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抗疫三部曲電影是什麼
2020抗疫三部曲電影是《「疫"戰》、《逆行出征》、《白衣天使》。
抗疫題材影視三部曲:堅持執行中宣部提倡「小、正、大"原則,小投資、正能量、大情懷。世界上人類的戰爭、瘟疫、自然災害是人類生命的三大死亡線,也是考驗人性的煉石。生命只有一次,在死亡面前檢驗了人的本性。
網路電影《「疫「戰》、《逆行出征》、《白衣天使》三部曲,將以武漢、綏芬河、舒蘭城市抗疫為背景,講好中國衛線戰線上的抗疫故事。
《戰「疫」》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聯合攝制的紀錄片。該片全面反映中國衛生防疫抗疫歷史,展現中國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矚目成績,深入體現中國醫務人員的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Ⅱ 戚薇發長文致敬醫者,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有怎樣的偉大之處
3月30日是國際醫生節,在這天戚薇也發了一篇長文章來致敬這些醫生們。當戚薇飾演了醫生這個角色以後,他才能夠更加理解醫生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因此它也是很有權利來發表這個文章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離不開醫生,在我們小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生病發熱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是需要去麻煩一些醫生來幫忙治病的。其實在很多人看來,醫生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而醫生也確實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業,可是他們雖然普通卻並不平凡。醫生真的是非常值得人們尊敬的一個職業,因為他們一直在為別人的生命而奔波勞累著。醫生這個職業其實是非常偉大的,他們為了別人的生命能夠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為了生命,他們也一直奔波在前線。
有的時候一些醫院也會發生一些醫鬧現象,但是這些現象卻都沒有影響到醫生們治病救人的行為。他們深深地理解自己的職責,也深深地尊重自己的工作。無論遭遇了什麼,當他們面對生命的時候,一切還是會拋在腦後。
Ⅲ 有什麼電視劇、電影是醫生題材的
1、《都是天使惹的禍》
是由夢繼執導,李小璐、任泉、張延、郭濤、佟大為、周笑莉等聯袂主演的青春偶像劇。該劇講述了林小如面對坎坷與挫折並成為一名正式護士的故事
2、《愛的婦產科》
是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醫療懸疑劇,由馬德林編劇,蔣家駿執導,朱丹、何晟銘、孫堅等主演。
3、《無限生機》
是由徐慶東執導的32集電視連續劇,由王茜,劉鈞,王挺,隋蘭等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劇中6位形象各異、性格不同的醫生和護士,在生活中各自有一本難念的經,但面對病人,他們用精湛的醫術、勇於承擔一切危難的勇氣和責任,實踐著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故事。
4、《柳葉刀》
該劇講述了女醫生許曼突聞妹妹的離奇死訊,因而追蹤線索,發現其妹死因與醫院內幕有關,繼而潛入醫院查明真相,從此抽絲剝繭層層揭開黑幕。
5、《白色陷阱》
是由北京市中北電視藝術公司出品,尤小剛執導,楊童舒、王亞楠、廖京生、何琳主演的懸疑劇。
該劇講述的是在東南亞某國醫院里,因為一起醫療事故而引發出的一系列故事。
《都是天使惹的禍》劇情:
一個青春靚麗的都市女孩,走進了南方第五醫院,她即將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然而她根本沒料到在邁進醫院的大門之後,等待著她的將是怎樣的坎坷和挫折。
林小如生性活潑頑皮,卻有些傻氣,在護校時是一名成績非常差的學生,勉強畢業後被媽媽托門路送進第五醫院,因此她遭到同事的嘲笑和捉弄,在醫院里也遇到了精靈古怪的事情,弄得她狼狽不堪。
小如渴望成為一名正式的護士,無奈遇見強勁的對手,她的希望渺茫。小如對新分進來的研究生邵劍波一見「煩心」,兩人吵吵鬧鬧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不料半路卻殺出一高貴、美麗、才能出眾的女孩——留學歸來的外科醫生蔡美雲,更要命的是她還是第五醫院院長的千金。
小如在愛情和事業這兩條戰線上都遭遇了強勁的對手,無論怎麼看,她取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Ⅳ 如何評價電影《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的災難抗疫醫療片 。
本片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眾星雲集賣座片,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等等,其中,各個演員都不負所望,展示了在重大疫情戰役面前,大無畏的堅定以及小人物等特性。
醫者仁心!在疫情來勢洶洶的初期,面對著一波又一波前來就診的病人,面對著床位緊張、防護物資稀缺的窘迫局面,張涵予飾演的張院長沒有說過一個「不」字,而是竭盡所能、照單全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病人都送過來!他對全院黨員說:「你們入黨的時候是怎麼說的,現在就怎麼做!你也可以走,但是走了就別回來!」
臨危不亂!袁泉飾演的醫生,在病人們蜂擁而至、秩序混亂的危機時刻,勇敢的站出來大喊一聲:你們還想不想活?你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活,我們也想要救!請相信我們,給我們機會!你們誰敢亂來,我救你,但也會找你算賬!這段擲地有聲的勸誡,讓人想起了袁泉在《中國機長》中的精彩表演,同樣都是在危機關頭,一語驚世、震懾全場!
