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手機的電影賞析

手機的電影賞析

發布時間:2022-10-07 07:17:38

Ⅰ 韓國電影《 手機 》 的內容是什麼

丟失的瞬間,已成為標靶娛樂圈最底層開始做起,為了成功拚命努力的經紀人承珉(嚴泰雄飾),因為每晚連續不斷的應酬,身邊的家人也被忽略,甚至受到高利貸的威脅。對於這樣的承珉來說女演員真兒(李世娜飾)成為了他最後的希望。就在真兒獲得億元廣告合約前夕,握有真兒 感視頻的男友允浩(金南吉飾)向承珉發出威脅。允浩向承珉的手機發送了問題視頻,並索要金錢。承珉為了解決危機孤軍奮戰,不巧把手機丟失陷入了恐慌狀態。

想要回視頻?拿出些代價吧

緊張無比的承珉已經預感到撿到手機的人看了這段問題視頻。試圖找回手機的承珉終於與撿到手機的李奎(朴勇宇飾)通上了話。沒有暴露身份的李奎向承珉提出了三個條件來交還手機。第一,接電話客氣點、第二,不可以不說敬語、第三,報復一下指定的人。為了找回能改變他命運的手機,承珉乖乖的按照李奎的要求行事。但是李奎提的要求越發難以完成而且變得越來越復雜與危險,於是承珉為了抓住李奎賭不惜一切代價開始搜尋李奎。

Ⅱ 電影手機講的是什麼要詳細的

《有一說一》的著名主持人嚴守一,在去電視台主持節目時,把手機忘在了家裡,這一個小小的失誤卻讓他的妻子余文娟發現了他與一個陌生女子間的秘密,回想丈夫在電視上笑容滿面,回到家卻神情恍惚:外邊滔滔不絕,對著她卻一言不發,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妻子就此提出離婚。戲劇學院台詞課老師沈雪是嚴守一的新任女友,兩人經過一段快樂時光後,沈雪發現嚴守一手機的響鈴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嚴守一的手機是放在震鈴上,改成了震動。這使沈雪產生了猜疑和嫉妒。從此,嚴守一對手機和日常的談話再次產生了嚴重的恐懼。 某出版社的女編輯叫武月和嚴守一在火車餐車上偶然相遇,嚴守一無心為出版社寫書,但武月窮追不舍。為讓武月幫助下崗的前妻余文娟找個工作,嚴守一答應寫書,但從此後,他的生活也變的"恐怖"起來。

Ⅲ 看完葛優主演的電影《手機》後的感想,可踴躍發言啊!!!

由動作,至語言,至山歌,至書信,至電話。後來又有了手機。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由難轉易,現如今,又似乎由易轉難了。

這難,大約有兩種原因,一是無話可說,二是說的太多。

電視劇的前幾集里,於文娟追著嚴守一想跟他聊聊他工作上的事情,他百般推託,看得人為之氣結。夫妻本是世上最緊密的關系,怎落得話也不願多講幾句?後來離婚後嚴守一孤身一人回嚴家莊見他奶奶時,與他奶奶袒露道,他們心裡明白,結婚多年,其實已經沒有話說了。那一刻的他孤獨,疲憊,顯得分外可憐。半生中他憑著一張妙口想討所有人的好,到了最後也只有承認,原來越親的人與他變得越遠,別人累,他自己也累。

要說開始把人分成「說得上話的」和「說不上話的」兩種,或許是人一種長大的標志。小時候看誰都一樣,頂多分成個對自己好的和不好的,大了之後開始有想法有堅持有自己的思維體系,就開始覺出自己與別人的隔閡,和有些人或許相談甚歡,和有些則言不投機。現代社會人長大學會的第一個詞是「應酬」。和那些原本說不上話和沒話可說的人沒話找話,說出來的話還要周到得體,這便是應酬。說到應酬,嚴守一該是其中翹楚。

然而生活里應酬的多了,就難免成習慣,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於是面對著一些本不應該應酬的人,也不禁生了些應酬的態度,哪怕在親人朋友面前,也開始分不清究竟幾分真情,幾分應酬。嚴守一與費墨的友情乍看敦厚,從某種意義上卻是建立在嚴守一一句逢人便說的應酬之言上——所謂「我在電視上說的那點話,其實都是費老教的」。至於後來費墨地位提升,面對嚴守一又自覺有愧,友情方顯重量,這里便不再多言。

