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谎言的诞生的影片花絮
谎言由来
影片的片名原本是《真相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Truth)》,这是一部电影,是一个虚构的神奇世界,每个人都是坦诚相待的,从来不会撒谎。打破这样局面的是一个名叫马克(瑞奇·热维斯饰)的男人。马克是一个矮胖且潦倒的编剧家,直到有一天,马克发现自己原来是与众不同时,他才摆脱了困顿不堪的生活,发现自己居然有撒谎的能力。首先从去银行取款开始,马克以一个接着一个的谎言,让自己逐渐成了钱财地位齐全的社会名流。马克的事业也开始飞黄腾达,不过在这个真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世界中,马克的谎言说得越多,他发现事情就越开始变得不被自己控制。因为他说的谎言,通常都会被奉为真理,但人们若按照他的谎言去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同时,马克深深地明白,有一样东西是马克说再多的谎也无法得到的,那即是自己深爱着的女人--珍妮弗的心。马克决定要从谎言中抽身出来,诚心诚意的对珍妮弗表白,才可能获得成功。
谎言改变世界
曾经有这样一个世界:里面的所有人类如同我们一样正常工作、生活、恋爱。但他们和我们又不一样,他们没有一件我们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撒谎。是的,这个世界里不存在谎言,大家根本不知道谎言为何物。从政客到广告商再到街头的男男女女,他们的人生中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但是有一天,这种情况发生了略微的变化:一个走投无路、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马克(瑞奇·热维斯饰)为了生计就撒了一个谎,这个谎也是这个世界里的第一个谎。马克发现这个谎言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好处,于是他开始接二连三地撒谎。在这个只说真话的世界里,马克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名气和利益,可最后伤害的却是他自己。
一部充满了瑞奇·热维斯式独特幽默感的电影。——《纽约时报》
瑞奇·热维斯,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音乐家及作家。曾获金球奖3次,艾美奖2次,另外有16次获得其他奖项。
瑞奇式喜剧
《谎言的诞生》和《鬼镇》一样,本片是两位导演瑞奇·热维斯、马修·罗宾逊的电影导演处女作。瑞奇·热维斯之前曾执导过多集英国剧《临时演员》,其实它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
本片最初曾定名为“This Side Of The Truth”(事实的这一面),但据瑞奇·热维斯说,这个名字让他们担心观众会找不到重点,为了观众的接受度,他们于是换了这个简单明了但没什么味道的新名字。从来英式的冷幽默都与好莱坞有那么点水土不服,但《鬼镇》口碑与票房都表现不错,因为有了前者的成功,所以其导演的处女作能拉来《我为喜剧狂》的当红女主角蒂娜·菲与“阿帕图帮”的胖小子乔纳·希尔等人加盟。片中女主角是为珍妮弗·加纳量身打造的,连名字都是珍妮弗。因为英文名字重名比较多,这个名字真好听。
提到该片的主演瑞奇·热维斯,显然很多老欧美剧迷,一下子就能想到那部热播的英国剧集《办公室》。在该剧中,瑞奇·热维斯饰演的刁钻刻薄的老板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其编剧、制片以及导演的才能更是为人们所知。从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现场秀节目到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剧,从他参演以及配音的喜剧电影到所有包含了他创作智慧的影视作品,都充分展现出这位纯种英国人的幽默搞笑天分。然而,他的幽默方式显然又与“豆子”先生那种英伦传统的“偏冷色调”有所区别。并随着他与好莱坞电影的一步步接近融合,他的英式美用的幽默风格显然已经得到了北美乃至整个欧美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如今,这部融合了瑞奇·热维斯编、导、演全面才华的《说谎第一人》即将问世。并且,为了迎合实力更加雄厚的北美市场的需要,瑞奇·热维斯在演员的选择上大量聘请了好莱坞当下正红的喜剧明星加盟。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凭借《太坏了》而一炮走红的“阿帕图帮”的主力搞笑高手小胖子乔纳·希尔。小伙子堪称是为喜剧而生,他无论出现在何种风格的喜剧片中,都能轻易地用他的语言方式、肢体动作搞得观众前仰后合。如今,胖小子的厚厚一沓的片约就能充分说明他在好莱坞演员市场里的紧俏。还有影片中用真名出场的大美女珍妮弗·加纳,这位早已成为众多男性观众眼中的性感偶像的美国女人,近两年颇有在大银幕领域“东山再起”的趋势。几年前《艾丽卡》的失败,已然让加纳渐渐淡出了大银幕,直到重新回归爱情喜剧路线的她才又将其纯真性感的优点展现出来。另外,美丽才女蒂娜·菲也参与进来,与一班热爱喜剧的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奉献了这部构思奇特的影片。
