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三子爭父電影全集

三子爭父電影全集

發布時間:2022-07-19 20:22:39

❶ 王奎程的簡介

王奎程,河南省著名青年演員 ,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影視家協會會員 ,畢業於河南藝術職業學院;2008年參加拍攝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18集戲曲電視連續劇《山裡的漢子》;同年工作於河南省豫劇院三團;2009年參加鄭州市電視台《周末大戲院》2010年參加河南省戲曲春節晚會 ;2011年主持河南電視台九頻道《故事開會》欄目;2012年春節參加中央電視台11頻道《過把癮》「春節七天特別節目;2012年5月參加拍攝了戲曲電影《電影兒女》,飾演--馬躍; 2012年12月應邀參加「中國百部戲曲電影創新工程」首部《三子爭父》的拍攝;劇中飾演岳山;2013年參加拍攝電影《心靈解碼》;2013年5月拍攝全國首部科教喜劇電影《咱家花生好收成》劇中飾演男一號--范小毛;2013年10月參加拍攝戲曲電影《黑娃》;2014年參加拍攝鄭州電視台賀歲電視劇《雙喜臨門》拍攝,劇中飾演陸瀟俊;2014年12月參演河南影視集團喜劇電影《新雙喜臨門》拍攝,劇中飾演鐵柱。

