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索尼Xperia 1電影大師這款視頻軟體
對於索尼Xperia 1電影大師這款視頻軟體,評價就兩個字「超酷」!首先,界面就讓人覺得超贊,一種電影攝像機的操作感,雖然在對焦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電影大師不同於其他「傻瓜」風格的自動界面)一旦上手,你就會得上視頻拍攝 「上頭」的症狀,隨時就想拍一段,因為你會特別想知道各個情景在電影大師之下拍攝出來是什麼樣的。
② 索尼電影大師怎麼是黑色的
黑色G標識是表示這是索尼中高端的鏡頭。主要以中長焦段為主,因為是面向大眾的鏡頭群。 紅色G標識是表示這是索尼大師級鏡頭也就是索尼自家的頂級鏡頭了。
③ 索尼手機黑屏怎麼辦
如果是死機情況 通用的方法是同時長按電源鍵和音量鍵加 最新的z1在sim卡槽邊有紅色強制重啟按鍵
硬體問題的話只能送修了
望採納 謝謝
④ 索尼手機的系統流暢性如何
索尼手機早已經在國內退市了,流暢度嘛,很一般的。優化連OPPO和vivo的比不上。
⑤ 索尼 Xperia PRO-I全面評測:Xperia迄今為止最硬核的影像旗艦
年初索尼發布了索尼Xperia1 III,讓我一度以為這應該就是索尼Xperia在2021年的年度旗艦了,也義無反顧地在第一時間沖了它的國行首發版。然而沒想到到了年末,索尼新品微單手機XperiaPRO-I又驚喜登場了。
不得不說,從不久前和魅族Flyme的系統合作,到這一次推出在影像上更加硬核的XperiaPRO-I,都表現出索尼確實是想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做出一些創新和改變,去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那麼這一台擁有黑卡同款一英寸大底的索尼XperiaPRO-I,會給我們怎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日系設計中帶有了些許的硬朗氣質
對於已經使用了索尼Xperia1 III一段時間的我而言,XperiaPRO-I的外觀的設計語言其實與索尼Xperia1 III是非常相似的。
依舊是磨砂手感的方正機身,21:9修長比例的的4K120Hz屏幕,也算是索尼手機設計的DNA所在了。
當然要說變化的話,這一次索尼XperiaPRO-I在邊框上採用了豎紋的處理方法,一來提高了握持時的摩擦力,二來這種紋理在視覺上也更加硬朗,更具有專業感。磨砂玻璃和金屬中框材質,讓這部手機拿在手上顯得很有質感。
黑卡RX0外觀GIF圖
當然熟悉索尼產品的讀者肯定也對此設計不感到陌生,這種設計最早出現在索尼的第一代黑卡RX0上,同樣是金屬的磨砂豎紋來提高相機機身的耐用度以及握持手感,這與索尼XperiaPRO-I的設計語言如出一轍。
自定義按鍵以及快門鍵這次也被重新設計了,自定義鍵採用了圓形的設計,而快門鍵的大小相較於索尼Xperia1 III的可以說是增大了好幾圈,這肉眼可見的好處當然是拍照的時候,快門鍵會更加容易被按到。當然極其先進的3.5mm耳機介面依舊保留下來了,讓人感動。
而在配色方面,索尼XperiaPRO-I只有一款代表專業感的磨砂黑色,相當的好看。當然整機質感也更顯專業度了。那麼說到專業,就讓我們來談一下這次索尼XperiaPRO-I的最大亮點,影像。
影像系統:隱藏在手機下的一英寸影像猛禽
OK,基於黑卡7的感測器而為XperiaPRO-I開發調試的大尺寸1英寸感測器。我相信對於手機攝影感興趣的用戶而言這無疑是一個juice般的沖擊。沒想到黑卡7上的感測器真的移植到了索尼的手機上了,這也是XperiaPRO-I與Xperia1 III最大的不同之處。