影片展現了中國醫生的社會職業擔當,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個個溫暖堅定的眼神。面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情感沖突、對醫生的誤解展現的淋漓盡致。當然除了醫生之外還展現了奔赴在一線的志願者們的默默付出。這不僅僅是一部敘述疫情事態的故事,更是一部表達中國人民在面對困難時團結一心的中國傳統集體主義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種致敬一種感謝,生活需要這種正能量。讓我們一起向白衣天使致敬!
Ⅳ 重溫吳孟超原型電影我是醫生,這部電視劇都描繪了什麼
在北京時間5月22日,吳孟超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也是中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吳孟超院士作為一名有偉大的醫者,始終以無盡的熱忱認真對待每位病人。愛我的醫生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吳孟超的經歷,那麼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了什麼?
一、醫者仁心吳孟超院士一直都懷揣著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懷,以自己的真誠去對待每一位病人,他也是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膽解剖五葉四段的新見解,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完整的肝臟海綿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診治體系。
我是醫生,這部電影主要就是以吳孟超院士為原型,講述了這位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仁心仁術,整部電影都讓吳孟超院士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呈現出他作為一個頻繁,一種勇敢的傳承格局,以及仁義的樸素醫心。
Ⅵ 電影《中國醫生》上映後你被感動了嗎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8、只能靠眼神演戲。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
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
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
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
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
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
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
8、只能靠眼神演戲。
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
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
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
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8、只能靠眼神演戲。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
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
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
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
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
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
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
8、只能靠眼神演戲。
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
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
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
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8、只能靠眼神演戲。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
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
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
4、可以說,這部沒有,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1、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里,
2、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
3、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
4、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
5、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
6、《中國醫生》是一部聚集多位明星的電影,
7、但影片中大部分時間,演員們都全副武裝,
8、只能靠眼神演戲。
9、但面對病情的剛毅和果敢,面對病人痛苦的慈悲和憐憫,
10、面對家人的深情和虧欠,
11、面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助,
12、豐富的情緒都在眼神中精準傳遞,也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染力