生活里太習慣了言浮於表,口不過心,回了家便有些不知如何自處了。語言搭起的是生活的架子,這其中的內容,總習慣自己鑽研摸索,不會與人交心。便難怪牛彩雲轉述她父母鬧離婚時判官的一句評論,這年頭,誰和誰有共同語言啊。所以嚴守一一生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回了家也不改四處逢迎八面玲瓏的作風,一口一個「你好好休息,多注意身體」。可應酬畢竟成不了生活,體面話的背後便是刺耳的空空盪盪。無話可說,也是自然。

無話可說便不說話,或許在牛三斤和呂桂花家裡還能勉強施行個二三十年,在城市裡,卻是一刻也行不通的。城市裡終日熙熙攘攘,盡是你言我語的往來。而這部電視劇,便是活脫脫的一部關於說話的網路全書,人與人之間各種談話,從巧言令色,空言大義,到言簡意長,欲說還休,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這其中手機的角色最是耐人尋味。它不僅是某種載體與象徵,更是種催化劑,催化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嚴守一第一次到伍月家時,手機不合時宜的響起,本還算自然的場合,嚴守一隨口撒的一個謊,卻儼然把它升級成了一次精神出軌,空氣里本是些微的曖昧因素,因為一次手機的查崗而變成明晃晃的刺眼。這是溝通的便捷與廉價給現代人增添的負累,溝通的太多,才有了秘密,實時的聯系,才更有了隔閡。於是用手機聯系起來的一對夫妻,總是丈夫心虛,妻子心慌。這個問題往大了說,便是現社會的信任危機,是這個時代的孤獨命題。

然而問題歸根結底,總不是手機的,而是人的。隔閡也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更是人與自己的。孤傲如費墨,圓滑如嚴守一,都免不了自己和自己較勁,用劉震雲的話說,就是活得擰巴。人要對別人真誠,就要先對自己真誠。口乃心之門戶,先有心才有口,口浮於心的關系,總難禁起人事的變遷,歲月的考驗。於是劇末時伍月出走,把手機留在了桌上,妙口生花的嚴守一,選擇了一個語言不通的水邊國家,尋求心靈的暫時安寧。

電視劇的最後,編劇給了一個稱不上答案的答案,那就是沈雪結婚時,新郎用手語說的「讓我們用心靈溝通」。這個答案有些俗套,也有些大,相比之下,大結局的幾組鏡頭給出的例子似乎更加鮮活。牛三斤中風後給呂桂花煮的面條里下了兩個雞蛋,幾十年前是兩個雞蛋讓呂桂花決定嫁給他,幾十年後又是兩個雞蛋讓這對半輩子沒有共同語言的夫妻決定相守到老。這是全劇最讓我熱淚盈眶的鏡頭。嚴家莊里於文娟最後給嚴守一披上了一件外套,費墨在春節里發了一條「想念守一」的簡訊,那一刻的真情經過了歲月的淘洗,是不假言辭的真心。

前些天和朋友打牌,不知誰的手機響起,鈴聲酷似往昔。在那一霎那往事襲來,猛然想起了從前接起某些電話的某些心情,恍神間依稀彷彿得到了些什麼,又失去了些什麼。回過神來繼續打牌,說不出什麼感慨,脊背竟些些發麻。

這或許便是手機的力量。它象徵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交流,溝通——有些時候它意味著麻煩,更多時候它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無限種可能,以及生活之所以為生活並值得熱愛的全部理由。

而千言萬語褪色後,無論留下的是碗里的兩個雞蛋,是節日歡聚時斯人遠矣的空空落落,抑或只是偶然想起往事時脊背間的隱隱發麻,總都是珍貴。

Ⅳ 電影《手機》的影評怎麼寫

為什麼我眼中常含著淚水,是因為這玩笑開得過分。

——題記

今夜三更時分很興奮的從網上當下《手機》這部片子來看,看到最後竟連那可憐的一點興奮也逐漸變成了悲哀,我不僅僅為嚴守一、為沈雪、為費墨,為武月等人悲哀,也為所有在現實生活中不真實的人悲哀。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都市裡的人都學會了帶著面具生活,連手機都可以成為其必要的偽裝工具,不簡單啊。

嚴守一是某電視台《有一說一》欄目的主持人,原本被認為是最誠實的人之一,可就是這么一老實巴交的人居然也搞出了婚外戀,武月的每次電話,嚴守一的心都巨跳一下,他的含糊其詞成了《手機》最好的反注腳。

嚴守一和沈雪也一定曾今信誓旦旦的說過下面的話:我願意某某做我的合法的妻子(或丈夫),從今日開始,不論是健康還是疾病、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都不能將我們彼此分開!我發誓從此將永遠愛護你、保護你、尊重你、並忠誠於你,不離不棄!

