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古希臘神話的電影有哪些
1、諸神之戰:
《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是一部2010年的奇幻冒險電影,由路易斯·萊特里爾執導,薩姆·沃辛頓、連姆·尼森、拉爾夫·費因斯、傑瑪·阿特登主演。
該片是翻拍1981年版《諸神之戰》的同名新作,影片講述了眾神之首宙斯之子落入人間後遭遇的種種事端,奧林匹亞山上的神仙都因此騷動起來,一場神與人、神與神之間的拯救與被拯救行動就此拉開。
拓展資料:
希臘神話(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μυθολογία、英語:Greek mythology),即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
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它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口頭相傳並借鑒了流傳到希臘的其他各國的神話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後來在荷馬的《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古希臘的詩歌、戲劇、歷史、哲學等著作中記錄下來,後人將它們整理成現在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
網路:希臘神話網路
⑵ 找一部,古希臘電影.......
《伊阿宋與金羊毛》
主演:傑森·倫敦、弗蘭克·朗吉拉、娜塔莎·亨斯特里奇、
德里克·賈科比
音樂:西蒙·博斯維爾
製片:戴森·洛韋爾
編劇:馬修·富爾克
導演:尼克·威
故事梗概
本片是講述希臘英雄傑森鋤奸王、報父仇的電視影片。
親王珀利阿斯暗殺國王埃森,霸佔王後為妻,自立為王。幼年傑森在忠臣保護下,得以逃生。
20年後,傑森回國要討回王位,奸王珀利阿斯,要他去科爾喀斯國取來金羊毛,才能繼位。傑森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得到金羊毛,奪回王位並與美狄亞締結良緣。
本片曾獲2000年化裝、特效兩項艾米獎。
⑶ 以前看過一部外國片是關於伊阿宋帶領很多人去尋找金羊毛的 途中歷險無數...請問片名是什麼
《伊阿宋和金羊毛》
主演:傑森·倫敦、弗蘭克·朗吉拉、娜塔莎·亨斯特里奇、
德里克·賈科比
音樂:西蒙·博斯維爾
製片:戴森·洛韋爾
編劇:馬修·富爾克
導演:尼克·威林
故事梗概
本片是講述希臘英雄傑森鋤奸王、報父仇的電視影片。
親王珀利阿斯暗殺國王埃森,霸佔王後為妻,自立為王。幼年傑森在忠臣保護下,得以逃生。
20年後,傑森回國要討回王位,奸王珀利阿斯,要他去科爾喀斯國取來金羊毛,才能繼位。傑森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得到金羊毛,奪回王位並與美狄亞締結良緣。
本片曾獲2000年化裝、特效兩項艾米獎。
⑷ 《美狄亞》的作者是誰
《美狄亞》是希臘著名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美狄亞,或譯米蒂亞,是古往今來最著名的復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護神。為了愛上一個外邦人傑森,她拋卻公主地位、竊走國寶金羊毛、殺死弟弟,甘願隨夫遠走他鄉、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愛情和偉大犧牲最終卻變成一則笑話:丈夫決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換取穩定名位。美狄亞走投無路之下,展開恐怖報復:先是獻毒衣焚殺丈夫的新歡,繼而手刃兩個小孩,乘太陽神的華車遠颺,留下一無所有的負心丈夫。
