧作家田汉的忧国忧民的应时之作。
9、《太太万岁》张爱玲的“小资情调”代表作,卖点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宾夺主的大有“观众缘”的上官云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陈波儿的珠联璧合。
11、《啼笑因缘》“言情大圣”张恨水加上“电影皇后”胡蝶,精心演绎一出民国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喜剧。胡蝶一人饰两角,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倍感好奇。
12、《万众一心》民族电影加抗战题材的双相结合。
13、《西厢记》“银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装扮相,中国最早把王实甫的古典名著改编拍成的电影。
14、《塞上风云》当时话剧界的明星,如陈天国、舒绣文和黎莉莉等联合主演的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应景之作。
15、《夜半歌声》1937年拍摄、被誉为早期电影名片的号称“中国第一部恐怖片”。
16、《游击进行曲》《青年进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电影,充满阳刚之气,金焰的代表作,聂耳的(开路先锋),陈燕燕、黎莉莉的花枝点缀。
18、《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欧阳莎菲的个人电影代表作,一部维护女权的新潮电影。
20、《清宫秘史》周璇与舒适主演。当年宏大的电影巨制,后来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批判、并与刘少奇主席“关于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的千古奇冤相牵连、还由此气死该片的导演朱石麟。
21、《渔家女》“金嗓子”周璇与“袖珍小生”顾也鲁联合演绎出一出富家少爷爱上可爱清纯的渔家姑娘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疯狂的世界)便是源于此片。
22、《脂粉市场》又一部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的电影。
23、《不了情》张爱玲的言情故事,刘琼、陈燕燕的男女情事,当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资情调”,剧情缠绵悱测,堪称文艺类型片的代表作品。后来,还又发展到香港的同类片名和不同内容的一种无限延续。
24、《长相思》周璇和舒适的又一部时装电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标准美人”徐来和当年的当红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顾名思义,“银幕慈母”林楚楚的电影代表作。
27、《恶邻》一部题材狭小的无声电影小品。
28、《儿子英雄》没有任何名气,但很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9、《二百五小传》田汉编剧,另名《梨园英烈》,把传统的故事和戏曲演员的悲欢离合结合一起,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30、《风雨江南》另名《结亲》,用讽刺的手法表现一幕“结亲”的闹剧,后来的《抓壮丁》的风格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冯喆一扫“英俊小生”的模样,扮演了一个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绝。
31、《风云儿女》该片的出名,主要来自于片中结尾处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令人浩气回肠的国歌。
32、《腐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片并非列入中国早期影片当中,因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华公司拍摄的。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改编,电影较好的体现了小说中主题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陈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态,所以,“四大名旦”的头衔当之无愧。
34、《关不住的春光》赵丹、徐韬、王为一作为“新疆难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银幕前后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与金焰离婚之后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鸥的小说,马徐维邦的导演,李丽华的主演,一出旧中国戏曲演员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36、《红楼梦》曹雪芹的传世名著,在百年来的影坛上不知演绎了多少回。此番由当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反串“公子哥”贾宝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凤扮演薛宝钗,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37、《联华交响曲》由几部短片共同组成,贴近现实的写实作品。
38、《还乡日记》张骏祥与白杨短暂恋情的银幕合作,另一部是张骏祥导演、白杨与金焰主演的《乘龙快婿》。
39、《混江龙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章节。
40、《浪淘沙》吴永刚的“另类”导演作品,是中国影坛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仅有2个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长”这两个剧中人的鲜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层次。
41、《恋爱之道》冯喆和舒绣文继《裙带风》的再次银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时引起广泛影响。
42、《明末遗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顾兰君的古装演出,该电影是在当时话剧演出轰动后开拍此片。
43、《母与子》卢碧云与张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亲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儿经》女儿家的私事、烦恼事,这类题材在今后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与后台》著名电影大师费穆的“实验性”电影作品。
46、《青春之歌》与1959年北影厂的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同名但内容却与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颂》的充满“小资情调”的文艺生活片,而后者则是革命题材的典范杰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仑公司在解放之时的顺应新形势的过眼云烟之作。
48、《桃花泣血记》“电影皇帝”金焰与一代“无冕影后”阮玲玉的美丽与哀愁。
49、《天伦》传统的故事,传统的情节,传统的题材。
50、《体育皇后》黎莉莉的健美与风韵,早期明星的造星声势。
51、《天明》不错的题材,陌生的电影,深邃的立意,却距离太遥远。
52、《天堂春梦》路明、石羽、蓝马、上官云珠,四大影星,他/她们都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影星,该片也在中国影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53、《武则天》同类题材在不同年代反复上演,百演不厌,这是当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顾兰君版”的大型宫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间》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万家灯火》后再度联手,由银幕上的“夫妻”演变成真实生活中短暂的“情人”。
