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好,李煥英》票房奔54億,賈玲能賺多少錢
作為導演,賈玲的公司北京大碗娛樂參投了《你好,李煥英》,這是第六大出品方。根據常識,如果這部電影的總票房達到54億元,而投資者分紅超過19億元的話,賈玲也可以以凈價約一億元的價格平分。但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因為,主控方北京文化以15億元保底票房賣出了發行權,斷送了所有出品方獲得最大收益的可能性。
而真正賺錢的,是保底發行方儒意影業,其背後母體是香港上市公司恆騰網路,由地產商恆大集團控股,騰訊參股。所以,《你好,李煥英》這場盛宴背後,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恆大、騰訊、儒意影業原實控人柯利明,以及爆炒恆騰網路獲利的投資者。
利益正常情況下,這些出品方最終都會按投資比例分票房收益,全都賺翻了。尤其是第一大出品方北京文化,應該是最受益的。但實際上它卻「踏空」了,因為做了保底發行,但具體的保底細節一直在保密中,掩掩藏藏至今未對外公布。
危機——
「賭徒」北京文化為何變成了「膽小鬼」?
按香港上市公司恆騰網路的公告,其旗下的儒意影業是《你好,李煥英》的主要出品方和最大保底發行方。另傳言,貓眼微影也是聯合保底發行方之一。
恆騰網路公告旗下公司保底《你好,李煥英》
根據北京文化2月18日晚的公告,其參與出品、製作、發行的《你好,李煥英》已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6500萬元。
北京文化公告保底發行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發行方買斷,如果票房達不到保底票房,對賭失敗,發行方承擔損失,出品方穩賺不賠。如果對賭成功,發行方將獲得保底票房後的全部超額收益。另一種是在保底票房的基礎上,高出的票房,出品方和發行方再按一定比例階梯分賬,通常是票房越高,發行方分的越多。
如果是買斷式保底,那15億元總票房投資方分賬約為5.36億元,北京文化獲得約6000-6500萬元的營收,可見其所佔的投資比例並不高,可能只有約11%-12%。且若是買斷式,所有出品方都只能分到15億元總票房的投資分賬,超過15億元的部分全被保底方拿走。
如果是階梯式,那超過15億元的部分包括北京文化在內的出品方還能再分到一些。截止2月17日,《你好,李煥英》總票房是27.25億元。若是階梯式分賬,北京文化保底+階梯分賬的營收僅約6000-6500萬元,那它占的投資比例就更小了。
還有兩家上市公司也公告了其來自該片的營收情況。
華誼兄弟的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電影是《你好,李煥英》的聯合出品方之一,在所有出品方里排序第14位。截止2月17日,華誼兄弟來自該片的營收約為860-1031萬元。
Ⅱ 超催淚電影《你好,李煥英》能讓賈玲掙多少錢
賈玲成」富婆「我自己估計一下應該是接近2億的。畢竟賈玲分別是導演、主演、投資方。
票房分賬扣除電影院、院線、發行方、發行方等幾項之後,出品方可獲得33%。電影出品方分別為新麗傳媒,大碗娛樂,北京文化等多個公司。
如今賈玲讓《你好李煥英》變成一部影視作品並且獲得如此驚人的票房數據,她可以說是很用心了。肯定在這期間沒少做准備,不然也不會把一部戲劇作品拍的這么感人。
一個喜劇演員第一次當導演,第一次拍電影,竟然如此成功,真的是很難得。
這么看來多少錢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個演員背後的付出,對於賈玲他們那些人來說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給他們帶來了心靈的共鳴,雙方共贏,無論錢多錢少,賈玲已經贏了,也引起了我們對於父母對於家的思念。
Ⅲ 網上報道《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製作成本需要4個億!我怎麼也看不出她需要4個億拍攝!都是不用搭景!
成本不光是拍攝成本呀,還有宣傳成本等等。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0億元,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5名。
超乎預期的票房成績使得各家出品方從中收獲豐厚的票房收入,很巧的是,這些出品方不少都是上市公司,而這些公司按證監會要求公布了他們從《你好,李煥英》中獲取的這筆收入。
其中,截至2月17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27.25億元時。華誼兄弟從中獲得的營業收入約為860萬到1031萬元,北京文化源於該片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到6500萬元。
截至2月18日,影片票房約為31.68億元時,華錄百納參股公司北京精彩時間獲取的營業收入約為9000萬到1億元。除此以外,華錄百納還透露,公司從中獲得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00萬到1300萬元。
依據這些營收和凈利潤數據,作為保底發行方的貓眼和儒意,是否能夠享有多數票房收入,成為今年春節檔的大贏家呢?