❷ 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發展歷程

1950年11月召開第一屆文代會。
1954年11月召開第二屆文代會。
1959年5月召開第三屆文代會。
1981年5月15日召開第四屆文代會。
1992年8月18日召開第五屆文代會。 1.鄭州市文聯籌備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主任:於景超(1949年12月20日—1950年11月15日)
副主任:許寄秋(1949年12月20日—1950年11月15日)
2.文聯歷任領導
第一任
主任:呂英(1950年11月15日—1954年8月11日)
副主任:王子珍(1950年11月15日—1954年8月11日)
副主任:秦岱(1950年11月15日—1954年8月11日)
副主任:許寄秋(1950年11月15日—1954年8月11日)
第二任
主席:苑斌(宣傳部部長兼)(1954年8月11日—1959年5月13日)
副主席:許寄秋(1954年8月11日—1959年5月13日)
副主席:周蘇(1954年8月11日—1959年5月13日)
第三任
主席:於克非(1959年5月13日—1960年6月1日)
副主席:周蘇(1959年5月13日—1960年6月1日)
副主席:顧牧丁(1959年5月13日—1960年6月1日)
第四任
主席:張民德(1960年6月1日—1961年春)
第五任
副主席:陳重行(1961年春—1968年12月)
副主席:朱白(1964年夏—1968年春)
第六任
主席、黨組書記:許抱忠(1978年11月22日—1981年10月8日)
副主席、黨組副書記:辛英(1978年11月22日—1981年10月8日)
副主席、黨組成員:
李湖(1978年11月22日—1979年10月20日)
高嘉麟(1978年11月22日—1981年10月8日)
王國棟(1978年11月24日—1981年10月8日)
郭貴德(1978年11月22日—1981年10月8日)
王淑娥(1978年11月22日—1981年10月8日)
張漢亭(1979年6月29日下命令未到職)
第七任
主席、黨組書記:
丁朝選(宣傳部副部長兼)(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徐建(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辛英(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李湖(文化局局長兼)(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高嘉麟(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王國棟(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王淑娥(1981年10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宋歌(1982年5月8日—1983年12月11日)
第八任
主席、黨組書記:李今朝(1983年12月11日—1992年5月)
副主席、黨組成員:
宋歌(1983年12月11日—1987年12月30日)(1987年7月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副主席)
副主席:
徐建(1983年12月11日—1985年5月7日)
李湖(1983年12月11日—1986年)
高嘉麟(1983年12月11日—1987年12月30日)
王國棟(1983年12月11日—1985年5月7日)
王淑娥(1983年12月11日—1986年12月27日)
李剛田(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李太和(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第九任
主席、黨組書記:張愛圖(1992年5月—1994年4月20日)
副主席、黨組成員:
李剛田(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李太和(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丁一(兼職)(1983—)
第十任
主席、黨組書記:
宋歌(1994年4月20日—1995年11月)
副主席、黨組成員:
李剛田(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李太和(1987年11月27日—1995年12月)
第十一任
主席、黨組書記:
王華然(1995年11月5日—2001年11月17日)
副主席、黨組成員:
鍾海濤(1997年7月17日至今)
李興武(1998年4月2日—2003年10月)
楊曉敏(1999年至今)
第十二任
主席、黨組書記:
彭長勝(2001年11月27日至今)
副主席、黨組成員:
鍾海濤(1997年至今)
李興武(1998年—2003年10月)
楊曉敏(1999年至今)(四)機構設置
鄭州市文聯內設機構3個,即辦公室、組聯處、文學創作研究室。 原非中篇小說《曹書記買馬》獲河南省1981年優秀文學藝術成果獎。
郅輝中篇小說《一個小男孩兒的故事》1997年獲「第五屆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
郅輝廣播劇《大偵探卡萊和小不點兒》1985年獲全國兒童廣播劇金猴獎一等獎。
矯桂棠文論集《李碒新論》(與孫蓀合著),1992年獲中國當代優秀文學成果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鄭兢業中篇小說《孤墳》1994年獲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杯」當代文學大獎。
陳鐵軍中篇小說《激情殺人》1998年獲中國作協和公安部主辦的「全國首屆偵探小說大賽獎」;中篇小說《老雜碎》2002年獲第一屆河南省優秀文學獎;中短篇小說集《有種打死我》,2002年獲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 孟華創作的戲劇《勞資科長》,獲全國1982—1983年優秀劇本獎;《春秋出了個姜小白》1994年獲省四屆戲劇大賽一等獎;《生兒子大獎賽》獲1995年全國戲劇電視劇一等獎;《榆樹古宅》2000年獲省七屆戲劇大賽金獎。
王明山創作的古裝戲《三子爭父》1981年獲河南省匯演一等獎。
虎美玲1990年獲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王希玲1992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2年第四屆戲劇大賽《風流才子》演出獲表演一等獎,1993年獲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1994年在省四屆戲劇大賽中演出《春秋出了個姜小白》獲一等獎,個人獲特別獎。
趙維莉創作的長篇評書(康熙大帝國)省會城市廣播電台文藝類(長篇)評獎,其中1、2、4集獲一等獎,3集獲二等獎。
張守振的曲藝論文《對振興鼓曲唱曲的再認識》2002年獲省文化廳、省曲協理論徵文二等獎。 李剛田創作的《李剛田篆刻選集》1992年獲河南省人民政府設立並頒發的河南省首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許雄志的作品,1992年獲河南省首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青年鼓勵獎。
雲平、查仲林、許雄志,1992年獲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獎」。
