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主要內容包括七個單元。
1、《前夜》主要內容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
而護旗手老方(耿樂飾)等千千萬萬參與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五星紅旗順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⑵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第一個故事《前夜》,是在開國大典前夕,作為升旗設計師的林治遠(黃渤),如何克服困難,最終保障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的故事。黃渤演技確實一流,把那種作為普通技術人員的使命感,演得很到位。當他在旗桿頂上,把阻斷球焊好時,觀眾都長舒了一口氣。代入感真的挺強的。
第二個故事《相遇》,是以我國每一顆原子彈研究為背景的,講了一個叫高遠(張譯)的科研人員,為完成保密任務,突然從女友面前消失,最終為國捐軀的故事。多年之後,當已結婚的女友在電視上看到高遠的照片時,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想必,那一刻,她也終究原諒了他的不辭而別吧。
第三個故事《奪冠》,講的是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背景,而最動人的是兩個小學生的友誼。男生冬冬熱愛打乒乓,女生要出國了。
可是電視正在直播女排的比賽,為了保證鄰居們看電視,男生錯過了跟女生最後的告別。女生把乒乓球留在窗檯上。多年之後,冬冬成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女生成了歸國物理學家,他們在女排再次奪冠時相逢……
第四個故事《回歸》,講的是香港回歸前夕,外交官為准時升起國旗與英方不屈不撓的談判,而升旗手也為此反復練習,警隊也為此校正時間換帽徽……匯集到一起,就是要在那一刻,讓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晚一秒都不行。
第五個故事《北京你好》,講的是2008年的奧運。一個貧嘴的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婚姻破裂,跟兒子關系也不好。但運氣好抽到一張開幕式的門票,原本想送給兒子作為生日禮物,沒想到半道被一個從四川汶川來的孩子「強買」了。
原來那孩子的父母曾是參與修建鳥巢的農民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孩子想看看爸爸安裝的欄桿。張北京最終把票送給他……
第六個故事《白晝流星》,就是講的是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事。草原的兩個孩子,沒了父母,成天游手好閑,老支書決定帶著他們走上正軌。在飛船著陸的時候,兩個孩子看到了傳說中的《白晝流星》,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第七個故事《護航》,講的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的女飛行員。飛行員呂瀟然(宋佳),因素質過硬,為了保證閱兵的萬無一失,被安排能處理各種應急突發情況的「備份」成員。據說呂瀟然的原型,就是女飛行員陶佳莉……
角色介紹
1、林治遠演員黃渤
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2、老方演員耿樂
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
⑶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由陳凱歌等七大導演聯合執導,通過7個小故事,串聯起祖國的7個大事件,講述了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相關的經歷,通過小人物來見證大時代,是新中國70歲生日的獻禮大片。
影片共分《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
具體故事梗概
1、《前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電動旗桿設計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確保立國大事「萬無一失」,而護旗手老方(耿樂飾)等千千萬萬參與開國大典的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保障五星紅旗順利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