很好很好,當誓言還未風乾的時候,手機的悅耳鈴聲卻成功的震跑了海誓山盟,武月也好、費墨也好,都成就了一個笑話,一個在歲末讓所有懷著鬼胎的人都笑不起來的笑話。

手機也好,拷機也罷,請有婚外情的男人們注意了,無論是不可告人還是可告人的信息記得都要全部刪除,否則被找到罪證,死的一定很難看,笑。

馮小剛似乎擯棄了他一貫的幽默作風,把對生活的思考正兒八經的放入了影片之中,這一點很象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開始把自己的電影推向一個新的高層,《手機》也順勢成了馮導探討人性陰暗面發出的第一聲警鈴。

看著背後那群為這部電影流淚的傻瓜室友,我料定了馮導的這次玩笑開好了。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馮小剛同志能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堅持的給我們這一群傻瓜講笑話。

Ⅳ 《手機》劇場版和電影版哪個更耐人尋味

在我看來《手機》劇場版更耐人尋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手機》劇場版的劇情更加貼合實際,第二個原因是王志文和陳道明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第三個原因是《手機》劇場版裡面有很多演技很好的彩蛋人物。如果你喜歡我的觀點麻煩給我點個贊。你覺得《手機》劇場版和電影版哪個更耐人尋味呢?歡迎你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

Ⅵ 手機的電影劇情

《有一說一》的著名主持人嚴守一,在去電視台主持節目時,把手機忘在了家裡,這一個小小的失誤卻讓他的妻子余文娟發現了他與一個陌生女子間的秘密,回想丈夫在電視上笑容滿面,回到家卻神情恍惚:外邊滔滔不絕,對著她卻一言不發,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妻子就此提出離婚。戲劇學院台詞課老師沈雪是嚴守一的新任女友,兩人經過一段快樂時光後,沈雪發現嚴守一手機的響鈴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嚴守一的手機是放在震鈴上,改成了震動。這使沈雪產生了猜疑和嫉妒。從此,嚴守一對手機和日常的談話再次產生了嚴重的恐懼。 某出版社的女編輯叫武月和嚴守一在火車餐車上偶然相遇,嚴守一無心為出版社寫書,但武月窮追不舍。為讓武月幫助下崗的前妻余文娟找個工作,嚴守一答應寫書,但從此後,他的生活也變的恐怖起來。

Ⅶ 的《手機》,究竟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應該是影射社會亂相的諷刺黑色幽默喜劇,主角及配角都有生活作風問題,嚴守一很像崔永元,原來都不知道,後來被爆料崔永元的情婦是上海人叫王迪,和崔共謀反對轉基因和煽動網民,還合夥開假貨公司,看一下停好,和真人對比就是個諷刺!

Ⅷ 馮小剛的《手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2009年《非誠勿擾》、2010年《唐山大地震》、2011年《1942》、2013年《私人定製》,這幾部電影不在同一個時空框架,講的故事天南地北,相同的是,這些都是導演馮小剛作品,相同的是,這些電影在上映那年都堪稱當年度《小蘋果》,甫發表便是炸彈,引爆票房口碑的話題之作。


一炮而紅才會出名,可這時候紅的是作品,如果能夠一次、兩次、三次、超過三次的大鳴大放,這時候紅的就不是作品,而是創作者本人。陸陸續續看過幾部馮小剛電影,驚艷之餘,馮小剛這三個字變成品牌,凡是他導演作品不用再問,先看再說,因為他的電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麽口味。」

馮小剛每部電影都有個核心主題,整個電影圍繞這個主題延伸發揮,《非誠必擾》是相親、《唐山大地震》是天災、《1942》是飢荒、《私人定製》則是對於暴發戶很高明地冷嘲熱諷。類似這種概念先行的架構,表面上看來容易展開,但其實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劇情空洞化的陷井。如同《手機》里幾次突兀出現的中國移動廣告,在觀賞時會很清楚意識到,這部電影刻意在手機這項新科技上作文章,不過整部電影看完之後,圍繞在嚴守一旁邊的幾個女人:老婆、女朋友、小三,甚至出場幾次的母親,戲份上都是畫龍點睛,每一段都不可少,人物塑造立體有層次,每個角色都有恰如其份的心路歷程。在跟著電影一起笑看手機的當下,同時也對於劈腿、說謊、婚姻這些嚴肅課題進行了批判,馮小剛式的幽默便是如此達到了莎士比亞和魯迅般的高度:「悲劇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從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到蘋果三星小米,時代不停壓著舊東西往前邁進,觀看馮小剛的電影總是有驚喜,因為他永遠跟時代走,但卻又有一些屬於他自己獨到而不退潮流的東西。

