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類是不是奴隸
人不是奴隸。
只是在舊社會,有這樣的情形:
「他,馮雲卿,就靠放高利貸盤剝農民,居然也掙起一份家產來。他放出去的『鄉債』從沒收回過現錢;他也不希罕六個月到期對本對利的現錢,他的目的是農民抵押在他那裡的田。他的本領就在放出去的五塊十塊錢的債能夠在二年之內變成了五畝十畝的田!這種方法在內地原很普遍,但馮雲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長線放遠鷂』的盤剝者,『高利貸網』布置得非常嚴密,恰像一隻張網捕捉飛蟲的蜘蛛,農民們若和他發生了債務關系,即使只有一塊錢,結果總被馮雲卿盤剝成傾家盪產,做了馮宅的佃戶——實際就是奴隸,就是牛馬了!到齊盧戰爭那一年,馮雲卿已經擁有二三千畝的田地,都是那樣三畝五畝詐取巧奪來的,都是滲透了農民們的眼淚和血汗的。就是這樣在成千成萬貧農的枯骨上,馮雲卿建築起他的飽暖荒淫的生活!
齊盧戰爭時,幾個積年老『鄉紳』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孫傳芳的軍隊過境,幾乎沒有『人』招待,是馮雲卿挺身而出,伺候得異常周到,於是他就擠上了家鄉的『政治舞台』,他的盤剝農民的『高利貸網』於是更快地發展,更加有力;不到二年功夫,他的田產上又增加了千多畝。但此時他新納的愛寵老九也就替他揮霍得可觀。並且身邊有了那樣一位一泡水似的年輕姨太太,馮雲卿的精神也大不如前;所以最近內地土匪蜂起,農民騷動,馮雲卿的膽大鎮靜,就遠不如齊盧戰爭那年,他只好把所有的現款都搜括攏來,全家搬到上海,——一半是怕土匪和農民,一半也為的依順了姨太太的心願。」
(茅盾《子夜》)
『貳』 曾經囂張跋扈暴打黃金榮的軍閥之子盧小嘉,後來去了哪裡
盧小嘉怕黃金榮會找他的麻煩,於1946年移居台灣經商,1960年代末去世!
盧小嘉是皖系軍閥盧永祥的兒子。在北洋政府時與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被人稱作民國「四大公子」。當時黃金榮為了捧露蘭春,特意建了一個舞台,取名共舞台。每天都是流氓打手圍著,只要黃金榮鼓掌,他們就拚命叫好。有一天,盧小嘉在包廂里大聲喝了一個倒彩。這無異於太歲頭上動土,當即被打手們拖出去打了一頓。第二天盧小嘉依仗其父盧永祥的權勢,指使當時他爹盧永祥的老部下何豐林,把黃金榮綁架到了何公館,關在一個地牢里,最後在杜月笙的幫助下才得以脫身。盧小嘉怕黃金榮會找他的麻煩,於是移居台灣,經營進出口業務,直至20世紀60年代末去世。
『叄』 清朝時期東北是苦寒之地,山東人為何自發去闖關東,而不南下江浙
清朝時期東北是苦寒之地,山東人之所以自發去闖關東,而不南下江浙,既有東北的原因,也有江浙的原因。之所以闖關東,是因為關東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之所以不南下江浙,是因為江浙人口眾多,地少人多,勞動力過剩,甚至江浙人都要外出討生活。
之所以之所以不南下江浙,主要原因是南下江浙,基本上沒有出路,盡管江浙比較富有。江浙一帶,人口眾多,人多地少,根本無法容納大量的外來移民,按照當時的經濟條件,也沒有辦法提供大量的勞動崗位,無法養活這些移民。
因此,南下江浙其實也只是死路一條,反而去東三省還有出路。
『肆』 晚清江浙一帶人們的典妻制度是在什麼環境誕生的
