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薦一下類似《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勵志、友情的電影
我的名字叫可汗 喜劇元素不少 和三傻同是印度片,絕對的經典 超越阿甘!
未知死亡 極喜劇和極悲劇相互穿插,主演和三傻的是同一個人 要用心的看到最後一秒
另外,三傻是我看過最喜歡的電影 尤其是他的主演阿米爾汗~印度成龍級的影帝 劇情片為主
都是超感人超深刻的類型,他的一部片-芭薩提的顏色 講述勵志和信念,前半段鋪墊有點無聊但後半部分的劇情愈發的出乎意料 自認為麻木的我淚了兩次 看了絕對不會後悔 網上資源木有字母,這是阿米族自行漢化版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a62759.html
以上原創 順便刷分~希望樓主能多多關注阿米
⑵ 印度人的電影行業為什麼被稱為「寶萊塢」
不同於美國的好萊塢,也不同於美國那個充滿科幻色彩的電影基地。寶萊塢是印度的電影基地別名,位於印度孟買,在印度國內深受人民歡迎。它的由來是因為印度人將美國好萊塢的英文首字母H改成了本國電影之都孟買的英文首字母B,因此好萊塢就轉變為寶萊塢。
所以,印度人的電影行業才會被稱為「寶萊塢」。寶萊塢就像美國好萊塢在美國的地位一樣。寶萊塢也就是印度的名片,它讓印度電影逐漸進入了世界人民的眼中,讓人們認識不一般的印度電影,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是戴著標簽的印度名片,也讓世界上的人都認識了印度這個載歌載舞的國家。
⑶ 寶萊塢名詞解釋
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代表部分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⑷ "寶萊塢"是什麼
寶萊塢(Bollywood)是印度電影的製作中心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寶萊塢不在孟買市區。從孟買國際機場乘車西行,公路兩邊,大約兩米多寬的小鋪面肩擠著肩,手寫的店牌錯落重疊,汽車修理鋪外牆掛著的輪胎常常侵佔到隔壁水果雜貨店的地盤。店鋪門面與公路間距狹窄,昏黃燈光下仍然人來人往。黃黑相間的計程車在濕熱的空氣里揚起塵土,計價器形同煤氣表而且掛在車外。
接待我們的阿拉德罕納電影公司老闆阿辛·薩曼塔的字條留在小桌上,打過電話,十多分鍾後他與編劇喬丁·果埃爾一起出現在大堂。
「寶萊塢在哪兒?」應該是我最想問的,卻覺得有點傻氣,於是問為什麼安排我們住在這個叫做「虯湖」的海灘。阿辛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孟買的電影工業就在這里。」喬丁是那種「眼神里閃著智慧」的印度人,他抱歉地說,次日不能作陪,因為要去參加選舉。喬丁是印度電影製片人協會(IMPPA)執行委員會成員,也是新一屆執委會委員的候選人。
誰最先發明和使用寶萊塢這個名稱?「大約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由媒體叫出來的。當時有種越來越普遍的感覺:許多印地語電影都不過是稍加掩飾的好萊塢電影翻拍。有些人聲稱是這個詞的創始人,他們不過是那些盡一切辦法出名的人罷了。許多有骨氣的電影人厭惡這個詞,因為它終究暗示了剽竊,我們更願意用『孟買電影業』、『印度電影業』或『印地語電影業』的說法。」
喬丁在談話中刻意地將「印地語電影」和「印度電影」分開。印度電影年產量超過美國,全球最高,不全是寶萊塢生產的印地語電影。印度方言有200多種,如果細分大約在1600種以上。在復雜的語言環境里,印度電影的構成也是復雜的。
「每年大概有130-150部印地語電影在孟買生產。這和好萊塢是類似的——美國每年600部電影中,大約150部由好萊塢主流大公司製作。印地語是印度官方語言,印度的10億多人口中,40%以上能夠欣賞印地語電影,所以印地語電影在印度全國發行。孟買電影業的獨特地位始形成於1930年代,且部分歸功於印地語的發展。寶萊塢的製片廠有150家左右,電影成本一般在50萬-100萬美元。也有300萬以上的,但那就不太容易掙錢,200萬成本還有可能贏利,再高就很難了。
「數量與印地語電影相當的另兩種方言電影,是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電影。印度每年出產的800-900部電影大概可作如下區分:印地語130-140、泰盧固語130-140、泰米爾語120-130、卡納達語80-90、馬拉雅拉姆語70-80、孟加拉語60-70、其他方言(馬拉地語、旁遮普語等十多種)和英語150-200。」
「我們有那麼多種語言。有時如果有一個好電影,其他人會買下劇本,再拍成其他方言的電影。」阿辛補充說,「印度60%的銀幕集中在南印度四個邦,所謂的『方言電影』在數量上超過寶萊塢的電影產量,但在本土和海外的收益都比不過寶萊塢。」
「那是不是說,雖然全印度每年拍攝近千部電影,但實際上可能只有兩三百個故事?」
「不!只有少數影片是這樣,應該說不超過5%。」
印地語電影有許多類型,但幾乎全都是歌舞片,一般每部電影有五六首歌。電影上映前,流行歌曲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還能夠推動票房收入。「目前為止最流行的印地語電影類型,還是富家公子和貧苦姑娘的愛情故事,或者反之。消失了數十年後,一些歷史和幻想題材的電影有重新抬頭的跡象,青春浪漫片的數量也在增加,人們還在試著拍『印地英語』電影。總的來說娛樂是所有類型電影的基調,悲劇電影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喬丁說。
⑸ 好萊塢、寶萊塢中的「萊塢」是什麼意思
