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老人與海電影哪個版本比較經典

老人與海電影哪個版本比較經典

發布時間:2022-07-18 04:47:23

Ⅰ 介紹一下《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 – 1961)

《老人與海》,美國作家海明威著。《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徵性的小說。主人公聖地亞哥是一位老魚夫,他經過重重艱險,捕獲了「一條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馬林魚」,但這條大馬林魚卻被鯊魚蠶食光了,聖地亞哥只拖回了一副魚的骨架。

《老人與海》精彩語言:

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准備了。

2.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

3.「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

《老人與海》

文學史上不可戰勝的硬漢精神的彰顯

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歷練做題材

只有精神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為其悲壯而落淚

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

美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

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他最優秀的作品《老人與海》。這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創作中的瑰寶。

該書出版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當年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因為海明威"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海明威又獲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句話和每一段落,都要盡量寫得簡潔。"這是海明威寫作的信條之一,這使得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數量比任何其他一位獲獎者都多。當他被宣布為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得主時,評論界一致稱好。"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海明威在《老人與海》里所說的話,不僅打動了讀者,也征服了評論者。

小說以寫實手法展現了捕魚老人桑提亞哥在重壓下仍保持的優雅風度,這種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者成為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硬漢"形象之一。對於《老人與海》這本被譯成幾十種文字的作品, 海明威自己認為 "是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Ⅱ 海鳴威《老人與海》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它和《永別了!武器》哪部比較好看

《永別了!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美軍救護車駕駛員亨利在義大利作戰時不幸受傷,結果和照顧他的一名英國女護士凱瑟琳產生了感情,最後兩人共墜愛河。而愛情的力量使得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們在一起。同時亨利也對戰爭的意義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永別了,武器》一書系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譽為現代文學的經典名篇。此書以愛情與戰爭兩條主線,闡述了作者對戰爭及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小說的主題是反對戰爭、厭惡戰爭的宣傳,進而否定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精神價值。 內容 美國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志願到義大利北部戰爭擔任救護車駕駛員,期間與英國護士凱瑟琳.巴克萊相識。亨利在前線執行任務時被炮彈炸傷,被送往後方的米蘭醫院就醫。由於護士緊缺,凱瑟琳也來到了米蘭,兩人又一次相遇。這一次,亨利發現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巴克萊小姐。在米蘭就醫期間,兩人處於熱戀之中,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這期間,凱瑟琳懷孕了。亨利傷愈返回前線,發現意軍士氣大跌,處處充斥著失敗與絕望的情緒。德國人的進攻,終於擊垮了意軍的抵抗,意軍開始潰退;士兵們的情緒很激動,反戰熱情高漲。在一座橋前,意軍前線憲兵部隊開始逮捕所謂擅離職守的軍官,並無一倖免地加以槍決,亨利不幸也在其中。借著審問其他人的時機,亨利跳進河流,得以逃脫被處決的命運。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士兵的義務已經連同河水一起被沖走了。此時的他,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到凱瑟琳,然後兩人逃離戰爭的苦海。亨利輾轉來到了米蘭,發現凱瑟琳已去邊境一度假小城。亨利找到凱瑟琳以後,兩人再次幸福地相聚。可是,隨後義大利警察的追捕,使得他們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凱瑟琳在瑞士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但最終,凱瑟琳還是在難產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獨自在外流亡。 《老人與海》寫的是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的捕魚經歷,描寫老人制服大魚後,在返航途中又同鯊魚進行驚險的搏鬥,然而作品中的形象卻具有很強的象徵意蘊。他用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為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跡的象徵,桑提亞哥則是人類中的勇於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 我只看過《老人與海》,覺得還可以也不是很厚。所以不知道哪個比較好看。很高興為你解答。

Ⅲ 老人與海 電影

我記得是只有兩個個版本 是很久以前拍的了 不是也有首歌叫老人與海嗎 你別弄錯了 同名動畫短片 1999
名稱 老人與海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導演:Aleksandr Petrov
主演:
Gordon Pinsent
Rentaro Mikuni
Kevin Delaye
類型:動畫 / 短片
片長:20 min / Sweden:22 min (Uppsala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加拿大 / 日本 / 俄羅斯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發行公司:Gébéka Films
上映日期:1999年7月22日 澳大利亞
官方網站:Ogden Entertainment
劇情梗概:
影片描述一名老漁夫渴望釣到一條大魚,幾經在大海上等待掙扎,總算完成心願。