相較於傳統的感測器的1.8μm的像素間距,XperiaPRO-I的1英寸感測器的優勢從硬體上就可以體現出來,2.4μm的像素間距,確保了感測器的高靈敏度,從而還原更多的細節紋理。而更大的感光元件也讓照片特別是在夜景拍攝上能夠擁有更加純凈的畫面,細節更加豐富,而且在暗部的噪點也會更少,帶來更自然的光學虛化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XperiaPRO-I的主攝支持F2.0與F4.0兩檔可變光圈,依舊擁有蔡司光學的加持。
這對於喜歡用手機拍攝人像以及風光的用戶而言,這兩檔光圈無疑是給予了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而且得益於12 bitRAW的加持,XperiaPRO-I的照片擁有更高的後期空間。而其餘兩個攝像頭則分別是1200萬像素的16mm超廣角鏡頭以及1200萬像素的50mm長焦鏡頭。
那麼說了這么多,這台XperiaPRO-I的實際拍照樣張又如何呢?當然我們也找來了一台同樣擁有1英寸感光元件的索尼黑卡3,來看看他們倆拍出來的樣張究竟是怎麼樣的。
Xperia PRO-I白天主攝樣張
F2.0
F 4 .0
F2.0
F 4.0
F2.0
F 4 .0
超廣角樣張
微距樣張
黑卡 3 白天樣張
雖然一台是手機一台是相機,但是因為兩者都擁有1英寸的大底,所以我還是拿他們倆的樣張做對比了。在我看來兩台機子拍出來的樣片都是非常好看的,色彩還原真實,且虛化效果也很自然,1英寸影像感測器的加持果然不一般。
這么多年過去了,索尼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真的就是一台相機所該有的風格。不做過多的修飾,盡可能把場景原汁原味地呈現。所以我們也是可以看到XperiaPRO-I與黑卡3的畫面色彩都是比較還原真實的,而且得益於XperiaPRO-I主攝有F2.0以及F4.0兩檔可變光圈,我們看到樣張中拍攝近物時,很容易就能拍到淺景深的照片,焦外的虛化很好看,而且很自然。但是如果拍攝風景的話,個人會更加建議用F4.0光圈進行拍攝,這樣的話會保留更多的畫面細節。
來到了這一次XperiaPRO-I主打的夜拍上了,更大的感光元件的優勢之一就是在夜景上,更大的感光元件可以讓夜景畫面更加純凈,噪點更少。而且F2.0的光圈也可以讓畫面的進光量增加。那麼硬體到位了,實際的夜景表現又如何呢?
Xperia PRO-I夜景主攝樣張
Xperia PRO-I夜景主攝樣張
用我簡短的評價,從畫質而言,XperiaPRO-I的夜景樣張真的非常干凈,幾乎沒有噪點。從樣張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面對光源很復雜的場景,XperiaPRO-I的夜景還是能夠顯示正確的顏色,而不會出來偏色的情況,而且也比較接近真實看到的。在天空上的演繹則是更為純凈的黑色,即使是放大看,也比較難看到噪點。這一點真的非常厲害,大底大光圈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相機性能:Xperia永遠滴神
聊索尼手機的拍照特別是旗艦手機,相機性能永遠是一個不可能繞過的點。特別是在跟焦連拍上,基本就是業界的最強天花板,沒有之一。這套源自索尼α9上出色的對焦性能系統,在之前Xperia1 III上已經有所領教了。
攝影大師高速連拍GIF圖
攝影大師眼控對焦GIF圖
擁有315個自動對焦點,基本覆蓋了整個取景器從對焦就開始做到了變態的性能,基本是上只要XperiaPRO-I對上焦了,焦點就會牢牢鎖定焦點。而且還擁有人眼加持以及動物眼跟蹤加持,這對於日常喜歡抓拍動物和小孩的用戶而言,簡直是一大利器。我也用XperiaPRO-I進行了追焦連拍的測試。
攝影大師界面GIF圖
可以看到,即使是我去追焦正在高速移動的公交或者是電瓶車,XperiaPRO-I依舊可以精準地把焦點對焦到被攝主體上,這個對焦系統可以是十分的可靠。在主攝下最高每秒20張的連拍速度,完全可以做到先拍照,後選圖的操作。雖然這么做有點廢內存,但是保證不會錯過你想要保留的珍貴瞬間。
視頻拍攝:除了電影大師,這一次還多了一個視頻大師?
