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江氙燈電影機操作順序
1、首先將電影放映機放到合適的位置,接入電源。
2、其次打開電影放映機電源按鈕,打開排風扇開關,進行系統自檢。
3、最後等待放映機氙燈閃亮,打開電影放映機遮光板,選擇放映制式選項即可。電影機,是集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電影視頻以光的形式投射到幕布上、配合擴音機等還原出影像的機械。
❷ 電影聲音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電影最開始是沒有聲音的,自1895年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的誕生,電影有近30年處於默片時期,這里所說的默片並不是說當時百姓們去觀看電影完全沒有聲音,很多電影在放映的時候都是有音樂伴奏或是有解說員在幕後解說的,這得益於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一開始用音樂伴奏是為了掩蓋當時放映機發出的雜訊,到後來才被一些導演用來表現影片內容。由於早期錄音技術還不能實現光學錄音(使聲音轉換成光記錄到膠片上,實現聲音的記錄),也無法實現聲音和畫面的同步,這使得有聲電影遲到幾十年才到來。
電影史上誕生的第一部有聲片是1927年由華納影片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在當時,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 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薩姆·華納(Sam Warner 也就是華納創始人)在公司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幾乎傾盡公司所有資金拍攝了這部影片,該影片請了著名的歌手阿爾·喬生(Al Jolson),影片講述了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的成功經歷,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並有幾段很短的對白------這也是將其定義為第一部有聲片的基本。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票房收入達到三百五十萬美元,這在當時可真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讓華納影片公司能夠躋身在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中。
從此以後,電影進入有聲片時代,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加入有聲電影的拍攝當中,因為有聲電影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金錢。當然,有聲片給當時的默片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遭到了很多電影學者的強烈反對,但時間最終還是證明了聲音是電影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些都是技術改革的必經之路。
❸ 世界第一首電影歌曲
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幕,在需要配樂時立即把唱機磁頭放在唱片上。中國最早的發聲電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該片由邵醉翁導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聯華影片公司攝制了《母性之光》,該片由田漢編劇,聶耳作曲。插曲《開礦歌》的曲調清新、剛健。同時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音樂中。
2.世界上最早的電影音樂
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20世紀初,人們逐漸領悟到無聲電影需要用音樂來渲染劇情,也可以以此掩蓋放映機的噪音,於是就嘗試在電影中加入音樂。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廳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樂紀錄影片《基督教的士兵》。這部紀錄片長50分鍾,由救世軍巴依奧斯克普公司拍攝,為影片配樂作曲的是澳大利亞音樂家R·N·馬卡諾里。1908年11月17日,法國巴黎公開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殺》,是世界上最早配樂的故事片。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薩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體聲電影音樂
1932年,巴的電影製片人阿貝爾·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電影中配上立體音響,從而獲得專利。這是根據甘斯的無聲電影巨作《拿破崙》改編的,該片於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馬溫特影劇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和沃爾特·迪斯尼製片廠合作製成的立體聲音樂。影片的音樂由費城交響樂團演奏,雷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
4.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從1934年開始,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設最佳作曲、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三項獎。作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一系列音樂的作曲家,配樂獎不是單純選配現成的樂曲,而是創造性地使用與主題有關的音樂素材;最佳歌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主題歌的對象。在1942年第15屆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美國著名音樂家歐文·伯林擔任了最佳歌曲獎的授獎人。他打開密封名單後,驚愕了一下,隨即笑逐顏開地說:「我很高興能把這個獎頒給這個我久已熟識的傢伙。」原來獲獎的正是他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聖誕節》,歐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給自已頒獎的人。
5.中國第一部配音電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該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編輯,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次放映時,不僅轟動了全國各大城市,而且名揚東南亞各地,上海遠東公司的代表菲律賓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買下了這部影片的上映權。
6.中國最早的電影主題歌
1929年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電影《野花閑草》中的《尋兄詞》。在電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據電影的主題思想寫成主題歌,對增加氣氛和闡發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尋兄詞》由《野花閑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兩人主唱。盡管《尋兄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微不足道,但由於它是中國第一首電影主題歌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