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禪宗五祖之前哪部佛教經典傳教
樓主能說清楚嗎?樓主問的是禪宗五祖之前那本經典闡述的禪宗,還是禪宗之前佛教哪本經典傳教?
禪宗是在印度佛教末期進入到中國的,也就是達摩祖師東渡的事,主要目的就是傳禪宗衣缽(細想想,從初祖到六祖,每個人都帶著任務),所以禪宗這個宗派或者說學派在印度已經成型,達摩祖師到少林之後一開始沒有發現有適合根器傳人,所以幾年面壁無語,後來就只傳了楞伽經,再後來慧可大師斷臂求法,達摩祖師見了真心才以心印心傳了禪宗法脈,並且留下了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偈語,到了五祖傳給了關鍵的六組惠能大師,果然六祖惠能大師讓禪宗真正在中國大放異彩!
至於樓主的問題,如果問的是哪部佛教經典傳的禪宗,那就是禪宗自始至終不立文字,哪來的經典?當然,如果非要九根溯源,金剛經貼點譜,到六祖慧能大師倒了留下了經典,也就是壇經,這也是佛教唯一一本不是佛說但公認是佛經的經典,只此一本,中國人寫的,這個人就是六祖大師上惠下能,俗名惠能。
② 古代有個禪宗五祖屍體被人破壞(好像是一個兵)把那指頭割了,之後就發瘋而死這是什麼歷史
一、呂後。赤眉軍當年盜掘西漢帝王陵寑時,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和皇後呂雉合葬陵長陵也未能倖免。呂雉死後遭遇到了奇恥大辱,屍體讓赤眉軍姦淫了。而且,除了呂雉這位當年天字一號女人外,其它被掘開帝王陵內的皇後寵妃們的屍體,赤眉軍也沒有一具能放過,奸屍行為令人發指。
二、漢恆帝竇後。漢桓帝是東漢第十位、倒數第三位皇帝劉志,皇後為竇氏。當時外戚梁冀專權,在毒死了年僅9歲的漢質帝劉纘後,梁冀扶只有15歲的劉志當皇帝。從公元146-167年,共當了22年的皇帝,劉志當政時政壇腐敗,他政績平庸,還不聽忠言;且好色無比,
③ 佛教五祖是誰
佛教五祖是弘忍禪師。
五祖弘忍禪師,生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2年),十三歲,剃發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
弘忍禪師出家後,便住在雙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禪師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同學經常欺負他,他也不爭辯,泰然處之。
《楞伽師資記》中講,他「住度弘愍,懷抱貞純。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
四儀(行住坐卧)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咸為佛事。蓋靜亂之無二,乃語默之恆一。」
意思是說他心量寬宏,慈悲仁愍,純潔無暇,不談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動念,無時無處不處在覺照當中,而且經常干苦活重活兒,甘為大眾服務。
(3)禪宗五祖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弘忍禪師
五祖弘忍禪師,生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2年),十三歲,剃發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把法傳衣給他。道信死後,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領眾修行。其後,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於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
由是其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後世稱他為禪宗五祖。
七歲時,為四祖道信禪師所遇見。四祖嘆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
於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徵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長欣然同意,並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
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
咸亨三年(672),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聽說之後,亦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將兩偈比較,認為惠能的悟境高於神秀,夜裡為惠能宣講《金剛經》大意,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惠能大悟,遂將衣法密傳給惠能,命他連夜南歸。(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傳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說[3],後傳法於六祖惠能。)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代宗謚號大滿禪師。
