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伍子胥过昭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读过冯梦龙著的《东周列国志》,当我看到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想到他火红圆挣的双眼,心中一陈寒意掠过……
伍子胥——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自己的力量去报复君王的人!我想象中的伍子胥是火红的双眼圆挣,�恢痹诳癖迹�谔优埽�谧分稹K�豢硭”鹑耍�膊豢硭∽约海��缏逞浮K�囊簧�乖诟闯鹬锌�迹�诟闯鹬薪崾���抢�返慕景粒�故抢�返谋��兀?br /> 他是第一个冲破皇权的束缚,敢于直面君王的人,他用自己悲哀的一生成就了历史的骄傲!
❷ 过昭关简介
暑假,七岁的宁宁被送回乡下,由七十多岁的爷爷李福长照顾。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老朋友的联系方式,老友身体中风,时日无多。他决定带上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去千里之外看望老友。影片以“过昭关”喻指人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乡村公路片。
公路电影,是用旅程来反应人生的一个特殊电影类别,就像一句话: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公路电影也就是抓住这个核心。人和车,路途和景色,故事永远发生在下一秒,这是旅途的意义,也是电影的看点。今天我们要说一部小众的农村公路电影《过昭关》,上映于2019年5月20号,是一部少有的讲述爷孙情的国产电影。
历史上的“过昭关”讲的是楚人伍子胥的故事,昭关难过,愁得伍子胥一夜白头。电影里的《过昭关》讲的却是一位河南老人的故事。
❸ 伍子胥过昭关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楚平王即位后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欲杀太师伍奢全家。次子伍子胥出逃到昭关,见楚平王画影图形捉拿公告无法出关一夜急白了头。 因急得福换装成头发花白老者,无人辨识故而混出昭关。
❹ 《过昭关》:平原上的诗意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了一位首次参演电影的老人,此前他一直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未出演过任何影视作品。他就是影片《过昭关》中的主演杨太义老人。同时,在电影中饰演杨太义的孙子的李云虎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霍猛导演也获得了最佳导演的提名。就像很多网友评论的那样,提名即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尤其是入围最佳男主角的杨太义老人,同时入围的王景春,徐峥,涂们等多位男演员均为被各大电影节认证的影帝,在这样的死亡之组,入围已经是莫大的肯定。
我为电影取得这样的成绩感到开心,这次电影节过后肯定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像我在此之前并没有关注到这部取材于我的家乡河南的电影。故事情节一点都不复杂:爷爷偶然听说远在千里之外,曾经在一起劳改的老友病重,便计划骑着摩托三轮带着暑假放在老家的孙子前去三门峡探望。路程中间穿插着爷爷讲述的两段故事,东皋公巧妙安排伍子胥过昭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另一个故事是早年间爷爷的堂哥因为他的弟弟被父亲误解喝了毒药自杀去世了,他的弟弟因此心怀内疚,也想随哥哥而去,但看到哥哥身后留下的妻儿便决定担负起抚养他们的责任。并且从此以后不再说话,照他自己的说法,一开始是不想说话,到后来发现不说话也能过下去,便再也没有开过口。爷俩从周口出发,一路向西到达三门峡,景色也从大片的平原,庄稼地到山路崎岖,山丘纵横。一路上遇到了一些人,释放的善意也引来了善意。
以河南方言为主要语言的电影这不是第一部。记得小的时候有一部豫剧电影《我爱我爹》,在河南电视台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重复播放,并且每次播还是会看,在那个时候,至少对于我而言也是像《西游记》,《还珠格格》一样的存在。也有一些河南方言喜剧片《不是闹着玩的》,《我不是王毛》等,也是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但这些电影呈现出来的河南形象总是有些片面单一。加上长久以来新闻媒体网络语境对河南的执拗偏见,很多人对河南的印象只停留在“他们似乎对井盖情有独钟”,好像谁都会说句“你搁这儿弄啥嘞”,“某某某你个鳖孙”来搞笑调侃。贵州凯里在毕赣的电影语言里是潮湿多雾的小城,也是神秘而诗意的远方。当载着异乡人的火车驶过站台的时候,兴许有那么几个会在心里叹一句,“呵,电影里的地方”。当然,地点,语言,人物都是情感和故事的载体,绝不可能将一部故事片拍成风土人情宣传片。当我们在谈论电影,我们谈论的是世界的变化,人性的本质,人类的情感、野心和向往...... 只不过每个人,当然包括电影人不能独立于脚下的土地和身处的时代而生长,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故乡与时代的印记。山西汾阳有贾樟柯,河北唐山有姜文,贵州凯里有毕赣。希望有一天也有一位电影人能拍出我们的家乡河南的诗意。这部影片是一个好的开端。
❺ 什么是伍子胥过昭关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吴国首席谋臣伍子胥,原为楚国人。因为楚平王无道,杀了他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并且悬赏捉拿他,伍子胥仓皇逃离楚国,欲投奔吴国。