55、《相思债》一部模仿好莱坞的充满悬念的文艺类型片,在同时期不多见,很好看,戏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华》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风光》看尽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据外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小说改编,此剧曾多次被中国影人搬上银幕,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云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剧戏曲艺术片。
60、《新旧上海》狭义上的“新”与“旧”之间的老上海之比。舒绣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杀后复活于银幕,阮玲玉精心倾情的电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丽与粗野,金焰的率真与纯情,两个鼎盛时期的红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银幕伴侣”与“最佳生活爱人”的影坛结晶。
63、《雪中孤雏》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压岁钱》并非儿童题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遥远的爱》秦怡和赵丹扮演的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挂名夫妻,明星效应是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该片来自于俄国大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在底层》,众明星捧场。
67、《一串珍珠》观看默片时期的无声形体,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银汉双星》又一部张恨水的“才子佳人”、“鸳鸯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场高手”。
69、《表》类似《三毛流浪记》,旧社会儿童的悲惨遭遇。
70、《姊妹花》“电影皇后”胡蝶闻名海内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宝、小宝两个贫富悬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异,只可惜该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现在不复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开拍,距离50年之后神奇地被世界权威电影机构评为中国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经典名片。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浓浓的挥抹不去的乡思情愁。
72、《万家灯火》上官云珠和蓝马继《天堂春梦》、《希望在人间》后再度银幕结缘。
73、《一江春水向东流》距今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长、观众观看人数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电影佳作。
74、《十字街头》含泪的喜剧,带笑的悲楚,冷酷的现实,还有白杨和赵丹的风华正茂。
75、《三毛流浪记》雅俗共赏、老少皆益的儿童经典形象和儿童经典故事,同类题材时隔多年至今无可与之比肩。
76、《乌鸦与麻雀》看完此片,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做“中国早期电影的典范”。
77、《神女》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出场,两段连贯的情节发展,一个形象鲜明的伟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丽人行》上官云珠的转型,黄宗英的成熟演技,还有曾经风靡影坛“沙莉年”的沙莉,三个女性一台好戏。
78、《春蚕》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说搬上同样是早期的中国银幕。
79 《孤岛天堂》电影大师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风情万种,在银幕上尽现。
80、《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最早银幕上的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谈情说爱,只可惜是默默无闻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劳工之爱情》进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难听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风筝”,戏曲演员的一出爱与悲。
83、《狼山喋血记》电影大师费穆的“实验作品”,比这出寓言故事更为称奇的是银幕之外的惊天秘密。
84、《宁武关》戏曲的原汁原味,与中国第一部电影的问世之作《定军山》一脉相承。
85、《忆江南》田汉的名剧,周璇和冯喆的主演,其中,冯喆的英俊潇洒,周璇的一人分饰两角,都显示出大明星的风采和无法抵挡的超人魅力。
86、《三个摩登女性》阮玲玉、陈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绘”。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国名剧,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残梦断》大明星刘琼和李丽华的文艺片典范。
89、《母亲》范雪朋、顾兰君等明星都演过同名的“母亲”,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亲,别有一番感觉,因为当时才二十几岁在影片中要将母亲从24岁一直演到74岁,是锤炼一个杰出演员最佳的良机。
90、《青青河边草》大明星王丹凤和严俊再次演绎中国版的《魂断蓝桥》,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结局把原片的悲剧收场,改为更符合中国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团圆”。
91、《夜来风雨声》王丹凤与另一小生的爱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让多少观众留下同情的泪水。
92、《新渔光曲》著名的《渔光曲》之后,再并非“狗尾续貂”的成功演绎。
93、《西厢记》这回是周璇的红娘,慕容婉儿饰崔莺莺,白云演张生,片中的《花好月圆》由周璇演唱,好听又流行。
94、《失去的爱情》秦怡与金焰结合后唯一一次的银幕合作,电影中两人演的是悲剧,而现实生活中两人却是新婚的喜剧开篇。
95、《幸福狂想曲》赵丹与黄宗英银幕上的首演伴侣,而银幕下的两人也由此片喜结良缘。
96、《假凤虚凰》石挥与李丽华的讽刺喜剧,由此还引发出当年上海界理发行业的集体大罢工。
97、《裙带风》冯喆与舒绣文的时事讽刺剧,话剧先红,电影后续。
98、《龙凤花烛》英俊小生冯喆一人扮演两兄弟,与小鸟依人的陈燕燕两情相依。
99、《鸾凤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爱恨情愁。王丹凤与冯喆一对“金童玉女”的最佳银幕搭档,到了16年之后又在银幕上联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国难》第一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内容的故事片,它让电影呐喊出民族革命的呼声,点燃起大众抗日救亡的火焰,当时的观众赞誉它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