2、《相遇》
1964年,由於原子彈研發工作保密度極高,同事之間也互不知姓名,在國防科技戰線的科研工作者高遠(張譯飾)三年未與家人聯系,後來因病離崗,在公交車上偶遇曾經的戀人方敏(任素汐飾)。在國家大愛和情侶小愛之間,那一代科研工作者紛紛選擇了前者,於是人生從此只有相遇,沒有相聚。
3、《奪冠》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而與此同時的上海石庫門弄堂,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前排馬扎、中間椅子、後面踮起腳尖,鄰居們層層疊疊聚在一起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比賽,房頂的天線時不時需要有人手動尋找信號,每當中國隊得分,歡呼聲彷彿能穿破天際。
4、《回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確保五星紅旗分秒不差飄揚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濤(杜江飾)刻苦訓練不懈怠、女港警蓮姐(惠英紅飾)兢兢業業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王洛勇飾)與英國人談判16輪分秒不讓、修表匠華哥(任達華飾)以精湛的技術確保中英方代表與女港警手錶精準確對。
他們是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鍾表師傅,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在7月1日0點0分准時升起五星紅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回歸「一秒不差」。
5、《北京你好》
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飾)意外獲得一張千金難買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得意洋洋並開啟顯擺模式的張北京卻沒想到因為這張門票遭遇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風波。在炫耀一圈後,他遇見了吃著沙琪瑪坐出租的四川男孩(王東飾)。男孩不知人情世故,悄悄用800元錢,換走了張北京的奧運會開幕式門票。
6、《白晝流星》
迷茫落魄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沃德樂(劉昊然飾)與哈扎布(陳飛宇飾)在遇到退休扶貧辦主任老李(田壯壯飾)後,他們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在老李善意的引導下,他們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也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沖擊和洗禮。
7、《護航》
呂瀟然(宋佳飾)作為中國空軍飛行隊中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之前卻被意外通知撤出閱兵編排留作替補。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⑷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呂瀟然原型是誰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中,女主角呂瀟然的原型是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的備飛女飛行員陶佳莉,在今年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閱兵中,陶佳莉駕駛殲10戰機飛過了天安門廣場。
(4)呂瀟然北京電影學院擴展閱讀:
電影中的呂瀟然英姿颯爽一出場便迷倒了很多觀眾,呂瀟然從小性格就很活潑,她一直有一個在天空中翱翔的心願,長大後她終於成為了一名飛行員,並且成績優秀,卻因為只能作為備飛而十分委屈。
呂瀟然去找上級,但是上級將呂瀟然作為備飛的原因是覺得她十分優秀,能夠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所以讓她成為備飛飛行員。後來在綵排的時候,呂瀟然的戰友因為飛機故障臨時退出,呂瀟然原本有機會參加正式的閱兵,但是最後關頭,呂瀟然還是將機會還給了隊友,雖然呂瀟然最後還是沒有參加閱兵,但是在大家心中她都是最棒的。