從希臘悲劇到現代戲劇,這個故事被翻寫過無數回。巴索里尼的版本拋開三一律古典包袱,以一位來自遠古的情慾象徵——半人半馬怪為敘事者,把來龍去脈從頭說起。他到土耳其和敘利亞取鏡,將場景拉回故事發生的高加索蠻荒世界,開場恍如人類學影片:一場驚心動魄、交糅恐怖與狂喜的原始儀式,美狄亞正是祭司,殺人獻祭的過程呼應了後來的血腥報復手腕。兩性戰爭被轉化為美狄亞的史前泛靈世界與傑森的現代務實世界的對比,這對比也不無當代第三世界文化被西方物質文明侵蝕的影射。美狄亞嫁給傑森後,在理性世界中彷佛淪落得法力盡失。最後,在希臘悲劇中揚長而去的美狄亞,電影卻讓她消失在熊熊烈焰中——太陽神的華輦也被現實化了,直接關涉到美狄亞的熾烈性情。就像《定理》中的性瓦解了中產價值,《美狄亞》中的巫術神話力量也反撲了現代文明。
別以為你看錯了:飾演這位剛烈女性的,的確是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絲。雖然她在片中從未開口歌唱,但那雙引人著魔的眼睛仍然噴出了烈火。
⑸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網上哪裡有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爾
汽車停下來後,馬達還響了一會兒,車子外面什麼地方有一扇大門被人拉開了。光線透過打破的車窗照進汽車里,這時我才看見,連車頂上的燈泡也碎了,只有螺口還留在燈座上,三兩根細鎢絲和燈泡殘片在顫動著。一會兒發動機的嘟嘟聲停止了,只聽見車外有人喊道:「把死人抬到這里來:你們那裡有死人嗎?」——「該死的,」司機大聲地回答道,「你們已經解除燈火管制了嗎?」
「整個城市燒成一片火海,燈火管制還有什麼用!」那個陌生的聲音喊道,「我問你們,到底有沒有死人?」
「不知道。」
「把死人抬到這里來!你聽見了嗎?其他人抬上樓,抬到美術教室去!明白嗎?」
「好的,好的!」
不過我還沒有死,我是屬於「其他人」裡面的。他們抬著我上了樓梯。先經過一條長長的燈光昏暗的過道,這里的牆壁刷成綠色,牆上釘著老式的黑色彎形掛衣鉤,兩扇門上都掛著搪瓷小牌,寫著「一年級甲班」和「一年級乙班」。兩扇門之間掛著費爾巴哈的《美狄亞》,柔光閃爍,畫像在黑色鏡框的玻璃後面凝眸遠眺;隨後,經過掛著「二年級甲班」和「二年級乙班」牌子的門口,這兩扇門之間掛著《挑刺的少年》,這張精美的照片鑲在棕色的鏡框里,映出淡紅色的光輝。
正對著樓梯口的地方,中央也豎立著一根大圓柱,柱子背面是一件狹長的石膏復製品,是古希臘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做工精巧,色澤微黃,古色古香,逼真異常。隨後見到的,彷彿也似曾相識:色彩斑瀾、威風凜凜的希臘重甲胄武士,頭上插著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雞。就是在這個樓梯間里,牆壁也刷成黃色,牆上也順序掛著一幅幅畫像:從大選帝侯到希特勒……
擔架通過那條狹長的小過道的時候,我終於又平直地躺著了。這里有特別美、特別大、色彩特別絢麗的老弗里茨像,他目光炯炯,身著天藍色的軍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閃閃。
後來我躺著的擔架又斜了,從人種臉譜像旁邊匆匆而過:這里有北部的船長,他有著鷹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有西部的莫澤爾河流域的女人,稍嫌瘦削而嚴厲;有東部的格林斯人,長著蒜頭鼻子;再就是南部山地人的側面像,長臉盤,大喉結。又是一條過道,有幾步路的工夫,我又躺平在擔架上。沒等擔架拐上第二道樓梯,我就看見了小型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頂有個很大的金色鐵十字架和月桂花環石雕。
這一切從我眼前匆匆掠過,因為我並不重,所以抬擔架的人走得很快。也許這一切都是幻覺;我在發高燒,渾身上下到處都疼。頭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臟也發狂似的亂跳。人發高燒時什麼東西不會在眼前顯現呢!
