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電影扛把子,經典台詞數不清的「老三戰」,到底是哪三部
對於「老三戰」來說,他們已經不是露天電影扛把子了,它們是影響了幾代人包括外國人的老電影扛把子。
《地雷戰》經典台詞不算多,「不見鬼子不掛弦」是最經典的。
不過《地雷戰》里倒是誕生了一個經典形象,那就是鬼子化妝成小媳婦去偷地雷時的滑稽樣子。以後凡是有類似裝束的人我們都稱之為「像偷地雷的。」
你還記得其他經典台詞嗎?不妨分享一下。
❷ 地道戰里有沒有高老莊
地道戰已成為歷史,但是高老莊這個地方還存在,聽說現在是少年隊員學習黨歷史的教育基地,我也好想去那地道里轉轉,感受一下但是打鬼子的熱烈場景。
老師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是革命先輩用汗水用鮮血換來的,我們現在都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快快樂樂的日子,這都是來自不易的,作為我們學生,應該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珍愛和平。
❸ 高家莊馬加河什麼意思
高家莊馬家河是地道戰里的兩個地名,某地的童謠:高家莊馬家河老太太抱小鵝ne.意思是得意,活該,解恨的意思。比如某個精美公知,在美國被卷,這時我會在評論區說句高家莊
❹ 地道戰大概內容150字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❺ 地道戰中的趙庄指的是那
地道戰原型應該是河北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除了冉庄外,開展地道戰的還有周圍的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當時電影取名趙庄和高家莊,主要是因為主人公高傳寶和趙平原姓氏的需要吧,另外還有馬家河子等。
❻ 軍教片《地道戰》故事,誰的原型犧牲了
在中國電影歷史上,有一個特有名詞「老三戰」,分別是《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征北戰》,
其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地道戰》了,除了這部電影發行拷貝多(3700個),觀看人數多(超過30億人次)之外,該片還有兩首經典插曲,其中同名主題曲《地道戰》簡直就是每年大合唱比賽的常規曲目。
圍繞著《地道戰》也有很多故事,筆者就借著彩色修復高清版的截圖說一說。
最後,《地道戰》是電影的同時,也是一部軍教片,教學和示範是它的重要任務,因此《地道戰》的拍攝除了要保持客觀真實之外當然還要保證勝利,總不能拿一部結果失敗的作品去當教材吧。
不管怎麼說,《地道戰》這部軍教片性質的電影不論從現實上還是藝術上都已經融入歷史,現在該片也已經發布彩色高清修復版,大家可以重溫一下了。
❼ 冉庄地道戰博物館的歷史故事
電影《地道戰》中高家莊的原型--河北省清苑區冉庄地道戰遺址,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為我國首家民族宗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是全國百家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抗戰期間,勤勞智慧的冀中人 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從1938年開始挖地道,構建了近16公里長、巧奪天工的地下長城,先後殲敵2100餘人。解放後,地道戰遺址相繼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中心、德育教育基地等。
冉庄地道戰遺址每年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遊客數量迅速增加,每年達數萬人次。為進一步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經有關部門批准,冉庄地道戰遺址成為我國首家民族宗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後將有計劃地組織民族宗教界人士到此開展參觀教育活動,激發他們的愛國愛教熱情,進一步推動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侵,採取「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盪」,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僅在6萬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築據點、炮樓1783處,修公路2萬多千米,挖封鎖溝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細碎分割成2670塊,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戰爭苦難。?
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冀中人民展開了地道斗爭。並繼而成為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區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堅持敵後抗戰,擴大抗日根據地,扭轉戰局的〖ZK)〗一種獨特戰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巧妙地設計了各種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戰方法,在普通的村莊,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被譽為地道戰模範村。聶榮臻元帥曾為此親筆題詞:「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地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爭的無窮偉力。」?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舊時的街道,舊時的房屋,舊時的牆院豬舍,偽裝的地道口和34處作戰工事,縱橫交錯的地道網,是冀中平原1?25萬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的縮影。遺址整個保護區面積為3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為2?26萬平方米。 沿街小攤上擺的是各式模型槍和各種版本的《地道戰》,青磚牆上各種抗日標語依稀可辨。隨處可見的是「高家莊飯店」、「高老忠食堂」,電影中的高家莊已經成為了冉庄的別稱。在十字街頭熟悉的老槐樹和古鍾前——影片中高老忠英勇犧牲的地方,不時有遊客頭扎毛巾,腰裡別上兩顆手榴彈,拉著敲鍾的繩子演上一出「高老忠就義」。。
據說電影導演任旭東回憶,影片中之所以取名為高家莊,是因為取材於正定高平村的地道戰。而在選擇外景拍攝地時,才發現冉庄仍保留了一段地道,所以才將外景地移至冉庄。但冉庄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冉庄就是影片中的高家莊,而電影中的馬家河子與黑風口也能在今天的冉莊周圍找到原型。 電影的經典程度往往取決於經典演員和經典台詞,在《地道戰》這樣一部幾乎沒有著名演員的電影中,台詞就成為了一切,而這部創造了世界電影觀看人數吉尼斯紀錄影片的台詞更是令人耳熟能詳。其實在冉庄參觀整個地道戰遺址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溫電影的過程。每到一處,除了正常的講解之外,講解員幾乎無一例外地要告訴遊客,在這里電影中的情節是怎樣的。進入地道,自然想起的是「各小隊注意,你們各自為戰......不許放空槍!」路過水井,自然是「水是寶貴的......」。對於記者這樣曾經數十遍看過影片的人來說,影片中的台詞幾乎可以脫口而出。
走進十字街口旁的關帝廟,自然想起的是片中真假武工隊那場經典戲,正是在這里,只吃雞蛋不吃窩頭的敵人暴露了自己,最後上演了關門打狗的那一幕。來此的遊人也大都要喊上一句「八路軍,武工隊!」以示回憶。
當然,除了正面的形象外,影片中反面角色同樣也是令人過目不忘。從人性的深處而言,觀眾對於反面的印象反而更深,湯司令的一句「高,實在是高。」在網友有關中國電影經典台詞的評選中始終名列前茅,而山田的一句「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同樣流傳甚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