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沈腾马丽合作的电影有哪些
沈腾马丽合作的电影 (8个):我和我的家乡,夏洛特烦恼,温暖的抱抱,羞羞的铁拳,一念天堂,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独行月球,八秒半英雄。
《我和我的家乡》:出生在东北山村的马亮(沈腾饰)感慨“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点事情。所以放弃了去重点美术学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为了不让秋霞(马丽饰)发现,所以和所有村民共同防止被秋霞发现所发生的事。
㈡ 中国十大催泪感人电影
1、《岁月神偷》:这部电影不煽情却处处留情,整部片子都很温暖,每一个人都很真实。看完后感觉很治愈很圆满。《岁月神偷》让人感动的因素很多,不仅包含亲情、爱情,还有生离死别,它还包含着一代人难以重现的成长经验,如被小伙伴嘲弄、邻居一起在露天吃饭、吃完饭和兄弟姐妹一起写作业等。那些曾经美好的旧时光,现在都毫无顾忌地一去不复返了。
2、《听说》:这部电影主要描述了一对“听障人”的爱情。电影唯美清新的画面,懵懂的爱恋非常感人。
3、《星愿》:影片讲述了洋葱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视力和说话的能力,后来在医院工作并喜欢上了长期照顾他的护士秋男。洋葱头在一个晚上向秋男表白,秋男也接受了他的爱意。然而,洋葱头在回家的路上被车撞死。在天堂里的洋葱头祈求天使让他回到人间完成与秋男的感情,他得到了5天的时间。
4、《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西北某个小山村里,村妇秋菊为讨一口气,将村长告到了乡政府的故事。
5、《胭脂扣》:这部电影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香港一个纨绔子弟和妓院头牌如花的感人催泪爱情故事。
6、《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是台湾伦理悲剧片,讲述精神病医生林志强寻找失踪18年的母亲秋霞的故事。
7、《我们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四合院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和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
8、《叶落归根》: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农民老赵为安葬好友刘全有展开回乡之旅的故事。
9、《活着》: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
10、《暖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做小花的小女孩的故事,她经历了失去亲人、被收养、被送人等曲折的经历,最后在善良的宝柱爹的照顾下,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
㈢ 超虐的电影分享
揭露罪恶的画布展开,美国田园的暗影——西尔维亚的囚笼揭示了1965年的真实悲剧,女孩在父母疏忽中承受无尽的虐待。
在1918年的加拿大晨曦,奥若蕾的悲剧始于母亲病逝,父亲的婚姻转变让她与继母的冲突升级,受尽苦难。
巴黎的玫瑰野性——贝蒂的疯狂边缘,为桑格创作的手稿见证了她的堕落,直至挖去自己的眼球。
忠诚与爱的颂歌,八公的故事中,帕克教授的善良收养了小狗八公,小狗坚守着对主人的永恒思念。
美丽与悲剧交织,《素媛》中,性侵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家庭,母亲的绝望和社会的偏见,女儿的选择触动人心。
约翰夫妇的育儿预演——马利和我,拉布拉多的陪伴成为他们的生活支柱。
阿笙揭示松子的坚韧——被嫌弃的一生,即使生活破碎,松子也坚韧地寻找生存的意义。
爱情与牺牲的交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故事,虽未详述,却留下深深的情感痕迹。
爱情与挣扎的篇章,黄秋霞与林国荣的悲剧,林母的干涉让生活陷入疯狂。
无声世界的仁浩,在聋哑学校揭露了黑暗的现实,索贿与不公的阴霾笼罩着他的世界。
哈瑞和玛丽安的吸毒梦魇,哲洙与秀真之间的爱情,面对秀真的疾病,他们的生活摇摇欲坠。
梓希的初恋,信件中的秘密,通过母亲的笔触,她重演了一段坎坷的情感历程。
如花的爱情,殉情与重生,她的心痛在爱人重生后化为无尽的哀伤。
尚万的灵魂之旅,遇见鬼魂,心愿的完成,让他与妍秀的心越来越近。
电影中的天堂电影院,多多与艾佛特的友谊,失明与回忆,在时光的流转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这些电影,如同人生的镜子,照见人性的光明与黑暗,爱与恨,生与死,让我们在光影之间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㈣ 推荐十部虐心催泪电影(催泪电影排行榜前10名)
以下是十部虐心催泪电影的推荐:
《亲爱的》:
《我想和你好好的》:
《最爱》:
《一生一世》:
《爱有来世》:
《海洋天堂》:
《妈妈再爱我一次》:
《再见十八班》:
《全民目击》:
《快把我哥带走》:
以上十部电影各具特色,但都以情感真挚、催泪效果显著而著称,适合喜欢观看虐心催泪题材的观众。
㈤ 龚秋霞人物介绍
龚秋霞
龚秋霞(1916年12月4日-2004年9月7日),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
中文名:龚秋霞
别名:龚莎莎、龚秋香
国籍:中国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江苏崇明
出生日期:1916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2004年9月7日
职业:演员,歌手