過了人種臉譜像以後,又另換一類: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胸像復製得惟妙惟肖,深黃的顏色,古希臘、古羅馬的氣派,威嚴地靠牆一字排開。擔架顫悠著拐彎時,迎面而來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圓柱。在過道——這里刷成玫瑰色——的盡頭,就是美術教室,教室大門上方懸掛著偉大的宙斯丑怪的臉像;現在離宙斯的丑臉還遠著呢。透過右邊的窗戶,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雲肅穆地飄浮而去……
我不禁再往左邊看去,又看見了門上的小牌子:「九年級甲班」、「九年級乙班」,門是淺棕色的,散發出發霉的味道。兩扇門之間掛著金黃色鏡框,我從中只看得見尼採的小鬍子和鼻子尖,因為有人把畫像的上半部用紙條貼上了,上面寫著:「簡易外科手術室」……
「假如現在,」我閃過一個念頭,「假如現在是……」但是多哥的大幅風景畫,現在已經出現在我眼前了,色彩鮮艷,像老式銅版畫一樣沒有景深,印刷得十分考究。畫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幾個黑人和一個莫名其妙持槍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畫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左邊一串,右邊一串,在右邊那串中間一隻香蕉上,我看見塗了些什麼玩意兒,莫非這是我自己乾的……
但這時有人拉開了美術室的大門,我被人從宙斯像下搖搖晃晃地抬了進去,然後,我就閉上了眼睛。我不想再看見任何東西。美術教室里散發著碘酒、糞便、垃圾和煙草的氣味,而且喧鬧得很。他們把我放了下來,我對抬擔架的說:「請往我嘴裡塞一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我感覺到有人在掏我的口袋,接著劃了根火柴,我嘴裡就被塞上了一支點著的香煙。我吸了一口,說了聲:「謝謝!」
「這一切都不是證據。」我心想。畢竟每一所文科中學都有一間美術教室,都有刷成黃色和綠色的走廊,牆上也都有老式彎形掛衣鉤;就連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的《美狄亞》和九年級甲、乙兩班之間尼採的小鬍子,也不能證明我現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須掛尼采像的明文規定。普魯士文科中學的環境布置規定為:《美狄亞》掛在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愷撤、馬可·奧勒留和西塞羅放在過道里;尼采掛在樓上——樓上的學生已經學習哲學了。還有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畫。《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已經成了世代相傳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學校擺設。而且可以肯定,一時心血來潮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學生們在學校里鬧的惡作劇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發燒,我在做夢。
我現在不感到疼痛了。在汽車上那會兒更受罪:每當在小彈坑上顛簸一下,我就禁不住要叫喊一次;從大彈坑上開過去,倒還好受些,汽車爬了上去,又爬了下來,就像在波濤里行船。現在注射劑已經起作用了。在路上,他們摸著黑在我胳膊上扎過一針;我感覺到針頭戳進了皮膚,接著大腿以下就變得熱乎乎的。
這不可能是真的,我這樣想,汽車不會跑這么遠,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地呢。再說,你毫無感覺,除了眼睛以外,其他感官都已失去了知覺;感覺沒有告訴你,現在你是在自己的學校里,在你三個月前剛剛離開的母校里。八年不是一個小數目,八年內的一切,難道你只憑一雙肉眼,就都能辨認出來嗎?
我閉著眼睛把這一切又回味了一遍,一個個場面像電影鏡頭那樣掠過腦際:一樓的過道,刷成綠色;上了樓梯,這里漆成黃色,陣亡將士紀念碑,過道;再上樓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赫耳墨斯、尼採的小鬍子、多哥、宙斯的丑臉……
我淬掉煙頭,開始叫喊。叫喊幾聲總覺得好受些,不過得大喊大叫;叫喊叫喊真好,我發了狂似的叫著喊著。有人俯身觀察我的情況,我還是不睜開眼睛;我感到一個陌生人的呼吸的熱浪,它散發著難聞的煙草和蒜頭的氣味,一個聲音平靜地問道:「怎麼啦?」
「給點喝的!」我說,「再來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有人在我的口袋裡摸著,又劃了根火柴,把點著的煙塞到我的嘴裡。
「我們在哪兒?」我問道。
「本多夫。」
「謝謝!」我說完就吸起煙來。
看來我當真是在本多夫,那麼說就是到家了,要不是高燒發得這么厲害,我就可以肯定自己正呆在一所文科中學里——肯定是一所學校。在樓下時,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術教室去」嗎?我屬於「其他人」,我還活著;顯然,「其他人」就是指這些活著的人。那麼,這里就是美術教室。要是我能聽得真切,為什麼我不好好地看看呢?那樣就可以肯定了。我確實認出了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只有在文科中學里才有這些;我不相信,在別的學校的走廊里也會靠牆擺上這三個傢伙。
他終於給我拿水來了,我又聞到他呼出的一股蒜頭加煙草的混合味兒,我不由自主地睜開眼睛:這是一張疲憊蒼老的臉,沒有刮鬍子,身上穿著消防隊的制服。他用衰老的聲音輕輕地說:「喝吧,兄弟!」