Ⅸ 用電影美學的觀點來點評《手機》或《大腕》,也可以兩個一起評!!要原創啊~

從《大腕》到《手機》
為什麼馮小剛去拍《大腕》,我遭到挫敗呢?跟我有什麼關系呢?其實沒有直接的關聯,跟我的立場跟我的位置有關聯。什麼關聯呢?是這部影片在三部賀歲片成功,馮小剛的名字成為了某種品牌,成為了某種票房感召力,而馮小剛的電影事實上幾乎成了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可以和好萊塢電影分市場的這樣的一個導演之後,馮小剛成功了。怎麼標志?馮小剛獲得了海外投資,《大腕》這部影片和他此前的影片一個重要的變化發生,重要的變化先不說影片本身是發生在投資。馮小剛得到了美國哥倫比亞(亞洲)公司投資,請大家注意,大家不用我說你們都知道這個事實,海外投資是大大地高於國內電影投資的,這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沒有一個導演不夢想自己得到充足的資金,在電影當中去充分地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們講一個小例子,比如說我設計一場戲是在機場里發生的,最後我發現在機場拍攝太貴了,所以我就改了,我改一火車站。後來我發現北京站拍也太貴了,我就改一小城市,一小城市火車站。結果我最初構想的飛機場那樣的空間,所可能發生的故事,到了一個小城火車站的時候就被改變了。那當然一個藝術家多麼嚮往自己完全不考慮金錢的束縛,或者說有更多一點的更充足一點的資金,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是馮小剛是成功了。這個本身作為馮小剛成功的標志。
說某某某獲得了海外投資,以前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說你很成功,海外也看好你,所以他投資你的影片,准備把你的影片拿到海外去放映。我們大家知道比如說《霸王別姬》,比如說張藝謀的很多很多電影,都是用海外資金來拍攝。可是,馮小剛這個《大腕》的拍攝,他獲得了哥倫比亞(亞洲)公司的投資,這個投資卻是另一種海外投資。什麼海外投資呢?就是我給你錢,你拍電影,這電影就在中國放,並不是為了拿走放。那麼,為什麼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如此慷慨地要支持中國電影呢?在我看來,沒有不付錢的午餐。為什麼他要投資中國電影呢?很簡單,因為馮小剛當時是一個可以和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分份額的導演,這個蛋糕馮小剛可以切走一塊,那麼我投資給你,再切下來的這塊蛋糕至少相當大一塊都裝到我兜里了。馮小剛當然拍攝的仍然是中國電影,但是在資金的來源和利潤的走向上,已經不再重新注入到中國電影市場和中國電影工業。
馮小剛他是中國電影的一條路,中國電影應該有很多條路,但是這樣的一條路是需要的,這時候我發現有人來買馮小剛了
在這部電影當中其實有很多馮小剛電影一一貫之的那種特點,被改變了。而這種改變,是一種損傷。因為在《大腕》當中的兩個喜劇式的角色,喜劇式的主角,和在《手機》當中的喜劇性的悲喜劇的主角,好像仍然是小人物,但是此小人物非彼小人物。我們《手機》更為清晰一些,我們說《手機》是一個開著寶馬車的小人物,我很難再相信他是一個你我中人。可能在座的也有人開寶馬車,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那麼我並不是說這樣的一個財富的標志,因為今天的現代的世界,所謂的財富,正是用這樣一種外在的品牌來標識的,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我開什麼牌子的轎車,我住在什麼區域,所以,當這樣的一些符號出現的時候,這個小人物已經變了,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或者我直接地說變質了。那麼在《大腕》當中這兩個喜劇性的小人物仍然似乎是馮小剛式的小混混,而且是小騙子,可是這些小混混卻是一個可以為一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來操辦葬禮的這樣的人物。那麼這是一個我說小人物的角色變了,小人物變質了,於是他那樣一種用溫情去呼喚,溫情滋潤我們的內心,用溫情去呼喚我們認同的能量,我認為極大地萎縮了。那麼整個的《大腕》的影片我看起來像一個連台喜劇,像一個連演小品,這是一個東西。
另外一個東西是馮小剛電影曾經那樣的獲得觀眾的熱愛和觀眾的擁戴,是因為馮小剛電影其實他不拒絕一些小小的溫和的偏見。比如說我們對於外國人的某種小小的微妙的排斥,我們在影片的細節當中,表現出一點點微妙的對外國人的小小地踩他一腳,小小地嘲弄他一把。比如說大家都記得在《不見不散》當中那個場面就是他們怎麼教美國警察,教美國警察說漢語。然後大家都看得好開心,因為表面上喜劇式的角色是葛優所扮演的小人物,但實際上我們看到一幫美國警察很莊重地坐在那裡學那些不可以的,是匪徒一般的警察的對白,那麼大家覺得非常開心,好像微妙地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那樣一點中華民族心理的需求。但是,到《大腕》當中我發現錢是很有力量的一個東西,中國古話說拿了人家手短,當這個資金是哥倫比亞公司投資的時候,我們看到所有的丑角所有的喜劇性的,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在影片中的中國人內部發生,而到結局,戲劇性結局出現的時候,我們發現那個大腕是一位智者,是真正的導演。而且是人性喜劇的導演,他的死幾乎成了一個試金石,他在背後冷眼旁觀著這些人蠅營狗苟。那麼,這樣的一個微妙的錯位的發生,是馮小剛戰勝了偏見嗎?