Ⅶ 哪些電影里有毛主席關於醫療衛生的說話,最好是贊揚醫務工作者的視頻
新中國成立後,盡管各項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毛澤東對於醫療衛生制度與工作,卻一直有著諸多不滿與批評。1965年的6月到8月間,他先後三次對醫療衛生工作發表了談話。毛澤東當年意氣風發的批評、思考和主張所透露出來的民眾情懷濃郁得令人感動。如果人們持有更加平和的心態,也許還能夠得到關於走出中國醫療改革這一泥淖的點滴啟示。
三次談話的重要主題是如何有效解決農村缺醫少葯的問題
早在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所謂國民衛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9月9日,毛澤東以中央名義有針對性地指出:「必須教育幹部,使他們懂得,就現狀來說,每年全國人民缺乏衛生知識和衛生工作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人力、畜力和經濟上的損失,可能超過每年全國人民所受水、旱、風、蟲各項災荒所受的損失,因此至少要將衛生工作和救災防災工作同等看待,而決不應該輕視衛生工作。」但新中國畢竟家底十分薄弱,科教條件不好,農村人口巨大,發展國家的衛生醫療事業困難不小。毛澤東強調,解決中國的醫療衛生難題,既不能照搬西方的條條框框,也不能照搬蘇聯的條條框框,只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並始終堅持面向和服務工農兵的基本方針,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根據這些思想,衛生部在建國初期就十分明確:「今後衛生建設的重點在農村。」但是,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實際情況並不理想。尤其是1962年「七千人大會」後,國家全面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政策,一方面要求醫療衛生工作規范化,另一方面在減輕經濟負擔的名義下,去除了許多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期間發展起來的醫療衛生事業。許多地方新生的農村合作醫療事業也被當作「共產風」和「平均主義」的產物加以抑制。這樣,全國農村缺醫少葯的狀況基本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是毛澤東提出批評的基本背景。
不能忽視佔全國人口85%以上的農村群眾的醫療需要
毛澤東的第一個談話發表於1965年6月26日,後來民間稱之為「六·二六指示」。談話一開始,毛澤東就直指衛生部忽視了佔全國人口85%以上的農村群眾的醫療需要。他說:「告訴衛生部,衛生部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這15%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生,二無葯。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為城市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這里所謂「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指的是醫療衛生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裡。而所謂「老爺」則是當官做老爺的意思,指的是官員。這等於說,衛生部不僅把主要醫療衛生資源集中於城市,而且主要還是為城市中那些當官做老爺的人服務。顯然,批評矛頭直指忽視農村缺醫少葯狀況的傾向,也指向官員特殊化的醫療保健制度。
培養農村「用得起」、「留得下」的醫療衛生人才
談話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如何培養農村「用得起」、「留得下」的醫療衛生人才問題。毛澤東說:「現在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符合農村,培養醫生的方法,也是為了城市,可是中國有五億多農民。」當時的情況是,全國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院校不多,而且由於「規范化」的要求,每年招生因受到附屬醫院床位數和生師比等因素的制約而招生不多,本科生的學習年限一般也要五至六年,甚至七年。以當年全國著名的中山醫學院為例,每年全部招生也就是400人左右。在毛澤東看來,這種培養模式根本無法滿足中國五億多農民的醫療保健需求。因此,他要求醫學教育要從適應國情實際出發,改革醫療教育,培養大批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適用人才。內容包括:縮短學制,降低招生學歷要求,改變培養方法。他說:「醫學教育用不著收什麼高中生、初中生,高小畢業生學三年就夠了。」「根本用不著讀那麼多書」,「主要在實踐中學習和提高」。他贊成學生學會「常見病的治療和一些預防工作」,然後接受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帶班學習一段時間,就能夠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他說「這樣的醫生,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這種設想,直接催生出一種後來被稱為「社來社去」的學員類型,意思是學員從公社中招收而來,學習結束後,回到公社去為農民服務。至於所謂「學三年就夠了」,也並非毛澤東看不到醫學生接受更加系統教育的必要性,而是他焦慮於農村缺醫少葯、急需大批人才的現實。他反問反駁這種觀點的人:「華佗讀的是幾年制?明朝李時珍讀的是幾年制?」這種主張的立足點仍然是「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攻克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改進治療上
