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星馳各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內涵
《大話西遊》 這部電影對於時空的探索,藉助於月光寶盒,穿越時空,去拯救自己所愛的人,其實這又未嘗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回到過去,去改變一些讓自己抱憾終生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情之所至,所以這部電影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 《喜劇之王》 事實上,看周星星的電影越多,看喜劇越多,看香港電影越多,就越來越認識到喜劇之王里的人生蘊涵著怎樣可貴的精神。很多時候,感動觀眾不用太多本事,因為導演拍出來的就是他自己。周星星的喜劇之王之所以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幾乎達到了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當初,我看尹天仇這個死跑龍套的怎麼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後面翻來滾去浪費菲林,還不明白這到底是出自怎樣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說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當年拍射鵰,他演一個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龍套時,就跟導演說,可不可以擋一下再死,導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於是,「我就不停的開開心心的提建議,再開開心心的被拒絕」。 在本科那麼灰暗的時光里,喜劇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動我,在鼓勵我,在給我看人生逆境里不屈美好的那一面,也在告訴我輕輕鬆鬆的擺平不順和委屈。有的時候大家一起看完了跑到陽台上對著空氣大喊幾聲:「努力!奮斗!」小人物的自我勵志,是不能不珍惜的一份人生財富。 至於電影的結尾,頭幾次看的時候,我以為是敗筆,但經過這么些年,卻越來越贊嘆這樣的結局。星星自己說,這樣的結尾是為了給人以希望。但這樣的方式,無疑具有了強烈的戲謔味道,是對過往警匪片中英雄主義的極端調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 (網路)
『貳』 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
《功夫》表達的是善良、正義、寬恕、隱忍等主題,雖然有些晦澀荒誕,但仍不乏是經典。
從主角的設定來看,電影《功夫》里周星馳飾演的角色從小就很有善心,為了聾啞女孩不受人欺負挺身而出。長大後一心想加入斧頭幫,但從沒做過什麼十惡不赦、傷天害理的事。他和那胖子最多就是騙、小偷小摸而已。 他是好人,但被這世道逼得只能走上歪門邪道,他本性不壞。最後的關鍵時刻他能改過自新,改邪歸正,也很不容易。
他是無厘頭喜劇的開山鼻祖,是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用後現代主義、行為藝術都無法來形容他。他導演的作品有點超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荒誕不羈卻又發人深省。 最後,電影還表達了大隱隱於市,超脫的味道。 打打殺殺,最初的正義遲早也會泯滅,淪為非正義,不如激流勇退,抽身開來。
『叄』 周星馳的電影有哪些是標志性的想一想是不是都是標志性的呢
像功夫、九品芝麻官、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這些都是周星馳電影無厘頭的標志。
所以綜上,周星馳就是把他在生活中的種種經歷與他的電影戲作達成完美的結合,讓你在看電影的同時笑得忘乎所以然,生活中的不快樂都一下子消失了,把你的不快樂苦悶統統寄託在電影里人物身上,隨著他們看電影的心情統統煙消雲散,這才是看電影的最大樂趣。
『肆』 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現實意義
周星馳出道以來,拍了許多經典的無厘頭搞笑的電影,是很多人喜歡的喜劇演員,後來星爺開始當導演,開始是自導自演,到後來轉入幕後,只做導演。他所拍得每一部電影都很有現實意義。
《功夫》是星爺自導自演的一部很有漫畫風格的電影,該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意外得到了一部武功秘籍,然後練就一身武功,從此以後成了一個高手的故事。電影中包租婆停水那一段很搞笑,折射出星爺小時候生活的場景。所以,我們從這部電影中懂得:小人物也可以有夢想,哪怕山高水長,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實現。星爺對小時候所吃的苦一直不會忘懷,也告訴我們不忘初心。
《長江七號》是一部科幻的喜劇,星爺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農民工兄弟,和自己的孩子相依為命,為了孩子,他一直隱忍而堅持。然後孩子遇見了夢想中的「長江七號」。那是他一直幻想的快樂!所以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必須保持一顆童心,在最灰暗的角落裡努力向著陽光生長,一切都會變得有希望。