我喝著,這是水,水有多麼甜美。我的嘴唇觸到炊具了,覺得是金屬做的。想到還會有好些水要涌進我的喉嚨里去,這是一種多麼舒服的感覺啊!可是那個消防隊員從我嘴邊把炊具拿走了。他走開了。我喊叫起來,但他頭也不回,只是睏倦地聳聳肩膀,徑自走開去。躺在我旁邊的一個人冷靜地說:「吼也沒用,他們沒有水了;城市在燃燒,你也看得見的。」
透過遮光窗帳,我看見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帳外,夜空里紅光和黑煙交織,就像添上新煤的爐子。我看見了:是的,城市在燃燒。
「這個城叫什麼名字?」我問這位躺在我旁邊的人。
「本多夫。」他回答道。
「謝謝!」
我注視著面前的這排窗戶,又不時望望屋頂。屋頂依然完好無損,潔白光滑。四邊鑲著細長的古典式的膠泥花紋。但是所有學校美術教室的屋頂都有這種擬古典花紋的,至少,在像樣的老牌文科中學里是如此。這是很清楚的。
現在必須承認,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學的美術教室里。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學:腓特烈大帝中學、阿爾貝圖斯中學,但這最後的一所,第三所,也許用不著我講,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學。在腓特烈大帝中學的樓梯間里,老弗里茨像難道不是特別華麗、特別大嗎?我在這所中學讀過八年書。那麼,在其他學校里,為什麼不能在同樣的地點也掛上這張像呢?而且也這么清晰、顯眼,你一登上二樓,它就立即映入眼簾。
現在,我聽見外面重炮在轟鳴。要沒有炮聲,周圍幾乎一片沉寂;只聽見偶爾傳來大火的吞噬聲,以及黑暗中什麼地方山牆倒坍的巨響。炮聲均勻而有節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隊啊!我知道,炮聲通常都是這樣的,但我還是這么想。我的上帝,多麼令人寬慰,令人悅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於優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那麼高雅,確實是圖畫書里打仗的模樣……接著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著更大的金色鐵十字,並裝飾著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那麼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麼我的名字也將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後面將寫著:「由學校上戰場,為……而陣亡。」
可是我還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是否當真回到了母校。我現在無論如何要把這—點弄清楚。陣亡將士紀念碑並無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處都一樣,都是按一種格式成批生產的,是的,需要時,隨便從哪個中心點都可以領到……
我環顧這間寬大的美術教室,可是圖畫都被人取下來了,角落裡堆放著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術教室那樣,為了使室內光線充足,這里有一排窄長的高窗戶。從這些凳子和高窗戶上能看出什麼來呢?我什麼也回憶不起來。如果我在這個小天地里呆過,我能不回憶起什麼來嗎?因為這是我八年來學習畫花瓶和練習寫各種字體的地方,有細長精緻的羅馬玻璃花瓶出色的復製品,它們由美術教師陳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還有各種字體:圓體、拉丁印刷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在學校所有的課程中,我最討厭這門課了。我百無聊賴地度過這些時光,沒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畫得像樣,能把字描好。面對這迴音沉悶而單調的四壁,我所詛咒的,我所憎惡的又在哪裡呢?我回想不起什麼來,於是默默地搖搖頭。
那時,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鉛筆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麼也回想不起來……
我記不清是怎麼受傷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聽使喚了,右腿也動不了了,只有左腿還能動彈一下。我想,他們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這么緊,使我動彈不得。
我把第二個煙頭啐了出去,落到乾草墊之間的過道里。我試著要活動活動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來。我又叫喊開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氣,因為我的胳膊不能動彈了。
醫生來到我跟前,摘下眼鏡,眯著眼睛注視著我,他一句話也沒說。他背後站著那個給過我水喝的消防隊員。他和醫生耳語了一陣,醫生又把眼鏡戴上,於是我清楚地看見了他那雙在厚眼鏡片後面瞳孔微微轉動著的大眼睛。他久久地注視著我,看得這么久,使我不得不把視線移到別的地方去,這時他輕聲地說:「等一會兒,馬上就輪到您了……」
然後,他們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了起來,送到木板後面去;我目送著他們。他們已把木板拉開,橫放著,牆和木板之間掛著一條床單,木板後面燈光刺眼……