這次談話還批評了醫學研究中脫離群眾需求而熱衷於研究高、深、難的疾病的傾向。他說:「脫離群眾,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難的疾病上,所謂尖端,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普通存在的病,怎麼預防,怎樣改進治療,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只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去。」這實際上提出了醫學科研工作的價值觀選擇的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領袖,面對著中國這樣一個整體醫學水準不高的現實,他急切地希望醫學科研工作應該首先以國家和大眾的需求為基本導向,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攻克常見病、多發病、普通存在的病的預防和改進治療上。尤其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把所有醫療衛生院、所與人員全部納入國家財政供養的公職機構和公職人員的范圍,響應國家和民眾的需求,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具有公職機構和公職人員身份的醫療機構與人員責無旁貸的事情。從整體上提高國家的醫療衛生和民眾的保健水平著眼,也確實有賴於這類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診療水平的提高。當然,研究「高、深、難的疾病」這類所謂「尖端」課題比起研究「常見病」和「多發病」,會更受學界關注,更容易提升個人的學術地位。這就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科研人員科研價值觀的選擇問題。但對於統管全國醫療衛生工作的衛生部來說,毛澤東希望它要加強對於全國的醫學科研導向和布局,「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整體醫學水平不高的國家裡,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切實有效的醫療保健服務,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心繫人民的「人民衛生部」。
不能把服務農村當作新手的練兵場敷衍了事
這次談話還涉及城市裡的醫院如何扶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問題。談話提出了一個看似有些偏頗色彩的主張:「城市裡的醫院應該留下一些畢業一、二年本事不大的醫生,其餘的都到農村去」,並以「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嘛!」為結束。其實,所謂在城裡只留下「本事不大的醫生」,其餘的都到農村去,指的是到農村去巡迴服務。其本意是,到農村去巡迴服務的,都應該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不能把服務農村當作新手的練兵場。實際上不論當時還是現在,都有一些單位把去農村巡迴醫療服務,當作額外負擔,而把一些城裡醫院用不上的「人手」而不是「人才」,派到農村去敷衍了事。所以提出這一點,反映了毛澤東的良苦用心和對於農村民眾的真摯感情。
不能把醫療衛生作為賺錢行當
「六·二六」談話由於以十分尖銳的情感語氣,觸及當時中國醫療衛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因此就有緊接著的7月19日和8月2日的兩次談話。這兩次談話的對象都是衛生部的官員,主題是如何貫徹和落實「六·二六」談話精神。在這里毛澤東進一步談及他對於醫療衛生工作的看法。
首先,毛澤東肯定衛生部提出「打算為農村生產隊培養不脫產衛生員」的主張,並進一步提出「為什麼不在工廠設不脫產的衛生員呢?小廠可以設衛生員,大廠設醫務所」。後來,農村的赤腳醫生和廠礦衛生員的大批培養,實際上就是得益於這一措施的實行。他們在加強工農大眾的初級醫療保健方面確實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其次,強調醫療醫葯不能以賺錢為目的。他嚴厲批評有些醫療單位:「認為賺錢的醫療隊就好,不賺的、少賺的就不好,這難道是人民的醫院?」他告誡各級幹部應該有全面的效益觀:「葯品醫療不能以賺錢不賺錢來看。一個壯勞力病了,給他治好病不要錢,看上去賠錢,可是他因此能進行農業和工業生產,你看是賺還是賠?……在天津避孕葯不收錢,似乎賠錢,可是確實起到節制生育的目的,出生率受到控制,城市各方面工作都容易安排了,這是賺錢還是賠錢?」他還說:「有些醫院,醫生就是賺錢,病人病不大或沒有什麼病也要他一次次看,無非是賺錢。甚至用假葯騙人……搞一些賺錢的醫院賺錢的醫生、假葯,花了錢治不了病,我看還不如拜菩薩,花幾個銅板,賣點香灰吃,還不是一樣?」與此同時,他主張「葯品應當降價」,甚至病人「葯錢拿不起也可以不拿」,因為「國家出點錢,保護生產力是合算的」。他還多次就專門的病種的免費治療問題發表意見。如次年3月12日,他就指示「血吸蟲病的檢查和治療應該免費」。在他看來,新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應該奉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而不應該是發財致富的行當。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大醫之道的弘揚。當然,不能把醫療衛生作為賺錢的行當,不等於就可以在這一領域搞「大鍋飯」和刮「共產風」,這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
醫生一定要政治好才會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
再次,提出「醫生一定要政治好」。毛澤東向來認為「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醫生僅有技術好,如果人生觀出問題,就可能依仗其技術敲詐勒索病人。因此,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只有「政治好」才有可能保證醫和葯不會以賺錢為目的,才願意為國家分擔對於民眾的承諾,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也才會自覺地到農村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為此,他強調各級黨委應當多抓衛生工作,衛生管理部門既要加強業務領導,更要加強政治領導,以確保醫療衛生工作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的落實。這里,「政治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要求,而不是空頭的大話。
貴族老爺醫院要向老百姓開放