同名電影 1990 英國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劇情
根據厄內斯特·海明威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聖地亞哥像往常一樣去打魚,結果捕到一條他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魚。有一隻鯊魚襲擊他,試圖偷走老人的獵物。聖地亞哥和這條鯊魚戰鬥了好些日子。當他回到岸上的時候,已經是衣衫襤褸、傷痕累累,而且捕捉到的魚也只剩下了一堆骨頭。
幕後花絮
·安東尼·奎因是把這個角色作為他75歲的生日禮物,從製片人那兒「要求」到的。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 1958 美國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劇情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舍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經過兩晝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盡的聖地亞哥最終降服了這條前所未見的大魚,並把它綁在了小船的側舷上。夜色降臨,遍體鱗傷的聖地亞哥滿懷喜悅地返航,卻沒料到,看似平靜的海面上,一大群餓瘋了的鯊魚正循著血腥味尾隨而來……
劇情
《老人與海》曾數次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於1958年10月7日上映的版本,由彼得·維爾德編劇,約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執導,斯潘瑟·特雷西飾演Santiago,菲力普·帕佐斯飾演Manolin,在當年的奧斯卡中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項,還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的提名。不過海明威本人並不認同特雷西的扮演,他甚至把特雷西稱為「肥豬油」。

Ⅳ 《老人與海》那麼出名,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老人與海的主要內容:古巴聖地牙哥的老漁夫聖地牙哥(Santiago)一連84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在第85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但大魚已經被啃光了,老漁夫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

《老人與海》(英語: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於1952年出版。該書改編自真實故事,劇情講述一名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Santiago)與一條大馬林魚的纏斗。該書改編自海明威在1935年聽見的真實故事。他在2年後開始動筆,但中途分心去寫《戰地鍾聲》,直至1950年才繼續。海明威認為《老人與海》是「他這輩子最好的作品」。

拓展資料

《老人與海》於1952年9月1日出版,甫出版即成為美國每月之書俱樂部的選書。海明威因該書而榮獲普利策小說獎及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聲名大噪。2003年,該書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辦的「大閱讀」(The Big Read)中名列第173名。《老人與海》曾三度改編成電影。

1951年2月23日,海明威完成了初稿,前後共花了8星期。3月4日,海明威寫完了全書。4月,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廣受好評。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該書長約3萬字,為中篇小說。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的最後一部主要作品。《老人與海》中寫著「本書獻給查爾斯·斯克裡布納三世和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紀念在《老人與海》問世前去世的兩人。斯克裡布納是該書出版社斯克裡布納之子公司的總裁,而柏金斯則是海明威作品的編輯。書中的黑白插圖由查爾斯·譚納克里夫與雷蒙·謝潑德繪制。

Ⅳ 90版老人與海比原著多了什麼

《老人與海》比原著多了一些其他個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為加入這些的時候可以讓這篇課文讀得更通順。

Ⅵ 《老人與海》哪個出版社的好

《老人與海》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好。

自1979年起,《老人與海》的中譯本大量出現,值得關注的有以下幾個版本: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李錫胤;灕江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董衡巽;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吳勞。

相關資料

在1955年,香港中一出版社就推出了較早的《老人與海》中譯本,譯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愛玲,她親自為之作序。

後來這一版本於1972年改由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去掉張愛玲的序,改為李歐梵翻譯的英文版序,並加入了香港畫家蔡浩泉所畫的8幅插圖。內地最早的譯本,是1957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海觀譯本,時至今日它還一再重出,仍擁有很多讀者。

Ⅶ 我想看《老人與海》的電影來了解老人與海,是1958的美國版,1990的英國版,還是1999的俄羅斯辦更好呢

58年美國的,原汁原味

Ⅷ 老人與海哪個譯本最經典

上海譯文出版社吳勞的是目前評價最高的,最為貼近原著,但因其貼近原著,有些讀者會認為比較生硬,不夠流暢,更喜歡海觀的譯本,這兩個譯本都是就看讀者自己心中怎麼定義好翻譯了,有人認為完全流暢的中文最好,有人則認為帶有歐美味道的句式讀著才像原作。

Ⅸ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 – 1961)

《老人與海》,美國作家海明威著。《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徵性的小說。主人公聖地亞哥是一位老魚夫,他經過重重艱險,捕獲了「一條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馬林魚」,但這條大馬林魚卻被鯊魚蠶食光了,聖地亞哥只拖回了一副魚的骨架。

《老人與海》精彩語言:

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准備了。

2.不過話得說回來,沒有一樁事是容易的。

3.「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

《老人與海》

文學史上不可戰勝的硬漢精神的彰顯

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歷練做題材

只有精神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為其悲壯而落淚

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

美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

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他最優秀的作品《老人與海》。這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創作中的瑰寶。