④ 為何禪宗五祖最後把法衣傳給了不識字的慧能呢
禪宗五祖之所以最後把法衣傳給了不識字的慧能,一方面是匯能的慧根比較好,更有利於理解禪宗的本質思想,而在另外一方面,禪宗五祖之所以把法衣傳給不識字的慧能,是因為希望會能能將禪宗進一步的擴大,在南方能夠得到更大的,更廣的傳播。
綜上所述,禪宗五祖之所以最後把衣缽傳給了不識字的慧能,是他對於匯能的發展對於匯能的前途有著更大的信心,希望它能夠將禪宗的更多的理想以及視力范圍擴充到南方。
⑤ 有部傳教士去日本和佛教辯論的電影,叫什麼
樓主能說清楚嗎?樓主問的是禪宗五祖之前那本經典闡述的禪宗,還是禪宗之前佛教哪本經典傳教?禪宗是在印度佛教末期進入到中國的,也就是達摩祖師東渡的事,主要目的就是傳禪宗衣缽(細想想,從初祖到六祖,每個人都帶著任務),所以禪宗這個宗派或者說學派在印度已經成型,達摩祖師到少林之後一開始沒有發現有適合根器傳人,所以幾年面壁無語,後來就只傳了楞伽經,再後來慧可大師斷臂求法,達摩祖師見了真心才以心印心傳了禪宗法脈,並且留下了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偈語,到了五祖傳給了關鍵的六組惠能大師,果然六祖惠能大師讓禪宗真正在中國大放異彩!至於樓主的問題,如果問的是哪部佛教經典傳的禪宗,那就是禪宗自始至終不立文字,哪來的經典?當然,如果非要九根溯源,金剛經貼點譜,到六祖慧能大師倒了留下了經典,也就是壇經,這也是佛教唯一一本不是佛說但公認是佛經的經典,只此一本,中國人寫的,這個人就是六祖大師上惠下能,俗名惠能。
⑥ 禪宗五祖知識誰有
【弘忍(601~674)】
唐代僧。為中國禪宗第五祖。俗姓周,湖北黃梅人。七歲時,從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652)道信付法傳衣給他。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後世稱他為禪宗的第五祖。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
中國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到三祖僧璨,其門徒都行頭陀行,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並不聚徒定居於一處。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風一變。道信於唐·武德(618)初入黃梅雙峰山,一住三十餘年,會眾多至五百。後來弘忍移居東山,又二十餘年,徒眾多至七百人,這兩代禪徒都定住一處,過著集體生活。他們實行生產自給,把運水、搬柴等一切勞動都當作禪的修行;弘忍並認為學道應該山居,遠離囂塵。這是後來馬祖、百丈等於深山幽谷建立叢林,實行農禪生活的指導思想。
唐·顯慶五年(66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辭不赴;乃送衣葯到山供養。龍朔元年(661),弘忍令會下徒眾各作一偈,以呈見解,若語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央A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這句是比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佛性本清凈』),何處惹塵埃。』弘忍以慧能見解透徹,遂授以衣法,叫他南歸。咸亨五年(674)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圓寂,年七十四,葬於東山之岡。開元中(713~741)學士閭丘均為撰塔碑。代宗時(763~779)謚為『大滿禪師』。
弘忍的禪學傳自道信。道信自說他的法門︰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說︰『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又說︰『諸佛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宗鏡錄》卷九十七)。這是他繼承道信以心法為宗的設施。又弘忍評神秀的造詣說︰『吾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楞伽師資記》引《楞伽人法志》)。神秀後來答武則天問東山法門依何典誥時說︰『依《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見《楞伽師資記》)。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貫的。又道信說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間,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念名號,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中略)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楞伽師資記》)。弘忍也繼承了這一思想,為他的門下建立念佛禪的理論根據。