影片原本的片名是《真相的另一面》(TheOtherSideoftheTruth),但聪明的瑞奇·热维斯意识到,这样的名字很可能让观众会找不到重点,于是,他们换了这个简单明了但没什么味道的新名字。鲁格/文
谎言原因 谎言并非是“真相”的反义词 。 说谎的前提在于说谎人脑中有与其所说不同的“真相” 。 如果在说话人脑中的记忆与他所说的相符,则不称之为谎言。 隐瞒也是谎言之一,不管是否有意。 欺骗中往往会包括很多谎言。 恶意的谎言当然会使人伤心,但是“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 巴金《探索集·人到中年》:“作者在作品里究竟是说真话还是贩卖谎言,读者们最清楚。” 有时候,谎言只是为了隐瞒一个事实的真相! 每说一个谎言都要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它! 谎言是说话人在知道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刻意隐瞒并提供与事实不符的语言信息的所做出的行为。 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出发点必须是好的。 善意的谎言有时候是好的,有时也是他人最不能接受的言语。 善意的谎言有时候结果和想象中不一样。 善意的谎言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忌讳。 人们往往为了圆一个谎言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言来掩饰它。
2. 文章于洋电影叫什么
文章于洋共同出演的电影叫《测谎人》。
《测谎人》是由杨沅翰执导,马丽、文章、梁超、于洋领衔主演,马精武、张双利、游本昌、杨新鸣主演的喜剧电影。
影片讲述了文章饰演的“撒谎大师”左南和马丽饰演的“测谎人”马小凡,原来是一对热恋的情侣,但在一次相约拍婚纱照的时候,左南因为被人拉住帮社区的一群居民做登记,结果错过了约会,从此认为马小凡是一个感情的女骗子,对爱情失去了信心,成为了一个到处骗人钱财的“撒谎大师”。
而被爽约的马小凡也由此认为男人都是骗子,所以成为了一名测谎人,她要测出对爱情虚伪的男人们的谎言,但在现实中发现,当男女之间的一切谎言都被测出的时候,原本的爱情和婚姻也消失了,好心变成了办坏事。
该片于2021年8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评
《测谎人》由杨沅翰执导,讲述了只能口吐真言的职业欺诈师与说实话被网暴的“鉴渣”测谎人面对犯罪团伙威胁,在爱与谎言中寻找彼此内心答案的故事。
一个如此浅显的拍婚纱照爽约误会,成为了影片最关键的叙事元素,这是影片叙事动力不足的表现。有观众认为该片的情节“幼稚无聊,剧本像白开水一样”,原因也在此。
此外,能够看得出来,文章在这部影片中使尽了全力,想做到最好,但他的表演太浮夸了,面部肌肉都变形了,左南这个角色却一点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3. 《看不见的客人》剧情很烧脑,怎么才能看懂
《看不见的客人》是奥里奥尔·保罗执导,马里奥·卡萨斯、阿娜·瓦格纳、芭芭拉·蓝妮、何塞·卡罗纳多主演的悬疑电影。该片于2017年1月在西班牙上映,由于持续的反转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所以我梳理了一些关键反转,也就是这部电影中最烧脑的地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这部电影不断的反转也是在暗示着人心的易反易复和人性的灰暗阴冷。正是因为反转太多次,所以才导致了剧情的烧脑,怎么才能看懂这部电影:看完这个答案,再多刷几次电影。
4. 9.5高分电影重映:这位最会撒谎的父亲,凭什么感动全世界~武志红
| 蘑菇姑姑编辑 | 陈沉沉
(本文涉及剧透~)
前段时间主持人李艾在《新生日记》里的一番话上了热搜,她说:
曾经对两性关系没有安全感,认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决定不是找什么工作,不是去哪里生活,也不是嫁什么样的男人,而是给孩子找什么样的爸爸。
因为工作可以换、地方可以换、甚至老公都可以换,但孩子的爸爸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不管你以后对这个男人爱也好,恨也罢,他是孩子爸爸这件事是不可能再改变的事实。
这段话有很多人赞同,也很多人反对。
但是不管如何,它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选择一个男人作为结婚对象的时候,女人不仅要考虑爱情,也要考虑一个男人胜任父亲的能力。
可一个未婚的女人,要凭什么判断这个男人适不适合当孩子的爸爸呢?