該書出版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當年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因為海明威"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海明威又獲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句話和每一段落,都要盡量寫得簡潔。"這是海明威寫作的信條之一,這使得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數量比任何其他一位獲獎者都多。當他被宣布為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得主時,評論界一致稱好。"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戰勝。"海明威在《老人與海》里所說的話,不僅打動了讀者,也征服了評論者。

小說以寫實手法展現了捕魚老人桑提亞哥在重壓下仍保持的優雅風度,這種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者成為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硬漢"形象之一。對於《老人與海》這本被譯成幾十種文字的作品, 海明威自己認為 "是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詩,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著又動人,猶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徵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出象徵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並不渺小的傑作也是如此。

--美國藝術史家 貝瑞孫

海明威有著一種強烈的願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嚮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斗和圓滿的結局。

--美國作家 索爾·貝婁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老人與海》一再強調的論點。真正的大師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歷練做題材,《老人與海》所刻畫出來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輩子最好的畫像,正如海明威所說,"我一直讀過200多遍,每讀一次,我就多一份收獲,好像我最後得到了我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東西"。

--台灣學者 陳人孝

海明威的作品把敘事的准確性與簡潔性統一起來,但是主題卻異常深刻地印在讀者的腦海里。《老人與海》是中國讀者中閱讀最多的諾貝爾獲獎作品,是海明威的經典之作。

--青年作家 李湃

難忘海明威

我在想,男人的骨子裡缺少一點什麼的時候,就自然會想到海明威。

80年代初,開始讀海明威。那份新奇和驚異,至今想來,仍令我心旌搖盪,鮮亮如初。從此,海明威進入了我的閱讀視野,且常讀常新。20餘年來,閱讀的渴求始終揮之不去。

最先讀的是《老人與海》。如海明威自己所說"是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了"。書未及讀完,主人公桑提亞哥的形象就鐫刻在我的頭腦里。這是一部描寫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小說。老人在海上拚鬥了兩天兩夜,最後僅僅贏得了一具空空的魚架。作品的寓意是象徵性的,老人雖敗猶榮。正如老人所說:"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我一直將這句話看做是海明威的自白,看做是海明威硬漢精神的一種標志。多少年來,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曾經讀過幾種不同版本的海明威傳記,知道他是一個酷愛打獵、釣魚的作家。他到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頭上縫過57針,他曾在非洲兩度遭遇飛機失事,嚴重的腦震盪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這就是海明威。他的經歷孕育出他那硬漢的性格。在他的小說中,反復出現了拳擊、鬥牛、狩獵、捕魚、戰爭等題材,這些都是力量的象徵。當然,還雜糅著酒、暴力、性、孤獨和死亡。

海明威讓我知道,人的經歷是何等的重要,這是無價的財富。誰都無法輕視自己的經歷。

今天的男人,對於海明威的那種生活,自然是無緣也無法企及的。所以,人們曾經發出"尋找男子漢"的呼喚。一種男性的強悍、堅韌的陽剛之氣,已變得越來越稀有。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一種精神,敢於承受痛苦,蔑視死亡。

我想,一個作家的成名,不在於他寫了多少,而是他有什麼獨特的創造。海明威以其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漢形象,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而且,人們極易在文學大師的群像中辨別出他的聲音。

無法否認,與海明威硬漢精神相吻合的是,他那具有鮮明個人特點的寫作風格--簡潔利索。他放棄了無關的素材,技巧的花招,感情的泛濫,蹩腳的形容。正如英國作家歐·貝茨所說:"他以誰也不曾有過的勇氣,把英語中附著於文學的'亂毛剪了個干凈'。"據說,《老人與海》他校改了兩百多次,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長,最終只剩下幾十頁的一個短中篇。假如仍是一千多頁,那就不是海明威了。諾貝爾文學獎史也將抹去他的名字。

海明威的魅力在於,他凈化了當時的文風,掀起了一場"文學革命"。也因此,他被同時代及後來的許多作家奉為典範,並且吸引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讀者的目光。其春風化雨般的影響,經久不衰。

海明威是不朽的�我想,很難再有像海明威這樣的作家,他的經歷與作品,讓我一讀再讀。因為,海明威是一個無法窮盡的話題。

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整個世界都為此震驚,人們紛紛嘆息這位巨人的悲劇。美國人民更是悲悼這位美國重要作家的隕落。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他的父親酷愛打獵、釣魚等戶外活動,他的母親喜愛文學,這一切都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少的影響。中學畢業後,海明威在美國西南的堪薩斯《星報》當了6個月的實習記者。這家報館要求新聞報道簡捷明快。海明威在《星報》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康復後的海明威作為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記者常駐巴黎。他對創作懷著濃厚的興趣,一面當記者,一面寫小說。他的創作得到當時著名小說家的鼓勵和指點。在近10年的時間里他出版了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陽照常升起》。《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說。寫的是像海明威一樣流落在法國的一群美國年輕人。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戰爭給他們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他們非常空虛、苦惱和憂郁。他們想有所作為,但戰爭使他們精神迷惘,爾虞我詐的社會又使他們非常反感,他們只能在沉淪中度日,美國作家斯坦因由此稱他們為「迷惘的一代」。這部小說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觀的真實寫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個文學流派因而也被人稱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懷著要親臨戰場領略感受戰爭的熱切願望,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場服務隊,投身義大利戰場。