弘忍的著作,未見記載。僅《楞伽師資記》及《宗鏡錄》等,散錄其法語。《楞伽師資記》且說弘忍常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只是口說玄理,默授與人。因此世傳有《禪法》一本,雲是弘忍禪師所說,是不確實的。但古來傳有《最上乘論》(一稱《修心要論》)一書,題為『第五祖弘忍禪師述』,朝鮮、日本都有刻本。論中設立問答,闡說守本真心為涅槃根本、入道要門、十二部經之宗和三世諸佛之祖。又說︰『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這比弘忍原來說法似更有發展,當是後人所作。
弘忍會下的徒眾極多。其及門弟子,據《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所載有十一人,《景德傳燈錄》所載有十三人,宗密的《圓覺經大疏鈔》及《禪門師資承襲圖》所載有十六人,總計見於記載約二十五人。
《楞伽師資記》引用玄賾《楞伽人法志》的記載說,弘忍臨終前二日,親語玄賾說︰『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於玄賾以外,更舉出了上首神秀、資州智詵、白松山劉主簿、華州惠藏、隨州玄約、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揚州高麗僧智德、越州義方。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之下也舉了十人,但人名稍有出入。新見的有襄州通、蘄州顯、揚州覺三人。而以嶺南新州盧行者慧能最為傑出。又宗密的《禪學師資承襲圖》另舉出弘忍門下十大弟子,新見的有業州法、江寧持二人。《景德傳燈錄》所舉弘忍弟子十三人。其中新見的有揚州曇光、隨州禪慥、舒州法照、枝江道俊四人。《宋高僧傳》還載有在廣州為慧能剃發的印宗、在大庾嶺因慧能的啟發而悟道的慧明和越州妙喜寺僧達三人,都出於弘忍門下。此外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載有曾到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八年的智弘律師,也曾在黃梅弘忍門下參學過。還有慧能弟子智隍,本出弘忍門下,他修定二十年,後遇慧能弟子智策的啟發,始往曹溪參學(《宗鏡錄》卷九十七)。以上二十五人,可稱弘忍門下的著名弟子,他們弘化地域甚廣,如慧能、印宗在廣東,神秀在長安、洛陽、荊州,玄賾、玄約和道俊等在湖北,智詵在江蘇,義方、僧達在浙江,法照在安徽,慧明在江西,各化一方,遂使東山法門傳播於全國。因此,達摩一系的禪學,也可說從弘忍門下始發展成為一大宗派。而盛傳其法的,首推慧能和神秀。慧能宗《般若》,開法於南方;神秀宗《楞伽》,傳禪於北方,成為南頓北漸二系禪學的首導。(林子青)
◎附︰船庵〈中土禪宗五祖述略〉(摘錄自《現代佛教學術叢刊》(3))
達摩禪到弘忍,禪宗的基礎益固,門庭更廣,影響更大,當時談禪習禪者幾無不歸於東山法門了。
據《楞伽師資記》稱弘忍的教學,是『口說玄理,默授與人』,他是個『生不屬文,義符玄旨』的一代宗師。這是說明了他是沒有著作遺世,同書並指出『在人間有《禪法》一本,雲是忍師者,謬也』的話。但是弘忍門下學者這樣多,絕不能斷定沒有私記師言加上師名而流傳下來的。現藏在北平圖書館敦煌古寫本《一乘顯自心論》一書,這書的內容和在1570年朝鮮安心寺刻的《最上乘論》大體相同。《最上乘論》題作『第五祖弘忍述』(現收入《續藏》和《大正藏》),這書可能就是被《楞伽師資記》所斥為偽書的《禪法》。《最上乘論》特別強調『自心本來清凈』的心性本凈說;它的實踐方法是守此本自清凈的心,始終以『守心為第一』,力倡『守心是入道要門』,『守此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也』。在《宗鏡錄》卷九十七里列舉弘忍法語中有『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切物,即是本心』等等,很可以看出和《最上乘論》的精神相一致。但《最上乘論》里有些語句是過於庸俗的,無疑地是經過後人竄改所致。心性本凈說和守心為禪的方法論,是完全符合於達摩的『凝住壁觀』,道信的『守一不移』的宗旨的。這和後世禪宗的『默照禪』也許有它深遠的淵源。
弘忍教學的另一方法,是很可注意的,在《楞伽師資記》有著具體的例子。即他的教學方法只是向學人提出問題而不加以解釋,讓學人自己去參──思索。例如問︰
『有一口屋,滿中總是糞穢草土,是何物?』
『掃除卻糞穢草土,並當盡,一物亦無,是何物?』
『佛有三十二相,瓶亦有三十二相不?柱亦有三十二相不?乃至土木瓦石亦有三十二相不?』
他還教學人︰『向心中看一字。』這種提問題教學人自己去參去看的學禪方法,後世禪宗最流行的『看話禪』也似乎和它極有關聯。
達摩禪雖以《楞伽》為宗典,但它的基本理論是大般若思想,到弘忍更顯著地起了很大的變化,即轉到以《般若經》為宗典了。《楞伽師資記》的弘忍法語有『了生即是無生,非離生法有無生』,接著即引用龍樹《中論》『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的偈語,正是深刻地表達出東山法門的中心思想。
⑦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最上乘論》中說: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煉;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於念念中,常供養
自己不渡,如何渡人啊,想找一個明心見性的師父來談何容易,選擇師父的好壞直接影響修行啊。而且佛法傳到今日,有沒有謬誤沒人能一決,因此只能按照佛親說的修行了。佛雖涅槃,法身尚在嘛。
而且佛自己尚說:「有四比丘眾,一者道殊勝,二者善說法,三者依道生存,四者為道作穢。」網上評說者大多居家,尚未行比丘戒,能行居士戒的都不知道有幾個,如何要求甚高呢?
