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個系列電影,共三部。《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大了/縮小了》
http://www.verycd.com/topics/49039/
中文名稱: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
英文名稱:Honey, I Shrunk the Kids
別名:豆丁小靈精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89年
電影導演:喬·約翰斯頓 Joe Johnston
電影演員:麥特·弗里沃 Matt Frewer
里克·莫拉尼斯 Rick Moranis
Martin Aylett
Patrick Brown
Thomas Wilson Brown
Lou Cutell
Trevor Galtress
Craig Richard Nelson
導 演: 喬·約翰斯頓 Joe Johnston
主 演: 麥特·弗里沃 Matt Frewer 里克·莫拉尼斯 Rick Moranis Martin Aylett Patrick Brown Thomas Wilson Brown Lou Cutell Trevor Galtress Craig Richard Nelson
上 映: 1989年06月23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5.9/10( 9390 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時 長: 101 分鍾
類 型: 科幻 喜劇 冒險 家庭
分 級: 阿根廷:Atp 英國:U 美國:PG 智利:TE 西德:6 瑞典:7 芬蘭:K-10/7
劇情簡介:
本片和《聯合縮小軍》和《驚異大奇航》取材一樣,就是把人的體型放大或縮小,使他們跟周圍的環境成強烈的對比,從而形成一種戲劇性的效果。喬.約翰斯頓執導的此片雖在取材上並無創造性,但是在電影特技的設計和表現上有過人之處。觀看此片時觀眾可以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鮮角度來觀察我們居住的周圍環境:劇中房子四周的草地成了森林;平常讓人們動一下手指頭就可置之死地的螞蟻成了可救人性命的龐然大物;玩具成了孩子們的棲身之所等。這些新奇有趣的構思在高明的特技處理下都逼真而讓你相信,成年人在得到剌激時也會有一個啟示:就是在家裡也要小心照看孩子。這是一部最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觀賞的好片。
本片敘述一位科學家韋恩·斯薩林斯基發明了將物體放大縮小的機器,但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兩個小孩埃米和尼克,以及鄰居家的兩兄弟盧斯與榮恩被縮小到只有四分之一吋大!對他們來說,原先後院的草坪,如今成了廣闊的密林。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可憐,可能是恐怖野獸的美餐。這四個孩子必須跨越障礙,回到屋裡讓父母注意到他們。另一方面,發現孩子失蹤的兩對夫妻,也漸漸發覺大事不妙,知道他們意外被縮小了,但問題是,他們到底在哪裡……
演員表:
麥特·弗里沃 Matt Frewer .... Russell 'Russ' Thompson, Sr. (Big Russ Thompson)
里克·莫拉尼斯 Rick Moranis .... Wayne Szalinski
Martin Aylett .... Harold Boorstein
Patrick Brown .... (uncredited)
Thomas Wilson Brown .... Russell 'Russ' Thompson, Jr. (Little Russell Thompson)
Lou Cutell .... Dr. Brainard
Trevor Galtress .... Male Cop
Craig Richard Nelson .... Professor Frederickson (uncredited)
Amy O'Neill .... Amy Szalinski
Robert Oliveri .... Nick Szalinski
Kimmy Robertson .... Gloria Forrester
Jared Rushton .... Ronald 'Ron' Thompson
Carl Steven .... Tommy Pervis
Marcia Strassman .... Diane Szalinski
Janet Sunderland .... Lauren Boorstein
㈡ 可愛的你(五個小孩的校長)高清下載,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現在可以看了,電影《可愛的你》質量上佳,真實感人,絕不煽情。好久沒看到過一部有情懷的電影了。題材好,音樂好,演技高,孩子萌,能看見這樣的電影我就很知足了。 導演:關信輝 主演:楊千嬅/古天樂 類型:劇情
㈢ 電影《親愛的小孩》迅雷高清完整地址下載哪有!