从楚国到吴国,必须经过昭关,当时昭关上查缉甚严,关口还悬挂了伍子胥的画像。因为他长得身高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如此显著且特殊的目标,实在很难蒙混过去。
忧心如焚的伍子胥,躲在朋友东皋公家苦思计策,通宵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不觉东方已经发白。天亮后,东皋公看到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30岁还不到的他,经过一夜的折腾煎熬,头发和胡须都已经变成了白色,看来像个五、六十岁的老翁。
初时伍子胥为此痛哭流涕,但也因此定下了过昭关的妙计,并且顺利地骗过了昭关守将,踏上往吴国的路途。
伍子胥过昭关不久,在路上遇一位姓左名诚的小吏,左诚因曾跟随伍家父子射猎,所以认得伍子胥。左诚大惊说:“朝廷追拿你甚严甚紧,你如何过关的呢?”
伍子胥说:“楚平王追拿我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颗‘夜光之珠’,但这颗宝物已落人他人之手,我刚才已禀报过昭关守将,蒙他释放,我现在就是要去寻回这颗‘夜光之珠’。”
左诚不相信地说:“楚王有令,谁要放了你,就满门抄斩,所以,现在请你和我先回昭关,向守将问明原委,才能放了你。”
伍子胥心想,若跟他回去,不就是自投罗网,前功尽弃了吗?于是灵机一动地骗左诚说:“若是见到守将,我就说‘夜光之珠’已经交给你,而你把它吞到肚子里,到时候看你如何向楚平王说明,我虽难逃一死,但楚平王若要剖开你的肚子寻找‘夜光之珠’,你恐怕有口也难辩了!”
一席话吓得左诚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
眼见左诚中计,伍子胥又说:“为了保全你我俩人的性命,你不妨做个顺水人情,放我一马。放了我,你最多无功;不放我,你可能性命难保,岂不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左诚无奈,只好放了伍子胥。
❻ 《过昭关》观感
星期日,看见9.3分的高评让我又看了一部电影《过昭关》。
这是一部写实到近乎纪录片的电影,人物,背景,声音均是原声态。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77岁的老爷爷某日得知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朋友病重的消息,为了见老朋友一面,他和7岁的孙子开着一辆简陋的小三轮花了四天的时间去探望老朋友。
小三轮无遮无挡,小孙子天真无邪,老爷爷年老体弱,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车子陷入泥地和车子没油时都需要一老一小自己推车。所幸一路上他们也遇到不少热心人,也帮助了一些人,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以待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情。
做为一部公路电影,通篇没有任何紧张刺激的场面,平淡而又真实的镜头让人看着看着眼角就溢出了眼泪。
老爷子一句句平常的言语也蕴含着人生哲理:
“困难就象伍子胥过昭关,有朋友帮忙就能过去了。”
“人生过完昭关过潼关,过完潼关过嘉峪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就象钓鱼,河里没鱼,钓多久都钓不来,如果河里有鱼,慢慢钓就会有的。″”
“你害怕的事情,你去熟悉它,了解它,你就不会害怕了。”
“路虽然远,慢慢走总会到的。”
“人在路上,是需要朋友的互相帮助的”
老爷子77岁,年纪与我爸相仿,看到他也就想到了我爸。做为一个父亲,年青时在儿女眼中都是英雄一般的存在,他可以为我们冲锋陷阵,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也可以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动手扬鞭。但年老的他们却变得那么卑微而怯懦。就像电影中的老爷子,屋顶漏水不想劳烦儿子,想去探望千里之外的老友也不敢叫有车的儿子送,甚至被成年儿子训斥时都不敢多一声辩解。
想到我们平时对待老爸,因为他总不舍得丢掉剩饭剩菜被我们说,因为跟风去买保健品被我弟弟大声斥责,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我们限制这限制那……
此时想起便十分后悔。赶紧把电影也推荐给我弟,让他以后对老爸说话不要再那么着急,不能再那么大声。老爸是老了,可他心里可清楚着呢。
老爷子的老伙计一个接一个的去世,这是人生的最后一关,过不了就去了。但老爷子并不害怕,因为如果真有鬼,那些鬼有不少是熟人亲人,见了面只有相聚一堂的欢喜,又怎么会害怕呢。
雷猛导演的《过昭关》,建议大家看看,遵老爱幼,从心出发。
❼ 《伍子胥过昭关》一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子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事迹。昭关受窘,中途乞讨,未曾片刻忘掉郢都仇恨的心志,忍辱负重、艰苦卓绝,终于复仇雪耻,名留后世。
汉·司马迁《伍子胥过昭关》原文: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柰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纮,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白话释义: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yún,云)。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五有个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无忌到秦国为大子建娶亲。因为秦女长的姣美,无忌就急忙赶回来报告平王说:“这是个绝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极度地宠爱她,生了个儿子叫轸,另外给太子建娶了媳妇。