《手機》在這個意義上說也將載入,我以為載入中國電影文化史,不是中國電影藝術史。因為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就是一部影片作為一則廣告,這個是一個巨型的廣告,而且就揮金如土的廣告業而言,是一個相當便宜的,而相當有效的廣告。整個的影片成為了移動通訊,摩托羅拉公司的廣告。那麼更具有諷刺性的是在這個影片當中大家是不是看過影片的很多版的海報,其中一版海報很好,遠看是一個手機,底下寫著《手機》,近看是一個手雷,對吧,這個手機要炸掉。《手機》或者叫現代文明,或者叫現代生存,它在給你提供無窮的方便的同時,攜帶著如此眾多的恐怖。而這種恐怖未必只有男人覺得恐怖。它一方面有這樣的一個效果,另外一方面整個的是在做手機廣告,今天的手機可以有多少種功能,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今天的移動通訊網路是何等的發達。
從《大腕》到《手機》,這兩部影片把它另列,原因就是你會看到資金或者資本的力量,是怎麼改變一個所謂藝術家,藝術家的創作軌跡,怎麼改變一部影片的表達。《手機》它一方面是,如果我們說《手機》是一個超級廣告。而《手機》事實上是一個超級廣告了,起到了一個超級廣告的功用,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這樣一個影片的資本,資金,其實是一種廣告資金的投放方式。我們要做廣告,我們投放多少給電視台,投放多少給報紙,投放多少給雜志,投放多少給街頭路邊的廣告。投放給一個電影做一個裡面完成一個軟廣告的功能,因為我們大家看過很多電影,我就不舉是什麼名字了,比如說一群孩子在一起珍貴地喝一個可口可樂,喝一杯可口可樂,大家分享一杯可口可樂,很感人的一個場面。看到山村的孩子把一杯可口可樂當作這么寶貴的東西,那你看片尾字幕,鳴謝可口可樂公司,這是一種所謂軟廣告行為。但是,《手機》的特殊之處,是在於它從頭到尾是一部廣告,關於手機的廣告,關於摩托羅拉的手機的廣告。那麼當你要給摩托羅拉公司做廣告的時候,當你要給跨國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做廣告的時候,當你要在這個廣告當中展示各種不同款型的,型號的摩托羅拉手機,同時展現它的最新功能,展現它的高端產品的時候,決定你的人物不可能是小人物,不可能是邊緣人,不可能是苦澀喜劇,不可能是出租汽車司機,不可能是在海外的邊緣去掙扎生存的人物,而他必須是在這個社會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的人,他才能消費品牌國際知名品牌的手機的高端產品。所以我說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決定他的小人物的溫馨的悲喜劇的故事必然變味,必然變質。這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形,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在這裡面,市場資金資本票房回報這樣的東西是可以怎樣地滲透到我們通常以為是文化藝術的這樣的一個領域當中,而且它對這個改變是多麼的內在。馮小剛在耗費他的象徵資本,什麼叫象徵資本?就是觀眾對他的信任,觀眾對他的期待,觀眾對他的喜愛。那麼從中國電影史和世界電影史的角度上去看,一個非常成功的深受觀眾熱愛的導演, 他只有三次機會。他如果三次濫用觀眾對他的信任的話,他基本上會耗盡他的象徵資本。所以我看到《大腕》,看到《手機》的時候,我看到馮小剛已經用了他第二個,它的第二次機會。
那麼馮小剛從那裡歸來?從大成本的商業操作的這樣的地方歸來,重新拍攝一個故事,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一個溫馨的苦澀的喜劇,來取勝的故事。是不是這樣的意思?馮小剛試圖歸來。那麼在這個意義上說,《天下無賊》,似乎是馮小剛原有的那樣一些脈絡開始復現。盡管這是一個可以詐騙或者盜取到寶馬的賊,不是合法的開輛寶馬車的大人物,那麼,盡管他是這樣的大賊,很成功的賊,很能乾的賊,但他畢竟只是賊。那麼用這樣的一個賊,我只是賊,和故事中劉德華不斷說的是狼,我是狼,我們是狼,用另外一個詞稱叫做過路鬼,我們是過路鬼,這樣的一些說法,馮小剛顯然刻意地要讓我們看到他是一個大賊,但是又要壓低他的身段,他只是個賊,只是個過路鬼,只是野狼,飢餓的狼。那麼這個飢餓,在影片當中我們看顯然不是形而下的飢餓,肚子餓,為了沒有飯吃去偷錢的那樣的小賊,這種飢餓我們說是一種慾望的飢餓。