什麼也聽不見,直到床單又被拉開,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被抬了出來;抬擔架的人面容疲倦、冷漠,步履蹣跚地抬著他朝門口走去。
我又閉上眼睛想,「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麼傷;另外,你現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里。」
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冷漠、如此無情,彷彿他們抬著我穿過一座死城博物館,穿過一個與我無關的、我所陌生的世界,雖然我的眼睛認出了這些東西,但這只是我的眼睛。這是不可能的事:三個月前我還坐在這里,畫花瓶,描字,休息時帶上我的果醬黃油麵包下樓去,經過尼采、赫耳墨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畫像前,再慢慢地走到樓下掛著《美狄亞》的過道里,然後到門房比爾格勒那裡去,在他那間昏暗的小屋裡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險地抽支煙,盡管這是被禁止的。這怎麼可能呢?他們一定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到樓下放死人的地方去了。也許那些死人就躺在比爾格勒那間灰濛蒙的小屋裡,這間小屋曾散發著熱牛奶的香味、塵土味和比爾格勒劣等煙草的氣味……
抬擔架的終於又進來了,這回他們要把我抬到木板後面去。現在又被搖晃著抬過門口了,在這一剎那間,我看到了肯定會看到的東西:當這所學校還叫托馬斯中學的時候,門上曾經掛過一個十字架,後來他們把十字架拿走了,牆上卻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跡,十字形,印痕深而清晰,比原來那個舊的、淺色的小十字更為醒目;這個十字印痕干凈而美麗地留在褪了色的粉牆上。當時,他們在盛怒之下重新把牆刷了一遍,但無濟於事,粉刷匠沒有把顏色選對,整面牆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舊清晰可見。他們咒罵了一陣,但也無濟於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牆上。我想,他們準是把塗料的經費都用完了,因此再無計可施。十字還留在這里,假如再仔細地看看,還可以在右邊的橫樑上看到一道明顯的斜痕,這是多年來掛黃楊樹枝的地方。那是門房比爾格勒夾上去的,那時還允許在學校里掛十字架……
當我被抬過這扇門,來到燈光耀眼的木板後面時,就在這短短的一秒鍾內,我突然回憶起了這一切。
我躺在手術台上,看見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隻燈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變得很小,縮成一丁點兒的白團團,就像一個土色紗布襁褓,好似一個格外嫩弱的早產兒。這就是我在玻璃燈泡上的模樣。
醫生轉過身去,背朝著我站在桌旁,在手術器械中翻來翻去。身材高大而蒼老的消防隊員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著,疲倦而憂傷地微笑著,那張長滿鬍子茬的骯臟的臉,像是睡著了似的。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這上面我看見了什麼,自我來到這個停屍間之後,它第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震撼了我內心某個隱秘的角落,使我驚駭萬狀,我的心開始劇烈地跳動:黑板上有我的筆跡。在上端第一行。我認出了我的筆跡,這比照鏡子還要清晰,還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懷疑了,這是我自己的手跡!其餘的一切全都不足為憑,不論是美狄亞還是尼采,也不論是迪那裡山地人的側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連門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數。這些在別的學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決不相信在別的學校有誰能用我的筆跡在黑板上寫字。僅僅在三個月以前,就在那絕望的日子裡,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現在這段銘文還依舊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現在想起來了,那時因為黑板太短,美術教師還罵過我,說我沒有安排好,字體寫得太大了。他搖著頭,自己卻也用同樣大的字在下面寫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這里留著我用六種字體寫的筆跡:拉丁印刷體、德意志印刷體、斜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和圓體。清楚而工整地寫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醫生小聲把消防隊員叫到他身邊去,這樣我才看見了整個銘文,它只差一點就完整無缺了,因為我的字寫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針,全身猛地震顫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來;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現在我看到了,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的包紮解開了,我失去了雙臂,右腿也沒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來,因為我不能支撐自己。