要說我這一次打開XperiaPRO-I的時候有什麼感到意外的話,那就是界面多了一個陌生的視頻大師。這也是針對越來越多用戶有用手機拍攝vlog的需求所推出的新的內建程序。
使用下來感受到界面更加直觀,以及操作邏輯,都相對於電影大師對一般用戶更加友好。
視頻大師操作界面GIF圖
盡管是面對更加小白的用戶,但是視頻大師的功能還是非常豐富的,你可以選擇什麼參數都不調整直接全自動,也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調整快門光圈ISO白平衡以達到你想要的畫面效果。而在對焦追焦上,視頻大師也是首次支持在視頻內進行眼部對焦以及實時追焦,大大提高了視頻大師的易用性。
除此之外,還有手動對焦以及焦距調整的拉桿,同樣的視頻大師最高也支持4KHDR120fps的視頻規格錄制,完全能夠滿足普通用戶甚至是vlogger。
索尼官網Vlog套件演示圖
發布會上,索尼還發布了專為XperiaPRO-I設計的vlog套件,搭配使用更便利的Vlog顯示屏和更清晰的收音,讓XperiaPRO-I的Vlog能力發揮到極致。相信又是一個視頻記錄生活的利器。
視頻大師樣片GIF圖
三個大師App,三位一體
到這里,XperiaPRO-I的影像功能就已經有三個大師App了,攝影大師,電影大師,以及這次新增的視頻大師,可以全面覆蓋攝影愛好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系統:鐵樹開花,開始重視本土化
在XperiaPRO-I發布之前,我相信關於Xperia手機最大的新聞莫過於索尼與魅族Flyme系統達成合作。連我這個索粉都震驚了。
Xperia PRO-I預裝Flyme OS應用
但就目前而言,我們看到XperiaPRO-I內建的App只是預裝了FlymeOS的應用商店,天氣,郵箱以及資訊這4個App。
Flyme OS應用商店
Flyme OS天氣A pp
當然這也是因為索尼與FlymeOS的剛剛展開的合作,相信之後兩者會進行更加深度和多面的融合。我們也可以看出索尼也本土化的決心,以及對國內用戶群體的重視。未來甚至可以大膽幻想一下國內的Xperia手機將會完美運行FlymeOS。但是在此之前,就讓這子彈再飛一會吧。
總結:更加硬核,也更接地氣的Xperia
不知不覺又來到總結的部分了,寫索尼的旗艦手機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有太多的亮點,但是篇幅的平衡只能挑幾個我認為最重點的點去闡述。
在我看來,更加專業的機身設計,更誘人的屏幕規格參數,更豐富的視頻錄制選擇,更本土的系統都是這台手機賣點,但這台XperiaPRO-I最核心的亮點莫過於是在保證機身足夠輕薄的基礎上用上了1英寸影像感測器,讓主攝在照片的畫質表現上更加接近了像黑卡這些的卡片機,進而在硬體規格上進一步提高了智能手機的上限。我們甚至可以展望未來2年甚至1年後,各家的旗艦主攝真的可能都用上了1英寸的感光元件,而XperiaPRO-I無疑就是開創了這個先河。
我們也期待索尼繼續不斷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推出業界為之驚艷的作品,將「微單手機」這個概念深深刻上只屬於索尼的名字。
⑥ 索尼手機 看視頻的時候 亮度自動變暗了,該怎麼辦
電腦手機軟體問題。根據你的描述,紅米手機
關閉
自動亮度
關閉省電模式
還是
看視頻一分鍾屏幕自動變暗了非常暗
。
設置方法是:這是自動鎖屏前的暗屏提示,需要到設置,系統和設備設置,鎖屏密碼指紋中,選擇自動鎖屏,選永不,就好了。
⑦ 索尼手機打電話可以接就是黑屏是什麼原因
手機在進入撥號連接及通話狀態時將自動啟動屏幕上方的近感感測器來識別手機是否放置到了耳邊。
識別到放在耳邊後屏幕就會變黑,感測器使用的是不可見的紅外波段來進行探測識別,非常容易受到屏幕貼膜、污垢等的干擾和影響。