親愛的小孩電影: 這個詞就是『親愛的』。黃渤發揮搞笑本色:「這部電影講的是我們的孩子丟了,所以『親愛的小孩』沒有小孩了只能叫『親愛的』。為何把「小孩」省去改名為《親愛的》?陳可辛透露,現在社會人們習慣用「親愛的」去拉近和陌生人的距離,卻羞於向自己最重要的人表達這份深情,「我一直很貪心地想找到一個更准確的詞,能概括電影里所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小孩子、父母、伴侶、朋友、甚至互相攙扶的陌生人之間的愛。希望可以通過電影讓這個詞回歸它原本的溫度。」發布會上,一眾演員透露,這部戲很虐心,滿滿都是淚,郝蕾說拍戲時只有一天不是哭戲,「親愛的導演,下次找我們一起演個喜劇吧,這次實在太虐心了。」
㈣ 韓國電影《孩子們》迅雷下載,急需,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vteHkTjS9ve1diYxLiUMjw
《孩子們》是由李圭滿執導,朴勇宇、柳承龍、成東鎰、金汝珍等主演的犯罪驚悚電影,於2011年2月1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講述了5名小學生外出抓青蛙時失蹤,11年後才被發現屍體,兇手卻一直逍遙法外的故事。
㈤ 求一部感人的電影,最好是對小孩有教育意義的,謝謝
法國電影 蝴蝶 導演: Philippe Muyl 主演: 米歇爾·塞羅Claire BouanichNade Dieu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類型: 喜劇劇情 語言: 法語 片長: 90分鍾 版本: 高清版 上映日期: 2002 她是麗莎,今年8歲,沒有爸爸。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 今天中午放學,媽媽又忘了接她回家,她來到鄰居爺爺的家,還打開爺爺的密室。 脾氣怪怪的爺爺,說他要去找「伊莎貝拉」,那是全歐洲最稀有的蝴蝶。麗莎怕被送到孤兒院,於是粘著爺爺一起上山找蝴蝶。 這趟遠足好辛苦,她半路賴皮、後悔了…可是,她卻看到滿天飛舞的蝴蝶,和媽媽的愛! 影片在展現了老人與小孩的內心世界時,配樂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依靠著這些音符,把影片提高到了另一個較高的層面。配樂家Nicolas Errera以鋼琴和弦樂為主要的基調,鋪陳出輕緩優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調,暗喻著劇中老少的互動關系微妙轉變,讓觀眾聽著總能令人聯想到蝴蝶展翅舞蹈的時刻以及麗莎天真的笑臉,並再次感受蝴蝶的輕盈飛舞和人性之間的純良情感。 導盲犬小Q 導演: 崔洋一 主演: 小林薰椎名桔平香川照之戶田惠子黑谷友香Shinobu Terajima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類型: 劇情 語言: 日語 片長: 104分鍾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4-03-13 日本 拉布拉多犬小Q是一隻流著優秀導盲犬血統的狗。它一出生就顯示出與其他狗的不同,在他的身上有一個特別的胎記--像一隻展翅的小鳥樣的棕色記號。由於它的出色素質,小Q被選為導盲犬,這是小Q的第一次離別。 在養父母家,這對夫婦給它改名為小Q(即鳥的羽翼的意思)。在與養父母生活一年後的一天,那是小Q的第二次離別,離開養父母前往導盲犬訓練營。 在陌生的環境里,小Q展現出與其他狗不同的素質。在臨近畢業時小Q認識了它的第一個「主人」盲人渡邊先生。渡邊先生是個頑固的傢伙,天生不喜歡狗,認為盲公竹比導盲犬可靠得多了。