《美人魚》是星爺導演的一部很有意義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星爺沒有出演角色,但是無厘頭風格一直伴隨其中,我們看到最後人魚和諧共處,倡導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動物,愛護生態,就是愛護人類自己。
所以,周星馳的電影很有現實意義,他用搞笑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童心未泯的故事,我只想對他說:謝謝你,星爺,能夠讓我回到童年,讓我依然熱愛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伍』 周星馳是香港喜劇電影的代表人物,他都有什麼經典作品
周星馳的經典作品有《逃學威龍》、《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7號》、《食神》、《大內密探零零發》、《武狀元蘇乞兒》、《唐伯虎點秋香》。
『陸』 周星馳的代表作有什麼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周星馳,但是周星馳卻永遠是周星馳。
周星馳的電影元素非常多,除了無厘頭的經典搞笑之外,小人物的刻畫也是非常的精彩。
但是縱觀周星馳的電影,能把小人物的「小」放大到「大」,而且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情感要素的電影,我認為只有《功夫》,一部不可多得家武俠片佳作。之所以為什麼叫武俠片,容後再表。
《功夫》里刻畫了非常多的群體,各有特色,但是主要著墨點在於刻畫其中代表了4種不同的人生,代表著4種信仰的個體或群體。
《功夫》里,周星馳刻畫的主角,小時候是個非常善良的孩子,「除暴安良維護世界和平」並勇敢地和欺負小女孩的小混混搏鬥,希望自己像俠客一樣憑著自己的「如來神掌」能夠行俠仗義。但是卻被一頓爆揍,以及當頭澆尿的羞辱。對他來說,這種「行俠仗義」的夢突然就變得那麼的幼稚可笑,所以他開始拒絕自己的善良的那一面,就連外界給他的美好(小女孩)也唯恐躲之不及的跑開了。
從那之後,失去奮斗目標的主人公就開始變得也像混混一樣游手好閑,堅信「到處都是錢,遍地都是女人」,只要你「再狠一點」,就什麼都有了。這像不像我們很多人一樣,初入社會有著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有著想要堅持的夢想,卻被現實揍得頭破血流,打得潰不成軍,就連爬起來都沒有力氣,而受到他人的恥笑。在這時候,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轉去相信了「厚黑學」,相信了「狼性生存文化」等等野殘貪得哲學,「無奈」的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呢?
這個時候適時的引誘出現了,「斧頭幫」。他們代表的是一種秩序,一種「無序」的秩序,一種試圖重新構造社會關系契約的力量。斧頭幫老大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相信社會契約、所以建立起自己的秩序的人,他說「不殺女人」,卻一槍崩掉了馮導的女人=。=,往貧民女人頭上澆汽油;他厭惡裝作斧頭幫成員的星爺,卻因為他有特別的開鎖技巧所以放了他一碼;他心高氣傲,惡貫滿盈,卻甘願為火雲邪神低頭致禮。這就是斧頭幫所堅信的社會結構:弱肉強食是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比我強我就巴結你,對我有用我就利用你,對我沒用我就淘汰你。這恰好契合了男主人公在信仰缺失之後所需要的一種殘酷的生存哲學,因而主人公對它產生了嚮往和崇拜,丟棄了正義和善良,忘記了愛。
這時候,第三方勢力出場了,也就是豬籠城寨的卧虎藏龍。他們代表的是一類避世哲學,被欺壓不敢還手,但心中仍有信念的存在。因為他們是武林高手,曾經的風光傲骨雖然招致不幸,使得他們選擇隱姓埋名過平常人的生活,但是內心深處仍然堅持著信仰和道德,在這方面和斧頭幫是完全對立的信念。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他們身懷絕技,但是不願承擔相應的責任(鏟奸除惡),所以這也招致了他們其中一些人的悲慘結局。這類人給了男主人公一個比較大的沖擊,除了把嘴唇變成鴨嘴=。=之外,最後楊過和肥龍女主動上門與火雲邪神的大戰也讓主人公這么多年之後重新見到了除暴安良俠義之氣,一種他幼時十分嚮往、日後卻堅信已經不再存在的東西。
然而這不是他轉變的最大契機。
最大的契機,那根稻草,是黃聖依扮演的啞女,整片出場時間不超過15分鍾的配角中的配角。
因為她代表的,是純善。她代表的不是主人公幼時所堅信的東西,但是主人公幼時的信仰,卻是為了保護她所存在的。
主人公所堅信的其實是一副盔甲,一副可以把所有傷害低於在外面的騎士盔甲。如果我們褪去騎士盔甲,我們會發現裡面是一個柔弱的小女孩。
她的雙手握著一支棒棒糖。
這兩個角色的互動,是分兩個部分的。第一個部分,是在主人公相信只有加入邪惡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時候,她恰好出現了,她認出了主人公,主人公也認出了她。她雖然沒有變,但是他「變了」,他選擇吃「霸王冰淇淋」,吃完還在嘲笑追汽車的她,發出了刺耳的笑聲
但是我們都能聽出來,他的笑聲里的無奈,和折磨。
但是他自己也奇怪,明明是自己的「惡魔哲學」得到了映證,為什麼自己笑的那麼不開心呢?為什麼笑聲越大,自己反而會更難受呢?
