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明政委是真實的嗎
是。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中的福明政委,現實中確有其人。
它也是一個嗶哩嗶哩的網名。可事實總是與謠言大相徑庭,搞政治斗爭的可不止是政委,軍事主官也沒少干,而槍殺逃兵的督戰隊員形象則來自電影《兵臨城下》、游戲《英雄連2》等文藝作品。當然,美國人謠傳蘇聯最高統帥部227號指令中有「怯戰者可就地槍決」這一命令。
2.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是哪國的戰爭蘇聯是俄國嗎是俄羅斯嗎
是蘇聯和德國的戰爭。
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斗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里是要塞,正在戰斗」的訊息。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被德國人發現時,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現在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 (戰前德軍宣稱這個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的要塞一個沖鋒就能拿下)…
3. 福明政委的扮演者
父母愛情王副政委扮演者王永泉,出生於山東省,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
1983年,出演古裝劇《水滸傳》,正式開始從事影視工作。1990年,出演古裝劇《孔子》。1994年,首次擔任副導演並參演了古裝武俠劇《白眉大俠》。2000年,首次擔任執行導演參與拍攝紀實傳記電視劇《成吉思汗》。200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作品《狩獵者》
4. 關於布列斯特要塞電影的一些細節問題
給你一個網址,也許回答的問題不是特全。
片子拍得不錯
http://bbs.tiexue.net/post_4832077_1.html
那個裝甲車好像是下的霧太濃,沒看到。那開車的也是草草地往大門看了一眼就走了。
那女人,貌似帶著她會很累贅吧...畢竟他們的任務是偵察而不是突圍...況且那車很弱的,估計一個手雷就能給打趴窩。
探照燈...可能是士兵們太疲勞了,一心就想著跑了,你瞧那段蘇軍戰士甚至沒幾個開槍抵抗的(我記得是,去年看的片子,一些細節不記得了),而且即使燈滅了,但德軍連燈都裝備好了,絕對是有備而來的。
5.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福明政委帶的是什麼表
伍思凱斯堪斯卡時刻三可三可三可三可三
6. 布列斯特要塞的作品概要
全書共分三部.
第一部《傳奇變成了現實》描寫了戰爭爆發之初蘇軍突遭襲擊後所處的被動局面,敘述了作者尋訪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倖存者的過程,並根據他們的回憶和有關文獻資料概述了艱苦卓絕的保衛戰始末。
第二部《無名英雄和知名英雄》熱情謳歌了保衛戰參加者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
第三部《大家族》補充敘述了作者如何進一步查詢探明保衛戰史實,描寫了倖存者戰後重逢的激動人心的場面,重點突出了廣大蘇聯人民對殉難烈士的緬懷之情和繼承英雄事業的決心。