⑸ 上映5天,評分只有6.7!《受益人》問題出在哪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來自:石墨社(smshe189)
上映5天,累計票房剛過1.2億。
坦白來說,這樣的結果,對於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來說,算是不錯的。
近幾年電影票房像是一個籠罩在圈內和觀眾頭頂的一個魔咒,頻繁的刷新票房紀錄,讓大家總是習慣性地去關注那些票房爆款,卻忽略了一部電影最本真的存在意義。
也正是如此,我們總是被動輒上十億的數據蒙住雙眼,從而把一些值得探討的電影,棄之如敝履。
《受益人》正處於這樣的尷尬處境。
僅5天時間,豆瓣評分6.7分,這一口碑已經非常不利於該片在院線的生存。
國內觀眾對於豆瓣評分形成一個共識,7分以上屬於值得看的佳片。 因此,6.7分的《受益人》,對於還未曾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在選擇上,就顯得格外謹慎了。
總之,我去看的這場,超過100人的大影廳,合計觀影人數6人。
可見一斑。
申奧是壞猴子影業發起的一項青年電影人未來計劃——"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首批簽約的13位導演之一。
影視圈很注重提攜和幫扶,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幫助,更多的是藝術與精神的傳承。
就像當年執拗的賈樟柯,被日本的北野武工作室相中並支助,開啟了他的藝術片變現之路。
就像當年寧浩,若不是參加了 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計劃 ,可能《瘋狂的石頭》的誕生就沒那麼順利了。
《瘋狂的石頭》似乎打開了寧浩真正進入電影圈的大門,這之後的他,成了電影質量的標桿。
寧浩是懂得感恩的人,他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對劉德華先生的提攜之恩表示感謝,而為了延續這一精神, 他於2016年,以壞猴子影業的名義,發起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這之後,壞猴子影業相繼簽約了13位新人導演,制定了共計48部電影的片單計劃。 從2017年開始,通過"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孵化並登上院線的電影共計3部。
其中包含,2017年7月上映的 《綉春刀Ⅱ:修羅戰場》 ,由路陽執導,寧浩監制,豆瓣7.2分;2018年7月上映的 《我不是葯神》 ,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豆瓣9.0分。
以及正在上映的《受益人》,申奧導演,寧浩監制。
雖然對於豆瓣評分,我一直覺得《綉春刀Ⅱ:修羅戰場》相對偏低,而《我不是葯神》相對偏高,但是兩部都應該在8分左右。
即便如此,《受益人》的確是三部電影中,最弱的一部了。
申奧是受寧浩提攜,和其他兩部電影一樣,寧浩喜歡在這些作品中掛上監制的職務。 但是,其他兩部電影,並沒有特別多寧浩的影子。
特別是《綉春刀Ⅱ:修羅戰場》,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路陽導演在新式武俠電影路子上的嘗試,這一點在他的前作《綉春刀》就有體現。
極具風格化的凌厲動作,張弛有度的剪輯和故事張力,都形成了路陽導演獨特的風格標簽。
同樣的,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葯神》最打動人的,是其中對於人物細膩感情的表達。
文牧野是一個情緒感染高手,這一點在他今年參與執導的《我和我的祖國》片段之一《護航》中就能看出來。
片段中故事發生的時間其實很短,但文牧野選擇從飛行員呂瀟然的回憶切入, 用一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的多個場景細節,豐富她作為一名飛行員的內在成長經歷。
呂瀟然的個性與抉擇,也在多次閃回的情緒遞進中得以更加飽滿,也更加合理化。
但是,《受益人》不一樣。
本質上說,申奧沒有擺脫寧浩的影子,這可以說明申奧對於電影整體大的掌控力還缺乏火候。
《受益人》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老套的故事背景。
一個是中年男人,典型的社會loser,一個是公司會計,和上司貪污挪用公款上千萬。為了填補漏洞,不惜碰瓷,甚至騙婚騙保。
為了讓這個劇情看起來不那麼單調,主創採取了兩個策略:
1、人物情感的填充
這一手段其實並不獨特,似乎每一個劇情簡單的影片,都喜歡給角色賦予各種情感填充,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大鵬飾演的中年男人吳海,原本為了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答應好友鍾會計的要求,對直播網紅岳淼淼實施騙婚騙保計劃。