至於他們會不會積下什麼惡口業,我倒覺得未必。因為經書上說是曾經有一人聽見「佛」這個字,如五雷灌耳,舉體顫動,所以能讓別人聽見「佛」字那已經是功德一件了。
佛說:「修慈心者以嗔恚為刺」從你的語氣中可知尚未斷嗔恚蓋啊。所以請聽我一言,要實修,不要虛修啊。人生在世,與佛結緣,是大善緣,勿要等閑視之啊。
而且佛亦說過:「我未見有行惡如斷發普提心者。」有人能發普提心,那是大善根,大福業啊,彼人有心向佛,是大功德啊。雖然網上文字議論,可是會看這個的,都是與佛有緣的人那,切不可輕言失語,以期無意之間造下無邊罪業啊。
阿彌陀佛。
⑧ 新少林寺電影 新少林寺電影完整版
新少林寺電影 新少林寺電影完整版
港人大概是從《葉問》系列的民族情結里嘗到了甜頭,《新少林寺》把少林寺浩劫的元兇,又歸至外來者。讓劉德華與謝霆鋒的兄弟情,頗為滑稽地上升到民族仇、家國恨的層面上來。而少林寺的一干眾僧,更是一遇危險,首先想到的是「讓老百姓先走」。這一點,在《赤壁(上)》中已有了不高明的表現。不難看出,香港電影在文化訴求上,還是不能把住內地觀眾的脈。一正襟危坐起來,就彷彿要帶領我們坐上時空穿梭機,回到另一個時代。《新少林寺》就是這樣一部新意缺缺,腐氣沉沉的電影,也暴露出香港電影人北望神州後,水土不服的諸種症狀。
編輯本段不為人知的少林寺
不為人知的少林寺之禪宗祖庭 --《新少林寺》耗資兩千萬 打造全新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嵩山腹地少室山下的密林之內,因而得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起源於北魏孝文帝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後因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嵩山,於五乳峰山洞面壁九年,創立禪宗,少林寺也被稱為禪宗祖庭,目前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其後迅速發展,並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少林寺的主體建築為常住院,是寺中住持及眾執事僧們進行佛事活動和起居的地方,也就是人們所通稱的「少林寺」。常住院依山而建,中軸建築共為七進,即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達摩亭和千佛殿,兩側還有六祖殿、緊那羅殿、東西禪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築。近20多年來,嵩山少林寺由於電影《少林寺》而興起,成為河南省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成為登封市的經濟支柱。 在電影《新少林寺》中,少林寺整個建築群也都一一重現在銀幕之上。據悉,《新少林寺》劇組耗資近兩千萬,歷時四個月打造了一座全新的少林寺。導演陳木勝帶領美術指導奚仲文先後走遍三十多間古廟,由於天氣、地理位置、寺廟本身修葺程度、善信參拜等原因,對影片要求嚴苛的陳木勝最終決定在浙江省的方岩風景區,斥資兩千萬興建一座嶄新的「少林寺」。「新少林寺」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個主要殿堂構造而成,力求做到每一處都與嵩山少林寺相一致。除了大的場景設置,美術總監奚仲文還十分注重細節之處的打造。光是為了完美塑造大雄寶殿內身高九米九、重近十噸的大佛容貌就花費了劇組美術部數月的時間,據悉,整個佛像由半百工人、耗費兩個星期時間裝嵌完成。
不為人知的少林寺之武林勝地 --少林大師親授七星拳 《新少林寺》主打正宗少林功夫 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賞,而被特別認可設立常備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術的發展。少林寺因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少林一詞也逐漸成為漢族傳統武術的象徵之一,如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即為「少林、武當、昆侖
、峨嵋、點蒼、華山、海南」等派別,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門派。少林寺博採百家,在吸收各武藝之長後,又逐步發展成為包括有馬戰、步戰、輕功、氣功、徒手以及各種器械等許多種套路的武術流派,後代弟子結合中華民族固有之武技精華,融會貫通,發展充實成為名揚中外的少