巧合的是,时隔23年,经典奥斯卡电影《美丽人生》在全国院线重映了,影片中的男主“基度”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强大父亲的形象。
就这个人物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01
小丑或英雄
《美丽人生》的主人公基度,是一个普通从乡下来到城市的青年。
他来投奔亲戚,想在这个城市里开个小书店为生。
文艺青年的神经质和不现实在他身上都有。
他很擅长编故事,随口就来,一会说自己是这一带的王子,一会说自己是罗马教的督学,看起来极其荒唐不靠谱。
基度的爱情源于一次偶遇,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他遇见了姑娘多拉。
他对她一见钟情, 称呼她为“公主!”并把自己当作了落难的王子。
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基度去冒充来学校视察的人员。
他站在桌子上跳舞,夸张的表演,只为博美人一笑。
和那些一脸严肃的官员比起来,他像个成人世界的小丑。
但他又是那么特别,他的幽默感是毫无束缚感的生命力,成功吸引了多拉的注意。
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多拉有一个“无趣但正确”的未婚夫。
家里人都逼着她嫁给这个“正确的人”。
多拉却抛弃了一切,嫁给了脑洞清奇、热情似火的基多。
然而幸福的家庭生活没有持续多久。
在儿子乔舒亚五岁生日的那天,基度一家被纳粹抓走,送往犹太人集中营。
如果说电影前半部分在铺垫基度的性格, 后半部分就在讲这种性格在面对极致苦难所散发的人性光辉。
在集中营里,基度为儿子努力营造着安全感。
他告诉儿子,这个地方正在进行一场游戏,游戏的唯一要求是:躲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
先得一千分就胜出,奖品是:一辆坦克。
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
一、如果你哭;
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
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
在这里:
毒气室被他说成了浴室,尽管有的人去了回不来;
有人被拉去焚化炉活活烧死,他却用来跟儿子开玩笑;
劳作无比残酷,他却兴奋地跟儿子炫耀:我今天得了48分。
于是,冰冷的监狱,凶狠的士兵……在儿子眼中都成了一场积分的游戏。
为了安慰妻子,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危险在广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
而且,他趁着在餐厅做侍者的机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首曾经响在他们定情之夜的歌曲,安慰了妻子的心。
后来,纳粹德国战败。
就在盟军将要来的前一夜,纳粹决定杀掉集中营里的所有犹太人。
这也是基度生命的最后一晚。
这天夜里到处是杀人的枪声,父亲将儿子藏在一个垃圾桶里,他想去找妻子。
然而,他迎面碰上了巡逻的纳粹。
就在他被枪毙的最后一个拐角,他路过了藏着儿子的铁箱子,他知道儿子正从箱子的缝隙里看着自己,于是他装出一副滑稽的样子,惹得儿子笑出声来。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让儿子相信这是一个游戏,不要害怕……砰,拐角处枪响了,儿子脑子里留下的,是父亲最后的滑稽模样。
第二天清晨,终于,盟军的坦克开进来,所有纳粹都撤走了,儿子钻出里铁箱,哇,一辆真的坦克,这就是奖品!
他看到真坦克的惊喜的表情,相信令所有观众都哭了。
这正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交换来的“惊喜”。
儿子与妻子终于在阳光下团聚在一起,他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赢了!
确实,在这一场浩劫当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与父亲。
这时候你再看这个又瘦又矮小、像小丑的男人,觉得他高大伟岸了许多。
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属于一个父亲的爱。
02
所谓“意志的胜利”
我们回过头看基度,全片中有一段话很好地呈现了他的性格。
基度在叔叔的餐厅做服务员,叔叔指导他如何做服务员,他说,
你做服务员,应该学向日葵。向日葵向太阳鞠躬。
你看到鞠得太低的向日葵直不起来,那就意味着它们已枯死!