我失聲呼叫,醫生和消防隊員愕然地望著我。可是醫生只聳了聳肩膀,繼續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緩緩地、平穩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現在消防隊員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擋住了。他緊緊地按住我的肩膀,我聞到的是一股煙熏火燎的糊味和臟味,這是從他油膩的制服上發散出來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張疲憊憂傷的面孔,現在我終於認出他來了——原來是比爾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說……
⑹ 電影美狄亞與希臘神話原著的區別
內容一模一樣,區別就是人名,比如眾神之王,希臘神話叫宙斯,羅馬神話叫朱皮特
⑺ 誰知道美狄亞的故事
美狄亞,或譯米蒂亞,是古往今來最著名的復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護神。為了愛上一個外邦人傑森,她拋卻公主地位、竊走國寶金羊毛、殺死弟弟,甘願隨夫遠走他鄉、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愛情和偉大犧牲最終卻變成一則笑話:丈夫決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換取穩定名位。美狄亞走投無路之下,展開恐怖報復:先是獻毒衣焚殺丈夫的新歡,繼而手刃兩個小孩,乘太陽神的華車遠颺,留下一無所有的負心丈夫。
從希臘悲劇到現代戲劇,這個故事被翻寫過無數回。巴索里尼的版本拋開三一律古典包袱,以一位來自遠古的情慾象徵——半人半馬怪為敘事者,把來龍去脈從頭說起。他到土耳其和敘利亞取鏡,將場景拉回故事發生的高加索蠻荒世界,開場恍如人類學影片:一場驚心動魄、交糅恐怖與狂喜的原始儀式,美狄亞正是祭司,殺人獻祭的過程呼應了後來的血腥報復手腕。兩性戰爭被轉化為美狄亞的史前泛靈世界與傑森的現代務實世界的對比,這對比也不無當代第三世界文化被西方物質文明侵蝕的影射。美狄亞嫁給傑森後,在理性世界中彷佛淪落得法力盡失。最後,在希臘悲劇中揚長而去的美狄亞,電影卻讓她消失在熊熊烈焰中——太陽神的華輦也被現實化了,直接關涉到美狄亞的熾烈性情。就像《定理》中的性瓦解了中產價值,《美狄亞》中的巫術神話力量也反撲了現代文明。
別以為你看錯了:飾演這位剛烈女性的,的確是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絲。雖然她在片中從未開口歌唱,但那雙引人著魔的眼睛仍然噴出了烈火。
⑻ 有沒有人看過電影《奧托,與僵屍同行》,誰能告訴我它到底在講什麼
【主要劇情】
一個叫奧托的年輕僵屍出現在人跡罕至的高速公路上,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他搭上便車來到柏林,而一座廢棄的游樂園成了他柏林之行的第一站。
不久他就被地下電影製作人美狄亞•楊恩發現,美狄亞在哥哥阿道夫和朋友海娜的幫助下,開始拍攝一部以奧托為主角的紀錄片。美狄亞還驚喜地發現,她一直在籌備的一部政治題材的色情僵屍影片如今總算有拍成的可能了。
而奧托從自己外套的口袋裡發現一個錢夾,裡面的一些東西讓他想起自己死之前的一些事情,包括他的前男友魯道夫,於是,他約見魯道夫,就在兩人最初相見的學校操場,一連串可怕的事情隨之發生。
【我的感受】
那些曾經美好和自己男友幸福的片段總是在otto的眼前浮現.可憐的是他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當年的時光轉換到現在.無疑從畫面衍生出各種感慨與酸楚.如果回到過去,你還會選擇相同的這個人嗎?還會繼續愛下去嗎?把僵屍和同志混合在一個人的身上.用僵屍來形容同志或許很貼切.在這個世界上.同志的生活真的就像僵屍一樣.在這個異性戀霸......
【專業影評】
《奧托,與僵屍同行》一部帶有強烈超自然和恐怖風格、以活著的死人為主角的德國電影,將同性戀題材電影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電影中從地下墳墓走出來的奧拓,在柏林市與現實世界中的超自然題材電影導演等人相遇,並發現了自己生前經歷的人和事。《奧托》改變以往各類恐怖或超自然題材電影中主角大都是異性戀者的現象,將劇中的一個同性戀者角色「死人化」、「恐怖化」的同時,也將其平常化——讓人們看到,與異性戀者角色一樣,同性戀者角色也可以成為各種題材電影的主角,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角色,也不論是活人還是死人。
這是部有趣的影片,不論畫面還是劇情。然而少得可憐的簡介,想讀懂本片並不容易。一個「僵屍」從墓地爬出,用路邊被軋死的野兔充飢。他白天游盪街頭,夜晚露宿垃圾場。回想著自己生前駭人的GAY情遭遇,不想夜裡還有野鬼出沒與他3P。而對勾他上床的人間GAY,事後卻被他血洗成僵屍。「僵屍」與一攝制組邂逅,被邀加入拍攝本片,片中再現了「玻璃鬼」群P場面,而「僵屍」與「男主角」私下激情後,「僵屍」把自己拿汽油點燃。看著自己被燒死,「僵屍」打車而去。《奧托,與僵屍同行》本名《Otto; or Up with Dead People》,德國、加拿大出品,導演(布魯斯·拉布魯斯)Bruce LaBruce 2008年作品。應該說,主演僵屍的演員很了得,不僅把虛構的人物演活了,而且還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僵屍」演技。而影片的兩組「拉拉」戲,拍得唯美、藝術,畫面黑白彩色交叉,甚至把鏡頭合二為一,非常新穎別致。而對有些血腥畫面,影片大多用黑白處理,藝術性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