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蝙蝠俠小孩子在哪部電影中
《蝙蝠俠5之俠影迷蹤》電影里。 緋紅女巫(Scarlet Witch)是美國漫威漫... 後來二人被騙,聽信了自己是萬磁王的孩子,母親拋棄了他們,接生的牛頭女士。
2. 歷代蝙蝠俠扮演者都有誰
歷代蝙蝠俠扮演者都有:路易斯·威爾遜、亞當·威斯特、邁克爾·基頓、瓦爾·基爾默、喬治·克魯尼、克里斯蒂安·貝爾、本·阿弗萊克、大衛·馬佐茲。
路易斯·威爾遜(Lewis Wilson)在1943年成為了第一位飾演《蝙蝠俠》系列的演員,也是將披肩斗篷穿在新生英雄身上的第一人。當時蝙蝠俠形象剛剛從漫畫走向真人,服裝完全是仿照漫畫做的。
由亞當·韋斯特扮演的蝙蝠俠也深受漫迷喜愛,地位始終無人能及。並且從該片中的小丑、貓女、羅賓等英雄中脫穎而出,成為六十年代人們最喜愛的英雄。
2015年的「蝙蝠俠」衍生劇《哥譚市》(Gotham)中,大衛·馬祖茲飾演的少年蝙蝠俠並不是劇中的主角,而是警長戈登(James Gordon)。《哥譚市》以全新的視角講述戈登在成為警長前的生活,期間穿插著布魯斯·韋恩(蝙蝠俠)的成長史,以及各反派的由來。
相關內容
蝙蝠俠是DC漫畫出版動漫小說中的一個超級英雄,自誕生後先後出現在多部電影中。首先是1940年代的兩個短片系列,分別是1943年的《蝙蝠俠》和1949年的《蝙蝠俠與羅賓》。
而首部出現蝙蝠俠的長片電影則是1966年的《蝙蝠俠》,該片是根據196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集改編的,在電視劇中出演蝙蝠俠的亞當·韋斯特也在電影中扮演同一角色。
1980年代末,華納兄弟公司開始製作一系列的蝙蝠俠電影,其中的第一部是1989年上映的《蝙蝠俠》,由蒂姆·波頓執導,邁克爾·基頓主演。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系列電影,包括三部作品。其中第二部及第三部票房都超過了10億美元,讓蝙蝠俠成為僅有的兩個擁有兩部續集達到這一成績的系列電影(另一個是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蝙蝠俠系列電影
3. 少年布魯斯韋恩什麼劇
少年布魯斯韋恩是電影《蝙蝠俠》中的角色。
布魯斯·韋恩即蝙蝠俠,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第27期(1939年5月),由鮑勃凱恩(Bob Kane)和比爾芬格(Bill Finger)聯合創造,是漫畫史上第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
布魯斯出身於哥譚四大家族的韋恩家族中。在他幼年時期,布魯斯與父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回家途中,他的父母在小巷遭到槍殺。這次事件徹底改變了布魯斯,他決心迎戰這個城市最深的罪惡,讓其他人不再遭受如自己般的悲劇,從此游歷世界各地,學得一身格鬥技巧,於多年後返回哥譚,利用財力製造的高科技裝備和體能打擊犯罪,化身為哥譚的黑暗騎士。
「蝙蝠俠」的個人形象:
在誕生初期,與其說蝙蝠俠是一名英雄,不如說他是一名偵探。除了身穿蝙蝠衣以外,蝙蝠俠故事同當時偵探題材的通俗小說相差並不大。早期蝙蝠俠無論其人物性格還是外形方面都與後期有很大不同。當時的蝙蝠俠漫畫,在情節上還沒有走出佐羅故事的影子,還不時充滿了美式幽默的插科打諢。
Joe Kubert接手後,對蝙蝠俠進行了大膽改造。在延續經典人物形象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黑色、懸疑和驚悚的元素。雖然同期的超英漫畫中,主人公大多都有超自然的力量,但蝙蝠俠則基於超英漫畫的主題,加入了許多現代偵探的元素。這種超級英雄漫畫和偵探漫畫的結合,讓蝙蝠俠漫畫同時擁有了兩類漫畫的底蘊,又增加了現代精神。
因此,蝙蝠俠既是一名打擊犯罪的黑暗鬥士,也是一名「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蝙蝠俠
4. 哥譚鎮中的蝙蝠俠小時候的扮演者是誰
是大衛·馬祖茲(David
Mazouz)
David
Mazouz
(法語發音:[david
mazuz]
)因為飾演《觸摸未來》(《Touch》)系列的小正太Jacob