但一次巧合的領路後,渡邊先生的思想開始轉變,他開始嘗試接觸導盲犬。但是由於渡邊先生的固執,第一次畢業測試沒有通過,渡邊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在隨後的訓練里,渡邊不再固執已見,不久渡邊先生就帶著小Q畢業了。渡邊先生把小Q帶回了家裡,渡邊對小Q的感情日異加深,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年輕時體力的嚴重透支,渡邊先生病倒了,此時的小Q只有回到往日的訓練營,這一住就是三年。某一天,渡邊先生突然出現在訓練營,這是小Q最後一次為渡邊先生領路,這時小Q又面臨著一次離別……不久渡邊先生病逝了,望著渡邊先生,小Q想他睡的真安詳…… 隨後小Q在訓練營度過了隨後的七年,七年後,小Q又回到了當初給它起名字的夫婦家裡,看著以前熟悉的布玩具小熊,小Q感覺是那麼的熟悉。 在小Q過完12歲生日後的第25天,它又夢見了小時候…… 號稱感動亞洲一億觀眾的《導盲犬小Q》,其實從影片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老套的人與狗的親情,常見的日本影片風格,平淡的演員表演。一個半小時的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開頭的15分鍾,從小Q出生的瞳眼蒙目龍到步履蹣跚地探索這個世界,從與熊娃娃的嬉戲到傷感的周歲別離。影片中的小Q就像是一個被給予期望的孩子,被家長關懷呵護。而我們也從中體驗到一些培養的快樂。 電影是生活的提煉,讓人感覺美好的電影屏棄了許多會讓人感覺不美好的東西。比如與五隻小狗共眠你沒看到可能其中的兩只會拉屎拉尿在你身上;五隻小狗玩完了捲筒紙後你想像一下究竟是誰來收拾殘局。更別說重新花錢去超市購買;你喜歡園藝嗎?你以為小狗只是偶爾在裡面蹦蹦跳跳嗎?不過日本人對小狗的態度看上去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過分。就像是「遛狗者」爸爸一樣,下班回家還輕手輕腳地來看看小Q是否睡得好。完全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感覺。讓人覺得影片是否有意煽情。影片前半段講述小Q的成長,始終將目光落在小Q身上,而後半段的影片加入了盲人渡邊,又花了不少篇幅展現渡邊的性格,導盲犬小Q完全處在旁觀、附和的地位。不出聲的小Q淪落為一隻普通的導盲犬,與喋喋不休的渡邊比較更加可憐。同時影片中並沒有許多片段展現兩者之間親密關系。最煽情的時刻也無非是在訓練中心重逢時渡邊的表現而已。 但《導盲犬小Q》讓人感動其實是製作人員對影片的認真態度。可以想像用一隻狗作為主角進行拍攝有多少困難的地方,攝制人員需要多少的耐心。比如在一場戲里,表現小Q被「遛狗者」爸爸吵醒後重新睡覺。一個鏡頭里看得出小Q的眼睛慢慢閉上。想想這個鏡頭有多難拍,培養小狗逐漸習慣攝像機需要多少時間(不要告訴我用了葯)。另一個片段是小Q斗雞眼看鼻子上的毛毛蟲的特寫鏡頭;還有一個片段是小Q睡在草地上夢見小熊後驚醒四顧的擬人鏡頭等等。幾乎所有令人稱道的鏡頭都出現在影片的前15分鍾,而越到後來這樣的鏡頭越少,越感到影片趨於平淡。包括渡邊和小Q的兩次死亡。 影片用畫外音來介紹小Q出生、成長、訓練,與渡邊的一切。看到影片中段才搞清楚原來說話的是渡邊先生的大女兒。頂真一點的想法是其實她並沒有經歷小Q來到她家以前的那些生活。她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並不能證明是真是假。於是影片前半段的真實性就打了大大的折扣,我覺得還不如在影片前半段用訓狗隊長的畫外音而後半段再用渡邊先生的大女兒的畫外音會更好,至少腦子里少點疑問。 《導盲犬小Q》還算值得一看,體驗一些培養的感覺吧!