林武功。少林武術流傳至今,除去數十套拳術、棍術、槍術、刀術、劍術之外,還有三股叉、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等十八般兵器。 少林功夫是中華武術體
系中最龐大的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希望借練功夫習武達收心斂性,參禪是正道,拳技功夫乃一種身體的鍛煉。相傳
著名的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修煉十年的漫長歲月中,言傳身教創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一開始就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內涵,具有修身養性,善化人性,清凈無為的武德。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禪」等武功相輔相成,達到二者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為打出正宗的少林功夫,《新少林寺》劇組特意請到少林大師親自向演員們傳授七星拳,天王劉德華亦苦練三個月。為全力支持電影的拍攝,少林寺特別派出武僧加盟影片的拍攝,影片內出現的武僧全部由有少林真功夫的武僧扮演,因此,影片中的動作場面頗值得期待。而導演陳
木勝亦將少林的禪武精神納入其中,「這是之前所有關於少林寺題材的作品裡面沒有出現過的,少林寺方面對這個也覺得很遺憾,所以我們這次拍這個電影得到了少林寺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前的電影只是告訴你少林寺的功夫好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要練,練來有什麼用。」
不為人知的少林寺之少林歷史 --少林題材經久不衰 《新少林寺》展現真實歷史 雖然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就出現了《少林木人巷》、《少林十八銅人》、《少林三十六房》等
一批以少林為主題的功夫電影,但少林寺真正以主角在銀幕上為廣大中國觀眾所熟識的還是1982年的那部《少林寺》。1982年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大獲成功,不僅捧紅了功夫巨星李連傑,少林寺也隨之家喻戶曉,其後更出現了《南北少林》、《洪熙官之少林五祖》、
《木棉袈裟》、《少林小子》、《龍在少林》、《少林僧兵》等影視作品,其中僅電影作品就多達50部。不過,至今仍只是李連傑版的《少林寺》受到了廣泛贊譽。 《新少林寺》取材自少林寺真實歷史,據少林
寺記載,民國初年,正值軍閥混戰、土匪肆虐、民不聊生,少林寺力保古剎完好,恆林率眾僧與土匪們對抗,環寺數十村得以安居樂業。其後恆林弟子妙興因感念直系軍隊吳佩孚部下樊鍾秀修葺少林寺的恩德,而被拉攏加入吳佩孚的軍事集團。民國十七年三月,樊鍾秀乘馮玉祥的國民
軍後方空虛,奪佔了鞏縣及偃師縣,但不久被馮部將領石友三奪回。樊鍾秀南撤,轉攻登封縣城,其司令部即設在少林寺內。石友三部向南追擊,至輾轅關(十八盤),少林寺僧助樊狙擊,終不敵而潰。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縱火焚法堂。次日,駐防登封的國民軍(馮玉祥部)旅長蘇明啟,
命軍士抬煤油到寺中,將天王殿、大雄殿、緊那羅殿、六祖殿、閻王殿、龍王殿、鍾鼓樓、香積廚、庫房、東西禪堂、御座房等處,盡付一炬,以泄私憤。至此,千年歷史的少林寺遭遇了最慘重的一場浩劫。
⑨ 禪宗五祖
初祖達摩(為西天第二十八祖)
二祖慧可
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
西天初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優婆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⑩ 為什麼禪宗五祖給六祖惠能傳金剛經時用袈裟遮住周圍不讓別人看見
當時的背景都想奪六祖之位,五祖之衣缽,從後來的情況可知,被人知曉會引來殺身之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