在談話中,還涉及了一個對於上層既得利益群體的沖擊問題,這就是毛澤東對於幹部保健制度和北京醫院的辦院方向的批評。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學習蘇聯的保健制度,為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提供較為優越的醫療保健措施。就中央而言,設立中央保健局,還把北京醫院這所由德國人於1905年創建的醫院作為高幹定點保健醫院,並由此拒絕平民百姓就醫。毛澤東一直對這種做法不滿。1964年6月24日,他在會見越南朋友時指出:「中國的保健工作是學蘇聯的。」他認為,這種做法不僅助長幹部的特權思想,也不利於幹部的保健,還不利於醫生提高醫術。他說:「一個人如果不動動,只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出門坐車不走路,就會多生病。衣食住行受太好的照顧,是高級幹部生病的四個原因。」對於專事保健的醫生而言,長期脫離病房和門診,「不多看各種各樣的病」,會導致診療水平的退化,「把專門醫生變成不專門的」。因此,「不好,要改進」。同年8月10日,他在批示衛生部關於改進高級幹部保健工作報告時更直截了當地指出,「保健局應當取消」,「北京醫院醫生多,病人少,是一個老爺醫院,應當開放」。在圍繞「六·二六」指示的這兩次談話中,他直接詢問「北京醫院改得怎麼樣了?」當匯報人作出情況說明後,毛澤東還是認為它「並沒有徹底開放」。他說:「某某、某某就不能去看病,某某、某某可以去看病,這不是貴族老爺醫院是什麼?」他斬釘截鐵地說:「要開放,給老百姓開放。」並說:「不要怕得罪人。這樣做得罪了一批人,可是老百姓高興。這批人不高興讓他們不高興好了。做什麼事總要得罪人,看得罪的是些什麼人,高興的是什麼人,老百姓高興就行。」在毛澤東的這種強勢主張下,後來,中央保健局撤了,北京醫院也更名為「東單醫院」,並不再專事高乾的保健工作。但到了1972年,由於連續有幾位部長級以上的官員因醫療不及時而遭不幸,國務院主要領導認為「沒有一個北京醫院還是不行」,北京醫院作為高乾的保健醫院重新恢復。本來,客觀地說,要求北京醫院向老百姓開放,與北京醫院承擔高幹保健職能,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他批評北京醫院人那麼多,設備那麼好,只為少數人服務,脫離群眾,助長特權,也不利於醫務人員診療水平的提高等,這些都是可取的。但在極「左」思想氛圍下,把「向老百姓開放」這一不錯的主張,變成一種「非此即彼」的選擇而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應該不是毛澤東的初衷。
中國醫療衛生模式曾經享譽世界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79年衛生部領導明確提出要「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衛生事業」開始,國家的醫療衛生工作走上了一種不同的發展道路。當時,人們真誠地相信通過這一道路,可以達致一種更好的境界。但是,歷經3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在看到一些大城市裡的大醫院大樓更大更高,設備更齊全更先進,醫院整體發展更具活力和優勢的同時,也看到城鄉的醫療資源配置越發兩極分化,下層民眾尤其是農村的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民怨已近沸騰,醫患關系也在醫療產業化發展思路的引導下空前尖銳與對抗,許多發生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醜陋的利益之爭和令人發指的殘忍事件也在不斷沖擊著人們的道德良心底線。我們不得不承認,醫療衛生的那一檔子事,還在困惑甚至折磨著許許多多中國的百姓和各級政府。
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評價也發生了顛覆性的轉變。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在考察報告中,把由毛澤東倡導和推動下建立起來的中國醫療衛生模式,尤其是農村合作醫療稱為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了滿足民眾基本醫療需求的最高效益的範例,並譽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惟一典範」。衛生部前部長錢信忠在《中國衛生事業發展與決策》一書中,也自豪地說:「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馬勒博士曾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推薦中國農村衛生工作經驗。」世界銀行在一份主題為「投資於健康」的世界發展報告中,也高度稱贊中國這一醫療制度,認為「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然而,在實行新制度20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中,把中國在衛生財務負擔公平性的評價方面,排在世界191個國家的188位,也即倒數第四位。有關人士發現這個排名剛好是在兩個被公認為遠遠落後於我們的近鄰——尼泊爾、越南之後,與巴西、緬甸和獅子山等國一起排在最後。這一切都在刺痛中國人的自尊與良知。
今天,在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背景下,面對毛澤東當年的思想與主張,人們一定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但是,不論如何,毛澤東當年意氣風發的批評、思考和主張所透露出來的民眾情懷濃郁得令人感動。如果人們持有更加平和的心態,也許還能夠得到關於走出中國醫療改革這一泥淖的點滴啟示。
Ⅷ 《長治故事——醫者仁心》開機,這是一部怎樣題材的作品
2021年5月5日,電視連續劇《長治故事——醫者仁心》在長治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拍攝。該劇是一部醫療題材的作品,也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創作禮物。通過影視藝術表達對醫務工作者的尊重和欽佩。
該劇講述什麼故事?近年來,長治市的文化藝術和影視作品不斷創新,創造了許多優秀實用的作品。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全市所有單位和行業都在積極策劃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和文化藝術作品。電視連續劇《長治故事》的第一部劇《醫者仁心》的開機為城市的主題慶祝活動增添了色彩。它將以長治影視藝術的紅色基因呈現這個前革命區的生動,鮮活和充滿主旋律的故呈現給觀眾。
“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感謝醫務人員堅定地打破黑暗的極限,照亮了未知的世界。最後,期待這部電視劇的播出!
Ⅸ 中央六這幾天天天播醫生的電影,醫者童心,醫痴葉天士等,是紀念什麼呢
沒有吧,是不是因為最近好多電視劇在講這個,比如陸毅白百合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