計劃的最後,是吳海真的愛上了岳淼淼,他發現了人間的真情與正義,鍾會計被繩之以法,一切都是那麼完美。
所以,總的來看,岳淼淼的出現,就是為了發現吳海真實的內心。這一段愛情感化,也成為全片的主題升華支撐點。
2、意外情節的刺激
為了完成騙婚騙保,吳海和鍾會計提前計劃好一切,卻在實施過程中狀況百出。
跳脫計劃的意外事故,從角色層面上來說,增加了劇情可期待性,也為情節增加了驚險的刺激感。而從觀眾來說,意外的發生,往往更能調動觀影情緒產生新鮮感或者喜劇感。
在將岳淼淼成功騙婚之後,吳海與鍾會計設置了多場殺人計劃,卻頻繁出錯。
無論是原計劃的歐洲游騙取保單簽字,還是上山拜佛途中的意外墜崖,甚至是橋上的意外落水,其實都是在給吳海和鍾會計製造阻礙,無法順利開展計劃的矛盾和角色當前所處的危險境地,形成了沖突的必然,也正是這種必然,推動劇情發展。
這種方式,寧浩其實最懂。
《瘋狂的石頭》與《瘋狂的賽車》,作為寧浩黑色幽默系列的開山之作,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其實就是環環相扣的劇情。
通過各大角色忙碌中追逐各自目標而無果的情節沖突,一次又一次地將角色和觀眾情緒層層遞進,最終通過各種巧合,將角色和情節匯合到一個頂點,達到引爆的效果。
寧浩的幽默,在於他很好的利用了情節的巧合,製造了角色在現實與心理預期之間的差距,導致的笑果。
而他的黑色,在於每一次的沖突,其實都是人心黑暗與光明的較量,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卻都逃不過人性的貪嗔痴。
《受益人》有學習《瘋狂的石頭》的野心。
多次殺人無果的戲劇沖突,是一種嘗試,但情節線處理得比較簡單。 全片的焦點,都集中在主角三人身上,准確來說,是吳海和岳淼淼身上。
張子賢飾演的鍾會計完全是靠實力在搶戲。
而最後的情緒爆發點,在那場落水戲。
這樣的結局,如同整個故事背景一樣,顯得常規而俗套,並沒有任何意外發生,甚至連岳淼淼其實是會游泳的設定,也在之前的一再強調中,很容易被猜到。
之所以說導演是有學習《瘋狂的石頭》的野心,是因為全片其實有很多可以延展的角色和物品,比如 警察、被碰瓷司機、金總的父親、兒子、鍾會計上司、行車記錄儀、房屋合同、直播等 。
特別是影片結尾處,還有一段行車記錄儀的回放視角。 這一道具如果用到寧浩影片系列,可以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情節助推工具,可以關聯上警察或者是金總的父親(因為要討錢,強行偷車),為他們的騙保計劃增添阻力。
而警察角色算是被浪費了,片中有多個場景出現同一個警察,卻都只是嬉笑怒罵之間,不痛不癢的過去了。
其實他在第一次送吳海的兒子回家時,就關注到了吳海的車,這一細節最終也只用到了破碰瓷案。
警察與吳海有一次追逐戲,連同一開場吳海因偷菜被店員在巷子里追趕的戲,也是明顯帶著寧浩的特色。
寧浩喜歡用快節奏的剪輯展現情節的緊張,用緊跟角色的鏡頭機位,調動觀眾的參與感。 在執導《我和我的祖國》片段《北京你好》中,也有同樣的操作:葛優飾演的司機在巷子里帶領群眾追趕孩子。
相似,無可厚非。 只是這樣的場景使用能賦予劇情和角色性格多大意義,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開始的那場巷子追逐戲,可以理解是對吳海這個角色懦弱無能,但是對孩子充滿愛的性格塑造。
而後面那場與警察之間的追逐戲,更多的,是為了引出吳海的良心發現,以及引導警察角色對現場破局的參與。
相對來說,這樣比較生硬。
就如同吳海因為看了電視上對妻子岳淼淼的采訪,用妻子對自己無私的奉獻,喚起他心中的良知,其實有點倉促,或者說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採取最粗暴的手段。
也正是因為這樣,前面對於岳淼淼的性格塑造和情緒鋪墊瞬間失去意義。
《受益人》被影迷質疑,除了老套的劇情,還有就是大鵬和柳岩的主演陣容。
因為喜劇《屌絲男士》為大眾熟知的兩人,算是標簽,也是累贅。這對於想當演員的他們來說,很不利。
演藝圈的那些明星們,都渴望有一部作品深入人心,卻也都害怕走不出一個角色陰影。
趙薇鮮少再談「小燕子」的過往,她主演過多種類型的作品,都沒有再重復過小燕子。
陳赫用一部《唐人街探案》和一檔綜藝,重塑了自己的藝人標簽,擺脫了「好男人曾小賢」的影子。
同為喜劇演員的小沈陽,也是因為一部《唐人街探案》中匪徒老大的角色,奠定了演技派的實力標簽。
轉型,是因為害怕。
大鵬害怕,柳岩也是。
從喜劇舞台走出來,大鵬其實嘗試過一些角色,但前期的摸索,依然還是一些都市喜劇電影,無論是口碑還是上座率都欠佳。
倒是後來逐漸轉向幕後,執導了兩部電影《煎餅俠》《縫紉機樂隊》,宣告了自己轉型之路跨出去的那一步。
比起大鵬,柳岩要更加無奈。
柳岩參演過的影視劇更多,但是,鮮少有真正值得拿出手的代表作。倒是她的輿論風言風語,成了網友們掛在嘴邊的下酒菜。