“萊塢”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一個諧音罷了,就是“Hollywood”中“llywood”的諧音,意思其實就是影視基地的意思。比如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還有我們的本土“好萊塢”橫店影視基地,部分地區的最大的影視基地,就會在後面加上“llywood”,有一點蹭“好萊塢”熱度的感覺,比如好萊塢和寶萊塢的英文單詞之間就是第一個字母不同。
如今的“萊塢”已經成為了一種模式,比如影視拍攝模式、影視發展模式,某某地區要發展自己的影視行業,可能就會創造出“某萊塢”。不過有些人認為這種做法其實是蹭了“好萊塢”的熱度,但是名字只是一個代名詞,就像有人說橫店是我們的“中萊塢”,但是誰會真的去較真呢?
⑹ 好萊塢。寶萊塢。 中的萊塢是什麼意思
解釋萊塢的話,可以說是規模龐大的影視基地。英文名:lywood 所以當代世界影壇不再是好萊塢一統天下,各國民族電影蓬勃興起,已出現了「亞萊塢」(東亞)、「高萊塢」(法國)、「孟萊塢」(印度孟買)、「尼萊塢」(奈及利亞)等多極。 好萊塢(Hollywood),本意上是一個地名的概念,但由於當地發達的娛樂工業, 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港譯「荷里活」,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是洛杉磯的鄰近地區,約有30萬居民。但由於當地發達的娛樂工業,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不過電影製片廠分布的范圍早已不局限在好萊塢一隅,好萊塢與其周邊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構成了美國影視工業的中心地區。 寶萊塢(Bollywood)是印度電影的製作中心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⑺ 寶萊塢是什麼
寶萊塢(英語:Bollywood)是位於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電影」,不過烏爾都語詩歌在這里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佔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製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
⑻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
寶萊塢與好萊塢區別在於:
1、好萊塢(Hollywood)通常指的是美國的電影工業,而寶萊塢(Bollywood)則指的是印度孟買的電影工業基地。
2、好萊塢(Hollywood)本身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地名,寶萊塢(Bollywood)則不是任何地方的地名。
寶萊塢與好萊塢介紹:
1、好萊塢(Hollywood)
又稱荷里活,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
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好萊塢電影城由此迅速形成並興起,電影產業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
電影也進一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8)哪個詞能形容寶萊塢電影擴展閱讀:
好萊塢(Hollywood)的著名景點(僅介紹個別景點):
1、星光大道:建於1958年,是條沿美國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顆鑲有好萊塢名人姓名的星形獎章,以紀念他們對娛樂工業的貢獻。
2、好萊塢中國劇院:這所劇院由當時美國電影界風雲人物「好萊塢先生」格勞曼先生傾力打造,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與杜比大劇院相鄰,舉辦多屆奧斯卡頒獎禮。以劇院廣場巨星留印聞名世界,成為旅遊勝地。
3、杜比劇院: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直至2033年,奧斯卡都會在杜比劇院舉行頒獎典禮。
4、日落大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街道名稱。其位於好萊塢大道,長約27公里,路兩旁是綿延的棕櫚樹和林立的電影廣告牌。
好萊塢(Hollywood)的知名電影公司(僅介紹個別公司):
1、二十世紀福克斯
2、華特迪士尼公司
3、獅門影業公司
4、派拉蒙電影公司
5、環球影片公司
6、華納兄弟
7、夢工廠
寶萊塢(Bollywood)情況: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而今,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世界名流的圈子裡風頭日健,不少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以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就連美國總統到訪,還傳出了寶萊塢第一美女沒空見布希的消息,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