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個電影名字是四個數字是個恐怖片叫什麼來著
片 名: 1408
譯 名: 1408幻影凶間 | 第1408號房間 | 1408
導 演: ( 米凱爾·哈佛斯特朗姆 Mikael Håfström )
主 演: (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塞繆爾·傑克遜 Samuel·L·Jackson)(瑪麗·麥克馬考 Mary McCormack) (賈斯邁·傑西卡·安東尼 Jasmine Jessica Anthony) (David Nicholson) (Alexandra Silber) (托尼·謝爾博 Tony Shalhoub)
上 映: 2007年06月22日 美國
地 區: 美國
對 白: 英語
顏 色: 彩色
時 長: USA:94
類 型: 恐怖 驚怵
他不相信,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不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不相信上帝……他只相信自己雙眼看到的一切,眼見為實,眼睛是鑒別真偽的最有力武器。他是恐怖小說家邁克·安瑟林,在文學界積累的名氣則來自於他的作品中對一系列恐怖事件客觀而中肯的剖析與見解。
最近小說界流行著這樣一個約定俗成的風向標:只要這本小說是對一個鬧鬼的房間或墓地進行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肯定暢銷,因為這種超出正常范圍的靈異事件,往往能夠滿足讀者永無止境的獵奇心理。
邁克最近也在忙叨著一本這種類型的恐怖小說,然而苦於沒有供參考的實例,邁克總感覺自己的故事中缺乏相應的靈魂。所以在驚聞發生在紐約海豚酒店的鬧鬼事件之後,邁克迅速絕笑陵收拾行囊,登記入住到酒店裡升晌,不顧大堂經理奧林先生的警告,硬是住進了那間據說被鬼魂霸佔了的1408室,成了這個房間許多年來的第一位客人……其實邁克心裡自有他的如意算盤,根據以往的經驗,他認為房間的鬧鬼事件是經理夥同員工共同捏造出來的假消息,目的很簡單,想通過這種方法吸引更多的客人慕名前來,他決定藉助發生在這個房間的事件為自己小說結尾的一章提供素材,同時還可以揭發海豚酒店的卑鄙行為,讓他們並戚功虧一簣。然而這一次,邁克卻徹底地想錯了,住在1408室的幾個晚上成了他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夢魘,讓他從一個無神論者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信徒,每一個晚上他都在與惡魔不停地纏斗--對於邁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創作出一部暢銷小說,而是如何活命。
㈡ 求電影的名字
電影名#隱匿的數字
劇透來了
故事只有兩位人物:心理醫生,有心理障礙的數學家。
他們是病患關系。
數學家被關在精神病院304房內。他被診斷為妄想症。因為他每次在敘述時都強調:
3和4之間還存在一個整數bleem,這個數關乎多維空間的奧秘。
這也是整個短片的核心。
心理醫生起初不相信他說的bleem,本著治療的目的,想方設法「破除」數學家的這番「妄想」。
他說:「如果bleem存在,我們應該可以用東西來證明它。」
於是心理醫生拿出一盒彩色糖豆放在數學家面前,請他演示。
數學家依次拿出1、2、3顆糖豆,到了第4顆時卻不知往哪放。
慢慢地,數學家開始焦灼。
越想證明卻越發癲狂,最後被助手抬出心理醫生的診室。
走的時候,還塞了一把糖豆在嘴裡。
數學家這一系列執著而又奇怪的舉動,讓心理醫生事後感到疑惑而驚慌。
他心裡卻開始打鼓。他想起小時候車禍時,在路邊撿到的糖豆。
他時而盯著糖豆,時而翻閱大量關於多維空間的理論。比如:閔可夫斯基空間理論、蟲洞等。就連坐電梯時都覺得3層和4層之間跨越著漫長的時間。
某天,他進入數學家的房間時,發現牆上寫滿數學公式,地上只剩筆套,桌上還有3顆糖豆,而數學家本人卻不見了。
最後,鏡頭切換到了那場車禍。
這場車禍在影片開始、中途都出現過,不停閃現一個小男孩,滿地的糖豆等情景。
只是在結尾,除了這些要素依舊出現,鏡頭讓我們看清倒地的那人就是數學家。
㈢ 你看過哪些以「數字」命名的電影
《Seven》又名《七宗罪》,應該很多人都看過……
《Twelve》講述的是美國一個年輕毒販和一群年輕富家子弟頹廢的故事……
《13》機緣巧合誤入一場以生命作賭資的賭局,最後贏得百萬獎金,為危機中的家庭換來轉機,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2012》想必大家都看過……
《2046》王家衛的經典黑色電影,讓人很費解……
㈣ 請大家說出知道的純數字的電影吧! 例如:1942、2046、2012!這樣的~
4(四)(2005)
Se7en(中文名:七宗罪) (1995)
Nine/9(中文名:機器人9號)(2009)
10(中文名:十全十美) (1979)
一一(英文名: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
21(中文名:決勝21點) (2008)
23(中文名:死-亡密碼23) (1998)
1941(一九四一) (1979)
11:14(11點14分) (2003)
1408(中文名:1408幻影凶間) (2007)
300(中文名:斯巴達300勇士) (2006)
π(圓周率Pi) (1998)
20:30:40(20 30 4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