花瓶、賣弄風騷、炒作等標簽,是輿論強加給她的,也是她始終想擺脫的魔咒。
因此,《受益人》中的岳淼淼,其實更貼近生活中的柳岩。
從小缺乏關愛,受盡欺騙,沒有謀生之路只能去做直播,為了賺得更多錢打擦邊球被罰錢,岳淼淼活在大眾輿論之下,她是網友眼中的小仙女,是追星打賞熱情下的玩物。
岳淼淼這個角色其實很有挖掘深度,從她身上可以展開很多社會側面。 但是申奧似乎並沒有這種意向,倒是把岳淼淼拋在一邊,著重去表現吳海的內心救贖,岳淼淼成了一種附屬裝備。
其實對於岳淼淼這種人來說,常年被人欺騙,受盡社會冷暖,她對周遭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應該會有很強的警覺性。
包括一開始見吳海時,就強調自己不能吃辣,身體剛好不舒服。第一次住進吳海家的時候,也是順勢拿出衛生巾。
她無法相信身邊的人,38歲的年紀,也不允許她再去對這個世界動感情。 因此,懂得保護自己,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就像她一直強調自己不會游泳,一上車就會睡覺。沒人知道她其實會游泳,也沒人知道她在車上是否真的睡著了。
這樣的角色在性格層次上,會比較多元但是也比較有特點。 可是岳淼淼,卻被強行閹割掉了許多性格,比如她與吳海之間,見面兩次就決定住到對方家裡,因為吳海的言行,立馬打動了她。
岳淼淼為什麼會強行要求吳海買那塊價值將近6萬的手錶,又為何面對吳海有孩子的欺騙事實,轉頭就原諒了她。
從整個過程來說,岳淼淼還是沒有擺脫一個女性角色依附於男性角色的原生設定,倒是對吳海進行了各種角度的表現。
即便如此,柳岩在這部片子中的表演,我卻非常認可。
雖然柳岩將她在其他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特點(比如傻氣、愛講方言、愛嘮叨等)帶給了岳淼淼,但是對應上網紅的形象,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
倒是岳淼淼在與吳海相處過程中,一個孤獨的女孩子,那種隱忍、害怕、執著的性格,被她表現的淋漓盡致。
比如她在意識到吳海生氣時,會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悲傷,用笑容說出溫暖的話。也比如她在看到吳海生氣不理自己時,一個人獨處的失落又渴望吳海主動表現對自己的關愛。
岳淼淼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她從小沒有得到關愛,所以她特別渴望愛,也怕這種愛突然消失。 這些情緒的變化,柳岩都拿捏得很到位。
對她這種情緒的表達,片中有一場岳淼淼告別直播的演說,其實就已經詮釋得很到位。從一個屏幕里瘋瘋癲癲的女孩,突然卸掉所有防備,這種情緒遞進,讓她真正擺脫了直播里的岳淼淼,而成就了生活中的岳淼淼。
而大鵬飾演的吳海,本質上來說,角色設定給了他空間,也給了他限制。
雖然大鵬在形象上為這個角色做了很大的犧牲,比如發福、駝背、喜歡眨眼睛、視線不聚焦等,都看得出大鵬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所做的外在努力。
但這不是一個角色成功的必然因素,就像前面說的,《受益人》其實最核心的主角應該是柳岩,卻被主創搞成了吳海,然而配合吳海的角色層次性並沒有太多展現。
無論是生活經歷還是個性選擇,吳海的思想都是模糊不清,或者說,就是簡單地一事無成卻保留著對愛和正義最基本的堅持。
因此,看不到太多這個角色在原則上的搖擺,比如是要房子還是要兒子,還是要岳淼淼,當吳海真正決定去騙婚騙保開始,他其實已經沒有怎麼深度展現過內心的良知沖突。
這是劇本角色問題,也是大鵬的演技問題。
他過度在意外形的變化,卻忽略了內心世界的塑造。
就像我們看岳淼淼,她在求和時,一個眼神的切換,觀眾立馬就感受到她的情緒波動。 這應該也是大鵬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如果說,把這部電影關聯上寧浩層面的期待值,可能《受益人》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也希望主創能放開手腳,去挖掘更多深度的東西。
劇情老套從來不是什麼問題,重點是從這部電影,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物,得到了不一樣的感受。
《受益人》作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扶持的電影,如同寧浩設立這個計劃的初衷一樣,是為了發掘更多有才華的青年導演,讓他們有機會在專業的舞台展示自己,申奧是一個年輕導演,所以他的未來有很多的可能性。
這個大概也是我們為何去支持一些相對質量還可以,但是鮮少有人關注的國產電影的原因吧。
加油!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想說的?