故事中的劉德華所扮演的這個主角,是這樣的一隻飢餓的狼,但是顯然是一個在慾望意義上飢餓的狼。所以劉若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就不斷地說我們收山吧,我們罷手吧,我們夠了。然後他覺得開玩笑,我們怎麼會夠,我們不夠。那麼這樣的一個情節和這樣的一種敘述,本身用專業說法叫修辭策略,就是這是一個大賊。但是我們用很多東西把他壓低他的身段,壓低他的身價,讓他再度成為一個小人物,而且一個重要的細節,一個支撐著整個戲劇敘述的細節,使得這樣的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成立了,那麼就是動機很單純,線索很單純,是女人懷孕了。女人要做母親了,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作為賊的兒子出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作為賊長大,於是一種可能此前她不考慮的道德的和倫理的東西,一種信仰的或者宗教的東西,一種超越性的東西開始進入到了她的生活當中,這成為了一個整個劇情的推動性的因素。於是最後《天下無賊》如果說跟馮小剛以前的賀歲片有什麼變化的話?
覺得就是它更加情節劇化,此前是市民喜劇,現在更加情節劇化了,它是以情節,以情節的演變,以情感以溫情來打動你,盡管它延續了一些喜劇的元素,而且當然非常有趣了,就是說,有時候觀眾的期待,會相當地有力量。
看《天下無賊》的時候,發現現場中的觀眾不斷笑,好多我覺得不好笑的時候,大家也笑。但另外一個角度上我覺得大家去看馮小剛電影,又是去看馮小剛賀歲片的時候,大家太期待喜劇了。大家太期待喜劇效果了,所以有一點喜劇感的東西大家就發笑,因為我們幾乎付那個錢的時候,我們覺得付了一個要發笑的權利,一個可以去發笑的權利。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同樣我在電影院里看《英雄》的時候,那個劇場當中笑聲不斷,完全跟影片的喜劇效果沒關系,和觀眾的某種心理體驗有關系。
就馮小剛而言,《天下無賊》已經成了某種正劇,而不再是喜劇,更不是那種諧謔喜劇,以幽默以調侃,以噱頭而著稱的這樣一種諧謔喜劇。而是更多地往正劇的路上走。而另一個馮小剛的變化是這個影片當中如果說馮小剛仍然延續了他一貫的這樣的製作精良的這種傳統的話,那麼這個影片當中,它顯然和其他的影片相比,和馮小剛其他影片相比,它的技術含量大大地提高。就是在使用各種各樣的電影技巧的層面上,大大地超過了此前的馮小剛的電影。另外一個變化是,在這個影片當中,馮小剛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對於秩序的尊重,超過了此前的馮小剛電影。原來我們說此前的馮小剛電影,它是那些在邊緣處游移的小人物,那些似乎總是不斷地生出不法之心,而並未有不法之舉的這種人物,這種小人物,但是他的小人物,其實和社會秩序總是有一點游移關系。像他《不見不散》,他把故事放到了美國場景當中,那麼這些作為新移民的華人,實際上和美國的主流秩序不發生關聯的,幾乎不發生關聯的,他們也不試圖尋找那個秩序來保護他們。到《沒完沒了》的時候,這個小人物似乎一步走出,要成為綁架者了,但是一個溫情的故事改變了這個東西,他那邊專門有這個場景,把她找去,然後她就一口咬定哪有這回事,都沒有,我是被綁架的人,我不承認我被綁架這個案件怎麼能成立呢,沒有真的冒犯秩序,但也從來沒有尋找秩序的保護。
但是在這個影片當中,我們看到一個變化發生了,就是一方面主人公是法外之徒,這個小人物是法外之徒,他是賊,是詐騙犯,是強盜,或者是一種不法的高技術工種。這是開玩笑,在這個影片當中,大量的這種賊技,賊特技,我說它是一個很有技術高技術的工種。那麼,他在這個影片當中,主人公是這樣的,他已經是法外之徒,但是一方面整個故事是一個法外之徒向主流社會回歸的故事。這一對男女,最後他們的愛,他們對於自己生後的生命,自己血肉的連續,自己孩子的期待,使他們成為了護法者,而不是冒犯法律的人。這是一個方面,而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會看到,在這個影片當中,不僅是主人公向秩序回歸,他們仍然將必須為他曾經冒犯法律,而付出代價。首先是一個神勇的警察的出現,一個神勇的警察的形象出現。接下來是一個神勇的非常的通情達理的但是又毫不容情的,法不容情的,這樣的一個警察的形象。但同時,為了完滿一方面完滿秩序的表述,一方面完滿情節劇的,大家觀看情節劇是期待著一個溫暖的大團圓的結局,否則的話就不是情節劇了,又變成悲劇了。又要完滿大家這樣的心理撫慰,那麼兩個東西都要滿足的結果,這部影片當中,影片的工整之處也表現在這里,就是馮小剛選擇了這樣一個結局,讓劉德華所扮演的這個賊為了最終完成這個護法和歹徒搏鬥,死於歹徒之手。如果說他曾經冒犯法律的話,他用死來償付了,這是一個太過的償付,因為他無論怎樣都判不了死罪,可是他死了,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於是他不僅抵了他的罪,也抵了他的愛人或者他的妻子的罪。所以最後的網開一面,法網容情是在一個大的懲罰已經存在的前提下,而這個大的懲罰在故事中發生為自我懲罰,所以它是秩序的尊嚴,而不是秩序的殘酷。這是一個這部電影當中我認為馮小剛的一個變化。