Bohm
(
Jake
)而出名。在該劇中與演員Kiefer
Sutherland
(飾演其父親)及Danny
Glover
一起領銜主演,演對手戲。
隨著大衛的電視事業蓬勃發展,恐怖驚悚電影《療養院》也顯示了他的多才多藝。
大衛的其他電視作品包括《邁克和莫莉》(《肥肥與胖胖》)、《辦公室》中詹姆斯·斯派德的兒子,《私人診所》中的一個問題少年和《犯罪心理》中一個垂死的男孩及成為蝙蝠俠前的少年時的《哥譚市》(《Gotham》)中的
Bruce
Wayne
。
這是人物網路:
http://ke..com/link?url=Q9yoZFGZIe8ak1rK
5. 布魯斯韋恩少年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是《小丑》,講述的小丑的故事,但是也有蝙蝠俠少年的劇情。
6. 蝙蝠俠韋恩家繼承人少年時候的是哪一部電影
哥譚(電視劇)
《哥譚》(Gotham)是美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聯合DC漫畫出品的美國漫畫改編電視劇,由丹尼·加農執導,本傑明·麥肯錫、多納爾·羅格、大衛·馬佐茲、羅賓·泰勒、卡門·比康多瓦、科里·邁克爾·史密斯主演。
該劇根據DC的「蝙蝠俠」系列漫畫改編,以全新的視角講述作為菜鳥警探的詹姆斯·戈登試圖與哥譚市的犯罪腐敗勢力抗爭,並逐步與年輕的億萬富翁、幼年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建立信任關系的故事。
該劇第一季於2014年9月22日在美國FOX電視台首播,至2019年1月已播出至第五季。
(6)少年蝙蝠俠出現在哪個電影中擴展閱讀:
哥譚劇情簡介:
每個人都知道警察局長戈登的名字。他是罪犯最懼怕的敵人,他的名字就代表法律和秩序。但是沒有人知道他以前的故事——他如何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偵探成長為哥譚市警察局的局長?他要如何面對已經被盤根錯節的腐敗網路悄悄占據的哥譚市?
他要如何面對一個多層次的犯罪世界?他要如何在世界上最可怕的邪惡之徒當中生存下來?又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些邪惡之徒——帶有傳奇色彩的貓女、企鵝、猜謎者、雙面人和小丑?《哥譚》描述了DC漫畫中超級英雄和超級惡棍的起源故事——這是從未有人說過的新故事,是他們人生中的全新篇章。
7. 蝙蝠俠系列電影一共有幾部
在劇情上只有同一導演的作品會有劇情關聯,目前最受好評並推薦的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三部曲,劇情關聯最大。
蝙蝠俠:俠影之謎 Batman Begins 2005
拓展資料:
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即蝙蝠俠(Batman),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27期(1939年5月),由鮑勃·凱恩(Bob Kane)和比爾·芬格(Bill Finger)聯合創造,是漫畫史上第一位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布魯斯·韋恩出生在哥譚市四大家族之一的韋恩家族中。一天晚上,父母帶著年幼的布魯斯看完電影《佐羅》回家,途經一條小徑時遭遇歹徒的搶劫。歹徒當著布魯斯的面槍殺了他的父母。從此,布魯斯便產生了親手鏟除罪惡的強烈願望,為了不讓其他人再遭受到與自己同樣的悲劇,憑借著過人的天賦,布魯斯利用幾十年時間游歷世界各地,拜訪東西方頂級或傳說中的格鬥大師,學習各流派格鬥術,後回到美國,利用強大的財力製造各種高科技裝備。此後在白天,他是別人眼中的無腦富二代、花花公子;夜晚,他是令罪犯聞風喪膽的黑暗騎士——蝙蝠俠(Batman)。