來自:石墨社(smshe189)
⑹ 呂瀟然是什麼電影
呂瀟然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角色。
《我和我的祖國》中,呂瀟然是英姿颯爽的女飛行員,專業技術拔尖的她,被選為閱兵式替補飛行員時,她淚流滿面。而在閱兵式「備飛」的途中,她在完全可以替換隊友的情況下卻仍幫助隊友排除險情,毅然調轉機身歸隊,甘當幕後英雄。
《我和我的祖國》中,呂瀟然的相關劇情:
呂瀟然作為中國空軍飛行隊中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在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之前卻被意外通知撤出閱兵編排留作替補。當一架架戰斗機滑行起飛,劍指長空臨近檢閱,作為「備飛」的呂瀟然在見證這一榮耀時刻的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⑺ 你怕是對中年女演員狂圈粉的能力一無所知吧
該劇講述了職場女強人張一(宋佳飾)偶然發現了全職老公張鑫(喻恩泰飾)出軌,隨之引發了步步勘破出軌真相的“婚姻無間道”。
時隔許久再一次見到宋佳的身影,從熟悉的電視劇《闖關東》到憑借電影《蕭紅》獲得金雞電影最佳女主,從感性到知性,她每一步成長都有目共睹,而如今的她再次憑借專業和出彩的演技圈粉無數!
劇中,她飾演的張一眼神和手部的小動作都是戲,簡單幾個細節就把人物性格給詮釋出來,且人物的心理變化都通過細微的眼神轉變和嘴角弧度表現出來了。
尤其是目睹丈夫出軌後,張一剛開始試圖小聲安撫女兒,可女兒越哭越大聲,張一壓抑不住突然大吼踩住剎車,坐在車里放聲大哭,這段車內崩潰大哭的戲簡直不能更真實!
不得不說,宋佳在賦予角色強大氣場的同時,也細膩地演繹出女性遭遇家庭、事業雙重困境時的心理活動。精明能乾的職場女強人張一讓觀眾既贊嘆其颯爽的英姿,又心疼其面臨丈夫出軌的遭遇。
正是因為宋佳在拍戲前對這個職業的反復琢磨,才有了後麵塑造角色上自己獨特的了解和認知。
在宋佳心目中,女飛行員也是普通的女孩,會笑會哭,也愛美,和男朋友分手也會傷心,所以她在電影中不僅呈現出飛行員英姿颯爽的軍人范,也展現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堅持、倔強、永不服輸、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讓呂瀟然這個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富立體。
此外,對於哭戲的把握,宋佳也是游刃有餘。在電影中有一幕打動了無數人:面對長官,她眼淚即將奪眶,卻敬著禮說:“我服從安排。”
宋佳當時演的狀態就是,她如果稍微松一點勁兒,眼淚就出來了,但她把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不多不少。這就是她的厲害之處,能在一場戲中把兩種情緒都表達出來,一個是“我堅決服從任務”的倔強,另一個是內心委屈的柔軟,把一個堅強不服輸的優秀女飛行員塑造得淋漓盡致。 在電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她在裡面的角色年齡跨度長達30年,有溫柔有熱辣,有知性有風塵。宋佳說:“第一天就直接放開了演,全組都傻了。”以至於導演婁燁感慨:“宋佳把廣州十三行變成了她一個人的。”
從精神病院被放出的一場戲中,面對來接她的三個人,宋佳先是怔了兩秒,然後從昔日好友的嘴裡拿過雪茄自己嘬了口,絕境逢生般澀然一笑,性感得驚心動魄。
而回程的車上,她“左擁右抱”丈夫與昔日好友,同樣沒有台詞,靠著眼神和表情,把屈辱、瘋狂、猜忌、釋懷轉換得天衣無縫,逼仄空間中的暗流涌動,就在這種不動聲色間撲面而來,好多的影評里都說:“除了宋佳,大家腦海中甚至想不到還有誰可堪此角色。”
在宋佳的另一部作品《懸崖》中,有一場戲是宋佳藏身於懸崖石縫,岌岌可危之際,她用嘴叼煙,手裡攥緊手榴彈,眼中滿是困獸的憤怒與不甘。電光火石間,看得觀眾汗毛倒豎,至今仍是國內戰爭戲碼中無可爭議的經典。
這些鏡頭或與美無關,與時尚無關,卻都與宋佳息息相關,與一個好演員息息相關。在作為上海電影節的評審時,宋佳直言:“演員要演的是人,那人有美的也有丑的,演員的任務就是把活生生的人演出來,演員的長度和厚度是特別重要的。”
毫不誇張地說,宋佳演的角色跨度很大,但她的演技不著痕跡,可以完美融入每一個角色。
作為演員,她是出類拔萃的,有英姿颯爽的女兵,民國時期的女知青,也有心懷鬼胎的婦人,土匪……她的形象可以性感,也可以文藝,還可以充滿市井氣,她不斷挑戰新的角色類型,打破原來的熒幕形象,演繹著她作為演員無限的可能性。