㈥ 再見,孩子們電影下載
《再見,孩子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ulhdJ5voAAOazvBf38z_Q
《再見,孩子們》是路易·馬勒執導,加斯帕·曼尼斯、拉斐爾·費伊特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7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德軍佔領法國期間,一所教會學校中,法國兒童朱利安和猶太兒童讓·波奈兩人之間的友誼故事。
㈦ 教育孩子的感人電影具體有哪些
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普遍的問題,都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為此,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感人電影,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感人電影
1、《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
每個學生都值得被教導
BoBo患有嚴重的痙攣疾病,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奇怪的聲音。母親的堅持與鼓勵,讓他能夠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艱難前行。
在一次全校大會上,校長在眾人面前巧妙的讓大家了解了BoBo的真實情況,讓他有了成為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的堅定夢想。
孩子們看世界的眼光會和大人們不一樣,他們會說“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做什麼”,所以我也是這樣的。
2、《小孩不笨》(I Not Stupid)
好孩子是被賞識出來的
小孩們被分到不同的班級,打上了聰明、中庸和笨蛋的標記,許多小孩都表示不滿。最差班新老師的鼓勵讓小孩們意識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該影片讓大家看到所謂的“精英教育”游戲規則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是如何扼殺一群無助孩子的命運。
“現在的孩子已經越來越不好管教了,他們的門已經關了,你需要一把鑰匙,少看他們的缺點,多看他們的優點,有了這把鑰匙,就容易溝通了。”
3、《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
以童心對童心,以愛回報愛
作為兒童教育的首選影片,始終貫穿著愛的主題,給孩子帶來最純凈最真誠的愛的教育。影片至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情緒,在無形中影響孩子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群山因為音樂充滿生氣,唱了千年的歌,群山讓我的心中充滿了音樂……”
4、《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用音樂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
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克萊門特,是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問題少年,克萊門特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5、《聽見天堂》(Rosso come il cielo)
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米克從小就夢想成為一流的電影大師。一支來復槍不幸走火,從此他只能淹沒在巨大的黑暗當中。唐老師告訴米克,為什麼音樂家在演奏時會閉上眼睛,因為那樣音符會蛻變,變的更有力量。於是,米克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
“如果你很肯定了就去行動吧,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教育孩子的感人故事
NO.1《三 塊 巧 克 力》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法國家庭。
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靈機一動,說:“一隻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後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於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現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像力,杜撰出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在眼前。
這是一位多麼睿智的法國母親呀!她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則更讓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自愧不如了。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後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這與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孩子犯錯誤時,家長需要的是冷靜思考,換個角度,找到教育實踐的立足點,把教育過程滲透在家長與孩子的真誠面對中,平和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同時,孩子也能從家長的身上學習到平和的情緒、面對錯誤知道從自身尋找原因,這才是足夠智慧的家長啊!
NO.2《因品德而愛》
美國大多數的中小學,每學年都有一天是專門留給家長和老師會面的。這一天學生不用上課,老師與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家長單獨面談。面談時間約為三十分鍾。其中,與女兒五年級的班主任第威夫人的一次面談令我印象深刻。
第威夫人在大大地贊揚了女兒一番後把話題一轉,說:“對於克莉斯蒂(女兒的英文名)這樣優秀的學生,我唯一的擔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績報告單上不是那麼漂亮了,有了一個甚至幾個B ,她會怎樣去處理這個事情呢?”
我和先生對看了一眼,很有些被一語驚醒的樣子。接著,她給我們講了她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她的女兒曾經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門門功課都是A。可是上了高中後,由於功課越來越難和一些其他原因,成績單上也有幾個B了。女孩子無法承受自己在學習上不再是最優秀的事實,便想方設法尋找能讓自己最出色的方面。
最後,她終於找到了——那就是節食。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小姑娘差點兒連命都丟掉了。幸虧父母發現得早,葯物治療加上心理治療,千辛萬苦地總算把她給救過來了。
第威夫人說:“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你們,是希望它不要重演。我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你們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身心健康地成長。這是一個教育者的最大心願。”
她給我們講解了她的打算,並說在實行這個計劃之前需要得到我們的允許:她准備有意給克莉斯蒂增加學習和考題難度,讓她的成績單上至少有一兩個B。她要觀察她的反應。她認為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樣的重要。老師這樣的盡心盡責,真是令我們感動,也令我們醒悟。
說實話,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更別說認識到它的嚴重性了,倒是常常為女兒的好成績喜形於色呢。
第威夫人有一段話讓我們深受觸動。她說:“ 時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愛他們,大家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的品德,和他們的成績單如何則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曾幾何時,我們利令智昏地把這直白淺顯的人生道理給忘掉了呢?