因為他其實內心裡的最深的那一部分,還是在堅貞不渝的保護著「善良」,保護著他的小女孩,用堅實的盔甲抵禦著他自己給自己的心靈攻擊。
自己煎熬自己,所以他怎麼可能不難受呢??
第二次互動,則完全應證了這一點。他凶神惡煞的搶劫,掏出一把匕首,惡狠狠地指著她。就像內心深處的那副盔甲,舉起了一把長槍,抵住了自己的腹部想要刺穿自己去扎到裡面的小女孩。
然而她哭了。在那一瞬間,主人公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是在相信著善良,相信著那些讓自己「軟弱」的哲學。所以他很沮喪,他恨自己狠不起來,惱怒自己的無能,「惱羞成怒」的甩手把棒棒糖摔碎了。
但是又怎樣呢,你本來就是一副騎士盔甲,即便再怎麼在泥里打滾,往上面潑油漆,你的盔甲依然是純白色的。只不過需要把結成塊的泥外殼敲碎擦掉罷了。
所以主人公軟弱了,無力了,他打跑了他的朋友,因為他覺得這么軟弱的自己肯定沒辦法給自己的朋友帶來什麼。他再次迷茫了。而這時候,斧頭幫再次向他伸出了手。
所以有了火雲邪神,有了賭場大戰。戰局膠著了起來,他拿起了一個棍子,斧頭幫老大叫他一棒子打死肥龍女/楊過,叫他一棒子打死俠義之氣,叫他拿槍指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盔甲,狠狠的紮下去。
「打啊」「打他媽的」「打他啊」「打他媽的」……就像一個惡魔在自己內心喊著:「刺啊」「把自己內心的信仰一槍刺穿」「狠狠地紮下去」
所以他煩躁了,迷茫到了頂點的他,終於無法維持「理智」,選擇了遵從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他一棒子敲在了斧頭幫老大的頭上,內心深處,那副盔甲調轉了槍頭,一槍扎死了那隻啰嗦的惡魔。
泥外殼碎了,露出無暇耀眼的潔白。
所以有了之後的受傷,有了之後的大難不死,有了和火雲邪神噼里啪啦一頓亂揍,有了踩腳趾。因為這一刻,他才真正的相信了、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那個輕踩大雕而登浮雲的身影,漸漸地和童年的影子重合到了一起。
男孩兒牽著女孩的手,兩人一蹦一跳,消失在了下一個拐角。
這就是主人公所代表的意義,一種往復循環尋找真理,卻發現原來所謂的真理已經很早以前就被自己所得知,只是沒辦法體悟。而人生的過程,也就是體悟的過程。就像是一段追逐某樣東西的長跑,你背著一包行李覺得很累所以半路就丟棄了,當你跑到終點,才發現原來你追逐的東西就是你丟棄的那個。
最後來說說武俠的成分。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是這部影片卻給了另外一種描述。什麼是俠客,俠客並不是一天到晚行走江湖除暴安良,而是力所能及傾盡全力愛身邊的人,有幾分力氣就做幾分事,哪怕是天天賣棒棒糖擦玻璃上的鼻涕也能怡然自得。能者向外不張揚跋扈,弱者向內不拜跪屈服,我想,這就是一個俠客的真正含義吧。
最後,怎麼樣才能真正的做到「俠」呢?