你可以說馮小剛更為成熟了,因為整個影片的工整圓熟,它的技術含量,大量的這種特技場景的使用,然後敘事細節的這種一如他此前電視劇當中的縝密,你可以說他是成熟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呢,歸來的馮小剛,似乎喪失了他此前的那種鮮活的,這是我個人的觀察,我個人的思考。喪失了他此前影片當中鮮活的,每一次都會有很多很多的令你意想不到的東西迸發出來的,而相反的我們遇到的是一個流暢的,工整的完整的溫暖的同時是一個標準的大眾文化。因為它除了給我們一個半小時的快樂,一個半小時的溫情和溫暖之外,他還給我們一種秩序的呼喚,一種秩序的呼喚一種強有力的教化的作用,而這個教化是如此的不露痕跡,我們在觀賞劇情當中,我們在對主人公命運的關心之中。
而另外一個角度上看,這個影片當中那種對於秩序的這種表述,還有兩個重要的線索在展開。那麼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這種通過劉若英所扮演的這個女主人公,她懷孕,渴望做母親,然後渴望做一個在孩子面前無愧的母親,和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最終戰勝了那個似乎永無厭足的慾望。而這一個轉變的發生,圍繞著一個近於聖潔的人物,就是故事中的傻根。它設定一個情節,說他在偏遠的山村長大,他是在青藏高原上面務工,所以他完全地遠離塵世。這個人物幾乎是一個神話式的人物,是一個充分神話式的人物。因為我們知道,商業化的過程或者全球化的過程一個重要的特徵是不僅是摧枯拉朽,而且是無所不至。你很難想像有一個山村是世外桃源,是與世隔絕的,因為一個簡單的東西和我們今天所在這個空間直接相關,電視媒體,是幾乎覆蓋到了此前人們絕對想不到能夠進入的外部世界能夠進入的空間當中,於是,世界在這樣的一個意義上被聯系在一起,於是世界在這樣一個意義上沒有世外桃源,沒有這個世界的喧囂熱鬧噪音繁華不至的地方。所以我說一個神話,那是一個神話式的人物。用這樣一個神話式的人物,在這兒我做一個開玩笑的聯想,我說馮小剛在提供給我們這些城裡人一個《甲方乙方》當中大款想像的理想鄉村,就是想像有那樣一片凈土,有這樣一些純潔的絕對純凈的人,而為了保護這個人的純潔的內心,我們最後的神話,最後的凈土可以去死,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去死,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在秩序的表述的意義上。
第三個在秩序的表述意義上,我想馮小剛一個是為了強化這樣的一個情節劇的豐富性,情節劇的可看性,這個情節劇的觀賞性,所以他選用了青藏高原。這樣他可以帶入大量的自然風光,異域景色,他也使得傻根這樣的一個人物的生存依據,如果傻根是在北京打工,在上海打工,我們很難說他這么純潔,他認為天下無賊,我們把他放到青藏高原上去,似乎有一線可能,有一線可能。那麼帶入這樣因素的時候,他同時帶入另外一個東西就是宗教。宗教的力量,但是顯然他沒有刻意強調這個宗教的力量,他與其說是在表達一種宗教,不如是說某種信仰,某種信念,某種人們在內心當中會珍視會視為神聖,會去固守的東西,
我覺得新的歸來的馮小剛,是不是還將飛去?或者還將繼續歸來?或者越走越遠?我不能夠斷言。因為我覺得我很喜歡一句話說在今天的世界上只有傻瓜才做預言。因為變化的因素太多了,因為不可測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我沒有任何把握,我並不是認為自己不是傻瓜,而是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把握,沒有任何資格去預言即將發生的事情,所以我不能夠做預言。但是我只是想馮小剛從《大腕》到《手機》,現在到《天下無賊》,那麼馮小剛所扮演的角色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曾經我說他是這樣的一個大眾文化的示範者,是這樣的一個楷模,而且他確實給這種普通民眾小人物和種種在這個現代生活的變化當中,可能獲得成功,但同時遭到挫敗,而且承受了壓力的小人物,以那樣的一個半小時的快樂,可能是一個半小時之後的還頗有一段時間的回味,想起來會心地一笑,或者朋友們之間來對一對暗號,對一對台詞,然後大家同時會心一笑這樣的一點的快樂,到他現在開始逐漸地成為了一個新的商業電影的這種規范的示範者,他在重新地嘗試或者展示說一個成功的商業電影當中可能包含的元素。而這些元素它不在於我們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商業電影同時都包含著那些元素,比如說風光加愛情,比如說打鬥,然後比如高科技,比如說奇觀這些都是盡人皆知的。但重要的是如何我們在一個作品當中組合它,把哪些因素和哪些因素成功地組合起來。所以,就大眾文化和商業電影而言,套路是有限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是組合是無窮的。你可以在不斷的組合排列當中生出新的故事。用我喜歡的一個說法,就是已經沒有新的故事,但是永遠有新鮮的嘴唇,新鮮的嘴唇講出來的老故事成了新故事,使我們聽出了幾分新意。