啊,我們喜歡一個人最重要的還是看他 ( 她)善良與否,誠實與否,我們看重的還是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品德。倘若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懂得去愛父母,不知道回報,只知索取,只享受成功的贊美和鼓勵,看不到人生路途上的艱辛,不知道挫折和困難為何物,那他們的成績單只能是一時的好,心裡很是脆弱,最後走向反面。願天下父母珍視孩子品德的培養!
教育孩子的法則
1、魚缸法則。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羅森塔爾效應。希臘神話中,塞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文是一個技藝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個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國王本人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雕像。國王的愛情感動了愛神阿弗狄羅芯,愛神給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馬利文的幻想成為現實,從此便有了塞普勒斯人。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於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後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善良的名言
2. 關於教育孩子的經典勵志名句
3.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4. 教育孩子的超級演講有哪些
5.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㈧ 求一部法國電影《孩子》(L'enfant)的下載地址
鏈接:https://pan..com/s/1j2bUwcuJvuKS27ZyTtW0kg
布魯諾(傑瑞米•雷尼爾飾)是一名20歲的街頭混混,過活的營生是各種合法、非法的地下交易,他的女友,18歲的索尼亞(黛博拉•弗朗西斯飾)也沒正當的工作,平日靠微薄的救濟津貼和他度日。索尼亞懷孕期間,依靠鑽政府政策的空子過了一段不錯的日子,但在生下孩子後,生活又陷捉襟見肘境地,好在,布魯諾看起來也很開心他們的生活中多出一個小生命。但索尼亞不知的是,布魯諾的高興勁只是佯裝,他在伺機把嬰兒賣掉換得一筆收入,因為他認為自己根本沒能力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㈨ 求一部感人的電影,最好是對小孩有教育意義的,謝謝
法國電影 蝴蝶 導演: Philippe Muyl 主演: 米歇爾·塞羅Claire BouanichNade Dieu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類型: 喜劇劇情 語言: 法語 片長: 90分鍾 版本: 高清版 上映日期: 2002 她是麗莎,今年8歲,沒有爸爸。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 今天中午放學,媽媽又忘了接她回家,她來到鄰居爺爺的家,還打開爺爺的密室。 脾氣怪怪的爺爺,說他要去找「伊莎貝拉」,那是全歐洲最稀有的蝴蝶。麗莎怕被送到孤兒院,於是粘著爺爺一起上山找蝴蝶。 這趟遠足好辛苦,她半路賴皮、後悔了…可是,她卻看到滿天飛舞的蝴蝶,和媽媽的愛! 影片在展現了老人與小孩的內心世界時,配樂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依靠著這些音符,把影片提高到了另一個較高的層面。配樂家Nicolas Errera以鋼琴和弦樂為主要的基調,鋪陳出輕緩優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調,暗喻著劇中老少的互動關系微妙轉變,讓觀眾聽著總能令人聯想到蝴蝶展翅舞蹈的時刻以及麗莎天真的笑臉,並再次感受蝴蝶的輕盈飛舞和人性之間的純良情感。 