結論是《你好,李煥英》的製作加宣發成本在3.08億元到4.92億元之間。不感興趣後面計算過程的也可以不用看了。
3到5億元製作與宣發成本
由於華錄百納既公布了營業收入,也公布了凈利潤,我們便可從中大致推算出影片的成本。
從華錄百納對北京精彩時間的持股比例為46%,及華錄百納公告所示公司目前從影片中獲取的凈利潤為1200萬元到1300萬元,可推算,截至2月18日,北京精彩時間從《你好,李煥英》中獲得的凈利潤區間(數據1)為:2608萬元-2826萬元。
與此同時,北京精彩時間獲取的營業收入(數據2)為9000萬到1億元。
由營業收入減去凈利潤可得,北京精彩時間投入《你好,李煥英》中的營業成本(數據3)約為6174萬元-7392萬元。由於該公司不僅屬於影片出品方,還是影片宣發方之一,可推測這個營業成本應該同時包括影片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
此外,北京精彩時間佔有的該片投資份額(數據4)應該在15%到20%之間。
那麼就很簡單了,成本和份額佔比都知道,那麼《你好,李煥英》的製作加宣發成本在3.08億元到4.92億元之間。
保底方VS出品方,誰才是大贏家
那麼在這次保底中,究竟是片方獲得的分賬比例高,還是保底發行方獲得的分賬比例更高呢?這就得細說了。
此前媒體報道過,2017年《戰狼2》中,北京文化和影聯傳媒為其保底的票房收入為8億元。上映前,兩家保底公司支付保底費用約2.2億元(其中北京文化1.4億元,影聯7759.42萬元),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7.5%。而後的分賬,則按保底方與片方約定的比例進行。(註:後文中提及的所有分賬比例都是減去專項基金、稅費、院線與影院分賬和宣發費用後的分賬比例)
從上表統計的分賬比例看,《戰狼2》的保底發行中,保底發行方要求的分賬比並不高,出品方仍舊是票房收入的最大受益者。
針對不同影片,片方和保底發行方的分賬比例其實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西遊·降魔篇》中華誼兄弟就獲得了高達70%的分賬比例。
從北京文化、華誼兄弟和華錄百納公布的公司從《你好,李煥英》票房收入中獲得的營收來看,該片使用的應該也是階梯式的保底分賬比例,即票房收入在不同區間時,片方的分賬比例隨之變化。
那麼《你好,李煥英》中,片方的分賬比例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按照此前情況,保底發行方向片方支付的保底費用通常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5%到30%之間,取中位數即27.5%來看。
《你好,李煥英》所有片方在影片上映前收獲的保底費用大約為15*27.5%=4.125億元。
在此前提下,再讓我們來看看當《你好,李煥英》票房為31.68億元時,可供片方和發行方分享收益的部分有多少呢?
眾所周知,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中,需要向專資辦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以及向稅務部門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這部分屬於「不可分賬票房」。
扣除「不可分賬票房」後,《你好,李煥英》可分的票房約為29億元。
這些可分賬票房中的1%,需要由院線交給「中影數字」作為發行代理費,剩餘部分的57%分給電影院和院線,43%分給片方和發行方。
如此算來,片方和發行方實際能分得的收入僅有:
29*(1-1%)*43%≈12.37億元
按照上述保底費用比例的假設,在2月18日影片票房達31.68億元時,片方和發行方可分配的12.37億元票房收入中,最多隻有12.37-4.125-1.5=6.745億元可供片方和保底方共同分賬,其中扣除的1.5億元為保守估計的影片宣發費用。
如果此次貓眼和儒意兩家保底方如果支付的保底費用比例為27.5%,那麼很可能《你好,李煥英》中,保底發行方貓眼和儒意在超過15億的票房中,享受更高的階梯比例,也就是超過了27.5%。
那麼保底方將享有影片票房收入中的算式為6.745*x%=y(億元)。其中他們的利潤為y-4.125=z(億元)
片方截止到2月18日,一共可分得的票房收入為6.745*(1-x)%+4.125=k(億元)。
其中x大於27.5%。
因為我們不知道是否《李煥英》會如《戰狼2》一樣再做倒階梯式的分賬比例(也就是當票房超過一定的值,反而獎勵出品方),所以目前根據現有情況已無法計算。
但毫無疑問,奔著50億去的《李煥英》,養肥的肯定不只北京文化,而是包括貓眼在內的保底方、發行方和華錄百納這樣的出品方。
Ⅳ 一部《你好,李煥英》,揭開賈玲身上的資本局
2021牛年春節檔《你好,李煥英》憑借口碑逆襲,成為假期後半段最賣座的電影、票房借超高口碑實現「平開高走」,導演兼主演賈玲更藉此直接解鎖「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頭銜,從喜劇成功跨界電影。