小說從蘇德戰爭爆發寫起。6月22日拂曉,德軍發動突然襲擊,猛烈的炮火片刻之間將整個要塞籠罩於烈火硝煙之中。營房坍塌,士兵大量傷亡,部隊建制被打亂。6月21日又正值周末,大部分指揮員住宿在市區住宅或要塞北面的軍官宿舍中,到要塞的通道已被德國空投特務切斷,只有少數指揮員沖破火力網,趕到要塞。要塞很快就陷入德軍優勢兵力的層層包圍之中,同外界失去一切聯系,彈葯糧秣供應中斷,甚至飲水都無從取得。形勢雖十分嚴峻,指戰員們仍毫不猶豫,拿起武器,奮起抗擊。某團政委福明主動承擔起指揮中央城堡各分隊的任務,召集戰士,整理隊伍,部署陣地。他的副手某團共青團委書記馬捷沃揚率領共青團員們端起刺刀,沖向敵人,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給予猖獗不可一世的德軍第一次沉重打擊,開始了歷時五六個星期之久的要塞保衛戰。馬捷沃揚英勇頑強,雖多次負傷,仍繼續戰斗,後遭炮擊,失去知覺,不幸被俘,囚於戰俘營中。3個月後,傷勢略好,他即與其他6名戰俘一起逃出戰俘營,進入森林,參加游擊隊。在一次戰斗中他再度身負重傷,根據游擊隊指示,留在某村養傷。痊癒後,輾轉前往盧茨克,參加地下斗爭,並很快成為該組織的領導人之一。蘇軍解放該市後,馬捷沃揚重返部隊,指揮強擊連,轉戰南北,最後還參加了攻克柏林的戰斗,在德國國會牆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6月底,德軍炸毀福明部隊據守的營房大樓,絕大部分戰士英勇犧牲,少數倖存者被德軍從廢墟中拖出來時均已奄奄一息,成了俘虜。福明也在傷重被俘者之列,因遭叛徒出賣,被當場槍決。當夜,該叛徒就被其他戰俘秘密處決,落了個可恥的下場。
與中央城堡一樣,在要塞的其他地區也在進行激烈戰斗。加夫里洛夫少校組織了數百名戰士堅守東堡,多次重創迸犯之敵。6月29日,德軍發出最後通牒,守軍置之不理。德軍調來大批飛機,狂轟濫炸,工事大半被毀,蘇軍士兵多數陣亡,少數人傷勢沉重成了俘虜。加夫里洛夫和一名戰士射完了所有子彈後藏入一道土牆下的洞穴中,躲開了德軍的幾次搜索。幾天後,他們離開洞穴,准備突圍。這時,他們發現土牆上還有十二名戰士。他們同加夫里洛夫一樣,全隱蔽在地下的一同掩蔽所里。德軍撤出該據點後,他們又重新佔領了防禦陣地。加夫里洛夫同他們會台後,決心率領他們,沖出重圍,進入別洛維查森林。但突圍尚未開始,忽被德軍發現,遭到猛烈圍攻,大部分戰士為國捐軀,加夫里洛夫同兩名戰士倖免於難,深知次日敵軍必大事搜捕,遂於當夜強行突圍。幾經周折,少校終未能脫離險境,最後陷入包圍,身負重傷,失去知覺,成了戰俘。在戰俘營里,加夫里洛夫面對死亡,堅貞不屈,表現出蘇維埃軍人的高貴品質。他一直打算出逃,但因傷病,無法實現,直至勝利前夕才獲得自由。
在這些難忘的日日夜夜中忘我戰斗的還有被稱為布列斯特要塞的加夫羅什(雨果小說《悲慘世界》中勇敢機智的巴黎少年)的彼得·克雷巴。當時,他還不滿15歲,是某團器樂排的學員。在保衛戰中,他表現出驚人的機智靈敏、無畏氣概和忘我獻身精神。他偵察敵情,傳遞情報,出沒於最危險的地區。他找到半倒塌的衛生所和軍火庫,及時補充了業已告罄的彈葯和醫療急救用品,使戰斗得以繼續有效地進。當乾渴折磨著重傷員時,彼得奮不顧身,多次前往被敵人機槍火力嚴密封鎖的布格河邊,從死亡線上取回寶貴的河水。不管情勢多麼艱險,彼得始終朝氣蓬勃,情緒飽滿,口中總哼著一首什麼曲子,似乎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危險和困難。他的神情大大鼓舞了士氣,給人們增添了力量。要塞保衛一直堅持到7月底,這時,雖然主要的戰斗已因保衛者英勇就義而終止,但活下來的人還在地下的通道和掩蔽所里繼續戰斗,利用一切時機來殺傷敵人。保衛戰參加者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鼓舞著蘇聯人民,他們的不朽業績給全體蘇維埃軍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7.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8. 《葉菲姆·麥瑟葉維奇·福明》是誰有他的詳細的介紹嗎
親,名字應該是 葉菲姆·莫伊謝耶維奇·佛敏
可能不同的地方音譯過來的不一樣。 不過和你說的應該是一個人。
中心堡壘的軍官們在6月22日晚召開了一個聯席會議,選舉出中心堡壘混合守衛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並且發布了第一號作戰命令,命令要求中心堡壘所有官兵堅決捍衛要塞並勇敢戰斗,命令指出聯合指揮部的最高指揮人員是蘇聯共產黨員祖巴喬夫大尉,團級政委福明是他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