雲平、許雄志、夏京州、葛全明,1992年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獲二等獎。
吳鄭杞、王三友、尹建英、劉卉娟,1992年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獲三等獎。
李強,1992年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獲一等獎。
宋華平,1993年第二屆河南書法龍門獎獲金獎。
李強、吉欣璋、雲平、許雄志、查仲林、尹建英,1993年第二屆河南書法龍門獎獲銀獎。
魏廣君 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獲一等獎。
許挺、夏京州、魏廣君、葛全明,1993年第二屆河南書法龍門獎獲銅獎。
范斌,1995年首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金獎,入選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王建國,1995首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銀獎。
張永剛,1995年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三等獎。
耿自禮,1995年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 「全國獎」。
雲平,1995年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王晨、陳新秦,1997年第二屆正書大展金獎。
許雄志,2002年獲全國第三屆正書展獎。
王晨,2002年第二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被授予「書法十傑」。 張存生、王玲夫婦,黃河澄泥硯製作工藝分別榮獲下列獎項:1991年黃河澄泥硯製作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並獲發明專利金獎。
黃河澄泥硯1992年在全國科技成果評選中獲中國愛迪生杯金獎。1994年10月,黃河澄泥硯在中國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中獲一等獎。
1997年8月,黃河澄泥硯獲第六屆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同年10月,葯物澄泥硯獲美國愛因斯坦科技貢獻金杯獎和第46屆尤里卡世界發明金獎。
1998年6月,黃河金沙泥茶具獲第七屆中國專利新技術博覽會金獎和特別金獎。作品《浮雕》在1998年首屆槐花杯環境雕塑大賽上被評為槐花獎。同年8月,黃河葯物澄泥硯和黃河金沙泥茶具分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
1999年,王玲、張存生設計並指導河南省迎接澳門回歸禮品《九龍晷》榮獲創意設計一等獎。
2001年5月,磚雕《紅樓夢》(局部)獲河南省首屆民間藝術節金獎。 曹新林,《粉筆生涯》獲全國六屆美展銀獎。
禹化興,《稀土十七姐妹》獲全國科普美展一等獎。
段正渠,《黃河謠》獲全國七屆美展銀獎。
張萬一,《黃土地》獲全國版畫展優秀作品。
羅治安,《山高人自潔》獲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河南展區金獎)。
封曙光,《太行暖冬》獲全國寫生作品展優秀獎。
張松正,《翌日》獲全國版畫美展優秀獎。並獲八九十年代中國優秀版畫家魯迅版畫獎。
崔國琦,雕塑《入洞房》獲北京國際雙年展提名獎。 張惠民,《鄉黨委書記》獲第十七屆「飛天」獎,省 「五個一工程獎」(鄭州電視台攝制)。
《看不見的太陽》獲第十六屆「金鷹獎」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鄭州電視台攝制)。
《生死存亡》,獲省「五個一工程獎」。
《下河村紀事》,獲省「大河獎」(鄭州電視台攝制)
馬其德,《曹靖華和他的父親》獲「飛天」獎。
何天保,《我的奶奶》,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華北地區第九屆國際一等獎(山西電視台攝制)。
1986年《還給大地》獲山東省第四屆優秀連續劇一等獎(山東電視台攝制)。
1991年《窯神》,獲山東省第六屆優秀連續劇二等獎(山東電視台攝制)。
《沂蒙魂》獲山東省第七屆優秀電視劇二等獎(山東電視台攝制)。
《呼兒嗨喲大都市》20集獲山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廣播劇《想通了再找我》,獲1999年河南省廣播劇一等獎。
王仲剛,電影故事片《伏虎鐵鷹》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珠江電影製片廠最佳編劇獎(珠江電影製片廠攝制)。
影片《天倫》,獲公安部金盾文學影視三等獎(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攝制)。
影片《非常民警》獲河南省2001年「五個一工程獎」(中央電視台攝制)。
《緊急追捕》6集,獲1995年度第十五屆「飛天」獎並獲1995年公安部金盾文學影視二等獎(中央台、北京電影學院聯合攝制)。
孟華,戲曲電視劇《生兒子大獎賽》5集,獲中央電視台首屆CCTV杯戲曲片一等獎。
郭春棠,戲曲電視劇《OK不夜城》,獲1994年全國戲曲電視劇展播獎、全國第一屆愛國主義電視戲曲展播三等獎。
王明山戲曲《陳家灣的新故事》獲1995年全國戲曲電視劇二等獎、河南省大河二等獎;戲曲電影《我愛我爹》獲華表獎。
袁美萍,獲第九屆中南六省戲曲電視劇二等獎、河南省大河二等獎。 音樂
李明福,《看到荷花摸到藕》(作曲)、《秋之歌》(配器)1990年全國廣播新歌徵集評選金獎。
劉成甲,《秋風吹來一個故事》(作曲)1990年全國廣播新歌徵集評選金獎,《黃河灘上的女人》(作曲)1990年全國廣播新歌徵集評選銀獎。
吳國祥,《編花籃》(詞曲)1990年河南省民歌演唱大賽十佳作品。
焦宓,《小站的燈火》(作曲)1990年河南人民廣播電台《嵩山杯》歌曲評選二等獎。
朱金鍵,《椅子頂》(配樂)世界蒙特卡洛(第11屆)銀小丑獎、綜合獎;戲曲《粉黛冤家》(作曲)1987年省第三屆戲劇大賽優秀音樂獎;交響音樂詩《隨想》1986年河南省首屆器樂作品三等獎;歌曲《紅燭頌》(作曲)1999年河南省創作歌曲評選金獎;少兒歌劇《雞毛信》(作曲)1999年河南省第六屆戲劇大賽優秀作品獎、1999年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論文《試論雜技表演藝術審美的寓意性》1991年第五屆全國雜技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
王玲,1990年河南省民歌大賽十佳歌手獎;
董曉芬,1992年河南省中華大家唱卡拉OK演唱比賽民族唱法一等獎。
劉樂,1995年河南省青年歌手大賽民族唱法一等獎。
周軼辰,1995年河南省青年歌手大賽美聲唱法一等獎。
李丹,1997年河南省青年歌手大賽美聲唱法一等獎。
舞蹈
周荃、何俠《鯉魚跳龍門》1992年河南省「騰飛杯舞蹈大賽」三等獎。
李永明,《黃河鼓震》1995年河南省舞蹈大賽一等獎。
《鯉魚鬧蓮》1995年河南省舞蹈大賽一等獎。
雜技
孔紅文《椅子頂》1984年世界蒙特卡洛(第11屆)銀小丑獎。
韓勇(編劇)、郭小保等(表演)《兄妹頂碗》1990年中南雜技大賽銀獎、編導獎。
李新民等表演的《雙爬桿》1990年河南省第二屆雜技大賽百花獎。
曹學清等表演的《繩技》1990年河南省第二屆雜技大賽三等獎、音樂獎。
曹學清等表演的《音樂滑稽》1990年河南省第二屆雜技大賽百花獎。