導盲犬小Q 導演: 崔洋一 主演: 小林薰椎名桔平香川照之戶田惠子黑谷友香Shinobu Terajima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類型: 劇情 語言: 日語 片長: 104分鍾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4-03-13 日本 拉布拉多犬小Q是一隻流著優秀導盲犬血統的狗。它一出生就顯示出與其他狗的不同,在他的身上有一個特別的胎記--像一隻展翅的小鳥樣的棕色記號。由於它的出色素質,小Q被選為導盲犬,這是小Q的第一次離別。 在養父母家,這對夫婦給它改名為小Q(即鳥的羽翼的意思)。在與養父母生活一年後的一天,那是小Q的第二次離別,離開養父母前往導盲犬訓練營。 在陌生的環境里,小Q展現出與其他狗不同的素質。在臨近畢業時小Q認識了它的第一個「主人」盲人渡邊先生。渡邊先生是個頑固的傢伙,天生不喜歡狗,認為盲公竹比導盲犬可靠得多了。但一次巧合的領路後,渡邊先生的思想開始轉變,他開始嘗試接觸導盲犬。但是由於渡邊先生的固執,第一次畢業測試沒有通過,渡邊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在隨後的訓練里,渡邊不再固執已見,不久渡邊先生就帶著小Q畢業了。渡邊先生把小Q帶回了家裡,渡邊對小Q的感情日異加深,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年輕時體力的嚴重透支,渡邊先生病倒了,此時的小Q只有回到往日的訓練營,這一住就是三年。某一天,渡邊先生突然出現在訓練營,這是小Q最後一次為渡邊先生領路,這時小Q又面臨著一次離別……不久渡邊先生病逝了,望著渡邊先生,小Q想他睡的真安詳…… 隨後小Q在訓練營度過了隨後的七年,七年後,小Q又回到了當初給它起名字的夫婦家裡,看著以前熟悉的布玩具小熊,小Q感覺是那麼的熟悉。 在小Q過完12歲生日後的第25天,它又夢見了小時候…… 號稱感動亞洲一億觀眾的《導盲犬小Q》,其實從影片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老套的人與狗的親情,常見的日本影片風格,平淡的演員表演。一個半小時的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開頭的15分鍾,從小Q出生的瞳眼蒙目龍到步履蹣跚地探索這個世界,從與熊娃娃的嬉戲到傷感的周歲別離。影片中的小Q就像是一個被給予期望的孩子,被家長關懷呵護。而我們也從中體驗到一些培養的快樂。 電影是生活的提煉,讓人感覺美好的電影屏棄了許多會讓人感覺不美好的東西。比如與五隻小狗共眠你沒看到可能其中的兩只會拉屎拉尿在你身上;五隻小狗玩完了捲筒紙後你想像一下究竟是誰來收拾殘局。更別說重新花錢去超市購買;你喜歡園藝嗎?你以為小狗只是偶爾在裡面蹦蹦跳跳嗎?不過日本人對小狗的態度看上去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過分。就像是「遛狗者」爸爸一樣,下班回家還輕手輕腳地來看看小Q是否睡得好。完全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感覺。讓人覺得影片是否有意煽情。影片前半段講述小Q的成長,始終將目光落在小Q身上,而後半段的影片加入了盲人渡邊,又花了不少篇幅展現渡邊的性格,導盲犬小Q完全處在旁觀、附和的地位。不出聲的小Q淪落為一隻普通的導盲犬,與喋喋不休的渡邊比較更加可憐。同時影片中並沒有許多片段展現兩者之間親密關系。最煽情的時刻也無非是在訓練中心重逢時渡邊的表現而已。 但《導盲犬小Q》讓人感動其實是製作人員對影片的認真態度。可以想像用一隻狗作為主角進行拍攝有多少困難的地方,攝制人員需要多少的耐心。比如在一場戲里,表現小Q被「遛狗者」爸爸吵醒後重新睡覺。一個鏡頭里看得出小Q的眼睛慢慢閉上。想想這個鏡頭有多難拍,培養小狗逐漸習慣攝像機需要多少時間(不要告訴我用了葯)。另一個片段是小Q斗雞眼看鼻子上的毛毛蟲的特寫鏡頭;還有一個片段是小Q睡在草地上夢見小熊後驚醒四顧的擬人鏡頭等等。幾乎所有令人稱道的鏡頭都出現在影片的前15分鍾,而越到後來這樣的鏡頭越少,越感到影片趨於平淡。包括渡邊和小Q的兩次死亡。 影片用畫外音來介紹小Q出生、成長、訓練,與渡邊的一切。看到影片中段才搞清楚原來說話的是渡邊先生的大女兒。頂真一點的想法是其實她並沒有經歷小Q來到她家以前的那些生活。她不過是道聽途說而已,並不能證明是真是假。於是影片前半段的真實性就打了大大的折扣,我覺得還不如在影片前半段用訓狗隊長的畫外音而後半段再用渡邊先生的大女兒的畫外音會更好,至少腦子里少點疑問。 《導盲犬小Q》還算值得一看,體驗一些培養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