我想,「俠」就在於,當你被惡魔打得遍體鱗傷,筋骨盡斷,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的時候,他叫囂著「向我屈服,你就可以擁有全世界!」的時候
你拿起一根木棍
在他腦門上輕輕敲一下
============================================================
這,就是我對《功夫》的理解,以及為什麼它是我最喜歡的周氏電影的原因。非寫手,水平不足見諒。
『柒』 周星馳電影的代表作有哪些呢
1988年 《霹靂先鋒》 處女作品、憑借本色表演 。 《捕風漢子》 慣性表演狀態。 《最佳女婿》 慣性表演狀態 。 1989年 《龍在天涯》 配角的巔峰表演 。 《義膽群英》 差強人意 。 《流氓差婆》 。 與吳君如的表演擦出火花,第一次轉型 。 1990年 《望夫成龍》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 《一本漫畫闖天涯》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 《龍鳳茶樓》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 《風雨同路》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 《咖喱辣椒》 完全蓋過張學友的表演 。 《小偷阿星》 慣性表演狀態 。 《師兄撞鬼》 慣性表演狀態 。 《賭聖》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開始與吳孟達拍檔 。 《無敵幸運星》 表演一般 。 《江湖最後的一個大佬》 表演一般 。 《賭俠》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周星馳名聲大噪 。 1991年 《整蠱專家》 新題材喜劇影片、與王晶初步形成默契 。 《龍的傳人》 無厘頭表演定型 。 《新精武門1991》 無厘頭表演定型 。 《逃學威龍》 暑期強檔、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 。 《賭俠2上海灘賭聖》 鞏俐、方季惟分飾港版、台版女主角,周星馳已成票房保證 。 《情聖》 與毛舜筠演對手戲,但主角過多,「星」味平平 。 《豪門夜宴》 客串 。 1992年(這一年是周星弛年) 《漫畫威龍》 開始有人懷疑周星馳到底能堅持多久 。 《家有喜事》 香港最成功的喜劇之一、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 。 《逃學威龍2》 有滑鐵盧之稱 。 《審死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 。 《鹿鼎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三名 。 《鹿鼎記2神龍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五名 。 《武狀元蘇乞兒》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四名 。 1993年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七名,有人說這是周的最後一年 。 《唐伯虎點秋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周星馳*** 。 《濟公》 慘敗 。 1994年 《破壞之王》 慣性表演 。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入選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 。 《國產凌凌漆》 與袁詠儀擦出火花,無厘頭表演完全成熟,與羅家英合作備受認可 。 1995年 《西遊記之101回月光寶盒》 第二次轉型,皆入選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無厘頭+浪漫+想像力 。 《西遊記完結篇之仙履奇緣》 。 《回魂夜》 繼續嘗試轉型,基本看不到本人面目,觀眾接受一般 。 《百變星君》 是當年周星馳影片票房最好的一部,屬《整蠱專家》的延續 。 1996年 《大內密探零零發》 重復無厘頭形式 。 《食神》 非常一般,但頗得好萊塢口碑,也是周星馳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 1997年 《1997家有喜事》 與《家有喜事》相比,周星馳在喜劇表現上優勢不明顯 。 《算死草》 無厘頭表演進入死胡同,帶出葛民輝的喜劇才華 。 1998年 《行運一條龍》 痛苦的無厘頭,但在導演手法上有不少進步,退格成配角 。 1999年 《喜劇之王》 第三次轉型,深入喜劇表演形式,自編自導自演 。 《千王之王2000》 拋開無厘頭,深入細致的喜劇表演完全蓋過主角張家輝 。 2001年 《少林足球》 創造了香港有始以來最高票房,達到出道以來的事業頂峰 。 2004年 《功夫》 聽說票房挺高的,深獲美國好萊塢認可。 2008 《長江七號》期待中 2008年 《功夫2》(製作中) 2008年 《龍珠》(製作中 1988<霹靂先鋒>被李修賢看中,1990《一本漫畫闖天涯》處具無厘頭風格,《賭聖》之後一炮而紅,從默默無聞的小子變為星爺
『捌』 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特點
周星馳的電影以無厘頭為特點。
無厘頭,原是廣東廣州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無厘頭語言風格的特點就是運用語言世界的偏離,常見的偏離主要有語音偏離、詞彙偏離及語法偏離。
語音偏離是最常見且活躍的一種語言偏離。其中,巧妙地運用同音字而構成的諧音、運用對仗而構成的押韻更是典型的語音偏離。
1、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的語音偏離指的是利用詞語音同、音近構成的語音偏離,雖然字面上是甲詞,實則表達的卻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詞,構成諧音偏離,從而達到現「此」而隱「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這條魚就像――就像受到輻射污染一樣,看了我都想嘔吐了,你還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塊魚。
廚師:不是多了塊魚,是多餘,你呀,你根本就是多餘呀你。(《食神》)
台詞通過「魚」和「余」的諧音,來諷刺做菜人的多餘。這樣的偏離,從具體的事物轉到電影人物身上,帶有幽默、反諷的意味。
2、巧用押韻
「押韻」又叫「壓韻」,指的是韻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韻的字。漢語的語音聲調平仄相對,音節單雙相對,巧妙地運用這一類語言特色,能使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從而達到加強節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
周星馳電影台詞的押韻並非語言學修辭手段中嚴格意義上的押韻,大多隻是強調句尾語音合韻,卻創造出了特有的「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
(8)周星馳的電影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1988年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並於同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
1990年憑借喜劇片《一本漫畫闖天涯》確立其無厘頭的表演風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劇動作片《賭聖》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而獲得關注。
『玖』 周星馳的全部電影分別是什麼
1、《美人魚》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愛情喜劇片,由周星馳執導兼編劇,鄧超、羅志祥、張雨綺、林允領銜主演 。
該片講述了富豪劉軒與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殺他的美人魚珊珊墜入愛河,譜寫了一段人魚愛情童話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2月8日在中國內地、香港同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