费无忌用秦国美女向楚平王献媚以后,就趁机离开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杀了自己,竟因此诋毁太子建。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楚平王不宠爱她。平王也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
不久,无忌又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因为秦女的原因,不会没有怨恨情绪,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备着点。自从太子驻守城父以后,统率着军队,对外和诸侯交往,将要进入都城作乱了。”
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知道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因此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无忌说:“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逮捕了!”于是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没走到,奋扬派人提前告诉太子:“太子赶快离开,要不然,将被杀死。”于是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
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这样将成为楚国的后患。”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人桀骜不训,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势必不来。”
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武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
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
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王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伍奢听说子胥逃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人物背景: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
吴王阖闾九年,吴王亲率伍子胥、孙武攻下楚国都城郢,于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报得杀父之仇。伍子胥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伍子胥对吴国事业忠心耿耿,吴王阖闾去世后,他扶助夫差即位,帮助夫差打败越国,他劝阻夫差与越讲和,并阻止夫差让勾践回国,谏劝夫差放弃攻打齐国而伐越。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于公元前484年秋赐剑使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放鸱夷革中,漂浮江上。
吴地人十分怀念这位吴国忠臣,并命名胥江、胥口、胥山等地名以示永久纪念,立祠庙祭祀。胥口镇旧有胥王庙和伍子胥墓。
写作背景: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❽ 什么叫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过昭关:
比喻人忧虑过度,使人显得苍老。
典出《东周列国志》。
春秋时代,楚国武将伍奢与太子建守城父(今河南宝丰县)。国君楚平王不明是非,宠用小人,听信谗言,要废掉太子建。楚平王先把伍奢、伍尚父子杀掉,然后派人到城父杀太子建。伍奢次子伍子胥得到凶信,连忙逃亡,想到吴国去借兵报仇。
一天,他到了陈国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陈国是楚国的属国,与吴国相毗邻,只有出了昭关,才能够到吴国去。昭关坐落在两座大山当中,有官兵把守着,并且早已挂了通缉伍子胥的画像公告。凡有出关的人,都得经过官兵仔细盘查。
伍子胥躲在隐士东皋公家里。东皋公说要找一位友人帮他过关。伍子胥担心不能逃出昭关,狐疑不决,夜间寝不能寐,卧而复起,绕室而走,直至东方发白。这时,东皋公叩门而入,见了伍子胥,大吃一惊,说:“足下须鬓为什么会变白?”伍子胥取过镜子一看,便抱头痛哭,说:“我的大仇未报,怎么双鬓斑白了!”东皋公劝慰他说:“足下不要过于忧虑。你须鬓变白,改了容貌,一时难于辨认,可以混过俗眼。”
过后,东皋公的友人皇甫讷打扮成伍子胥的模样,假装逃犯,慌里慌张地要过昭关,把守关官兵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伍子胥乘机蒙混,逃出昭关。后来,伍子胥做了吴国的宰相,领兵打败了楚国。这时候,楚平王早已死了,伍子胥掘坟鞭尸,替父、兄报了仇。
“伍子胥过昭关”,比喻人忧虑过度,使人显得苍老。
❾ 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❿ 伍子胥过昭关的介绍
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后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奢被杀。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由于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该故事入选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