請您檢查您的手機貼膜,是否在近感感測器位置存在有合適的開孔,更換適宜的屏幕保護膜可以消除此故障。
請檢查手機屏幕上方是否有塵垢及水鑽、貼紙等遮擋物。
⑧ 用索尼手機看電影時一下子暗了不法開機
連接充電器,看是不是由於電量低造成的自動關機。如果是這個問題造成的,充滿電後即可開機正常使用了。排除以上依然無法開機,請攜帶手機到當地官方指定售後維修站為您檢測維修。
⑨ 索尼微單手機Xperia 1 III評測:特立獨行的索尼,終於又有了看頭
我人生里的第一台索尼手機,是我在初三的時候遇見的,那天沒有下雨,坐我後排的女生給了我一台早就叫不出名字的索尼手機,我坐在草坪上玩了一節 體育 課的手機 游戲 。高中,一個曾經的好朋友在用索尼 LT18i,在某節被我浪費了的課上,那也成了我的 游戲 機…不過後來,我就沒用過索尼手機了,也基本再沒碰到過索尼手機。
直到那天,我換下了手裡的三星 S21 Ultra,拿起了索尼 Xperia 1 III,我才發現,現在它好像有了讓我換掉三星的本事了。
21:9 帶狀直屏、索尼經典的矩形中框,索尼大概是近幾年少數的你拿到外面去光看輪廓就能辨認出來的手機品牌。從 Xperia 1 開始,這種修長的 21:9 帶魚屏就成了索尼旗艦機的標簽。這些年其實也有一些其它品牌用過 21:9 比例的屏幕,不過倒是都會顯得略胖一些,沒有 Xperia 1 系列的修長,以及良好的握持感。
亮屏後,上下邊框仍然保持著索尼這幾年的風格,不追求窄,只追求對稱且屏幕無挖孔。反倒是兩側黑邊處理得很出色。
上下黑邊分別有一個揚聲器,到今年,這種對稱式的正面雙揚聲器一般只有 游戲 手機還在用,不對,好像 游戲 手機都挖起孔來了沒地兒塞這倆揚聲器來著。
除了揚聲器,額頭黑邊里還有了一顆 800 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支持人像自拍;右側是極為罕見的提示燈,還有光線、距離等感測器。
中框部分,其實索尼的中框放在現在算是特別精緻的一類了。CNC 工藝加上細致的打磨,讓整機邊框十分順手,加上超窄的寬度,握持時完全不會有硌手感。左側是 SIM 卡槽,一些暗色的天線帶;
右側從上到下分別是音量鍵、電源+指紋鍵、功能鍵以及索尼經典的快門按鍵;頂部是 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介面,底部是 Type-C 介面和麥克風。整機三圍尺寸為 165mm 71mm 8.2mm,重量僅 187g,屬於今年旗艦手機里的絕對輕量選手。
回到屏幕,索尼 Xperia 1 III 用的是一塊 6.5 英寸 21:9 比例 3840x1644 解析度的 OLED 屏幕,也是世界首款4K HDR OLED 120Hz高刷屏幕。由於並未採用挖孔、劉海設計, 索尼 Xperia 1 III 視野更為廣闊,播放 21:9 比例的視頻更為舒適,適配更好,同時看小說、刷微博都能看到更多的內容。
屏幕支持 4K 大師模式以及標准模式兩種顯示效果,大師模式是索尼針對 BT.2020 色域和 10bit HDR 圖像兼容做的模式。而選擇標准模式後還可以打開自動大師模式,在相冊、支持大師模式的視頻 APP 時會自動切換到大師模式中,同時還可打開視頻圖像增強技術,提升顯示效果。
除了這些特點外,索尼今年支持120Hz 高刷新率,在 游戲 增強器中還可以打開最高 240Hz 刷新率模式,呈現更為清晰流暢的場景。
今年,在影像上索尼 Xperia 1 III 也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業界首款搭載雙PD感測器的潛望式可變長焦攝像頭。這顆攝像頭和我們之前了解過的長焦鏡頭都不同,它不是常規的那種單一焦段的長焦,而是一顆可以選擇在等效 70mm 以及 105mm 之間變換的長焦鏡頭。有了這顆攝像頭,索尼能夠用三顆攝像頭,做到 16mm+24mm+70mm+105mm 四個焦段覆蓋效果。