❸ 王奎的介紹

王奎,河南省著名青年演員 ,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影視家協會會員 ,畢業於河南藝術職業學院;2008年參加拍攝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18集戲曲電視連續劇《山裡的漢子》;同年工作於河南省豫劇院三團;2009年參加鄭州市電視台《周末大戲院》2010年參加河南省戲曲春節晚會 ;2011年主持河南電視台九頻道《故事開會》欄目;2012年春節參加中央電視台11頻道《過把癮》「春節七天特別節目;2012年5月參加拍攝了戲曲電影《電影兒女》,飾演--馬躍; 2012年12月應邀參加「中國百部戲曲電影創新工程」首部《三子爭父》的拍攝;劇中飾演岳山;2013年參加拍攝電影《心靈解碼》;2013年5月拍攝全國首部科教喜劇電影《咱家花生好收成》劇中飾演男一號--范小毛;2013年10月參加拍攝戲曲電影《黑娃》;2014年參加拍攝鄭州電視台賀歲電視劇《雙喜臨門》拍攝,劇中飾演陸瀟俊;2014年12月參演河南影視集團喜劇電影《新雙喜臨門》拍攝,劇中飾演鐵柱;

❹ 王奎的人物履歷

這個不是演員王奎;是假「李鬼」;

❺ 豫劇三子爭父劇情介紹

【劇情】三年前張盼為貪小利將親爹趕出家門,後為好人石憨所救,三年後,張盼回心轉意要接回老父。石憨怕張盼又起歹心,欲留乾爹在家。失散多年喜中高官的兒子霍喧前來尋父。三位為爭老父對薄公堂。

❻ 中國古代戲曲經典劇目有哪些

1、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2、貴妃醉酒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載歌載舞的單折歌舞劇,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該劇描寫的是楊玉環深受唐明皇的榮寵,本是約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隨後知道他早已轉駕西宮,於是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後來悵然返宮的一段情節。

《貴妃醉酒》通過優美的動作和華美的唱詞、曲調,表達楊貴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怨恨的復雜心情。

3、桃花扇

黃梅戲《桃花扇》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動。改編古典名著,要尊重原作又高於原作。在這方面,黃梅戲《桃花扇》改編本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將原著中蘇、柳兩位藝人綜合成一位柳敬亭,使人物更集中,線條更清晰。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作者孔尚任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明末時期復雜的權奸之爭,以及南明覆亡的歷史;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共定婚約。

4、西廂記

《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作者寫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寫情與欲的不可遏制與正當合理,寫青年人自身的願望與家長意志的沖突;表達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

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采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5、三子爭父

《三子爭父》由省淮著名表演藝術家周鳳英導演,眾名角聯袂登場。張耕儒老人由江蘇省淮劇團原團長淮劇名家呂輔國飾演,呂老師表演的老人,即有飽經世情冷暖的滄桑,又有讀書人的儒雅。

徐永軍飾演的張孝,固執愚腐,前時一味縱容刁蠻的妻子趙氏,後一反常態,對其硬下心腸散盡家資千里尋父;省淮小生陳紅玲、和省淮當紅花旦陳芳分別飾演石憨夫婦,這一對夫妻真是一對妙人,石憨傻傻憨憨卻有一幅熱心腸,憨媳李氏,心靈手巧動作輕盈,時時提點憨子。

崔成華飾的書生王義,品性溫良遇事忍讓書生氣十足;姚小雨飾演的趙氏好吃懶做,即潑又悍......全劇情節起伏,貫穿全劇唯一個「妙」字,妙趣橫生,眾名家精湛的表演技藝,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是一出發人深省的好戲。

❼ 豫劇三子爭父續集簡介

張盼夫妻因父親撿到銀兩卻還給丟銀人霍軒而趕父親出家門。老漢在雪窩中差點凍死,多虧去趕集的石憨將老漢救下。回家後,石憨和連氏留下老漢一同生活。三年光景,石憨一家日子越過越好,偶遇乞討的張盼夫妻,張盼因想分得一份家產而將石憨告上公堂。沒想到縣官竟然是老漢當年救下的霍軒。於是三人爭父。

閱讀全文

與三子爭父電影全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翻譯電影票房 瀏覽:39
微電影誠信的較量簡介 瀏覽:177
她法國電影西瓜 瀏覽:952
釜山行電影視頻片段 瀏覽:408
電影古裝精彩片段 瀏覽:620
奧特曼傳說c電影全集 瀏覽:503
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怎麼搶 瀏覽:787
有的女人愛看外國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27
手機電影播放到電視機 瀏覽:59
大浪淘沙是什麼電影 瀏覽:4
戶外求生微電影 瀏覽:938
經典電影劫獄車場面分析 瀏覽:216
有哪些外星人的電影 瀏覽:130
過年電影票房2021 瀏覽:466
電影無法滿足西瓜影音 瀏覽:41
上海電影發行費用 瀏覽:422
怎麼在抖音上發錄制的電影 瀏覽:136
師傅說微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32
彩色電影片段 瀏覽:329
妹妹投靠姐姐的微電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