⑻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分為了七個片段要表達什麼含義么
為了反映共和國歷史中的七個重要節點事件,它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我」這一個小角度,來透視「我的祖國」所發生的大事件。
看似與「祖國」沒有關系的個體,都在電影的演繹中,建立起了「我」與「祖國」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讓「我」與「我的祖國」同頻共振,渾然一體。
表現了當代中國的繁榮,富強,牽引出每一個中國人與國家血脈相連的深層情感羈絆,喚起無數人心中熾熱的家國情懷,展現出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崇高禮贊。
單元五:奪冠,導演徐崢,吳京、馬伊琍等人主演。
1984年,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奪冠,並且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電視中,是中國女排在熱血奮戰,電視外,是觀眾加油助威,從這個角度,還原這場比賽。
單元六:相遇,導演張一白,張譯、任素汐、張嘉譯、周冬雨、彭昱暢等人主演。
故事講述的是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這件事情背後,是科研人員的付出,因為工作的保密性,他們沒有跟家人合作,即使相遇,也要裝作不認識。
單元七:前夜,導演管虎,黃渤、王千源、歐豪、梁靜、佟大為等出演。
這里主要講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天安門廣場棋桿設計安裝者林志遠,對國旗升起的執著,保障開國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
⑼ 我和我的祖國 原型
我和我的祖國原型:
1、《回歸》原型
《回歸》片段中,香港回歸儀式上,英國國旗降下,中國國旗分秒不差的升起那一刻,讓人淚目。電影中扮演升旗手的杜江,原型叫朱濤。
采訪中說當時最難的就是要保證在46秒的國歌唱完時,國旗剛好升到頂。據悉國旗桿的高度是8.28米,升旗手在整個升旗的過程不能抬頭看,只能靠日程訓練積累下來的感覺。朱濤當時就練升旗練了4個月,每天上百遍的重復著一件事情。
2、《奪冠》原型
《奪冠》片段講述的是1984 年,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戰勝美國隊,最終獲得奧運會金牌。當時的年代,中國急需在世界上證明自己,站穩腳跟,女排的獲勝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需求,女排姑娘們的英勇拼搏,我們也稱之為女排精神。
3、呂瀟然原型
《我和我的祖國》里的飛行員呂瀟然,原型是四川的女飛行員陶佳莉。2015年勝利日閱兵的陶佳莉,當年就是作為「備份」接受檢閱。
4、《相遇》原型
《相遇》發生在1964 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張譯扮演國防科技人員和女友失去聯系三年。直到張譯回到北京,兩人才得以在公交車上相遇。相遇講的就是那天,原子彈爆炸成功,戀人相見的無奈。
原子彈的研發屬高度保密。科研人員和將士。緊急任務,不能和家人告別,不能留條子。因為默默無聞的人員很多,張譯代表的就是這樣一群人。
5、《前夜》原型
《前夜》片段中,黃渤飾演的原型是林治遠,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負責人。接到了為天安門廣場設計國旗旗桿的任務。需要把國旗旗桿的高度與天安門城樓建立的一樣高,35米,但是根據當時的材料性能只能為22.5米。電動升旗的技術找來了建設局的梁昌壽協助。
為了能在天安門城樓上操縱開關,他們在旗桿下引出導線,使導線穿過長安街橫跨金水河,然後接到城樓上的開關按鈕。
⑽ 一個女孩打了全班20個男生是什麼電影
一個女孩打了全班20個男生是什麼電影?
回答是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裡面
「護航」篇,由演員張子楓飾演的少年呂瀟然,
電影中,呂瀟然打遍了全班的男同學,氣暈了老師,驚動了家長。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喜歡用武力 解決問題的孩子,將來竟然是一個英雄式的「女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