代表作品:《父母子女》,《永远的微笑》,《压岁钱》等
人物生平
1933年,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
1936年登上影坛,参拍的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
1937年主演了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压岁钱》一举成名。1938年与1942年,她主演了贺绿汀作曲的《秋水伊人》和主演主唱的影片《蔷薇处处开》。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多才艺人。并且因与白杨、舒绣文、黄耐霜主演影片《四千金》,而被人们昵称为“大姐”。可以说她当时在中国的影坛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红星。在多部影片中她多扮演成平妇女或老妇人形象。由于处于豆蔻,对这些角色她并不满意。在丈夫的劝导下和影片上映后观众对自己的表演大加赞扬,这才坚定了她饰演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些影片有《凯风》、《寸草心》、《豆蔻年华》等。
1980年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公司合拍古装故事片《胭脂(1980)》,人们看到年逾花甲的她动作稳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当中,仿佛她的艺术生命仍处在明媚的春天。
2004年9月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
音乐作品
代表作品
拍摄的电影
1936:《父母子女》
1937:《永远的微笑》、《压岁钱》、《古塔奇案》、《四千金》
1938:《孤儿救母记》、《恐怖之夜》
1939:《歌声泪痕》、《播音台大血案》
1941:《鸾凤和鸣》、《大地之花》、《花溅泪》
1942:《蔷薇处处开》、《黑夜魔影》、《恨不相逢未嫁时》、《博爱四姊妹》、《浮云掩月》
1943:《千金怨》、《难兄难弟》、《激流》、《夜长梦多》、《来日方长》、《京华旧梦》、《凯风》
1945:《万户更新》、《大地之花》
1946:《芦花翻白燕子飞》1947:《四美图》、《春花秋月》
1949:《荡妇心》、《心血》、《血染海棠红》、《一代妖姬》
1950:《南来雁》、《新红楼梦》、《狂风之夜》、《禁婚记》
1951:《中秋月娘》、《惹门》、《不知道的父亲》
1952:《白日梦》、《儿女经深闺》、《梦里人》、《寸草心》
1953:《水红菱》、《都会交响曲》、《姊妹曲》、《大儿女经》
1955:《少女的烦恼》、《我是一个女人》、《女子公寓》、《阖第光临》、《孔雀开屏》、《一年之计》
1956:《红颜劫》、《男大当婚》
1957:《春归何处》、《香喷喷的小姐》、《王老五之恋》、《眼儿媚》、《未出嫁的妈妈》、《情窦初开》
1958:《锦上添花》、《有女怀春》、《笑笑笑少年游》、《春到海滨》、《金屋梦》、《豆蔻年华》
1959:《十七岁》、《同命鸳鸯》、《脂粉小霸王》
1960:《雷雨》、《鸳梦重温》、《雪地情仇》
1961:《美人计》、《糊涂姻缘》、《含苞待放》
1962:《沧海遗珠》、《三笑》
1963:《龙凤呈祥》、《椰林双妹》、《合家欢》
1965:《小忽雷》、《双枪黄英姑》
1966:《社会栋梁》、《迎春花》
1978:《铁脚马眼神仙肚》
1980:《胭脂》
参与的电影
1947:《地狱天堂》——演唱
1949:《血染海棠红》——演唱
1953:《彩虹曲》——演唱
1959:《王老五添丁》——服装指导
人物形象
在上海红颜沉香里,龚秋霞独以“梅花”惊艳上海滩。她十四岁加入“梅花歌舞团”,与张仙琳等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喻为“梅花五虎将”。旧上海的舆论界曾这样赞扬过她:龚秋霞的歌则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此绝妙之喻让现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龚秋霞于一九三七年主演的电影《古塔奇案》中的插曲《秋水伊人》是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老歌。在影片中,由龚秋霞扮演的凤珍,每晚临睡前望着女儿小珍,百感交集,以她那高亢哀伤的优柔嗓音唱着那曲凄婉哀怨的《秋水伊人》,让人动情。“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此曲教人回味不已!
影片公映后龚秋霞出色的表演及演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由此一炮而红,插曲《秋水伊人》及《思母》更风靡了全中国。
龚秋霞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歌曲动听,唱得好外,还有她那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娴熟的演技。在她漫长的三十二年演艺生涯中,龚秋霞曾拍过百余部电影,灌唱过逾百首歌曲,就如同她梅花般的特质,内敛而沉厚。
人物评价
龚秋霞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亦歌亦影,用现在的话说,属于“两栖明星”。她的歌喉甜润婉转,有“银嗓子”的美誉。与当时的“金嗓子”是周璇一起名列“上海十大歌星”的前两位,并率先在电影中自演自唱,开创了影歌风气的先河。她那温婉纯朴的歌声吸引了不少当时的名家为她作曲。龚秋霞从事唱片录音以来,大部分歌曲都由百代公司录音出版,到香港后,仍跟百代保持密切关系,且与也是电影演员和歌手的陈娟娟成为搭档,灌录了多首二部合唱歌曲。
龚秋霞演技出众,她一生拍摄过90多部影片,是位卓有成就的著名影歌明星。在银幕上,龚秋霞以扮演温柔善良的女性和慈祥的母亲见称。而她的最后两部电影,是1978年演出的《铁脚马眼神仙肚》和1980年的《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