你是侍应,不是下人。
服务是提高自我的艺术。
就像上帝为人服务,但上帝不是下人。
这是一句双关语,也提示着我们和命运的关系。
之所以在悲惨的时代和社会命运之前,人类总可以有选择,总会“赢”,是因为:
虽然环境不可以改变,但是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是命运的仆人,我们就可以不是!
可以说,这也是基度的人生哲学——他从来不被环境定义,他一直都在选择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基度最厉害的本事是:所有普通的现实事件到了他那里,他都有能力把它转化成另外的“意义”。
一个普通姑娘的相遇,他会说成是王子和公主的相遇;
一次纳粹迫害,可以说成是一个游戏……
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定义不同,客观世界呈现也就不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理事实中。
哲学上的命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纯粹客观的事物,所有客观都有主观的烙印。
同一个事件,诠释不相同,意义也就不相同。
基度一直带着这一种主观的精神力量。
即使在贫瘠、甚至危急万分的生活中,他会告诉你他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并且让你相信。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他始终不被恐惧占有,而是做自己的主人,选择尊严。
但这正是哲学上“自由”的一种定义——
“自由不是你总能够改变现实,
而是在同样的现实面前,
你总能够选择你和这个现实的关系。”
基度的精神本质,是他总在做一个现实“转换器”,拥有一种可贵的爱的创造能力。
03
父亲的选择和精神传承
这让我想起了“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的话题。
记得网上有一张经典的图片:下雨,一个父亲给儿子撑伞,伞都打在儿子头上,自己的背上全都淋湿了。
这张图片从背后拍的,取名叫做“父爱”。
这个画面感动了很多人,因为它暗喻了一个经典的父子关系——父亲对儿子的“庇佑”。
所有的父亲都用他最大的力量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不但保护,而且是托举,渴望他走到更远。
哪怕他现实社会中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父亲,他也在尽其所能完成这样的职责。
然而现实中父亲的保护和爱里包含的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
随便举两个父亲的例子:
第一个父亲,是北漂。
有一次聊天,他下定决心似地对我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不会给我的儿子买房买车,我就是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的,我没有,他凭什么要有,他也得自己去拼。”
他每天都是这样跟7岁的儿子说的,“你的一切都靠自己,将来我什么都不会给你!”
第二个父亲,他是一个创一代里成功的企业家,随着年纪的增加,他最担心的是儿子接不了班。
每天他看着儿子,最大的心情是担忧和焦虑。
而儿子的状态更可怜,二十出头,战战兢兢地混在一堆三四十岁的老男人人群里,那些男人都是公司的股东高层或者重要合作伙伴,他在为接班做准备,但是处处感到这些人的不信任在碾压他。
这两个父亲无一例外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也要比自己好;
但是,第一个父亲他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恐吓”。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像自己一样自立自强。
但是他描述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不奋斗就一无所有,谁都看不起你。”
无疑这是他心中世界的投射,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你的力量需要证明,你必须要自己去证明!”
——他对儿子的这种期待,藏着他一辈子在寻找的关于“自证”的恐惧、匮乏。
在父亲这样的人生态度里,儿子感知到的是:
生命,是一场“落后就要毁灭”的自证游戏。
第二个父亲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担忧”。
“我怕你不行!”
这也是很多相对成功的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这个儿子生来就在一个阴影里——父亲的成功。
父亲看他百般不担忧,生怕一生奋斗的基业砸在不成器的儿子手中。
儿子到底要怎么样证明自己,才配得上父亲的信任呢?
虎视眈眈的还有父亲身边的所有合作伙伴,身为继承者,坐上高位意味着德不配位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生命此刻和未来可能是一场很久的“自我怀疑”。
我时常会想,面对自己的孩子,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向他描述这个世界。
作为儿子,在怎样的激励下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这里不仅仅有物质传承的问题,更是精神传承的问题。
上述两个父亲不可谓不“强大”,一个是奋斗者,一个是成功者。
但是他们内在和 这个世界的基本关系却很“丧”,这导致他们传递给儿子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是紧张的、恐惧的。
怎么做父亲,才能真正提供力量和庇护呢?
首先问我们自己:内心有没有力量和安全感?
如果我们自己就被“丧”主导,那精神上的弱小症还会传下去。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第三个父亲,他其实很关注孩子的生存力,但他也是特别担心他做不到,因为他埋怨自己孩子“慢吞吞,性格温吞”。
他的原话是说,“我等他可以,可长大了谁等他?社会上谁会迁就他?”