大戰結束後,海明威被義大利政府授予十字軍功獎章、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獲得中尉軍銜。伴隨榮譽的是他身上237處的傷痕和趕不走的惡魔般的戰爭記憶。

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好作品。小說的主人公享利是個美國青年,他自願來到義大利戰場參戰。在負傷期間,他愛上了英籍女護士凱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時竟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而險些被槍斃。他只好跳河逃跑,並決定脫離戰爭。為擺脫憲兵的追捕,享利和凱瑟琳逃到了中立國瑞士。在那裡,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寧靜的生活。但不久,凱瑟琳死於難產,嬰兒也窒息而亡。享利一個人被孤獨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絕,欲哭無淚。小說在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享利和凱瑟琳的愛情,深刻地指出了他們的幸福和愛情是被戰爭推向毀滅的深淵的。

1928年,海明威離開了巴黎,居住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和古巴,過著寧靜的田園生活。他經常去狩獵、捕魚、看鬥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海明威無法再過寧靜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奔波於西班牙內戰前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並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明威立即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1944年,海明威隨同美軍去歐洲采訪,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受重傷,但痊癒後仍深入敵後采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獲得一枚銅質獎章。

1940年,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美國青年喬頓,他志願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奉命在一支山區游擊隊的配合下,在指定時間炸毀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梁。喬頓炸毀了橋梁,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狙擊敵人,等待他的是死亡。喬頓有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他因自己能為反法西斯斗爭捐軀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中篇小說《老人與海》:老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40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頭不會交好運。第85天,老頭兒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馬林魚。老頭兒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蹤,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馬林魚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盡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頭兒,他認為桑提亞哥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桑提亞哥在茅棚中睡著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桑提亞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過桑提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徵著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子」。「硬漢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們在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時,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他們盡管失敗了,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

海明威一生勤奮創作。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寫作。他寫作時,還有一個常人沒有的習慣,就是站著寫。他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隻腳站著。我採取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里》、《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為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後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後一群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傑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一個美國作家羅伯特·柯恩——一個對生活頗多虛妄與浪漫幻想的人也愛上了勃瑞特,但她並不喜歡他。這一群歷經滄桑的青年,戰後浪跡歐洲大陸,整日無所事事,聚飲、爭吵或毆斗。戰爭奪取了他們的親人,給他們留下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他們對戰爭極度厭惡,對公理、傳統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對人生感到厭倦、迷惘和懊喪。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譴責了戰爭,具有反戰色彩。小說因寫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永別了,武器》(又譯《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們的心靈,並使千百萬無辜生因此塗炭。這篇作品顯露了海明威散文風格的基本特色和「現代敘事藝術」。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而意境純一,語言朴實無華,句子短小凝練,環境描寫達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 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二戰後,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中,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對於這一贊譽,海明威是當之無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並蓄中獲得了新的光采!

獲獎後的海明威患有多種疾病,給他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沒能再創作出很有影響的作品,這使他精神抑鬱,形成了消極悲觀的情緒,終於以自殺這種方式解脫了自己。這也是海明威「硬漢子精神」的一種追求吧。

原文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h/haimingwei/001/002.htm

閱讀全文

與老人與海電影哪個版本比較經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如何通過otg看優盤里的電影 瀏覽:976
日隔牆有耳電影完整版 瀏覽:614
蒙面哥電影全集 瀏覽:332
泌尿科電影有哪些 瀏覽:992
姑娘進城打工有哪些電影 瀏覽:619
昆凌周傑倫最新電影 瀏覽:904
雅各布電影完整版 瀏覽:281
馬勒電影怎麼不見了 瀏覽:454
西遊記女兒國電影免費完整版迅雷下載 瀏覽:147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合格證 瀏覽:326
法國電影野獸在線觀看 瀏覽:320
微信好友發來電影合集危險嗎 瀏覽:713
007之黃金眼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9
飛屋環游記電影動態圖片 瀏覽:58
一部借種的美國電影 瀏覽:168
到台灣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4
2014年電影里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961
科幻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383
有一部電影是阿寶 瀏覽:182
孤芳不自賞電影天堂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