『伍』 齊燮元的齊盧戰爭
民國13年(1924年),直系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為爭奪上海,兵刃相見,史稱江浙戰爭或齊盧戰爭。是年8月,齊燮元聯絡皖、鄂、豫各路軍閥組成聯軍,集重兵於崑山,意取上海。盧永祥即遣陳樂山率第四、十師進駐南翔、黃渡、安亭一線;楊化昭、臧致平率部進駐縣城至瀏河一線。楊、臧設司令部於縣城秋霞圃屏山堂。
1924年9月3日拂曉前,聯軍分兵進取嘉定城和瀏河鎮。4日,安亭、黃渡一線終日交戰。朱家橋、六里橋西亦燃起戰火。5日,聯軍開至陸渡橋。10日,聯軍以重兵由安亭左翼抄襲黃渡,被盧軍擊退。嗣後,連日陰雨,雙方各守陣地,一度攻至西門外高僧橋的聯軍,撤至外岡、葛隆。未幾,黃渡、縣城一線戰事又趨激烈。聯軍10餘營包圍盧軍8個營於縣城內,並時有接火。9月中旬,福建軍閥孫傳芳乘機進入浙江。盧背腹受敵。於18日發表「移滬督師」通電,離開杭州至上海龍華。23日晚盧永祥至南翔,遣陳樂山率部增援城內盧軍,25日,齊燮元至安亭督戰。雙方各派飛機窺視對方陣地。安亭、黃渡一線晝夜炮戰。1924年10月初,孫傳芳佔領杭州,長驅直入,逼近上海。盧永祥的警備處長夏超倒戈,齊燮元乘機全線進攻。1924年10月13日晨,盧永祥迫於形勢通電下野。15日晨,盧軍豎白旗,戰爭始告結束。
齊盧戰爭歷時40餘天,禍及全境,給嘉定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全縣死難約4000人,流離失所者10萬餘人,毀房2082間,大牲畜死亡1335頭(只),經濟損失66.60萬余元。
黃渡地區為兩軍爭奪的焦點,交火最早,相持最久,戰禍最烈。據黃渡同鄉會1924年10月22日請齊韓速撤軍隊電謂:「戰事告終,殘棉萎地,已無余望。禾稻成熟,尚可收獲,而乃軍隊橫行,迄未歸伍。幫匪附和,四齣搜掠,門窗桌椅,瓶樽針剪,油米雜糧,鄉村農具,無物不載,連檣西駛,甚至按戶索餉,綁票勒索,不遂其欲,縱火焚屋。攔路搜索,雖一衣一履,亦遭剝奪。邁婦紡女,橫被行強,滅絕人道。」據里人章圭瑑撰《黃渡甲子歷劫記》載:「交戰第三日起,槍炮聲始稀,搶掠風始熾。其初挨戶射門……既入住宅,即翻箱倒櫃。最要袁洋鈔票、金銀首飾、綢緞衣服。其次家用物件,銅錫器皿,亦被搜一空……入富戶,掘地以取藏金。」1924年9月16日,盧軍撤走,聯軍如潮而至,「在吳淞江中停泊巢湖船數十百艘,首尾銜接,拖以小輪。將全鎮門窗、台凳、床帳、櫥箱,以及米麥雜糧盡行裝載而去」。全鎮「竟無不敗之屋,不毀之室」,共焚毀房屋458間。
安亭鎮一直為聯軍所盤踞。鎮上即使一家茅棚,兵士、土匪必光顧若干次。第一次入宅,索現洋、珠寶;第二次來者,索各種細軟貴件;第三次來者,索一切應用衣服用品;第四次來者,雖鍾瓶盆盂,亦攜之而去;第五次來者,連花架木器亦肩扛而行;第六次來者,屋中已無所有,則遍撬天花板、地板、掘覓階石,惟恐難民將珍貴物品密藏其中。兵士槍得各種首飾珠寶,套藏手臂或衣囊之中,鈔票等物則置於裹腿布內,若所劫之物多得無處藏身,則脫棄軍服,拋掉槍支,披上難民衣裳,逃之夭夭。其所棄軍服、槍支為地區流氓所得,則戎裝搶劫。鎮西北計家宅村民蔣小四,家有老母寡嫂妻兒五六人。戰事發生,蔣意欲攜妻母逃避他鄉。其母見田中棉花盛開,不忍舍棄,留寡嫂與之死守在家。蔣摯妻帶兒逃至上海。迨及回家,見草房洞開,老母不知去向,寡嫂已被散兵奸斃榻上,周身赤露,屍首腐爛不堪。