Ⅹ 電影《手機》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了

電視台《有一說一》欄目的著名主持人嚴守一上班時把手機忘在了家裡,這讓他的妻子於文娟發現了他與一個神秘女子的曖昧關系,嚴守一因此離了婚。戲劇學院的老師沈雪是嚴守一的新女友,嚴守一決定認真對待她,兩人經過一段快樂時光後,沈雪也通過嚴守一手機震鈴方式的變化,發覺他有私情。某出版社的編輯武月就是那個一直與嚴守一玩著愛情游戲的神秘女子。於文娟生下了與嚴守一的孩子,嚴守一對她頓時充滿愧疚之情。沈雪最終選擇了離開嚴守一,慌亂的他為躲避問題而關機,結果卻沒有及時收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嚴守一的生活面臨崩潰邊緣。片中男主角嚴守一拿起手機張口就是謊話、大話,謊話已經融入了嚴守一的生活,反而哪天他全說了真話才是不正常了。

手機在片中是一個道具,是一個通訊工具,也是一個寓意眾多的載體,諸如是「手雷」,手機變成了手雷。手機怎麼會變成手雷呢?責任不全在「機」上,更多是使用「機」的「人」,是人的內心有鬼。人對「鬼」既愛又怕,於是有了用來掩飾的謊言,慢慢地有了不斷擴散的恐懼,於是有了危機,危機感使得手機變成了一顆手雷,時時刻刻懸在人的頭上。正如費老先生所言:「你們在手機裡面說了多少廢話和假話?手機里到底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東西?再這樣鬧下去,早晚有一天,手機會變成手雷!」,可憐的費老最終也沒躲過這顆手雷。片中的費老也曾可憐巴巴地說:「睡在一張床上20年了,的確有點審美疲勞……」。

閱讀全文

與手機的電影賞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如何通過otg看優盤里的電影 瀏覽:976
日隔牆有耳電影完整版 瀏覽:614
蒙面哥電影全集 瀏覽:332
泌尿科電影有哪些 瀏覽:992
姑娘進城打工有哪些電影 瀏覽:619
昆凌周傑倫最新電影 瀏覽:904
雅各布電影完整版 瀏覽:281
馬勒電影怎麼不見了 瀏覽:454
西遊記女兒國電影免費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147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合格證 瀏覽:326
法國電影野獸在線觀看 瀏覽:320
微信好友發來電影合集危險嗎 瀏覽:713
007之黃金眼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9
飛屋環游記電影動態圖片 瀏覽:58
一部借種的美國電影 瀏覽:168
到台灣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4
2014年電影里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961
科幻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383
有一部電影是阿寶 瀏覽:182
孤芳不自賞電影天堂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