所以他在家里就非常严厉地催促儿子。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很容易哭,情绪不稳定。
儿子一哭,他还更看不惯地说:
你这么容易哭,长大了别人一说你,你也哭吗?能不能坚强一点?
问题是儿子能被骂到坚强起来吗?
一个人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而长出内在力量来。
反而,内在力量只能通过呵护和鼓励,才能感觉自己安全,才能愿意生发。
长大了的挫折要长大了再面对,孩子小时候需要很多爱,去长大。
而且外界越是残酷,他心里就越必须有一个人包容宽容他自己。
而这构成他一生自我相处的方式,他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正是早期父母和他相处的方式的复制版。
在我看来,总用残酷的一面教育孩子的父亲,那是在诉说父亲本人的失落,以及对世界的不信任。
“世界”在他的诠释下,要么是一个庞大的弱肉强食的竞技场,要么是一个落后就出局的冷漠之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接受这个暗示,会“说服”自己表现得强大,
但这和真正的强大是两回事。
在《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中,你可以说它是极度虚构的、浪漫主义的情怀,不现实,但正是因为不现实它才感动了我们,因为我们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传递爱的创造力。
最好的父亲,是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而不是过早把残酷植入给他们;
在恐吓、挫折、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也会有效地生存,但是和世界的关系将始终是“不美丽”的。
04
做一个真正强大的父亲
做一个好父亲,不仅是靠“拼爹”资源,更多的传承要靠精神传递完成。
电影《美丽人生》中,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幼年的孩子仍然感觉世界是接纳他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梦从没有破碎。
“相信有一天我总会碰到那辆真的坦克”,这种希望和感觉成为他的真正护佑。
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个父亲撑起的精神童话,让他和这个世界有美好的关系,然后以这个为模版长出自己美好的一生。
这个从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儿子,其实用不了多少年,就会从历史课上学到集中营到底是什么,就会知道真相是残酷的;然而与真相一同到来的还会一个如梦初醒,那场游戏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让他理解父亲是谁、真正的爱是什么。
父亲用牺牲,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一定会长大到去面对真相的,但是前提是,他要等到那一天。
他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真相,还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真相,才能用爱去转换残酷。
在这之前,他需要的是父亲的童话。
电影的最后,当年的小男孩用苍老的画外音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他从父爱里得到的精神财富帮他度过了美丽的一生,这时候你才明白为什么这个电影要叫“美丽人生”了。
什么是你心中真正的男人?
根据调查,女性心中最渴望的男人的特质:排名第一是负责任,第二是有上进心。
但我说,除了这些跟家庭繁衍有关的男性角色的标准外,“浪漫”是一个男人更本质的品质。
这个浪漫,不是送玫瑰花这种浪漫,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情感能力。
多数男人从小被训练形成的自我,是达成目标的男性特质,很少有人要求他们具备情感能力。
然而他会不会爱,能不能够具备强烈的爱的信念,这件事才决定了他身边的家人是否幸福。
《美丽人生》的电影只不过用极端的形式,把这种选择放在了生死面前。
但浪漫的精神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不变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一种面对生活残酷现实时很大的乐观力量。
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是他的情感品质,是否具有提供支持的功能。
基度从未放弃表达爱,选择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作为父亲,他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也一样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每个父亲都是极度爱孩子的,但爱的能力各个不一样,希望这个电影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
如果这个时代、社会的环境不可战胜,
那每个父亲自己如何选择自己的“相信”呢?
什么是我们要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意义?
你的选择又将是什么……
作者简介: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
5. 只看过电影介绍,忘记了名字。讲的是一个男人来到了一个城市,那个城市里的人都不会说谎
《谎言的诞生》(The Invention of Lying)
这部喜剧片讲述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谎言这种概念根本不存在,而某天男主角发明了谎言这种东西,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个走投无路,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马克(瑞奇·热维斯饰)为了生计撒了一个谎,于是他开始接二连三的撒谎,在这个只说真话的世界里,马克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给自己带来了不少名利,事业也开始腾飞。后来马克必须要从谎言中抽身出来,真心真意的对珍妮弗表白,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楼主,你看看是这部吗?因为我有印象的也就感觉这部像了……