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軍大業內容是什麼
《建軍大業》(英語:The Founding of an Army),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中國電影,是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該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納影業集團、南昌廣播電視台、八一電影製片廠、上海三次元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太陽娛樂文化有限公司和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建軍大業》的故事聚焦於1927年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南昌起義。電影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7年8月3日在香港上映。
劇情簡介
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也從勝利走向失敗。在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以及革命群眾被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大肆屠殺期間,共產黨人總結了經驗教訓,決定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隊伍。
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人在8月1日發起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毛澤東和盧德銘也於9月9日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發動秋收起義。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戰役和動人心魄的革命歷史也由此展開。
票房
影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首周累計票房2.25億元,最終累計3.89億。
1、劉燁 飾 毛澤東
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為了實踐革命理念,毛澤東領導湘贛秋收起義,組建工農革命軍,以策應南昌起義後南下兩廣的起義軍主力。南昌起義部隊一路南下,血戰連場。他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翻越重重大山,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朱亞文 飾 周恩來
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領導南昌起義。南昌起義部隊在潮汕失利,面臨絕境,朱德率部在三河壩為大部隊的分散突圍贏得了時間,周恩來等領導人扁舟出海,撤往香港
3、黃志忠 飾 朱德
起義部隊第九軍副軍長。他在南下的戰斗中嶄露頭角,逐漸成為起義部隊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南昌起義部隊在潮汕失利,面臨絕境,朱德率部在三河壩為大部隊的分散突圍贏得了時間。駐守三河壩的起義軍部隊在朱德的率領下成功脫離了戰場,轉移到了廣東和江西交界處作了整肅和整編。
4、王景春 飾 賀龍
豪情萬丈,智勇雙全,作為起義軍的指揮軍長,親自帶兵沖鋒陷陣,為拯救天下窮苦百姓而義無反顧拋棄「大洋」、「黃金」甚至每個軍人都無比嚮往的」兵工廠「。
5、歐豪飾葉挺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貳』 《建軍大業》什麼時候上映 單場戰爭近3000個鏡頭
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參與的《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內地公映。據悉,其中南昌起義一場戰役的拍攝鏡頭數就近3000個,最終整部戲的戰爭戲份佔全片近40%。導演劉偉強將傾心打造2017年華語電影航母級戰爭巨制,為廣大觀眾獻上爽到爆的極致體驗。
電影《建軍大業》是對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莊重獻禮,影片真實再現了正當青春的革命先輩們胸懷家國、創建一支人民軍隊的光輝事跡。在拍攝南昌起義時常規攝影機、搖臂、航拍器、GoPro等11個機位火力全開記錄戰斗之激烈,拍攝三河壩戰役時單鏡頭埋下200個炸點一次炸到爽,不遺餘力創造華語戰爭電影視覺奇觀。導演劉偉強希望以自己最擅長的商業類型片創作方式、集合電影《建軍大業》全劇組能量,打造2017年度能代表華語電影工業水準的真正航母級戰爭巨制。電影《建軍大業》將重現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秋收起義等熱血激昂場景,以更豐富的細節展現出立體生動的恢宏革命英雄群像。殷維
原標題:《建軍大業》打造航母級戰爭巨制 單場戰爭近3000個鏡頭責任編輯:吳雅靜
『叄』 如何評價電影建軍大業
2017年拍攝的《建軍大業》成功獻禮建軍90周年,作為建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票房取得了4.04億的成績,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我沒想到一個香港導演可以把那些英雄先輩拍的如此豪氣壯烈,也許正因為是香港導演劉偉強才能以更多的視角和態度為我們呈現一場別開生面的壯闊史詩。
『肆』 《建軍大業》看點在哪
最熱血:真實還原革命歲月 「超級英雄」熱血振奮
電影《建軍大業》再現了192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之初的崢嶸歲月,在遭遇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以毛澤東、周恩來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教訓,決定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隊伍,為救國捨身忘己,可謂中國版「超級英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等恢宏遼闊的戰役陸續開戰,這段建軍之初的動人心魄的革命歷史由此展開。影片以跌宕起伏的劇情、大氣磅礴的影像風格、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強大的演員陣容、精良的製作,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創建革命武裝的艱難歷程。這段真實的歷史,這段革命先賢的過往,血肉真實地呈現在大銀幕上,熱血燃情,振奮人心。
『伍』 《建軍大業》中『三河壩戰役最後敢死隊』是什麼意思
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選擇犧牲自己。
起義軍在三河壩地區逗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革命的行動已經深入人心,擴大了黨在農村的影響。起義軍雖然走了,但給三河地區播下了紅色的種子。
革命先烈廖家貞,楊南生(匯東人),就是在這次戰役影響下發展的地下黨員。
參加南昌起義的肖克老將軍對三河壩戰役曾這樣評述:沒有三河壩戰役,便沒有井岡山會師,羅霄山脈(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及其對南方游擊戰爭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
三河壩戰役之後隊伍的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豐、陸豐與當地的起義農民武裝會合;
另一部分由朱德同志率領經江西轉移到廣東北部,後轉入湖南南部,最後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會合,後來發展成為紅軍的主力。
影片評價
影片通過眾多的故事線索交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經絡,但同時敘述又相對集中,通過具體的情境展現歷史的主體進程。
具體來說,主要通過三大段落貫穿整個故事,主線的貫穿使得這部電影具有了高度整體性。影片堅持敘事的真實,同時又不乏高度風格化和類型化的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