而七大出品方也因為《你好,李煥英》的熱賣而大獲成功,其中有不少A股和H股上逗虛市企業身影, 更不乏業績對賭、騰訊恆大阿里等多巨頭繼續深入文化產業等精彩的資本故事。
第一大出品方是北京文化(000802.SZ) ,2020年公司借《我和我的家鄉》度過疫情寒冬,全年預虧6億元到8億元尚在市場預期內;公司2021開年再憑《你好,李煥英》迎來業績開門紅。
其實要B叔說,北京文化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公司,是中國最叫座的電影《戰狼2》《流浪地球》《芳華》《我不是葯神》《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的出品方,每次押注電影又穩又准,但是公司的業績卻各種虧損,股價也「半死不活」。
目前北京文化的股價已經在年前迎來一波上漲,不乏市場觀點看好北京文化後市股價繼續修復。 不過公司高管內斗不休,屢陷財務造假風波,少不了還要暗潮洶涌一陣子啊。
第二大出品方儒意影業背後在港上市的恆騰網路(0136.HK)股價已經連翻兩倍 ,這既和沾邊快手上市有關,也受到儒意出品的《你好,李煥英》大熱刺激。
恆騰這個公司大家看名字都能猜到,背後是恆大和騰訊,是兩大巨頭進軍流媒體市場的實體。公司於2020年10月收購儒意影業, 當時最讓市場驚訝的是儒意三年業績高達15億元的收購對賭條件。
15億元利潤對於儒意來說,可謂「地獄級難度」,要知道 公司2019年凈利潤還停留在4000萬元左右,距離4億元到6億元,差一個零還不止。 想完成對賭協議,公司必須爆發式增長。
奮力一搏背後的「動力」也相當誘人。 按照對賭協議,如果業績順利完成,恆騰將用高達72億港元收購柯利明手中的儒意影業,屆時柯將持有27%的上市公司股份成為僅次於恆大的第二大股東。《你好,李煥英》帶來的收益侍指禪無疑將是儒意完成首年對賭的堅實基石。
除了恆大和騰訊,阿里影業也是《你好,李煥英》出品方之一。另外,其他的出品方如貓眼 娛樂 (01896.HK)、新麗傳媒背後的閱文集團(00772.HK)在《你好,李煥英》大熱後股價紛紛上漲。比如2月16日閱文收漲9%+、貓眼 娛樂 收漲9.5%+,摩根士丹利等機構也上調貓眼的評級至增持,看好其後市表現。
賈玲的北京大碗 娛樂 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在出品方之列。 據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大碗 娛樂 的股東包括賈俞玲(即賈玲)、孫集斌和北京文化,法定代表人為賈玲之父賈文田。
依靠《你好,李煥英》風光踏入大熒幕市場,更有「票房第一女導演」頭銜加冕,賈玲的「大碗」可以變「金碗」嗎?
我們不妨先看看中國喜劇界三大先驅企業:本山傳媒、德雲社和開心麻花。
本山傳媒和德雲社都曾公開表示對資本不感興趣, 開心麻花則素來以開放姿態接受資本,成功之路和大碗頗為相似,但一路也頗為坎坷。
2015年,開心麻花《夏洛特煩惱》獲得票房成功,帶領公司從舞台劇市場成功跨界電影行業,當年凈利潤高達1.3億元。順水推舟,開心麻花順勢登陸新三板,曾經一周內定增兩輪,估值從3億元暴漲到50億元。
後來《驢得水》口碑被捧上天、《羞羞的鐵拳》和《西虹市首富》再獲火爆,讓公司更是風光無兩。
不過後來開心麻花有重要股東退股、《李茶的姑媽》等電影遭遇票房滑鐵盧、沈騰馬麗等公司「靈魂人物」自立門戶後僅憑經紀約和公司「若即若離」 ,讓公司業績下滑、投資者信心降溫。
2019年5月公司以低價揮別新三板,後沖刺A股無果,亦有開心麻花沖刺H股、美股的消息出現,但都沒有修成正果。
究其原因, 公司無法穩定出品高票房作品拉動業績是最主要的原因,沈騰馬麗等靈魂人物沒有和公司進行高度資本綁定也不容忽視 ,公司每年向兩位工作室支付的經紀薪酬合集就高達億元以上。
換句話說,觀眾為「名角」掏腰包,而這些錢都進了「名角」的公司,沒有沉澱成為開心麻花的業績。長此以往,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可能困擾開心麻花,投資者更可能「投了個寂寞」。
以開心麻花為鏡,我們也能看到,賈玲的「大碗」想要捧穩,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首先,難以穩定輸出賣座的劇集和作老塵品,是懸在每一家影視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你好,李煥英》之後,大碗 娛樂 還需要更多優秀作品來站穩腳跟。
其次,雖然賈玲和公司綁定,公司也有資深製作人和編劇坐鎮,但 大碗 娛樂 還需要更多「名角」加持。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 喜劇行業競爭已經頗為激烈 ,有開心麻花、李誕的笑果文化、大碗 娛樂 、德雲社等諸多體量已經不小的公司同賽道角力。市場容量有限,大碗 娛樂 想要變金碗,仍需要更多好作品鋪平前路。
Ⅳ 你好李煥英是哪個公司拍的
電影《李煥英》的出品方公司是北京京西文化(戰狼2出品,流浪地球製作,我不是葯神出品,芳華出品,無名之輩出品,)、新麗傳媒(我和我的祖國出品,西虹市首富出品,羞羞的鐵拳出品,夏洛特煩惱出品,誤殺出品,煎餅俠出品)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