南翔鎮並非戰地,但軍隊過境姦淫燒殺,受災同樣慘重。1924年10月14日,蘇、皖、鄂、豫各路軍隊蜂擁而至,先搶劫富戶大店,連鎮上商團、保衛團及警察第一分所之圖記、文件一並搶去。夜間放火,南街轎子灣一帶首當其沖。繼後寺前街、上岸、下岸、走馬塘、慈善街連燒四晝夜。劫掠焚毀大小商店63家,累計毀房500餘幢。聯軍拘集大小船隻數百,將搶來之物滿載西去。
1924年10月22日,鎮上紅十字會收容鄉間難民6000餘人,24日達8000人。大批難民逃滬,露宿街頭。
嘉定城內自戰事發生起,店鋪停業十居八九。盧軍結伙打劫,西門被槍者十分之九。9月13日盧軍臨撤放火,自早晨4時燒到晚7時方熄。當天,聯軍2萬余眾進駐。入夜,士兵結隊先在一處放火,然後往各店射門喚人救火,待人開門往救,即入內搶劫,謂之聲東擊西。
方泰前後駐軍逾八九萬人,數十名婦女橫遭強奸,其中有13歲之少女和產婦。東市一50歲顧姓老婦,因不遂所願,竟被勒死。
陸渡、庵橋、唐行三鄉亦深受戰害。據縣議會議員侯兆熙致督省為災民請賑電謂:「居民逃避,猝不及防,有遺棄嬰孩而臨河涉水者,有單衣外逃伏田溝二三夜者,有誤中流彈斃命不及收殮者。三鄉農民栽植之棉,聽其零落。衣服首飾,箱櫃財物卧具,搶劫無遺。尤甚者,地板擱板,方磚屋瓦,盡被搗毀,搜掘一空,瘡痍滿目,閭里為墟。統計三鄉損失,何止百餘萬元。現在兵匪絕跡,難民回里,無衣無食。號寒啼飢者,遍地皆是……」
『陸』 闖關東時期,為什麼山東人選擇東北,而不去江浙地區呢
因為在當時東北地區地廣人稀,有大片的土地供人開發。反觀江浙地區由於開發時間早,所以開發的潛力就沒有東北地區高。
提起闖關東,最早是從一部電視劇中了解,這部電視劇名字就叫《闖關東》。它講述了那幾年齊魯大地連年發生災禍,百姓為了生存,不得不從自己的家鄉遷徙到東北地區的故事。我們通過主角這位山東漢子在東北的見聞,了解到了那幾年,闖關東的山東人與命運抗爭,百折不撓的歷史故事。
第二點,因為東北和山東同屬於北方,不管是飲食、習俗,還是性格等方面都相差不大,可以讓移民的山東人快速的適應當地的生活。還有由於文化和性格的相似,可以加快兩個地域人的融合,不至於產生社會矛盾。而江浙地區屬於南方,與北方粗廣的性格不同,南方人更加小家碧玉,秀外慧中一些。正是由於這種性格的差異,讓山東人更願意選擇到東北發展,而不是富饒的江浙。
『柒』 江浙戰爭齊盧雙方各死多少人
這這時期都說話哥死得少了。許多。
『捌』 江蘇和安徽被稱為「蘇皖」,為什麼江蘇、浙江、上海卻被叫做「江浙滬」
江浙滬是長三角地區的一種簡稱,來源於老長三角16市融入的一種稱呼!促使老長三角城市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至於為什麼會叫江浙滬,不是因為說排名靠前就是第一,而是這樣叫著押韻!你如果叫「滬浙江」或叫「浙江滬」就非常繞口了!所以中國人喜歡叫著順口才能記憶深刻!
再說安徽的皖南,古徽州人就是「山越人」,也就是古越人的一支,因此徽州人口音其實是「吳音」區(含浙江),只是稍微接近「官話」一點而已;因此浙北人有時就感覺皖南人跟他們「很相近」。近古明清兩代,雖然蘇皖(江南直隸或省)與浙江分省,但那是行政拆分,文化上仍然天然相親,即便後來江蘇、安徽「分家」也才200多年,蘇、滬分家更不足100年,是故從歷史縱向來看這幾個地方的「淵源」你如何分得出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