反饋到手機頁面,則是通過三顆攝像頭實現了 0.6 超廣角、1 主攝、2.9 長焦和 4.4 倍長焦四個焦段切換的覆蓋,且這四個焦段都是目前手機廠商們宣傳的「光學變焦」。
回顧一下,三顆攝像頭的參數如下:
1200 萬像素主攝像頭,F/1.7 光圈,1/1.7 英寸感測器
1200 萬像素 124 超廣角攝像頭,F/2.2 光圈,1/2.5 英寸感測器
1200 萬像素可變焦段潛望式長焦攝像頭,在 2.9 倍長焦時為 F/2.3 光圈,在 4.4 倍長焦時為 F/2.8 光圈,1/2.9 英寸感測器
同時,索尼 Xperia 1 III 依然使用了蔡司 T* 鍍膜。眼控對焦等功能也同樣在 Xperia 1 III 上搭載, 依然可以捕捉到貓貓狗狗的眼睛。
今年還增強了對運動物體的眼部對焦和實時追蹤功能,這一功能模擬了索尼微單 A9 系列,會在追蹤時出現實時的綠框。而且,綠框會在取景范圍內持續鎖定該物體,哪怕是運動狀態或者是遮擋都能會持續追蹤。
我拿家裡的貓貓狗狗試了一下,這個功能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夠進一步提升成片的概率,以往可能需要在二三十張照片裡面挑一兩張,現在可能拍三五張就能挑到對上焦、跟蹤到運動物體的照片了。
APP 功能方面,攝影大師加入了 BASIC 基本模式,類似於常規的拍照模式,與其它智能手機沒有太大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單反常用的,需要配合拍照鍵使用的自動模式、P 檔、S 檔、M 檔。整體來看,軟體方面整個操作體驗都在向單反看齊,非常索尼。
很索尼的還有一項 —— 高速連拍。在基本模式屏幕快門鍵上方是索尼的連拍功能,今年的 Xperia 1 III 支持最高 20 張連拍,在記錄運動狀態的人或物體時有很好的效果。
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連拍:低」模式,甚至覺得一直打開是個不錯的選擇。它會在每次拍照的時候進行自動連拍,配合拍照鍵的話,每次拍攝平均會拍下 2~3 張照片,日常使用不至於爆內存,同時又能進一步提升成片率,這段時間我都是默認打開這一功能的。
抓拍成片
有了這么多技術以及優秀硬體支撐,今年的索尼 Xperia 1 III 拍照如何?我們看看樣張。
主攝像頭部分,整體成像是索尼的寡淡風格,白天來看成像效果沒有太重的演算法干預的感覺,暗部沒有過於提亮,亮部也沒有過多壓制高光,成為了安卓手機極少數的「真實派」。
到了夜間,索尼也開始了對相機演算法的干預,可自動識別夜景拉長曝光時間,在暗光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彌補進光量不足導致的畫面過暗問題。
長焦部分,無論是 2.9 還是 4.4 的變焦倍數下,只要能夠保持穩定,成像效果都是足夠優秀的,再次放大的情況下還是能夠保留不少的細節。
整體來看,在常規的攝影方面,索尼 Xperia 1 III 微單手機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可變焦段的長焦鏡頭,通過全新技術實現的 2.9 以及 4.4 可變焦段加上不錯的適用性讓 Xperia 1 III 在影像方面有了屬於自己的特長。
除了常規的攝影之外,索尼 Xperia 1 III 同樣搭載了電影大師 APP,在 APP 內提供了更為專業的錄影功能。不過,它可能還是更適用於對影像比較熟悉的專業用戶,我在使用的這段時間主要還是以自動模式為主。電影大師,算是 Xperia 1 III 微單手機上的一項錦上添花的功能吧。
在玩 游戲 之前,先過一遍索尼 Xperia 1 III 的參數信息:
高通驍龍 888 處理器帶 4K 屏幕且只有 4500mAh 電池,我看著這個數值是有點慌的。不過,索尼為了解決驍龍處理器以及自己續航的問題,還是做了優化的。硬體上,索尼增加了散熱石墨片的覆蓋面積,讓熱量盡快擴散保障手機運行。軟體方面,索尼的節電優能 APP 還可以針對每個 APP 進行優化,對後台行為主動攔截。在 APP 內,你還可以看到一些隱藏在後台運行的 APP 進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關閉。
那回歸到實際使用,索尼在 Xperia 1 III 上下的功夫到底管不管用呢?我們看 游戲 實測。
實測 LOL 手游國服在畫質都開到最高的情況下, 游戲 前半段可以穩定在 60fps,後續隨著溫度的升高,會有一定的幀率波動。一個小時下來,幀率能夠穩定在 59fps,總耗電量 24%。
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類 游戲 的測試差別也不大, 游戲 可以保證穩定運行,不過隨著手機溫度的提升,性能會出現波動。15 分鍾的平均表現和其它輕薄驍龍 888 機型接近。
充電方面,雖然只有 30W,但是索尼 Xperia 1 III 還是可以在 30 分鍾左右充入 50% 左右的電量,這樣的水準其實已經算好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電方面索尼 Xperia 1 III 還有一項新功能 —— H.S. 電量控制。它的作用很簡單,在你充著電的時候打開,可以暫停給電池充電,轉而直接用電源線給手機供電,減少充電過程中的電池發熱,實測性能表現如下。
標記 12-53 的數據為開啟 H.S. 電量控制後測試的數據,從數據來看,雖然時長更久且後面出現了波動,但整體而言開啟 H.S. 電量控制功能後,Xperia 1 III 可以有更穩定的表現,平均波動只有不開啟 H.S. 電量控制的一半左右。溫度方面,則是有大概 6 攝氏度的區別,溫控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除了 游戲 ,日常使用的續航表現也很重要。我們對其進行了幾個場景的續航測試,分別是 1 小時的微博、 1 小時的抖音以及 1 小時的 4K HDR 視頻,實測結果如下:
整體來看,在性能部分索尼 Xperia 1 III 是能夠處於目前國內主流旗艦(排除 游戲 手機)的水準的,不過散熱和續航仍然是索尼的相對較弱項。只是我覺得,為了索尼 Xperia 1 III 這樣輕薄而且單手可輕松握持的機身,稍微在續航上寬容一些也是可以的。更何況,索尼 Xperia 1 III 還有重磅的影像功能呀。
整體而言,經過幾代的升級,索尼 Xperia 1 III 在我這個長時間用三星旗艦手機的人眼裡,至少已經達到了旗艦手機的水準了。
首先是優點,索尼手機的設計是不用多說的,從 Xperia 1 系列開始的設計語言經過幾代打磨,到 Xperia 1 III 愈發優秀。它不隨大流,在普遍撞臉的時代里保有著自己的風格,同時能夠做到質感滿滿、手感舒適,我覺得索尼手機在設計上絕對是優秀的。
其次,索尼手機的系統流暢度其實是特別高的,無論是對高刷的支持還是系統的動畫,或許是因為安卓類原生系統本來就流暢,加上 120Hz,感覺比我之前常用的 S21 Ultra 還是要流暢一些的。
再者,今年索尼的影像其實也有得說了。索尼終於拿出了屬於索尼自己的特性來,而且在成片上確實有不少的提升,這是值得認可的。
但是,遺憾還是有的。首先是系統沒有本地化,沒有自己的應用商店,再者是缺少信息中心的負一屏,NFC 公交卡這類功能我也沒有找到。
但是,我還是打算用這台手機一段時間。因為它真的,太輕太薄握著太舒服了,這是今年旗艦手機里,稱得上是握持感和手感最好的手機了。在這個動輒超過 200g 的時代里,曾經的索半斤竟然迷途知返,反倒是用輕薄吸引了我……你說這索尼 Xperia 1 III微單手機,有意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