1938年,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DC漫畫公司的前身)在《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創刊號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並大獲成功。隨後,DC打算為它的另一份刊物——《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創造出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敵。當時這份刊物已經創刊兩年多,刊登過多種偵破和冒險故事,但是還沒有一個處於靈魂地位的角色。時年26歲的畫家鮑勃·凱恩(Bob Kane)接下了這項任務,最後在與比爾·芬格的合作中創作出了初期的蝙蝠俠。
1939年5月,蝙蝠俠誕生於《偵探漫畫》第27期。一經推出就極受歡迎,次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同名漫畫系列。隨著這個領銜人物的出現,《偵探漫畫》也成為DC持續歷史最長的漫畫系列。
1940年,蝙蝠俠多了一位少年助手羅賓(Robin)。他被稱作神奇小子(Boy Wonder),不僅受到少年讀者的歡迎,也為冷酷無情的蝙蝠俠增添了長輩的慈愛一面,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化。在後來的幾十年裡,蝙蝠俠的故事中又分別引入了父親般的老管家阿爾弗雷德,伶俐的蝙蝠女,母親般的醫生萊斯莉,蝙蝠俠的來歷也進一步的補充完善。這些都大大豐富了蝙蝠俠的性格。
隨著時間的演進,對蝙蝠俠這個角色的各種不同詮釋也紛紛出現。不僅形象和裝備有了變化,風格也有很大差異。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偵探,40年代他是溫和的家長,50年代他在進行科幻冒險,60年代後期的蝙蝠俠電視系列劇採用了誇張滑稽的美學處理方式,導致電視劇結束後的數十年間蝙蝠俠仍然脫離不了劇中的形象。而80年代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執筆的短篇漫畫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與《蝙蝠俠:元年》(Batman: Year One),以及蒂姆·伯頓(Tim Burton)執導的真人版電影的成功,又讓蝙蝠俠回歸了他原本晦暗的基調。在那之後的漫畫中,蝙蝠俠的現實性和局限性都增強了,敵人也比從前更加強大、狡猾與瘋狂。他的精神創傷被一再強調,變得越來越彷徨和孤獨,日益走向偏執和黑暗。
資料來源:網路:布魯斯.韋恩
8. 蝙蝠俠年輕版是哪一部
《蝙蝠俠:俠影之謎》。
《蝙蝠俠:俠影之謎》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5年全球公映。
影片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影片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重啟,開啟了一個完全獨立的系列,講述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經過,將一個超級英雄的崛起之路娓娓道來,擺脫了之前一味渲染蝙蝠俠超凡身手的窠臼,注重對其傾注心理上的認同。
(8)少年蝙蝠俠出現在哪個電影中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影片的美術設計師內森·克羅利在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車庫里建起一座車間,用於完成片中主要元素的設計和製作。諾蘭和編劇大衛·高耶一邊在房間內創作劇本,一邊要同克羅利一起研究蝙蝠車的設想。
在以往蝙蝠俠影片中,蝙蝠車都與時代同步,並在張揚中發揮到極致。本片中的蝙蝠車是蘭伯基尼與悍馬的混血兒,將運動車的精巧靈敏同戰車的壯碩相結合。
在故事中,蝙蝠車實際是一種名為「The Tumbler」的軍用車原型,它由韋恩公司研製,用於裝載人員和裝備跨越壕溝和便於在開闊地帶通行,但因價格昂貴,韋恩公司沒能大規模投產,卻被蝙蝠俠發現,從而發展成維護正義的工具。
9. 蝙蝠俠的動畫電影
鏈接: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暗夜下的高譚市,小丑們正在策劃邪惡的陰謀。蝙蝠俠和他的朋友們用各種方法阻止這場陰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